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才能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利用想象技术,激发学生的内心冲突,不留痕迹地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及多方协助纠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关键词:以心交心;以情育情;触动心灵
作者简介:陈建青(1974—),女,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绍兴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2012年12月的一天,作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我碰到了一个新问题:学生爱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最近爱觉得父母偏爱弟弟,周末也不愿回家,即使回家了,明明周五就可回家,也一定要在周六下午才回到家,最多过个夜,第二天就早早地回校了。即使在家,也把自己锁在房里不理会家人,等到吃饭就五分钟解决,也不声不响的……她希望我做做爱的思想工作,并嘱咐我不能直接跟爱讲这事,怕爱知道后有更大的情绪。这事让我感到意外,因为爱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学生,其他不讲,就看看她发给我的信息吧!
“陈老师,我看电视新闻说,最近受台风的影响,时常会有暴雨或者雷阵雨,您上下班骑车的时候,可要当心噢,尽量骑得慢一点。”
“陈老师,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了,而且早晚气温又比较低,您千万要注意保暖。”
“陈老师,祝您圣诞节快乐!您也要多注意休息,多喝一些白開水,还有早晚也要注意保暖啊。”
“陈老师,今天是正月初一,我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哦!同时也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天天开心、事事顺心……”
在对学生一年多的了解和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深知爱是个固执的人,当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很难改变。怎样才能解开她的这个心结呢?我陷入了深思,我知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将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影响到她以后的人生之路。
我们班经常要开主题班会,而按照学期初的安排下次主题班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她,于是我就找她来办公室商讨一下主题班会事宜,同时在电脑办公桌上特地不断循环播放关于亲情的广告画面。她来到我办公室后,我先问主题班会的准备情况,并问PPT制作情况,她说需要用电脑,自然我们把眼光就集中到了电脑上了,她看到了那个亲情的画面,变得若有所思,然后问我制作这个画面做什么。
我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所以想在此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看后谈谈感想。”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就问:“在想什么呢?那么入神?”她说:“画面上的父母太伟大了。”
听了这话,我说:“其实天下的父母都如画面里的一样,对儿女都有最无私的爱,相信你也感受到了。”
此时,爱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向我述说了父母疼爱弟弟,冷落了自己的事情。我听后说:“你的家长的确很爱你的弟弟,这可以理解,可他们也很爱你,只是因为你们俩年龄不同,父母对你们的爱方式也不同而已,可能是你对父母给予的爱过于敏感了。”
爱却不以为然地轻轻摇着头。
看她这个神情,我又说:“是不是老师说的那样,咱们做个测试就知道了,你看如何?”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于是,我在电脑中打开了爱的全家福,因为接这个班的时候,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发给我一张全家福的电子照片。我把爱的全家福打印出来,告诉她在三分钟内用剪刀把照片上的爸爸、妈妈、弟弟一个一个地剪掉,被剪掉的就等于这人离自己远去了,等到把最后一个也剪掉了,你体验一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一分钟过去了,她没动剪刀,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照片上的人……
两分钟过去了,她还是没动剪刀,眼睛却湿润了……
三分钟过去了,她始终没动剪刀,却泪流满面,然后说:“老师,我实在下不了手,无论失去谁,我都很难受!”
“为什么?”我问。
“其实,刚才我最想剪去弟弟的,我一直认为是他夺走父母的爱,使我孤单,可毕竟他是我的亲弟弟,我狠不下心;而父母就更不用讲了,刚才我都在想,如果这时没有了父母,我还怎么生活呢?……”她边说边流泪,既伤心又懊悔。
“这就对了,其实父母的爱已经融入到你的生命了,只是你忽略了而已。”我说。
接着,我还跟她谈了如何理解、孝敬父母的问题。
在之后的那次主题班会课上,她为全班同学演唱了《妈妈的吻》这首歌,并动情地说:“今天我用这首歌,来歌颂天下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
大家对父母都能心存感激。”
课后,我又问她如何解决与父母亲间的冷淡问题。她说了好多,如与妈妈主动打声招呼,主动给父母沏杯热茶或削个苹果,多与父母分享快乐与困惑,等等。我鼓励她付诸行动。同时,为了巩固爱的“大后方”,我又给爱的妈妈打了个电话,经过沟通,爱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感到平时总是以儿子为中心,觉得儿子小,女儿应该让着弟弟,无意中忽略了女儿的感受,现在知道了如何让爱体会家的温暖,理解爱的含义;同时我也告诉爱的妈妈,孩子正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对孩子需付出尽量多的耐心,要多讲方法,对于孩子做得好的,要多表扬她……学校与家,在教育孩子时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家校合作,很快能体现效果。慢慢地,爱的笑容多了起来,我和爱的家人关注着爱的变化,对于她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许。一个月后,家长来电,说现在爱很喜欢家,很喜欢与父母交谈,也很喜欢给弟弟讲故事,一有空就会陪着弟弟,弟弟也喜欢经常围着姐姐爱转……整个一幅和乐融融的场面。
听了这话,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智慧,用认知疗法成功地解决了学生的情感困惑。认知疗法是对付情感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基于认为人的情绪和行动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来替代。为了使认知疗法有效果,首先,老师、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其次,指导学生弄清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识别、监察、记录自己内心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引导他们从引起不良情绪的情景中摆脱出来,转移视线,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停止从记忆中抽取消极的想法,避免灰色记忆。一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就有利于新的积极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最后,使学生按照新的认知结构去行动,并检查其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注意持之以恒。我觉得,成功的教育应该懂得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相信善于用智慧去教育学生的班主任肯定会获得成功!
