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陶瓷的美体现在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色彩的角度入手,浅析传统陶瓷中的色彩运用。
关键词:陶瓷;色彩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异彩纷呈,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瓷艺术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釉色上;其二,体现在彩绘装饰上。
一、釉色方面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质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再经过一定的温度煅烧而成,具有光泽感,产生美观性。釉色是陶瓷美丽的外衣,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单纯如一,人们对它极为重视,例如大家熟知的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名。由于铅釉具有流动性,在烧制的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又如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的釉色,世人对它们的成就有着无尽的赞美。
1、汝窑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创烧于北宋晚期,窑址在河南汝州境内。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等釉色,也有豆绿、月白等釉色。汝窑的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釉汁肥润莹亮,釉面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宋、元、明、清以来,汝瓷用器视若珍宝,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也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等美誉。
2、官窑
北宋灭亡后,南宋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郊坛另设新窑,史称南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釉面汝浊,釉厚如堆脂,表现出一种如玉泉般、庄重典雅、神秘的自然美。因器口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3、哥窑
相传宋代龍泉章氏兄弟各主其窑,哥者称哥窑,产地为浙江龙泉,特征是胎色黑褐,釉为失透的乳浊釉,犹如“酥油”般光泽。其釉色多为粉青、灰青、米黄、月白等,浓淡不一,釉层冰裂,釉面大小纹片结合,也称为“金丝铁线”。
4、钧窑
钧窑始于唐,兴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均州,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它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的釉色。著名的有:玫瑰紫、茄皮紫、海棠红、鸡血红,纯天青、纯月白等,可谓纷彩争艳,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巧夺天工。钧窑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细线,称“蚯蚓走泥纹”,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也是制瓷工艺高水平的体现。
5、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代,盛于北宋中后期,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定州,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其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白色玻璃质釉,有的釉色纯白滋润,称为白定,有的略带粉质,称为粉定。
釉的发明和使用绵延了几千年,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除上述介绍的典型代表之外,各色釉彩品种也十分丰富多元,例如:红釉有祭红、郎红、宝石红、胭脂红、海棠红等;青釉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影青、梅子青等;绿釉有孔雀绿、宝石绿、翠绿、瓜皮绿等;黄釉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等;蓝釉有霁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紫釉有玫瑰紫、茄皮紫、猪肝紫等;黑釉有墨彩、黑彩、乌金、无光黑等;白釉有甜白、卵白、牙白、月白、青白、无光白等。
二、彩绘方面
陶瓷彩绘装饰大体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在坯胎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称为釉上彩,例如古彩、粉彩;在素坯上画好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例如青花。我国陶瓷彩绘极为丰富,它们之所以风格各异,情趣盎然,就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色彩赋予的象征意义,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内涵和意境。
1、青花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珍贵的品种之一,景德镇传统名瓷,属釉下彩,以元代的最具代表性。它是用含钴的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青花瓷在色彩搭配的运用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的色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青花的色彩——青白二色,相得益彰,互相构成一个色泽单纯、典雅大方的艺术世界,给人以明快、端庄之感。更重要的是青花装饰特别讲究情调美,其雅俗共赏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出一种东方韵味。我们并不难发现,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一定都有外销瓷或是从沉船上打捞出来的碎瓷片身影,而在这之中又以青花瓷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
2、斗彩
斗彩是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它是预先在1300度的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红、黄、绿等各种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800度的低温烘烤而成。斗彩以绚丽多彩的色调,明丽悦目的色彩,形成一种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3、古彩
又称五彩,起源于明代,是景德镇工匠创制的一种釉上彩瓷器。五彩中的“五”具有两层涵义:其一,最初较完整的色彩是由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组成的,因而被称为五彩;其二,“五”在中国古代的涵义中并不局限于五种,而表示“多”和“丰富”之意,因而“五彩”并不一定只有五种颜色。古彩装饰的画风与杨柳青年画很相似,在色彩上讲究强烈的对比,由西赤、古黄、古紫、古翠等颜色构成,从而加强了装饰画面的对比,使作品中的色彩有较强的震撼力,给人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生动情趣。
4、粉彩
粉彩是清宫廷创烧的彩瓷,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与古彩有所不同,它的艺术语言更具特色,决定其个性特点的主要是材料、表现技法、设色方式。粉彩颜料大部分是粉质的,其呈色属于中纯度,因此,粉彩颜色的对比不强,自然柔和,也称“软彩”,作品体现出一种轻巧与秀美,给人留下精致、细嫩、亲切的美感。
5、珐琅彩
俗称洋色,又称瓷胎画珐琅,康熙时期传入中国,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且多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红、黄、蓝、绿等色釉作地,然后彩绘图案。它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具有华丽多姿的视觉观感,装饰性极强,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综上所述,传统陶瓷中的色釉与彩绘的颜色,为色彩装饰、色彩搭配以及色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
