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节奏紧张工作生活,使得很多人越來越青睐一些彰显个性的创意元素。在我国陕西等地蕴含着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关于文创产品的研究也是丰富多彩,针对陕西各地的文创产业协调进步及创新型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西;历史文化;创新;设计方法
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不仅存在于科技、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竞争。文化实力的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凸显的越来越重要。所以世界各国极其关注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并把文化产业收入到国家宏观发展策略当中。使其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作用在于努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刺激民众的文化创造力,使民众可以自发的、自主的发展文化产业,所以这对于促进文化创新具有极大积极作用。邓小平同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整体发展战略,要极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陕西地区地处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然后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陕西省,简称“陕”、“秦”,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祥地拥有重要文化地位。陕西作为中国历史14个朝代的首都,文化底蕴不言而喻。在陕西西安,共有4个大统一王朝在此建都,共留下79座帝王墓穴,被誉为“东方埃及”。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限制着这里的发展。因此要利用好此次契机,发展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产业文化经济,使其快速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对于陕西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契机。
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饱含三秦人民的人文情怀贴近人民的生活,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和神韵。一直受大众喜爱。本文将通过讲述陕西文化的内涵与文创设计精神,融合相关案例,着重叙述文化创新产品的设计手段及方法。探讨华夏文明精神和陕西文化创作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其融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把深厚的文化精神浸润到创作神经,激发陕西文化精神对于设计创新的价值。
我们团队走访了当地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当地走访、音频、视频、历史讲述、文献等形式,研究陕西文化创意当前情况,归纳出具有鲜明陕西文化的特征。总结文化元素作为文化创意的基础。对国内文化产品的整理归纳,整理出产品的条理,作为今后创新产品的方案。对当地百姓的走访,确定百姓的价值观,融合当前时尚潮流,改进文化创意方案,对陕西文化的梳理,可以更好的将文化创意产品融合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更好的将地方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并且将在学校所学知识融合到实际创造实践当中。
1.模仿创造法
指的是通过模仿而假设出来的某种创造物的创造方法。在人类文明当中,模仿创造方法是一种关键方法。日本学者薮内宪雄将人类创造活动划分为以下两种阶段:首先是初级创造,主要形式是模仿,被称为模仿创造阶段;其次是后期创造,指的是在模仿阶段完成之后进行加工再创造。后期创造要突破以往的模仿阶段。人类通过观察事物,加以想象,就可以独创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陕西北部秧歌是具有鲜明陕北高原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舞蹈形式,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主要集中于陕西榆林、米脂等地,其历史悠久,样式丰富,广泛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尤其是在陕西米脂、榆林等地最具代表。
陕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当地文化彰显出狂野朴素的特征,使其融入到陕北秧歌丰富多彩的舞蹈当中,充分赋予陕北秧歌粗犷、畅快的特质,使其成为当地人民欢庆粮食丰收,迎接美好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其中朴素的表演形式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充分呈现出当地农民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陕北秧歌独特的艺术性、表演性同样也表现出我国陕北地区的文化内涵。当地庙会众多,陕北秧歌也多在当地庙会中表演,成为当地百姓祈求神灵保佑、驱灾避难的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意愿及信仰,更是当地农民千余年来的智慧结晶的体现。不管是陕北秧歌还是庙会等艺术形式都蕴含着深厚的当地文化特征,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秧歌吊灯:模仿陕北小伙扭秧歌时的动作形态设计出一款具有民族文化风情的吊灯。吊灯灯身采用陶瓷材料,洁白如雪,代表着陕北人的朴实与纯洁。又加以红色的装饰带来一份喜庆低调又安逸。吊灯设计模仿扭秧歌人物动态简化出基本型类似水滴形,象征着谆厚老实的陕北人感恩被这片土地和风雨的养育。内壁拓印着各种各样的扭秧歌人物的剪影。当灯打开时秧歌人物动态才会显现出来。整款吊灯高端又大气,低调又奢华。
