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现状、初高中教材内容及题型设置的差异和初高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与初中不同等因素,严重影响着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主要分析学生学习成困之因,对各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困之策,希望学生能尽快摆脱这些困局.
关键词:学习现状;数学能力;困境
高一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与初中的学习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产生了许多困难,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不让学生被这些因素所困,必须及时发现、转变这些不利现象,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 学生心理现状以及环境影响
片段1 开学一段时间后,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利用课上的45分钟时间,完成一份单元练习卷中的14个填空题,后面六个解答题教师没有作要求. 经过大概2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在做解答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填空题有好几处空着没做,个别写了的答案也是明显错误的. 如要求写出整数k的最小值,学生解得k≥,直接写了最小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 成困之因
(1)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的紧迫感消失了,有了松一口气的想法,对练习抱着做完走过场的态度,对答案是否合理不做深入思考,对知识不求甚解.
(2)还没有树立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导致盲目随从,总是抱着任务的观点去看待学习.
(3)初中的题目多是基础层次训练,正确率都比较高,学生一般不需要作出评价或者对结果进行检验. 高中数学的难度变大,题型趋于丰富,思维量变大,解法思维发散,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一新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学生在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在没有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之前,势必会沿用初中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
2. 解困之策
(1)组织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数学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指导学生提高运算准确率,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检验意识.
(2)指导学生解题时,草稿也应有要求,要尽量整齐有条理,以便检查时能较容易发现错误所在,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习惯和规范的书写习惯.教师在检查学生解题草稿时便于发现共性问题,便于个别指导.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扬长避短.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不要轻易放弃,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心理和解题习惯.
[?] 初高中教材内容以及题型设置的差异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材内容有差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从表述上来说通俗、具体,并且内容经常重复出现,题型较为单一,量少而简单. 通常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变量较少,多侧重于定量计算. 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含有参数的问题增多,定量计算减少,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分析说明,特别是高一刚开始所学的集合、函数.
(2)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些内容因为中考不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也没有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而高中由于高考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往往会维持一定的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难度实际上并没有降低.
(3)初中数学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而高中数学只有填空题、解答题两类,而解答题中又多有运算、推理、论证等题型.
2. 解困之策
(1)课堂教学切实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
(2)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学生指导学生广泛讨论,增强思考能力. 通过互相评价、肯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解题过程.
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师教法不同.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练得熟,对号入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2)初高中学生学法不同. 初中由于学生习惯了围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对规律归纳总结,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法则、公理、定理以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就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在高中,学生应该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2. 解困之策
(1)应逐步让学生抛弃对教师的依赖,使自己能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上主动参与,课后总结提炼,消化吸收.
(2)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应该花时间理解概念,而不是低层次的简单模仿,急着把时间放在大题量训练上. 数学教育心理学说:从学习过程看,理解式的学习要比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花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精力. 理解式的学习虽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是它的效果要比机械式的学习高出两倍,而且数学理解有利于记忆,而且可以促进正迁移.
[?] 教学中渗透高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这里可以看出,即使学生像第一次这样做对了,所花时间也已经很长,而高一学生大多数是以这种直线型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缺乏向第二次做的问题的方向转化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思考、对方法的比较、提炼.
1. 成困之因
(1)学生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上比较薄弱. 学生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时,若能注意利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还是可以很顺利解决问题的,也可以逐步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没有主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简化或者转化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也不会去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缺少必要的思考,不去想合理的解决途径,拿到题就操作,如能解决就结束,如遇到困难就停止,这样只会原地踏步,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学生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不能主动去反思,这样也不利于以后的解题需要. 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因此,反思必须成为学习的一个环节.
2. 解困之策
(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让他们在方法的对比中提高思维品质的广阔性.
(2)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思考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上作出选择,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方法,一定不用什么方法,即提高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水平,提高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3)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条理地、有序地,不带随意性地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从而使得思维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在教学中得以培养.
(4)要鼓励学生习惯解后反思,从不同的问题中提炼共性的解题思路,领悟解题规律. 波利亚曾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一学生面临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更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好数学,轻松学数学,这才能够使数学能力真正得以提升.
