端午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时代消失了。
   伴随着这些时代的风度、歌谣、民俗等集体经验也一同淹没无踪。
  印象之初的端午节,飘有缕缕艾草味,端午前到河边割些艾草,放在家里。听老辈人说,早时候没有蚊香,晚上就烧一把艾草熏熏,众人围着艾草火堆,在艾草烟雾里讲故事打发时间。
   此地端午民俗,当天用艾草煮些鸡蛋、鸭蛋和大蒜,喝用麦仁或大米酝酿的米酒,在门口窗户悬艾草,讲究的老人会给孙子缝香包,裹进雄香,戴在项或肩上,驱蚊辟邪。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过后,腌透了红心流油的咸鸭蛋开始增人食欲。许多岁时记中都记载端午节为中天节、五月节,是和中秋除夕、并重的“三节”。豫东地区端午节连着忙碌的麦收季,由于农事端午并不隆重,麦收过后“麦罢”才是重要的节气,许多人家都要走“麦罢亲戚”,回娘家、定婚姻都在这个点儿。
  节日,或节气,本质是时间的一个戏剧化的仪式,在冗长忙碌的时间里,挽个节,停顿下来,怀念或庆祝,给人们一个欢乐团聚的仪式,亲朋们不致太疏离,时间不致太漫长,日子不致太难熬。
   节日有很多类型,主要一种是农历节气,它根植于自然循环的时间形态,这种时间的测量联系着太阳月亮等星体的运动周期,也联系着草木作物的生长周期,如月缺月圆、日出日落,星座循环和花开花落、苗秀荣枯,人生在天地间、自然里,和草木虫鱼一样,顺乎自然节律的变换,生活节日也因应着天地间的节奏。在以钟表刻度计时的“机械时间”之前,时间具有多元的形态,农业社会大多普遍信仰这种自然循环的时间观,它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显示着自然的生生不息与永恒静态。端午节即是来自这样时间形态下的一个节日,它保持了人与自然节律的敏感、联系与沟通,随着春夏之交,万物复苏,邪气病菌等也沉渣泛起,此外,按照神秘阴阳交替理论,端午节在夏至前,阳气盛到极点阴气开始反弹,就如每天正午午后,是最神秘阴森的时刻,所以农历五月被称为“毒月”“不吉之月”,才会有这样一个辟邪驱毒的节日仪式,端午节悬艾草煮蒜,带有这样辟邪驱毒的神秘仪式。
  《红楼梦》五月初三贾母带领合家众人“清虚观打醮祈福”,就是清代端午风俗。南方的端午除了艾草还用菖蒲,《岁华忆语》是民国时期夏仁虎先生晚年回忆南京风俗的作品,其中《端阳》这样记载:“端午节人家,自五月一日,即用菖蒲叶,剪作剑形,并艾叶悬户上,张钟馗像于堂,云可辟邪。戚友家多以鲥鱼、角黍相馈遗。往往遗鱼辗转数处,仍送回本家,则已馁不堪食矣!足为发噱。五日,以野花为束,蘸水洗目曰洗火眼。洗毕,置小鹅眼钱于盆中,倾向门外,曰抛火眼。酒中置雄黄饮之,曰可去毒。于小儿额用雄黄书‘王’字,以象虎形,云易长成。以雄黄书小纸条,其词曰‘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蛇虫尽消灭’,于墙角倒贴之,谓避虫豸。午酒必有一馔,则萱花、木耳、银鱼等五种炒之,曰炒五毒。午餐既竟,则相率至秦淮水滨看龙舟矣。”这段记载十分详细,我猜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中间的点火眼不明白怎么回事,倒是点雄黄,让我突然记起小时候也有这么回事,在额头点雄黄辟邪,至于炒五毒,故里并没有这样的事情,五毒本指“蝎子、蛇、蛤蟆、蜈蚣、蝎虎子”,这里以五种相似的植物炒之,是人类学中典型的“相似性巫术”。邓云乡《燕京乡土记》“端午小景”中写道北京是制“五毒饼”馈赠亲友,所谓五毒饼就是玫瑰饼,“用香喷喷、甜滋滋的玫瑰花瓣捣成娇红的玫瑰酱,加蜂蜜和好白糖等熬稀,加松仁等果料,调成馅子,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上面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印子。”现在市面有些也能买到玫瑰饼,但少了端午的仪式感,只是一种甜点而已。
   科学理性的进步,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过去那种蒙昧迷信和神秘联想逐渐从人们脑海里祛除了,人们的时间脱离了自然节律,缩进了机械的钟表和电子数字,不再神秘,许多传统节日像端午节这样少了各种迷信式的仪式,丧失了本身的文化记忆和自然内涵,变得空洞无物,仅仅是快节奏社会的一刻时间停顿,一次休息时间,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意。
  几年前在郑州租房子,房东在门口挂了一束艾草,七月份,艾草已經干枯,仍能闻到缕缕艾草味,后来每到端午节,总能想起那束干枯的艾草,闻到艾草的味道,这味道总牵引着回忆的丝缕。
其他文献
