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广州几所高校的英语角进行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它们可以归类为“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划分是由英语角活动中“自由度”和“约束力”的所占比重决定的。在进一步的分析后,我们认为,英语角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与“自由度”和“约束力”密不可分,而如何做好这两者间的平衡,是成功举办英语角的关键。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广州海珠广场英语角的经验,为高校 何做好“自由度”与“约束力”的平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角;开放型;封闭型;自由度;约束力;平衡。
一.引言
本文基于我们获准立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自2017年4月立项以来,我们团队在一年的时间中对广州多所高校的英语角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总结多所高校的状况后,我们发现了它们背后共同存在的问题:自由度与约束力的平衡。自由度,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可以随自己意愿活动的程度,约束力则是指举办方对整个活动流程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下面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调研高校英语角现状
我们发现,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英语角可以归为两类:“开放型”和“封闭型”。开放型的英语角,通常是没有组织者的自发进行的,自由度的最大化是这类英语角的最大特色;“封闭型”的英语角,是有组织者策划的课外活动,参与者需要跟随事先安排好的环节流程进行活动。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两类英语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开放型”英语角
这种英语角没有特定的组织者,英语爱好者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自发地使用英语交流,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将活动传承到下一届学生群体中。我们小组在对这类英语角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几位参与者进行了详细采访后,了解到了更多信息:
(1)英语角参与人数大幅减少。在三四年前的盛况时,每期的参与者能超过100人,现在只有10到20人;
(2)参与者主体改变。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逐渐变为以外校人员为主要参与者,往往在仅有的十余名参与者中,只有一两个是学生;
(3)外校人员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随着英语角的知名度不断上升,社会人士涌入现象越发严重,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曾有参与者在聊天过程中产生矛盾,出现肢体冲突,甚至惊动了警方。另外,会有男性以口语练习为由主动与女生攀谈,并找机会约其到校外发展关系,事态越发不可控制,这导致大部分的女学生出于安全考虑,不会参加这种对外开放的英语角。
2.2“封闭型”英语角
此类英语角一般是由各学院下属的学生会或各类英语社团举办并管理的,组织者会提前三到四天确定好本周英语角的活动主题,策划环节,安排分工,整理相关资料并在活动当天分发。由单个学院自行举办的英语角每期的参与者约有10-20人,偶尔也会有多学院联合举办的大型英语角,由各学院派出负责人组成策划小组,开会讨论后再分配任务到各院学生干部中执行,这类英语角的参与者能达百人以上。总的来说,“封闭型”英语角在学生组织所设定的框架中运作,现场有主持人对流程作整体把控,也有工作人员为中途加入者提供指引,参与者需要按照既定的环节进行活动。
三.英语角存在问题的分析
无论是 “封闭型”英语角,还是“开放型”英语角,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参与程度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经过我们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与自由度和约束力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对这两类型英语角分别进行分析。
3.1“开放型”英语角存在问题
无组织的形式会让部分新来的参与者因为陌生感而困惑,加上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匹配到水平相当的搭档来开展高效的英语对话,导致练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参与人员身份复杂,素质良莠不齐,管理上的缺失很容易引发包括人身安全问题在内的多种问题。自由度的最大化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创造了曾经英语角的盛况,但最终因为缺乏约束力的管理而难以为继,由盛转衰。
3,2“封闭型”英语角存在问题
参与者需根据主办方安排的环节进行活动,约束力的存在阻碍了自由度激发参与者开口讲英语的热情。参与者会觉得在活动中会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限定话题和时间;主办方安排的小游戏,表演节目等环节有时会打断参与者聊天的思路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参与者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充分锻炼口语的机会,讲的不够“痛快”。
四.为什么要关注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
无论是什么类型,由谁举办的英语角,自由度和约束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互相影响,并非绝对对立,如何拿捏当中的平衡是重中之重。
4.1从社会建构主义看自由度的重要性
