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拳架各阶段意念的培养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即意念、意识、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属外界影响之本意。意识分为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各种各样内在的或外在的影响,会产生很多想法或念头,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太极拳之意,强调的是静心用意。心要静即排除杂念,使思想能够集中。心即人的本性,心为意的全体,意是由心发出信息。用意即意识指导行动,想法引导动作,意动形随。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太极拳的意念比较抽象,也难于把握,修炼太极拳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念,对于太极拳道的修炼,我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进行意念培养:
  第一阶段 遵规守规
  学拳初级阶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传统的方法遵规守规,先从站无极桩开始,两腿自然站直而有曲蓄,呼吸自然,空胸实腹,正腰落胯,收腹敛臀,脚尖向前,自上而下,自外而内通身放松,充分感受地球的引力,感受浑圆一气的感觉。坚持勤奋练习日久天长必有心平气和,意念专注,意念在自然松的基础上,两脚要有随时而动的弹性感,全身上下处处形成弹簧似的松动而有弹性的感觉,要有上下之大,唯我为大,敢于有狼虎的神威,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避我者生,挡我者亡的雄伟气势。学拳时有意识的记住每个动作的名称,每动分解的方位、夹角及动作运行的路线,做到动作规范,人身形中正。中者以身中轴线要和人身重力线相吻合。正者不俯不仰,不偏不倚。练拳的间架结构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符合大自然运化规律,已达“招熟”。处处提醒自己做到形顺,骨骼、肌肉、筋腱、经脉、皮肤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都要顺其生理之顺。两脚的转动都是虚脚在动,两脚处处一分虚实,避免两脚同时转或同时落实的双重。每个动作分解到位,做到鼻尖对肚脐、膝尖对脚尖、百会、会阴对脚弓,顶有悬吊之意,底有下坠之感,沉肩坠肘,脊椎上下对拉拔长,节节贯穿。在练拳架中一举一动意识都在想动作和手脚的划弧走圆,而对过往人群能达到目视而不理,走而不留,如过往的烟云,随风而飘动任其自然。始终都要保持静桩功的浑圆一气感觉,达到心平意静的神韵。
  第二阶段 循规蹈规
  首先,做到用意不用力。练拳时不用僵劲和拙力,到底用多大的力呢,仅仅是用人上肢克服地球引力,能抬起来不落下那么一点力就足够了,练拳练的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分的力量,而不用两分的力量,尽量使肌肉纤维达到最小做功,其余的都在休息。其次,做到全身放松,放松是在意念的控制下的放松,而不是松的都全散泄了。当自己手臂上抬一个角度,它是用几条或一条肌纤维在做功,当再转换一个角度以后就换成另外几条或一条肌纤维做功,使每一条肌纤维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当它不做功的时候都在充分的休息,用它的时候它就立即紧张起来,如太极拳道书上说:“要松全身松,要紧一丝紧”。一丝紧就是用的那条肌肉它是紧的,经过这种长期的系统训练,使身体平时分散的肌纤维更加拉长摆顺,更加排列有序化,当要用时才能心想意到能最大限度汇聚所有肌纤维做功,做到上下相随,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力到。
  另外一种意念就是在练拳中感受人的皮肤和毛孔与空气的摩擦力,感受人在水中行走水的浮力,使人与空气和水发生谐振,充分体验人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相适应,如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太极拳这种由意识指导动作的运动状态和效果就是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入门和达到“知己”的前提。
  第三阶段 顺规合规
  意念在求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外带内练。在合以前可以先分部位单独练,通过有意识的系统完整训练,能达到分部位都能自如转圈时的条件反射。如以手为例,练手法,就是意念集中到手上,以手腕为圆心,以手带动整个身体,意念更重要在练两手的等距离相系相吸,双手如抱一个气球,始终等距离匀速环转,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如太极拳老前辈所说的:“粘糊劲”。此时注意练拳时五指伸展开,掌心外凸,保持气血通畅不受阻,有利于健康和技击。双手转动保持掌根在内,指尖在外的喇叭立体圆(如懒插衣)。双手同时向上划弧时,意念应在靠近身体内侧的手上(如白鹤亮翅)。双手环绕时,意念一般在最下面的手上(如云手、斜行),左右移步的步法,意念在使双手自然落完后再移动脚步,这样就避免人向前倾斜(如左白鹤亮翅)。练手意念重在手的部位,兼顾脚与手的配合。练肘、肩同手的练法,意念以肘、肩为圆心,把练手上的匀圆感觉保持住不要跑掉,贯穿到练拳的始终。以此带动身体其他部位的转动,再分别兼顾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最后再把意念放在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的协调配合上,处处能做到二者同方向,同角度运动,使上下肢达到非常和谐的程度,上下肢同角转动尽量靠中轴线的上下划立圆,这样有利于人体劲路上下快速传递,更有利于实战应用,此为掌握了懂劲。
  第四阶段 合规脱规