我也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一是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更有预见性;二是善于深入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教育引导学生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三是善于灵活地运用教育策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激励学生的手段和教育管理方法,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富有创造性,突显实效性。相信以心交心,一定会感动心灵。
关键词:以心交心;以情育情;触动心灵
作者简介:陈建青(1974—),女,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绍兴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2012年12月的一天,作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我碰到了一个新问题:学生爱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最近爱觉得父母偏爱弟弟,周末也不愿回家,即使回家了,明明周五就可回家,也一定要在周六下午才回到家,最多过个夜,第二天就早早地回校了。即使在家,也把自己锁在房里不理会家人,等到吃饭就五分钟解决,也不声不响的……她希望我做做爱的思想工作,并嘱咐我不能直接跟爱讲这事,怕爱知道后有更大的情绪。这事让我感到意外,因为爱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学生,其他不讲,就看看她发给我的信息吧!
“陈老师,我看电视新闻说,最近受台风的影响,时常会有暴雨或者雷阵雨,您上下班骑车的时候,可要当心噢,尽量骑得慢一点。”
“陈老师,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了,而且早晚气温又比较低,您千万要注意保暖。”
“陈老师,祝您圣诞节快乐!您也要多注意休息,多喝一些白開水,还有早晚也要注意保暖啊。”
“陈老师,今天是正月初一,我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哦!同时也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天天开心、事事顺心……”
在对学生一年多的了解和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深知爱是个固执的人,当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很难改变。怎样才能解开她的这个心结呢?我陷入了深思,我知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将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影响到她以后的人生之路。
我们班经常要开主题班会,而按照学期初的安排下次主题班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她,于是我就找她来办公室商讨一下主题班会事宜,同时在电脑办公桌上特地不断循环播放关于亲情的广告画面。她来到我办公室后,我先问主题班会的准备情况,并问PPT制作情况,她说需要用电脑,自然我们把眼光就集中到了电脑上了,她看到了那个亲情的画面,变得若有所思,然后问我制作这个画面做什么。
我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所以想在此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看后谈谈感想。”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就问:“在想什么呢?那么入神?”她说:“画面上的父母太伟大了。”
听了这话,我说:“其实天下的父母都如画面里的一样,对儿女都有最无私的爱,相信你也感受到了。”
此时,爱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向我述说了父母疼爱弟弟,冷落了自己的事情。我听后说:“你的家长的确很爱你的弟弟,这可以理解,可他们也很爱你,只是因为你们俩年龄不同,父母对你们的爱方式也不同而已,可能是你对父母给予的爱过于敏感了。”
爱却不以为然地轻轻摇着头。
看她这个神情,我又说:“是不是老师说的那样,咱们做个测试就知道了,你看如何?”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于是,我在电脑中打开了爱的全家福,因为接这个班的时候,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发给我一张全家福的电子照片。我把爱的全家福打印出来,告诉她在三分钟内用剪刀把照片上的爸爸、妈妈、弟弟一个一个地剪掉,被剪掉的就等于这人离自己远去了,等到把最后一个也剪掉了,你体验一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一分钟过去了,她没动剪刀,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照片上的人……
两分钟过去了,她还是没动剪刀,眼睛却湿润了……
三分钟过去了,她始终没动剪刀,却泪流满面,然后说:“老师,我实在下不了手,无论失去谁,我都很难受!”
“为什么?”我问。
“其实,刚才我最想剪去弟弟的,我一直认为是他夺走父母的爱,使我孤单,可毕竟他是我的亲弟弟,我狠不下心;而父母就更不用讲了,刚才我都在想,如果这时没有了父母,我还怎么生活呢?……”她边说边流泪,既伤心又懊悔。
“这就对了,其实父母的爱已经融入到你的生命了,只是你忽略了而已。”我说。
接着,我还跟她谈了如何理解、孝敬父母的问题。
在之后的那次主题班会课上,她为全班同学演唱了《妈妈的吻》这首歌,并动情地说:“今天我用这首歌,来歌颂天下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
大家对父母都能心存感激。”
课后,我又问她如何解决与父母亲间的冷淡问题。她说了好多,如与妈妈主动打声招呼,主动给父母沏杯热茶或削个苹果,多与父母分享快乐与困惑,等等。我鼓励她付诸行动。同时,为了巩固爱的“大后方”,我又给爱的妈妈打了个电话,经过沟通,爱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感到平时总是以儿子为中心,觉得儿子小,女儿应该让着弟弟,无意中忽略了女儿的感受,现在知道了如何让爱体会家的温暖,理解爱的含义;同时我也告诉爱的妈妈,孩子正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对孩子需付出尽量多的耐心,要多讲方法,对于孩子做得好的,要多表扬她……学校与家,在教育孩子时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家校合作,很快能体现效果。慢慢地,爱的笑容多了起来,我和爱的家人关注着爱的变化,对于她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许。一个月后,家长来电,说现在爱很喜欢家,很喜欢与父母交谈,也很喜欢给弟弟讲故事,一有空就会陪着弟弟,弟弟也喜欢经常围着姐姐爱转……整个一幅和乐融融的场面。
听了这话,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智慧,用认知疗法成功地解决了学生的情感困惑。认知疗法是对付情感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基于认为人的情绪和行动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来替代。为了使认知疗法有效果,首先,老师、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其次,指导学生弄清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识别、监察、记录自己内心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引导他们从引起不良情绪的情景中摆脱出来,转移视线,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停止从记忆中抽取消极的想法,避免灰色记忆。一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就有利于新的积极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最后,使学生按照新的认知结构去行动,并检查其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注意持之以恒。我觉得,成功的教育应该懂得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相信善于用智慧去教育学生的班主任肯定会获得成功!
我也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一是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更有预见性;二是善于深入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教育引导学生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三是善于灵活地运用教育策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激励学生的手段和教育管理方法,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富有创造性,突显实效性。相信以心交心,一定会感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