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应该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学波的知识时,针对近几年地震频发的现象,我就引导学生探究地震的知识。地震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地震是一种波,它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速度越快。一般每秒钟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衰减快,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动。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可根据间隔的长短判断震中的远近,用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差再乘以间隔时间可以估算出该地距震中的距离。由于地震是一种波,所以有震动加强点和震动削弱点,当两个震动加强点碰到一起的时候,其强度为两个加强点相加,是最强的;相反的,当两个削弱点碰到一起,其强度是最弱的,弱到一定程度就感觉不到了;一个加强点和一个削弱点在一起的强度在两者之间。但是其中震动最强的是在震中附近。“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震中的破坏最强,陕西在两个震动加强点,感觉也强烈,安徽正好在两个削弱点之间,因此也就没有震感,江苏和上海应该是在加强点和削弱点之间,有震感但是没有破坏力。其他地方的震感也可以通过这样来算出。这样不但讲解了波的物理知识,同时当我们感知地震波的纵波来临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聚精会神,效果十分明显。
在教光学这一知识点时,我就从生活中汽车的使用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的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在讲解热胀冷缩的特性时,我给学生拿了一个五香茶鸡蛋。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波的知识时,针对近几年地震频发的现象,我就引导学生探究地震的知识。地震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地震是一种波,它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速度越快。一般每秒钟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衰减快,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动。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可根据间隔的长短判断震中的远近,用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差再乘以间隔时间可以估算出该地距震中的距离。由于地震是一种波,所以有震动加强点和震动削弱点,当两个震动加强点碰到一起的时候,其强度为两个加强点相加,是最强的;相反的,当两个削弱点碰到一起,其强度是最弱的,弱到一定程度就感觉不到了;一个加强点和一个削弱点在一起的强度在两者之间。但是其中震动最强的是在震中附近。“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震中的破坏最强,陕西在两个震动加强点,感觉也强烈,安徽正好在两个削弱点之间,因此也就没有震感,江苏和上海应该是在加强点和削弱点之间,有震感但是没有破坏力。其他地方的震感也可以通过这样来算出。这样不但讲解了波的物理知识,同时当我们感知地震波的纵波来临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聚精会神,效果十分明显。
在教光学这一知识点时,我就从生活中汽车的使用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的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在讲解热胀冷缩的特性时,我给学生拿了一个五香茶鸡蛋。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