2.形状分析法
指的是图像物体边界基础上提取物体形状特征的方法。形状分析法对图形理解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形状分析法是根据形状来分析事物的方法。其作用是研究图像问题,划分为基础构成部分,对基础构成部分进行拆分然后进行单独分析处理,最后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最后形成解决整个问题的总方案。
腰鼓:打击乐器,其鼓框架由木材制作,长筒形状,两端窄,中间宽,两面为皮质。打腰鼓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舞蹈形式。起源于西北。在陕北春节期间表演秧歌的道具之一。根据资料显示,最著名的当属安塞腰鼓,起源于衡山地区,通过早期的移民逐渐流行。通常腰鼓表演由多人合作完成,在表演过程中,腰鼓挂于腰间,伴随其他乐器,双手捶打鼓面。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表演时队形时而呈现长方形阵势,时而呈现方形阵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年轻鼓者表演时较为激情,充满着朝气蓬破,引起观众的共鸣。
鼓杯:将腰鼓树立,其外形就像一个精美的的茶杯,因此我们获得灵感来设计这样一个鼓杯。我们从矿区采集瓷石,经过一系列操作将其含有的杂质剔除,经过数天的沉淀形成瓷泥块。再加水,融合泥块,用手反复揉搓,将泥土中的空气揉出并且将水和泥土充分融合。再将泥土放置轱辘车的中心位置,使用熟练的手法将其捏成鼓状,并凉至于模具上,轻轻拍掉胚体外壁多余泥土,使其脱离模具。再将其放置于轱辘车上,匀速转动轱辘车,并用娴熟的刀法进行雕刻,力量适当,使其表面光滑,图形匀称,其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完成之后将成型的土坯放置到台子上,使其晾干。在用工具在坯体上刻花。施釉,雕刻之后进行烧窑,时间大约为一昼夜,炉内温度稳定在1000°以上,掌握火候,决定停火时间。彩釉,在已经烧制好的坯子上进行添彩绘画,再放入红炉中继续烧制,温度维持在700°以上。与此同时,烧窑前在胚上绘画,经过烧制,永不退色。鼓杯向外鼓起,杯口向内收缩,其作用是使其杯子可以更好的收纳香味,口感最佳。人们经常说使此杯者有气度,肚大能容。 3.强力组合法
将初始的构成元素的前提上进行重新构建,以便创造出全新的文创产品,重新组合是再创造思想的核心。
水壶 雨伞 茶几 吊灯 凳子
X X X X √
鼓凳:是由木材打造,通体中空,鼓面蒙皮。牛皮的下端挂上一圈铁钩子,再用绳子将牛皮上的铁钩子与抻鼓架下端穿插固紧。通过形态分析后我们选用优等的木头来打造鼓凳主体,将鼓的经典雕饰运用到凳子上,不但表现出了鼓原本代表的生命与力量,这样一来还坚实可靠。寓意点亮希望,造型上也十分相近,使之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特色和含义。
柳编:柳编是黄土农耕文化的产物,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的黄土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利用当地盛产的卧柳、沙柳创造了种类丰富的柳制产品,成为人们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4.自由联想法
主要是发挥人类创造的想象力,结合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陕西的柳编制品居于较长发展历史,由嫩柳编制成筐、帽子、篮子、箱子等以及工艺品,其柳编制品精致,拥有非常独到的地方韵味。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柳编灯:对收集回来的柳条进行选材,裁剪。然后应用柳编的基础编法进行缠绕编织,每一个编织中都采用了不同的编织纹理。但主要都是应用镂空编织。为了给柳编赋予时尚感,我们将现代生活的灯饰融合到柳编的制造过程中,由灯饰制造商进行加工。应用LED暖光灯,让灯光透过编织镂空处投射出温柔的光线。暖中带静,营造出浓浓的温馨感,充满田园恬静氛围让人沉迷。
5.颜色搭配法
指将多种色彩搭配在一起,主辅相配使整体看上去和谐统一。
陕西马勺从夏商朝代到如今一直作为百姓的生活用品。其是由桃木通过人工雕刻而成。马勺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记录着古代华夏人民淳朴的生活。现代马勺脸谱文化起源于陕西省凤翔县。
马勺脸谱,我们通过表面意思理解就是喂马喝水的木质勺子,在其表面通过绘画、刻画脸谱并且进行烧制制作而得。马勺脸谱起源于蚩尤马勺,重视脸谱五官的刻画,以人物的夸张的面相及人物神情的表达角度出发,用以独一无二夸張的手法刻画出五官轮廓,以便呈现出各类人物的内心情绪,强调用料色彩的强烈对比,粗犷而细腻,刚中有柔,拥有较强的表象特征。例如,红色代表勇敢,白色代表狡猾,黑色代表坚韧,黄色代表鲁莽等。马勺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带有独特的神秘感闻名全国,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在陕西宝鸡等地,民间艺术家们将蚩尤马勺和社火脸谱相融合,创造出传统的马勺脸谱,其目的是为了驱邪免灾。
马勺床尾巾:陕西马勺集艺术、文化、实用,经济价值于一体,色彩斑斓拥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因此我们将这种特定的艺术符号的颜色进行提取,抽象概括,各个颜色面积所占大小比例不同再有序的搭配在一起应用织成一条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床尾巾可以应用在家庭、酒店床上。这样一来就为陕西民俗文化再添一份不一样的色彩。
三、小结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蓬勃兴起,陕西地区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希望我们研究和建立有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对于陕西等地的文化创意提高及产品创新能力的促进均具有跨时代意义。