自由度使英语角真正地与課堂教学区分开来,给每位参与者畅所欲言,表达想法的机会。M.威廉姆斯和R.布尔登是来自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他们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指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英语角不是采用传统课堂的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而是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环境,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在此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即参与者)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自由度,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活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4.2从参与者准备程度和安全问题看约束力的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语言学习效果与学习者心理准备状态以及语言意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学习者心理准备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好。能顺利地激发每个参与者开口讲英语的热情,是每个英语角组织者的心愿。然而,事实上大部分英语角的参与者都是羞于开口的,抱着“来试试看”的旁观者心态,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融入其中。
这种对活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不仅反映在心理上,更反映在知识储备上。学生习惯于依赖课堂上有限的知识输入,平时缺乏语言知识和相关材料的积累,突然进入一个需要有大量语言输出的交际环境,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盲目的,低质量的交流。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参与者只是把英语角看作普通的课外活动,甚至是“休闲活动”。即使英语角在宣传阶段已经标明了活动主题,或建议在参加前阅读某篇文章,某首诗歌,观看某部电影,大部分的参与者都会选择视而不见。 而要求所有人在参加前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上的准备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主办方以有效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引,创设合适的语用环境,提供与参与者水平相匹配的语言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发挥英语角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
约束力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安全性问题的保障上。大学校园作为开放性的场所,很易受到校外因素的影响。前来参加英语角的社会人士中,不排除有心怀叵测的人。大多数英语角举行的时间都是晚上,地点在室外,目标人群又是涉世未深的学生,这一切都给不良分子创造了机会。再加上外国人的参与,容易涉及到政治和宗教这些敏感因素,使局面更为复杂。凡此种种,都决定了一个英语角要想长久地运作下去,系统的约束力是不可缺少的。
4.3 把握好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平衡的意义
既然自由度是如此重要,约束力又是必不可少,如何把握好这两者间的平衡,将直接决定英语角活动的成功与否。自由度过高而约束力不足,会使组织者无法对外界因素的影响作出及时的反应,在少数几次的活动中可能察觉不出端倪,但隐藏的问题会为活动的长远发展埋下祸根;约束力过强而自由度不足,又会直接影响到参与者体验语言的乐趣,使他们在处处受限,束手束脚的环境中失去对活动本身的信心与兴趣。
把握好了两者间的平衡,对参与者来说,能在需要帮助时得到适时的指引,又能在进入状态后不被干扰,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即使是不同身份,不同水平的参与者都能享受其中,并有所收获;对活动的长远发展来说,做好了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就像为整个活动定下了组织方针,使活动质量有了保证,活动的好口碑自然也得以发扬。组织者们也可以通过不断总结前任策划者的经验来进行完善和创新,确保高校的英语角能像火炬一样在每一届学生群体中传承下去。
五、如何在英语角中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
在各高校英语角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海珠广场英语角在英语爱好者群体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口碑颇佳,故也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在探讨如何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之前,我们不妨先分析海珠广场英语角取得成功的经验。
5.1 海珠广场英语角的经验借鉴
GEC(广东英语社区)始建于2012年,是目前广州最大、人数最多的开放性公益外语社团。主要活动是每个周末由GEC志愿者们在广州不同地点组织的免费公益性英语角、外语角等活动。它组织的英语角有几大特点:
(1)环境开放,地点固定。每周六晚上在广州市海珠广场举行,这个地方位于地铁站旁,人流量大,交通十分方便,也有很多休息的地方能够让参与者更舒适地进行交流;
(2)有人员组织。一开始会有一个领导者用移动麦克风组织到场的人按8-10人一组围成一圈,由工作人员加入其中担任组长,安排热场环节,帮助大家互相认识;
(3)兼具指引性和自由性。大家在一开始话题没打开时,小组长会利用事先备好的写在纸条上的话题来打破尴尬,引导大家打开话匣子,此后参与者可根据谈话内容的发展,自由细分成二到三人的小组,继续讨论。在此过程中除非出现个别参与者因见解不同而有过激言行的情况需要组长进行调解,否则组长不会再干涉组员聊天;
(4)活动形式多样。除了每周六晚上海珠广场的户外英语角外,还会有很多后续的活动,给英语爱好者丰富的体验。
海珠广场的英语角作为一个由社会组织运营的活动,建立了自己成熟的管理体系,在平衡自由度和约束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在兼顾到参与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又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维持现场的良好秩序,为活动持久的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5.2 对高校英语角如何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的几点建议