关键词:学习现状;数学能力;困境
高一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与初中的学习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产生了许多困难,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不让学生被这些因素所困,必须及时发现、转变这些不利现象,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 学生心理现状以及环境影响
片段1 开学一段时间后,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利用课上的45分钟时间,完成一份单元练习卷中的14个填空题,后面六个解答题教师没有作要求. 经过大概2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在做解答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填空题有好几处空着没做,个别写了的答案也是明显错误的. 如要求写出整数k的最小值,学生解得k≥,直接写了最小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 成困之因
(1)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的紧迫感消失了,有了松一口气的想法,对练习抱着做完走过场的态度,对答案是否合理不做深入思考,对知识不求甚解.
(2)还没有树立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导致盲目随从,总是抱着任务的观点去看待学习.
(3)初中的题目多是基础层次训练,正确率都比较高,学生一般不需要作出评价或者对结果进行检验. 高中数学的难度变大,题型趋于丰富,思维量变大,解法思维发散,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一新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学生在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在没有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之前,势必会沿用初中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
2. 解困之策
(1)组织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数学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指导学生提高运算准确率,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检验意识.
(2)指导学生解题时,草稿也应有要求,要尽量整齐有条理,以便检查时能较容易发现错误所在,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习惯和规范的书写习惯.教师在检查学生解题草稿时便于发现共性问题,便于个别指导.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扬长避短.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不要轻易放弃,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心理和解题习惯.
[?] 初高中教材内容以及题型设置的差异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材内容有差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从表述上来说通俗、具体,并且内容经常重复出现,题型较为单一,量少而简单. 通常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变量较少,多侧重于定量计算. 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含有参数的问题增多,定量计算减少,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分析说明,特别是高一刚开始所学的集合、函数.
(2)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些内容因为中考不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也没有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而高中由于高考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往往会维持一定的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难度实际上并没有降低.
(3)初中数学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而高中数学只有填空题、解答题两类,而解答题中又多有运算、推理、论证等题型.
2. 解困之策
(1)课堂教学切实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
(2)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学生指导学生广泛讨论,增强思考能力. 通过互相评价、肯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解题过程.
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师教法不同.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练得熟,对号入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2)初高中学生学法不同. 初中由于学生习惯了围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对规律归纳总结,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法则、公理、定理以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就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在高中,学生应该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2. 解困之策
(1)应逐步让学生抛弃对教师的依赖,使自己能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上主动参与,课后总结提炼,消化吸收.
(2)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应该花时间理解概念,而不是低层次的简单模仿,急着把时间放在大题量训练上. 数学教育心理学说:从学习过程看,理解式的学习要比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花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精力. 理解式的学习虽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是它的效果要比机械式的学习高出两倍,而且数学理解有利于记忆,而且可以促进正迁移.
[?] 教学中渗透高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这里可以看出,即使学生像第一次这样做对了,所花时间也已经很长,而高一学生大多数是以这种直线型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缺乏向第二次做的问题的方向转化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思考、对方法的比较、提炼.
1. 成困之因
(1)学生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上比较薄弱. 学生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时,若能注意利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还是可以很顺利解决问题的,也可以逐步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没有主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简化或者转化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也不会去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缺少必要的思考,不去想合理的解决途径,拿到题就操作,如能解决就结束,如遇到困难就停止,这样只会原地踏步,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学生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不能主动去反思,这样也不利于以后的解题需要. 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因此,反思必须成为学习的一个环节.
2. 解困之策
(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让他们在方法的对比中提高思维品质的广阔性.
(2)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思考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上作出选择,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方法,一定不用什么方法,即提高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水平,提高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3)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条理地、有序地,不带随意性地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从而使得思维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在教学中得以培养.
(4)要鼓励学生习惯解后反思,从不同的问题中提炼共性的解题思路,领悟解题规律. 波利亚曾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一学生面临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更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好数学,轻松学数学,这才能够使数学能力真正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