指导老师:宗立成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陕西;历史文化;创新;设计方法
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不仅存在于科技、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竞争。文化实力的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凸显的越来越重要。所以世界各国极其关注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并把文化产业收入到国家宏观发展策略当中。使其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作用在于努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刺激民众的文化创造力,使民众可以自发的、自主的发展文化产业,所以这对于促进文化创新具有极大积极作用。邓小平同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整体发展战略,要极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陕西地区地处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然后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陕西省,简称“陕”、“秦”,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祥地拥有重要文化地位。陕西作为中国历史14个朝代的首都,文化底蕴不言而喻。在陕西西安,共有4个大统一王朝在此建都,共留下79座帝王墓穴,被誉为“东方埃及”。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限制着这里的发展。因此要利用好此次契机,发展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产业文化经济,使其快速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对于陕西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契机。
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饱含三秦人民的人文情怀贴近人民的生活,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和神韵。一直受大众喜爱。本文将通过讲述陕西文化的内涵与文创设计精神,融合相关案例,着重叙述文化创新产品的设计手段及方法。探讨华夏文明精神和陕西文化创作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其融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把深厚的文化精神浸润到创作神经,激发陕西文化精神对于设计创新的价值。
我们团队走访了当地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当地走访、音频、视频、历史讲述、文献等形式,研究陕西文化创意当前情况,归纳出具有鲜明陕西文化的特征。总结文化元素作为文化创意的基础。对国内文化产品的整理归纳,整理出产品的条理,作为今后创新产品的方案。对当地百姓的走访,确定百姓的价值观,融合当前时尚潮流,改进文化创意方案,对陕西文化的梳理,可以更好的将文化创意产品融合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更好的将地方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并且将在学校所学知识融合到实际创造实践当中。
1.模仿创造法
指的是通过模仿而假设出来的某种创造物的创造方法。在人类文明当中,模仿创造方法是一种关键方法。日本学者薮内宪雄将人类创造活动划分为以下两种阶段:首先是初级创造,主要形式是模仿,被称为模仿创造阶段;其次是后期创造,指的是在模仿阶段完成之后进行加工再创造。后期创造要突破以往的模仿阶段。人类通过观察事物,加以想象,就可以独创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陕西北部秧歌是具有鲜明陕北高原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舞蹈形式,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主要集中于陕西榆林、米脂等地,其历史悠久,样式丰富,广泛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尤其是在陕西米脂、榆林等地最具代表。
陕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当地文化彰显出狂野朴素的特征,使其融入到陕北秧歌丰富多彩的舞蹈当中,充分赋予陕北秧歌粗犷、畅快的特质,使其成为当地人民欢庆粮食丰收,迎接美好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其中朴素的表演形式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充分呈现出当地农民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陕北秧歌独特的艺术性、表演性同样也表现出我国陕北地区的文化内涵。当地庙会众多,陕北秧歌也多在当地庙会中表演,成为当地百姓祈求神灵保佑、驱灾避难的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意愿及信仰,更是当地农民千余年来的智慧结晶的体现。不管是陕北秧歌还是庙会等艺术形式都蕴含着深厚的当地文化特征,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秧歌吊灯:模仿陕北小伙扭秧歌时的动作形态设计出一款具有民族文化风情的吊灯。吊灯灯身采用陶瓷材料,洁白如雪,代表着陕北人的朴实与纯洁。又加以红色的装饰带来一份喜庆低调又安逸。吊灯设计模仿扭秧歌人物动态简化出基本型类似水滴形,象征着谆厚老实的陕北人感恩被这片土地和风雨的养育。内壁拓印着各种各样的扭秧歌人物的剪影。当灯打开时秧歌人物动态才会显现出来。整款吊灯高端又大气,低调又奢华。