将海珠广场英语角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对高校英语角的调研结果相结合,我们对高校英语角应该如何平衡自由度和约束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1)约束力要渗透到每个讨论的小组。让学生干部分散到各个小组中担任小组长,既要在初期起到總领话题的指引作用,帮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又要实时跟进组内情况,留意是否有参与者(特别是陌生的社会人士)出现不当言行,若发现苗头需要马上采取措施维持秩序;
(2)工作人员不应对活动进展做过多干涉。要认识到各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活跃气氛,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活动的重点还是参与者的自由交谈,所以当组内讨论气氛已经达到理想值时,工作人员就不应再强制组员进行其它活动;
(3)根据英语角的不同形式来调整约束力度。英语角的形式有很多,例如英语版定向越野活动,日常用语练习,电影分享会等。主题不同,约束力度也应不同。定向越野中涉及到频繁的口头表达,且活动范围很大,组织者需要提前制定好规则,做好后勤工作,后备计划;并在活动过程中监督参与者是真正在使用英语,而不是变成“汉语角”。如果主题是相对简单的日常口语练习,参与者对自由讨论的需求大大增加,那么约束力度就应大大削弱;
(4)结合任务型方法帮助水平较弱的参与者。水平弱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常因自卑而很少开口,即使开口也只是进行自我介绍,谈论兴趣爱好这些简单而浅薄的内容,对口语的提高收效甚微。任务型教学法是由印度的普拉布在基于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有现实意义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即: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由此出发,在接待一些水平比较弱的参与者时,我们可以通过为他们安排事先准备好的任务来引导他们融入活动。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停留在意义不大的语言形式上,帮助参与者更有方向性地练习口语。
六.结束语
英语角活动在策划之初,就必须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来剔除不良因素,净化活动氛围,保障参与者的权益;如何在不过多地限制参与者活动自由的情况下又能让水平不同的参与者都获得满意的参与体验,保证活动的质量。拿捏好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对树立活动的口碑,扩大自身影响力和保证活动的传承发展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涂敏,黄云龙.从自由式到任务型——英语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06):102-105.
[2]郭滨,龚丁,刘艳,王宇琴.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语角模式重构——基于对湖南省高校英语角现状的调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02):62-67.
[3]李子玉.关于现今校园英语角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中旬),2011(01):94-95.
[4]郭士香,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谈大学校园英语角[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03):60-62.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高校英语角;开放型;封闭型;自由度;约束力;平衡。
一.引言
本文基于我们获准立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自2017年4月立项以来,我们团队在一年的时间中对广州多所高校的英语角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总结多所高校的状况后,我们发现了它们背后共同存在的问题:自由度与约束力的平衡。自由度,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可以随自己意愿活动的程度,约束力则是指举办方对整个活动流程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下面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调研高校英语角现状
我们发现,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英语角可以归为两类:“开放型”和“封闭型”。开放型的英语角,通常是没有组织者的自发进行的,自由度的最大化是这类英语角的最大特色;“封闭型”的英语角,是有组织者策划的课外活动,参与者需要跟随事先安排好的环节流程进行活动。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两类英语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开放型”英语角
这种英语角没有特定的组织者,英语爱好者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自发地使用英语交流,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将活动传承到下一届学生群体中。我们小组在对这类英语角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几位参与者进行了详细采访后,了解到了更多信息:
(1)英语角参与人数大幅减少。在三四年前的盛况时,每期的参与者能超过100人,现在只有10到20人;
(2)参与者主体改变。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逐渐变为以外校人员为主要参与者,往往在仅有的十余名参与者中,只有一两个是学生;
(3)外校人员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随着英语角的知名度不断上升,社会人士涌入现象越发严重,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曾有参与者在聊天过程中产生矛盾,出现肢体冲突,甚至惊动了警方。另外,会有男性以口语练习为由主动与女生攀谈,并找机会约其到校外发展关系,事态越发不可控制,这导致大部分的女学生出于安全考虑,不会参加这种对外开放的英语角。
2.2“封闭型”英语角