小城的长街  小城的长街,在我脚下蜿蜒前行  我一时没能叫住,它就趁着天色未明  快速逃向城外,仿佛要与时间决裂  雪花站在枝头打盹的时候  它没有回来,燕子把天空剪成  蓝色碎镜片的时候,它还是没有回来  这是我的小小人间,我无需隐瞒  闪电的真相,雷声从小城滚过的那个午后  长街颤抖了一下,我的诗行也随之摇晃起来  把细碎的节奏赠予时光尾声  没有谁能把残雪赶出小城  阳光也不能。满目斑驳不能
期刊
我们慕名而来,像几只白鹭在水面交谈  打电话给远方的闺蜜——这里适宜言说和思考  鱼群友好,树木和草善良的像星星。  水一动不动,懒惰的像孕妇  把群山和天空置于腹中,余晖下  分娩出一幅山水画。美好骑着云朵而来。  她的皮肤是蓝色的,镶嵌着太阳的光芒。  有时,她被风拨弄着发夹。  岸边的野菊花飞舞着,像时间剥开记忆的茧  渔夫、垂钓者远去了,一些事物已到来。  当暮色来临,安静从山坡上滚下来 
期刊
它练习散步,哒哒的  像一架老式织布机,在穿织  街道旁的咖啡工坊。  房间并不总是空着,有热气  在二楼的玻璃窗翻阅报纸。  城市的刻录机和温度表,  它眼睛里的一张云海。  无法破译的倒影,像一座  废弃的小岛,标出平静的  弹痕。  一匹驮着食物的马,在路上  摇着尾巴穿织——  它扬起的一只黑蹄子  震落国槐结下的金橙睡蛾。  嚎叫  他们在嚎叫。为了尊严  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我为此获
期刊
她接受了彩虹的命运,经过盆地时  放弃少年的口哨,在城市暗夜  发蓝,发红,发赤橙黄绿青靛紫  从挤出的光里,翻捡出皇族的  发家史:屯兵饮马,起兵平天下  或许大道圣通,或许天阴丽华  皆是佳人携浪而来,赊酒安慰  而河流的上层,建筑倒挂  插入她的底层,像一段舍弃的野史  字词凌乱,矛盾,坚硬,并不能  很好地讲出大水中灯火的阑珊与幽冥  而黑暗足够粘稠的地方,藏着  掖着一个鲜明的日,她能顺
期刊
一只蚂蚁  在草丛里觅食。即使一道闪电落下来  也不会惊慌失措  它勤劳,无畏,不偷吃一口粮食。  它谨慎,虔诚,不碰掉一滴露珠。  有时,它要费力地翻过一尊大佛  去寻找它的兄弟,和姐妹。  一片干净的草叶,一截被绿影  洗过的阳光,足够成为彼此的见面礼。  两对触角,轻轻一碰。  远处的水,就照亮了卢舍那  浑浊的眼眶。  天空如明镜高悬。几朵闲云  落在龙门山,使一堆石头瞬间有了光芒。  初
期刊
一  清明,走进一座陌生的村庄。  惟其陌生,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才会以盛开的姿势迎接我。逶迤盘旋的村道丈量出山的魁伟与险峻,这把量天尺也许演化于鲁班当年的“矩”。沿着尺的方向,山重水复总是纠正我对前方的猜想。一道山梁、一座驿桥、一处篁竹、一丛野花,布局完全没有章法,率性而为却有了勾、皴、擦、点、染的效果,重匠心而薄匠气是山水画的至高境界。转念之间,这把尺居然变成了吴道子手中的画笔。于是,风声、鸟声
期刊
尘世铺着催命的凉  辽阔的七月已经空了  一首诗变成刀刃  我果断地喊了一声疼  它们纷纷抖落残骸  柔弱的、鋒利的、清澈的,与尘埃混在一起  大风会吹走它们,我接受了这些轻盈? ?  隐心谷  先隐进白芝沟,再隐进心里  这沉寂的谷,可遮风蔽雨  我的万念,挂在古朴的二十四节气  房前屋后,良田,漫雪  生万物  且听酒意在西窗醒来  我和我的白马迟钝,保持  生灵原有的样子  流浪猫是人间游走
期刊
阳台外的那片叶子,默默地将身子探进窗里  我伸出手接住这沾满  露珠的沧桑之叶,珍藏起来  我有了合适的言伴  将心里不能轻易说的人或事、委屈一一道來  于是,我一直活在瑟瑟的深秋里  慢慢榨干我等待时间的快感  今天你赤身裸体的来到我面前,平添了我对秋的不舍  抬眼看窗外,叶子开始漂泊  我便是其中一片  随着叶子的风干,我的思念越来越强烈  责任编辑 谭 滢
期刊
1   人滿为患的咖啡厅酒红色的灯光里,一个臀部异常丰腴的女人迈着款款细步颇为安静地走了进来。我坐在,确切地说是被安排在一个靠窗临街的位置,守株待兔似的盗猎者一般守候猎物的随时露面,而这个女人的出现让我暗自兴奋了一把。好样的,是我喜欢的style。更重要的是,她长得与小梦丝毫不差,仿佛她俩就是一对姊妹花。世上的人说来也真是奇怪,小梦和眼前这个跟我刚刚开始接触的女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小梦是个精灵鬼怪
期刊
在热烈喧闹的人群中,我第一次感到,这里有一种春天的蓬勃,每一张面孔都是花朵,每个晃动的手臂都是抽枝长叶的部分,我向他们望过去,也向她们望过去,透过清晨或薄暮一般均匀的光芒,如同在有着蜿蜒溪水的森林,我感到氧气充足,万物平和。  刚刚屏蔽了身体的不适,一场病如同疯长的稗草,竭力薅尽,地上仍有散落的草叶尚未枯萎,人在一段日子里,像一粒攒不上劲的种子,刚从地缝里挤出一点,整个人被包裹在一种深度疲劳的硬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