2.形状分析法
指的是图像物体边界基础上提取物体形状特征的方法。形状分析法对图形理解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形状分析法是根据形状来分析事物的方法。其作用是研究图像问题,划分为基础构成部分,对基础构成部分进行拆分然后进行单独分析处理,最后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最后形成解决整个问题的总方案。
腰鼓:打击乐器,其鼓框架由木材制作,长筒形状,两端窄,中间宽,两面为皮质。打腰鼓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舞蹈形式。起源于西北。在陕北春节期间表演秧歌的道具之一。根据资料显示,最著名的当属安塞腰鼓,起源于衡山地区,通过早期的移民逐渐流行。通常腰鼓表演由多人合作完成,在表演过程中,腰鼓挂于腰间,伴随其他乐器,双手捶打鼓面。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表演时队形时而呈现长方形阵势,时而呈现方形阵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年轻鼓者表演时较为激情,充满着朝气蓬破,引起观众的共鸣。
鼓杯:将腰鼓树立,其外形就像一个精美的的茶杯,因此我们获得灵感来设计这样一个鼓杯。我们从矿区采集瓷石,经过一系列操作将其含有的杂质剔除,经过数天的沉淀形成瓷泥块。再加水,融合泥块,用手反复揉搓,将泥土中的空气揉出并且将水和泥土充分融合。再将泥土放置轱辘车的中心位置,使用熟练的手法将其捏成鼓状,并凉至于模具上,轻轻拍掉胚体外壁多余泥土,使其脱离模具。再将其放置于轱辘车上,匀速转动轱辘车,并用娴熟的刀法进行雕刻,力量适当,使其表面光滑,图形匀称,其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完成之后将成型的土坯放置到台子上,使其晾干。在用工具在坯体上刻花。施釉,雕刻之后进行烧窑,时间大约为一昼夜,炉内温度稳定在1000°以上,掌握火候,决定停火时间。彩釉,在已经烧制好的坯子上进行添彩绘画,再放入红炉中继续烧制,温度维持在700°以上。与此同时,烧窑前在胚上绘画,经过烧制,永不退色。鼓杯向外鼓起,杯口向内收缩,其作用是使其杯子可以更好的收纳香味,口感最佳。人们经常说使此杯者有气度,肚大能容。 3.强力组合法
将初始的构成元素的前提上进行重新构建,以便创造出全新的文创产品,重新组合是再创造思想的核心。
水壶 雨伞 茶几 吊灯 凳子
X X X X √
鼓凳:是由木材打造,通体中空,鼓面蒙皮。牛皮的下端挂上一圈铁钩子,再用绳子将牛皮上的铁钩子与抻鼓架下端穿插固紧。通过形态分析后我们选用优等的木头来打造鼓凳主体,将鼓的经典雕饰运用到凳子上,不但表现出了鼓原本代表的生命与力量,这样一来还坚实可靠。寓意点亮希望,造型上也十分相近,使之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特色和含义。
柳编:柳编是黄土农耕文化的产物,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的黄土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利用当地盛产的卧柳、沙柳创造了种类丰富的柳制产品,成为人们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4.自由联想法
主要是发挥人类创造的想象力,结合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陕西的柳编制品居于较长发展历史,由嫩柳编制成筐、帽子、篮子、箱子等以及工艺品,其柳编制品精致,拥有非常独到的地方韵味。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柳编灯:对收集回来的柳条进行选材,裁剪。然后应用柳编的基础编法进行缠绕编织,每一个编织中都采用了不同的编织纹理。但主要都是应用镂空编织。为了给柳编赋予时尚感,我们将现代生活的灯饰融合到柳编的制造过程中,由灯饰制造商进行加工。应用LED暖光灯,让灯光透过编织镂空处投射出温柔的光线。暖中带静,营造出浓浓的温馨感,充满田园恬静氛围让人沉迷。
5.颜色搭配法
指将多种色彩搭配在一起,主辅相配使整体看上去和谐统一。
陕西马勺从夏商朝代到如今一直作为百姓的生活用品。其是由桃木通过人工雕刻而成。马勺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记录着古代华夏人民淳朴的生活。现代马勺脸谱文化起源于陕西省凤翔县。
马勺脸谱,我们通过表面意思理解就是喂马喝水的木质勺子,在其表面通过绘画、刻画脸谱并且进行烧制制作而得。马勺脸谱起源于蚩尤马勺,重视脸谱五官的刻画,以人物的夸张的面相及人物神情的表达角度出发,用以独一无二夸張的手法刻画出五官轮廓,以便呈现出各类人物的内心情绪,强调用料色彩的强烈对比,粗犷而细腻,刚中有柔,拥有较强的表象特征。例如,红色代表勇敢,白色代表狡猾,黑色代表坚韧,黄色代表鲁莽等。马勺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带有独特的神秘感闻名全国,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在陕西宝鸡等地,民间艺术家们将蚩尤马勺和社火脸谱相融合,创造出传统的马勺脸谱,其目的是为了驱邪免灾。
马勺床尾巾:陕西马勺集艺术、文化、实用,经济价值于一体,色彩斑斓拥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因此我们将这种特定的艺术符号的颜色进行提取,抽象概括,各个颜色面积所占大小比例不同再有序的搭配在一起应用织成一条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床尾巾可以应用在家庭、酒店床上。这样一来就为陕西民俗文化再添一份不一样的色彩。
三、小结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蓬勃兴起,陕西地区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希望我们研究和建立有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对于陕西等地的文化创意提高及产品创新能力的促进均具有跨时代意义。
指导老师:宗立成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