此类英语角一般是由各学院下属的学生会或各类英语社团举办并管理的,组织者会提前三到四天确定好本周英语角的活动主题,策划环节,安排分工,整理相关资料并在活动当天分发。由单个学院自行举办的英语角每期的参与者约有10-20人,偶尔也会有多学院联合举办的大型英语角,由各学院派出负责人组成策划小组,开会讨论后再分配任务到各院学生干部中执行,这类英语角的参与者能达百人以上。总的来说,“封闭型”英语角在学生组织所设定的框架中运作,现场有主持人对流程作整体把控,也有工作人员为中途加入者提供指引,参与者需要按照既定的环节进行活动。
三.英语角存在问题的分析
无论是 “封闭型”英语角,还是“开放型”英语角,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参与程度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经过我们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与自由度和约束力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对这两类型英语角分别进行分析。
3.1“开放型”英语角存在问题
无组织的形式会让部分新来的参与者因为陌生感而困惑,加上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匹配到水平相当的搭档来开展高效的英语对话,导致练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参与人员身份复杂,素质良莠不齐,管理上的缺失很容易引发包括人身安全问题在内的多种问题。自由度的最大化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创造了曾经英语角的盛况,但最终因为缺乏约束力的管理而难以为继,由盛转衰。
3,2“封闭型”英语角存在问题
参与者需根据主办方安排的环节进行活动,约束力的存在阻碍了自由度激发参与者开口讲英语的热情。参与者会觉得在活动中会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限定话题和时间;主办方安排的小游戏,表演节目等环节有时会打断参与者聊天的思路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参与者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充分锻炼口语的机会,讲的不够“痛快”。
四.为什么要关注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
无论是什么类型,由谁举办的英语角,自由度和约束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互相影响,并非绝对对立,如何拿捏当中的平衡是重中之重。
4.1从社会建构主义看自由度的重要性
自由度使英语角真正地与課堂教学区分开来,给每位参与者畅所欲言,表达想法的机会。M.威廉姆斯和R.布尔登是来自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他们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指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英语角不是采用传统课堂的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而是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环境,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在此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即参与者)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自由度,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活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4.2从参与者准备程度和安全问题看约束力的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语言学习效果与学习者心理准备状态以及语言意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学习者心理准备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好。能顺利地激发每个参与者开口讲英语的热情,是每个英语角组织者的心愿。然而,事实上大部分英语角的参与者都是羞于开口的,抱着“来试试看”的旁观者心态,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融入其中。
这种对活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不仅反映在心理上,更反映在知识储备上。学生习惯于依赖课堂上有限的知识输入,平时缺乏语言知识和相关材料的积累,突然进入一个需要有大量语言输出的交际环境,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盲目的,低质量的交流。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参与者只是把英语角看作普通的课外活动,甚至是“休闲活动”。即使英语角在宣传阶段已经标明了活动主题,或建议在参加前阅读某篇文章,某首诗歌,观看某部电影,大部分的参与者都会选择视而不见。 而要求所有人在参加前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上的准备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主办方以有效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引,创设合适的语用环境,提供与参与者水平相匹配的语言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发挥英语角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
约束力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安全性问题的保障上。大学校园作为开放性的场所,很易受到校外因素的影响。前来参加英语角的社会人士中,不排除有心怀叵测的人。大多数英语角举行的时间都是晚上,地点在室外,目标人群又是涉世未深的学生,这一切都给不良分子创造了机会。再加上外国人的参与,容易涉及到政治和宗教这些敏感因素,使局面更为复杂。凡此种种,都决定了一个英语角要想长久地运作下去,系统的约束力是不可缺少的。
4.3 把握好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平衡的意义
既然自由度是如此重要,约束力又是必不可少,如何把握好这两者间的平衡,将直接决定英语角活动的成功与否。自由度过高而约束力不足,会使组织者无法对外界因素的影响作出及时的反应,在少数几次的活动中可能察觉不出端倪,但隐藏的问题会为活动的长远发展埋下祸根;约束力过强而自由度不足,又会直接影响到参与者体验语言的乐趣,使他们在处处受限,束手束脚的环境中失去对活动本身的信心与兴趣。