作者简介:辜晨露,1989.11.4,女,汉族,籍贯:江西南昌,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专业:美术,研究方向:陶艺创作研究,工作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陶瓷;色彩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异彩纷呈,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瓷艺术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釉色上;其二,体现在彩绘装饰上。
一、釉色方面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质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再经过一定的温度煅烧而成,具有光泽感,产生美观性。釉色是陶瓷美丽的外衣,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单纯如一,人们对它极为重视,例如大家熟知的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名。由于铅釉具有流动性,在烧制的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又如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的釉色,世人对它们的成就有着无尽的赞美。
1、汝窑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创烧于北宋晚期,窑址在河南汝州境内。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等釉色,也有豆绿、月白等釉色。汝窑的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釉汁肥润莹亮,釉面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宋、元、明、清以来,汝瓷用器视若珍宝,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也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等美誉。
2、官窑
北宋灭亡后,南宋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郊坛另设新窑,史称南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釉面汝浊,釉厚如堆脂,表现出一种如玉泉般、庄重典雅、神秘的自然美。因器口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3、哥窑
相传宋代龍泉章氏兄弟各主其窑,哥者称哥窑,产地为浙江龙泉,特征是胎色黑褐,釉为失透的乳浊釉,犹如“酥油”般光泽。其釉色多为粉青、灰青、米黄、月白等,浓淡不一,釉层冰裂,釉面大小纹片结合,也称为“金丝铁线”。
4、钧窑
钧窑始于唐,兴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均州,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它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的釉色。著名的有:玫瑰紫、茄皮紫、海棠红、鸡血红,纯天青、纯月白等,可谓纷彩争艳,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巧夺天工。钧窑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细线,称“蚯蚓走泥纹”,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也是制瓷工艺高水平的体现。
5、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代,盛于北宋中后期,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定州,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其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白色玻璃质釉,有的釉色纯白滋润,称为白定,有的略带粉质,称为粉定。
釉的发明和使用绵延了几千年,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除上述介绍的典型代表之外,各色釉彩品种也十分丰富多元,例如:红釉有祭红、郎红、宝石红、胭脂红、海棠红等;青釉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影青、梅子青等;绿釉有孔雀绿、宝石绿、翠绿、瓜皮绿等;黄釉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等;蓝釉有霁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紫釉有玫瑰紫、茄皮紫、猪肝紫等;黑釉有墨彩、黑彩、乌金、无光黑等;白釉有甜白、卵白、牙白、月白、青白、无光白等。
二、彩绘方面
陶瓷彩绘装饰大体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在坯胎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称为釉上彩,例如古彩、粉彩;在素坯上画好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例如青花。我国陶瓷彩绘极为丰富,它们之所以风格各异,情趣盎然,就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色彩赋予的象征意义,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内涵和意境。
1、青花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珍贵的品种之一,景德镇传统名瓷,属釉下彩,以元代的最具代表性。它是用含钴的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青花瓷在色彩搭配的运用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的色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青花的色彩——青白二色,相得益彰,互相构成一个色泽单纯、典雅大方的艺术世界,给人以明快、端庄之感。更重要的是青花装饰特别讲究情调美,其雅俗共赏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出一种东方韵味。我们并不难发现,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一定都有外销瓷或是从沉船上打捞出来的碎瓷片身影,而在这之中又以青花瓷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
2、斗彩
斗彩是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它是预先在1300度的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红、黄、绿等各种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800度的低温烘烤而成。斗彩以绚丽多彩的色调,明丽悦目的色彩,形成一种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3、古彩
又称五彩,起源于明代,是景德镇工匠创制的一种釉上彩瓷器。五彩中的“五”具有两层涵义:其一,最初较完整的色彩是由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组成的,因而被称为五彩;其二,“五”在中国古代的涵义中并不局限于五种,而表示“多”和“丰富”之意,因而“五彩”并不一定只有五种颜色。古彩装饰的画风与杨柳青年画很相似,在色彩上讲究强烈的对比,由西赤、古黄、古紫、古翠等颜色构成,从而加强了装饰画面的对比,使作品中的色彩有较强的震撼力,给人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生动情趣。
4、粉彩
粉彩是清宫廷创烧的彩瓷,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与古彩有所不同,它的艺术语言更具特色,决定其个性特点的主要是材料、表现技法、设色方式。粉彩颜料大部分是粉质的,其呈色属于中纯度,因此,粉彩颜色的对比不强,自然柔和,也称“软彩”,作品体现出一种轻巧与秀美,给人留下精致、细嫩、亲切的美感。
5、珐琅彩
俗称洋色,又称瓷胎画珐琅,康熙时期传入中国,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且多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红、黄、蓝、绿等色釉作地,然后彩绘图案。它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具有华丽多姿的视觉观感,装饰性极强,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综上所述,传统陶瓷中的色釉与彩绘的颜色,为色彩装饰、色彩搭配以及色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
作者简介:辜晨露,1989.11.4,女,汉族,籍贯:江西南昌,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专业:美术,研究方向:陶艺创作研究,工作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