  意念在求内三合,即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在外三合都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可以转换为以内的脊椎骨带外形四肢来练。意念放在身上,从胯根,尾骨顺着脊椎骨一节一节向上传递,用身体裹着劲带动四肢起落,劲力向上为缠劲,以人体脊椎为轴,做到同侧半拉上下一起同角度旋转,使劲力向上传递过肩过头顶。手臂上抬放松不用力,完全是一种附属物,全靠身体的转动带摆动。时时都能体验身体内的骨节、骨缝处有牵拉,上拉下坠对拔节节贯穿之感。胯、膝、踝关节屈伸有度,一张一弛富有弹性,如伸缩的弹簧。劲力向下为粲劲,即松开之意,手臂放下时,凭着重力之作用,自然下落松垂,使劲力传递到脚下。意念劲力上下循环传递,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穷无尽。重心始终保持在人体中轴线上,以肚脐为原点上下移动。同侧的肩、胯,膝、脚各自独立运转,其上下的投影点尽可能重合,同时再要和身体的公转相吻合。转动时要尽量的转立体的球圆,上肢的摆幅由大逐渐减小,尽可能靠近中线,以减少与身体的夹角。另外意想脚手划弧无限延伸能衔接一个假象圆,向下延伸可以插入地心,向上延伸可以穿入云霄。用身体内在带动外形上肢的传递走劲,原先讲身形相合,过渡到心意圈在先的意先动,形后动,体会形意分离,在形没动前,意念先转一圈,形再接着和意识第二个圈合拍同步,开始角度可从45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逐渐增加,角度拉的越大,自己练拳意念圈越大,对方越不知吾意,此可达到神不知,鬼不摸的神明状态。此阶段练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求一招一式,而求处处都在转圈划圆。此时的练拳无所谓正确与否,关键是提高意识,做到处处意在先,正真体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预兆都是一种信号,要捕捉一切战机,摧毁对方心里防线,做到不战而胜之为妙。此阶段已接近了神明。第五阶段以武演道,拳道合一
  以拳道之小道而合大道。从哲学的观点看,任何技艺(包括武术在内)由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能将太极拳道的各种技巧与规矩都融合到了自己的骨髓血液中,变成了自己的本能,就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发挥技艺。三丰祖师曰“学太极为入道之基”,以太极哲理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做人处事。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所谓“拳以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拳即道,道在拳中。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物我相融,世界已然成为一个整体。故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正。”一个真正的武学大家,修炼到最后都能平息杀心,消除争执心,好胜心,心境平和恬淡。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以武演道,是天人合一。此阶段为应物自然,有感接应的真正神明状态。
  总之,练太极拳,首先是修炼一种思想,而不是仅学习某种技法。练拳的目的是修身,是通过对自己的不断超越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与环境的和谐。修炼好太极拳必须加强各阶段基本功法的系统性学习,不断强化各阶段意识的培养,树立终身探索的远大志向,持之以恒,以科学的态度习练太极拳,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本土元素的基本类型与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等典型特征,聚焦本土视觉元素,从色彩元素、图形元素、文字元素等方面,简要阐述本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路径,以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和儒家传统自身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是成功转型继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后也是最
吉安县位于江西中部,吉泰盆地中心,赣江流域中游,井冈山的前沿.全县耕地总面积52342.6公顷,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44311.9公顷,耕地保护率达86%.全县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美国学者德鲁克认为:“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和才能.”在所有的企业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坚持人本主义文化理念是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党性和实践性很强,又涉及各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也是我国,尤其是国有
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朝鲜局势的逐步稳定,作为中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丹东进入了开放发展机遇期.文章阐述了丹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包括在外贸出口、
(2010年8月10日)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今天正式启动。广东省林木声副省长致辞,赣州市刘琼副市长宣读《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
(2010年9月3日)按照部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经部研究决定,我们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召开创建活动调研汇报会暨创建活动第三次部专题会议。 (Sept
高楼广厦锦成堆,几觅残碑旧梦回.常忆先贤讽咏处,风风雨雨明诗台.rn这是民国元年(即1911年),李根源先生在解放腾越首义的事情后,为了标榜文事、张扬先贤,在当时已经成为“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