把握好了两者间的平衡,对参与者来说,能在需要帮助时得到适时的指引,又能在进入状态后不被干扰,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即使是不同身份,不同水平的参与者都能享受其中,并有所收获;对活动的长远发展来说,做好了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就像为整个活动定下了组织方针,使活动质量有了保证,活动的好口碑自然也得以发扬。组织者们也可以通过不断总结前任策划者的经验来进行完善和创新,确保高校的英语角能像火炬一样在每一届学生群体中传承下去。
五、如何在英语角中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
在各高校英语角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海珠广场英语角在英语爱好者群体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口碑颇佳,故也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在探讨如何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之前,我们不妨先分析海珠广场英语角取得成功的经验。
5.1 海珠广场英语角的经验借鉴
GEC(广东英语社区)始建于2012年,是目前广州最大、人数最多的开放性公益外语社团。主要活动是每个周末由GEC志愿者们在广州不同地点组织的免费公益性英语角、外语角等活动。它组织的英语角有几大特点:
(1)环境开放,地点固定。每周六晚上在广州市海珠广场举行,这个地方位于地铁站旁,人流量大,交通十分方便,也有很多休息的地方能够让参与者更舒适地进行交流;
(2)有人员组织。一开始会有一个领导者用移动麦克风组织到场的人按8-10人一组围成一圈,由工作人员加入其中担任组长,安排热场环节,帮助大家互相认识;
(3)兼具指引性和自由性。大家在一开始话题没打开时,小组长会利用事先备好的写在纸条上的话题来打破尴尬,引导大家打开话匣子,此后参与者可根据谈话内容的发展,自由细分成二到三人的小组,继续讨论。在此过程中除非出现个别参与者因见解不同而有过激言行的情况需要组长进行调解,否则组长不会再干涉组员聊天;
(4)活动形式多样。除了每周六晚上海珠广场的户外英语角外,还会有很多后续的活动,给英语爱好者丰富的体验。
海珠广场的英语角作为一个由社会组织运营的活动,建立了自己成熟的管理体系,在平衡自由度和约束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在兼顾到参与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又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维持现场的良好秩序,为活动持久的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5.2 对高校英语角如何平衡自由度与约束力的几点建议
将海珠广场英语角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对高校英语角的调研结果相结合,我们对高校英语角应该如何平衡自由度和约束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1)约束力要渗透到每个讨论的小组。让学生干部分散到各个小组中担任小组长,既要在初期起到總领话题的指引作用,帮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又要实时跟进组内情况,留意是否有参与者(特别是陌生的社会人士)出现不当言行,若发现苗头需要马上采取措施维持秩序;
(2)工作人员不应对活动进展做过多干涉。要认识到各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活跃气氛,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活动的重点还是参与者的自由交谈,所以当组内讨论气氛已经达到理想值时,工作人员就不应再强制组员进行其它活动;
(3)根据英语角的不同形式来调整约束力度。英语角的形式有很多,例如英语版定向越野活动,日常用语练习,电影分享会等。主题不同,约束力度也应不同。定向越野中涉及到频繁的口头表达,且活动范围很大,组织者需要提前制定好规则,做好后勤工作,后备计划;并在活动过程中监督参与者是真正在使用英语,而不是变成“汉语角”。如果主题是相对简单的日常口语练习,参与者对自由讨论的需求大大增加,那么约束力度就应大大削弱;
(4)结合任务型方法帮助水平较弱的参与者。水平弱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常因自卑而很少开口,即使开口也只是进行自我介绍,谈论兴趣爱好这些简单而浅薄的内容,对口语的提高收效甚微。任务型教学法是由印度的普拉布在基于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有现实意义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即: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由此出发,在接待一些水平比较弱的参与者时,我们可以通过为他们安排事先准备好的任务来引导他们融入活动。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停留在意义不大的语言形式上,帮助参与者更有方向性地练习口语。
六.结束语
英语角活动在策划之初,就必须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来剔除不良因素,净化活动氛围,保障参与者的权益;如何在不过多地限制参与者活动自由的情况下又能让水平不同的参与者都获得满意的参与体验,保证活动的质量。拿捏好自由度与约束力之间的平衡,对树立活动的口碑,扩大自身影响力和保证活动的传承发展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涂敏,黄云龙.从自由式到任务型——英语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06):102-105.
[2]郭滨,龚丁,刘艳,王宇琴.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语角模式重构——基于对湖南省高校英语角现状的调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02):62-67.
[3]李子玉.关于现今校园英语角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中旬),2011(01):94-95.
[4]郭士香,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谈大学校园英语角[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03):60-62.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