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教师心理失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由于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在享受政策、经济、福利待遇方面,城乡差异突出,教师既得利益严重受损,社会、家庭、学校内外压力大,学校管理评聘、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失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探索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深化和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理解认识,逐渐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书育人的信念发生动摇,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村教师的基本现状
一、工作生活环境艰苦
贫困地区群山峻岭,交通不便,村寨分散,信息闭塞,经济贫困,文化思想观念落后。有的教师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从未“跨越”城乡分界线,不知都市模样和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们早观日晚赏月,枯燥乏味,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环境艰苦,生活质量差,逐渐形成内心忧伤、自卑、孤独、自闭。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他们人际交往活动范围狭小,个人问题就遇到一系列困难,经济状况和宜居环境成为人们选择对象的参考条件之一,城市人不愿意生活在农村,农村人也向往城市生活,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随着青年教师年龄的增长,慢慢跨入大龄青年行列,他们逐渐对职业产生误解,认为“家有三斗粮,莫当孩子王”,懊悔、忧思、幻想的心理逐渐产生。
二、福利待遇严重不公
任何人都有基本生存欲望与需求,农村教师是受过知识熏陶的理性思维群体,虽然职业比较稳定,却属于低收入群体。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与城市教师在各种待遇方面相比,差异突出,政策、经济待遇呈“梯级”式,优越者更优越,艰苦者更艰苦,农村教师在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每当调资晋级时,却往往被“打折”,拖欠工资现象也时有发生,待遇公平严重失衡,这些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抱怨、沮丧等情绪。
三、内外压力难以承受
教师评价机制,管理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片面追求书面化和数据化,长期以来及格、达标、升学率,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教师一方面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考评、验收,以及花样繁多的考试,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加班,长此以往,很难有宽松平稳的心态。假期里,教师还要参加各种学习,严重超越了身心承受能力,时刻处于心理紧张压力之中的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
矫正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城乡和谐发展,落实保障
邓小平曾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各级各部门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能一味地等、要、靠,应千方百计挤、集、融多元化,全方位拓展教育经费渠道。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关注农村教育,对农村教师实行特殊津贴补助政策倾斜,落实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养老保障、绩效工资等,由中央或省财政全额转移支付保障,让农村教师也同时享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使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实现安居乐业、健康快乐、老有所养、解除后顾之忧。
二、科学落实评价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目的是调动教师内因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促进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既要考虑教师的合法利益,又要有利于管理,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七认真”检查,有助于暴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上进、履行职责,要综合项目考评,引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落实教育方针。
三、改革人事制度,双向合理流动,人尽其才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师资定期交流轮换制度,鼓励城市青年教师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锻炼,选派优秀教师到城市学校定期学习进修、挂职,实现城乡互动,在晋升职务及评定职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农村教育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校舍和教学设施,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和现代教育模式的实施。
四、强化师德师风,尊师重教,营造良好社會氛围
要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爱岗敬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应乐于奉献,处大事不辞劳怨,淡泊名利,堪为栋梁之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和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探索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深化和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理解认识,逐渐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书育人的信念发生动摇,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村教师的基本现状
一、工作生活环境艰苦
贫困地区群山峻岭,交通不便,村寨分散,信息闭塞,经济贫困,文化思想观念落后。有的教师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从未“跨越”城乡分界线,不知都市模样和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们早观日晚赏月,枯燥乏味,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环境艰苦,生活质量差,逐渐形成内心忧伤、自卑、孤独、自闭。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他们人际交往活动范围狭小,个人问题就遇到一系列困难,经济状况和宜居环境成为人们选择对象的参考条件之一,城市人不愿意生活在农村,农村人也向往城市生活,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随着青年教师年龄的增长,慢慢跨入大龄青年行列,他们逐渐对职业产生误解,认为“家有三斗粮,莫当孩子王”,懊悔、忧思、幻想的心理逐渐产生。
二、福利待遇严重不公
任何人都有基本生存欲望与需求,农村教师是受过知识熏陶的理性思维群体,虽然职业比较稳定,却属于低收入群体。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与城市教师在各种待遇方面相比,差异突出,政策、经济待遇呈“梯级”式,优越者更优越,艰苦者更艰苦,农村教师在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每当调资晋级时,却往往被“打折”,拖欠工资现象也时有发生,待遇公平严重失衡,这些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抱怨、沮丧等情绪。
三、内外压力难以承受
教师评价机制,管理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片面追求书面化和数据化,长期以来及格、达标、升学率,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教师一方面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考评、验收,以及花样繁多的考试,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加班,长此以往,很难有宽松平稳的心态。假期里,教师还要参加各种学习,严重超越了身心承受能力,时刻处于心理紧张压力之中的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
矫正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城乡和谐发展,落实保障
邓小平曾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各级各部门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能一味地等、要、靠,应千方百计挤、集、融多元化,全方位拓展教育经费渠道。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关注农村教育,对农村教师实行特殊津贴补助政策倾斜,落实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养老保障、绩效工资等,由中央或省财政全额转移支付保障,让农村教师也同时享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使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实现安居乐业、健康快乐、老有所养、解除后顾之忧。
二、科学落实评价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目的是调动教师内因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促进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既要考虑教师的合法利益,又要有利于管理,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七认真”检查,有助于暴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上进、履行职责,要综合项目考评,引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落实教育方针。
三、改革人事制度,双向合理流动,人尽其才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师资定期交流轮换制度,鼓励城市青年教师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锻炼,选派优秀教师到城市学校定期学习进修、挂职,实现城乡互动,在晋升职务及评定职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农村教育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校舍和教学设施,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和现代教育模式的实施。
四、强化师德师风,尊师重教,营造良好社會氛围
要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爱岗敬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应乐于奉献,处大事不辞劳怨,淡泊名利,堪为栋梁之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和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