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渐渐突显,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在各类利益主体中,失意人群是引发社会不安定的重要人群。现阶段,引起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很多,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发生或将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转型期 失意人群 暴力行为 原因分析
当前,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多,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矛盾有冲突固然棘手,但并不可怕,只要去用心对待、认真解决,这些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总能找到办法解决。
一、失意人群分类及特征
(一)失意人群分类
根据近年来所发生的一些案件,我们把失意人群主要分为几类:一是指那些遇事不如意、遇事不合己意的人;二是指那些工作生活不遂心的人或是对一些事失望及绝望的人;三是自己的财物被强行夺走的人;四是因为一些变化而让自己产生负面感受的人。
(二)失意人群特征
1.属于困难群体。失业的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城镇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和无业者、农村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城镇的贫困人口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农村的辍学者及在校的贫困生,这些都属于困难群体。当然,困难群体并非都是失意人群,但失意人群基本上属于困难群体,也即失意人群既是困难群体同时又是失意者,这些人在人格上往往缺乏尊严,在利益诉求上缺少话语权,在生活上缺乏归属感,因而是最易出问题的人。
2.性格有缺陷甚至扭曲。失意人如果性格有缺陷甚至扭曲,就会变得很危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通过对2000~2011年经媒体报道的34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分析发现,犯罪人多数存有心理障碍,这些人已不是寻常的失意人,一旦他们有所作为,就很可能会对人民财产的安全、对人身的安全以及对社会的安全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3.有相对剥夺感。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认为,个体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人大多积蓄有怨恨心态,其实质是一种相对剥夺感,是受社会不公正对待所致的内心感受。相对剥夺感与反社会人格结合,经过长期淤积发酵,有可能产生对社会仇视的怨恨心态,导致行为人采取极端手段进行宣泄报复。
4.不被社会认同。个人极端暴力行为人大多游离于社会体系之外,既缺乏单位的管理约束,也没有稳定工作和生活,有的行为人甚至与家庭互动的纽带都已断裂,与其他个体和社会组织互动少,心理上产生不被他人和社会认同的抛离感。
5.维权意识比较强。从失意人群来看,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男性,他们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有较强的利益诉求和维权意识。
二、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原因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高位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阶段,往往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出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失衡,这似乎是一道坎。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也一直处于高位。
2003年~2013年我国基尼系数一览
来自中国新闻网。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基尼系数已连续5年缩小。基尼系数持续的下降,说明国内收入差距已开始缩小。尽管如此,贫富差距比较大问题依然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带来社会不安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冲击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主观存在因人而异。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价值观的取舍没有一致性,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适应性迎合,另一是排斥性抵制。新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迫使人们跟着发生改变。面对社会转型,持现代观念的人会承认变化并接受变化,并且相信变化是可取的。相反,持传统观念的人则认为,新的社会变迁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和社会的秩序,对变化及其未来充满了怀疑。
(三)意识形态出现困惑
转型时期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失范”,这种现象是指社会已有的行为模式、制度规范与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丧失对社会人的引导和约束,而新的行为模式、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对社会成员尚不具有引导、调节和约束的力量,从而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约束而表现出的一种相互冲突、无所适从的混乱状态。当前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很多现象和行为都让人们不知所措。
(四)人们的心理、心态都在发生变化
转型期,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心理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心态甚至会出现失衡的情况。
1.不公平感与相对剥夺感增强。公平不仅仅是一种分配结果,还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人们的公平感往往是在与他人利益的比较中得出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便是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改善,而在与他人比较中发现他人比自己改善的更好或更多,不公平感自然而生,甚至会产生被剥夺的感觉。
2.焦虑心态比较严重。社会焦虑是人们由于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及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一紧张心理积聚到一定程度会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焦虑会加重人们对于社会矛盾问题的不满情绪,面对社会的突出矛盾,在外界提供合适诱因条件下,容易导致一些人闹事。
3.浮躁心态普遍。浮躁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具有浮躁心理的人轻浮、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不安分且脾气大。面对急剧变化社会,他们不知所措,心中无底,对前途无信心。这种心理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更显出焦虑的心情。由于急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为更具有盲动性和冲动性。
(五)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及困难群体等,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正常渠道解决不了问题,无奈迫不得已采取一些伤害、威胁他人其至自残自己的方式。
(六)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觉醒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发展、民主与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精神也在逐渐的培育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深刻、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其强大的信息传播,急速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使得公民的权利意识迅速提高。
三、小结
失意人群暴力行为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其自己及家庭以及社会都会带来伤害,甚至会带来灾难。我们从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中看出,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也要采取综合性手段。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期问题.
[2]蔡新燕.转型期社会心态嬗变及调适.理论学习.2012.04.
[3]孔祥利,姚彬彬.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表达滞阻与实现途径.百度文库.
项目基金:本文是2013年云南财经大学校基金课题“失意人群压力管理研究”(YC2013A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德华,云南财经大学教师。
【关键词】转型期 失意人群 暴力行为 原因分析
当前,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多,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矛盾有冲突固然棘手,但并不可怕,只要去用心对待、认真解决,这些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总能找到办法解决。
一、失意人群分类及特征
(一)失意人群分类
根据近年来所发生的一些案件,我们把失意人群主要分为几类:一是指那些遇事不如意、遇事不合己意的人;二是指那些工作生活不遂心的人或是对一些事失望及绝望的人;三是自己的财物被强行夺走的人;四是因为一些变化而让自己产生负面感受的人。
(二)失意人群特征
1.属于困难群体。失业的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城镇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和无业者、农村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城镇的贫困人口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农村的辍学者及在校的贫困生,这些都属于困难群体。当然,困难群体并非都是失意人群,但失意人群基本上属于困难群体,也即失意人群既是困难群体同时又是失意者,这些人在人格上往往缺乏尊严,在利益诉求上缺少话语权,在生活上缺乏归属感,因而是最易出问题的人。
2.性格有缺陷甚至扭曲。失意人如果性格有缺陷甚至扭曲,就会变得很危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通过对2000~2011年经媒体报道的34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分析发现,犯罪人多数存有心理障碍,这些人已不是寻常的失意人,一旦他们有所作为,就很可能会对人民财产的安全、对人身的安全以及对社会的安全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3.有相对剥夺感。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认为,个体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人大多积蓄有怨恨心态,其实质是一种相对剥夺感,是受社会不公正对待所致的内心感受。相对剥夺感与反社会人格结合,经过长期淤积发酵,有可能产生对社会仇视的怨恨心态,导致行为人采取极端手段进行宣泄报复。
4.不被社会认同。个人极端暴力行为人大多游离于社会体系之外,既缺乏单位的管理约束,也没有稳定工作和生活,有的行为人甚至与家庭互动的纽带都已断裂,与其他个体和社会组织互动少,心理上产生不被他人和社会认同的抛离感。
5.维权意识比较强。从失意人群来看,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男性,他们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有较强的利益诉求和维权意识。
二、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原因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高位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阶段,往往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出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失衡,这似乎是一道坎。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也一直处于高位。
2003年~2013年我国基尼系数一览
来自中国新闻网。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基尼系数已连续5年缩小。基尼系数持续的下降,说明国内收入差距已开始缩小。尽管如此,贫富差距比较大问题依然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带来社会不安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冲击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主观存在因人而异。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价值观的取舍没有一致性,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适应性迎合,另一是排斥性抵制。新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迫使人们跟着发生改变。面对社会转型,持现代观念的人会承认变化并接受变化,并且相信变化是可取的。相反,持传统观念的人则认为,新的社会变迁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和社会的秩序,对变化及其未来充满了怀疑。
(三)意识形态出现困惑
转型时期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失范”,这种现象是指社会已有的行为模式、制度规范与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丧失对社会人的引导和约束,而新的行为模式、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对社会成员尚不具有引导、调节和约束的力量,从而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约束而表现出的一种相互冲突、无所适从的混乱状态。当前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很多现象和行为都让人们不知所措。
(四)人们的心理、心态都在发生变化
转型期,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心理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心态甚至会出现失衡的情况。
1.不公平感与相对剥夺感增强。公平不仅仅是一种分配结果,还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人们的公平感往往是在与他人利益的比较中得出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便是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改善,而在与他人比较中发现他人比自己改善的更好或更多,不公平感自然而生,甚至会产生被剥夺的感觉。
2.焦虑心态比较严重。社会焦虑是人们由于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及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一紧张心理积聚到一定程度会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焦虑会加重人们对于社会矛盾问题的不满情绪,面对社会的突出矛盾,在外界提供合适诱因条件下,容易导致一些人闹事。
3.浮躁心态普遍。浮躁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具有浮躁心理的人轻浮、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不安分且脾气大。面对急剧变化社会,他们不知所措,心中无底,对前途无信心。这种心理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更显出焦虑的心情。由于急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为更具有盲动性和冲动性。
(五)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及困难群体等,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正常渠道解决不了问题,无奈迫不得已采取一些伤害、威胁他人其至自残自己的方式。
(六)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觉醒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发展、民主与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精神也在逐渐的培育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深刻、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其强大的信息传播,急速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使得公民的权利意识迅速提高。
三、小结
失意人群暴力行为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其自己及家庭以及社会都会带来伤害,甚至会带来灾难。我们从失意人群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中看出,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也要采取综合性手段。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期问题.
[2]蔡新燕.转型期社会心态嬗变及调适.理论学习.2012.04.
[3]孔祥利,姚彬彬.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表达滞阻与实现途径.百度文库.
项目基金:本文是2013年云南财经大学校基金课题“失意人群压力管理研究”(YC2013A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德华,云南财经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