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不少从事经济学方面的朋友都有一个苦恼,一旦亮明身份,就会被人追着要求预测房价或者股市,甚至是比特币的走势。
其实,懂经济学,并不一定懂股市和房市。不过,经济学的确对市场有些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透过经济学,来聊聊金融市场是不是有效的。
听到这个问题,你第一反应可能会说,当然有效啊。我们学过亚当·斯密的理论,也学过哈耶克的理论,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定义下的市场,表面上人来人往,追逐自利,也有危机和周期。但最终,这个市场是有效的,会自我修正。
现在,我们刚学了行为经济学,你可能长个心眼,认为有没有效结论是不一定。如果你是个有经验的投资者,无论你炒房、炒股还是炒币,面对金融市场的问题,看法就更不同了。
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没法定夺。2013的经济学奖,就同时颁给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家。
他们,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尤金·法玛(Eugene Francis Fama)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James Shiller)。哪一派更正确呢?先来听听各自看法。
尤金·法玛是意大利裔移民,1939年出生在纽约。他现在芝加哥大学任职。很有意思的是,他和上一讲提到的赛勒是同事,办公室就差一层楼。但他们在经济学上的观点,却完全相反。
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有效市场假说”。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这个理论,流传也非常广,因此学术圈对于他得诺奖,早有共识。
简单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所有可能信息。可以说,代表了理性的市场参与者的均衡选择。这个假说包含两层含义。
首先,一只股票价格,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它的历史信息。所以,技术分析之类,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信息,还反映了未来信息。也就是,体现了所有公开公司的前景。所谓基本面分析,也没法获得超额利润。
那怎么解释各种利好消息呢?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如果真有某种利好,那些提前知道的人,想必自己就已经在股市中大笔买入。股价呢,早就飙升了,也体现了利好。
这样,价格与利好消息间的空档,以前即使存在,现在就早没了。而且,因为大家都想多赚超额利润。
所以,很自然的,有很多人有动力去挖掘没被注意到的信息。最后呢,信息与反映这些信息的股价,差距会很快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快。
事后看,市场几乎总是有效的。股价,总能反映已经发生的所有信息与猜测。未来波动,只取决于还没预料到的新信息。
这无疑具有很强大的解释能力。你想想,在实践中,确实如此。所谓小道消息,总是不够快,任你多聪明、收集再多信息、动用了多强电脑。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人,少之又少。
这理论还很有学术生产力。在它基础上,学术界创造了期权定价模型、市场有效前沿理论、最优组合模型等等一堆理论。
市场有效性,也符合主流经济学家的偏好。市场是经济学首要研究的对象。市场的有效性,几乎成为信仰。法玛身后,并不只有他一个人。他的理论,是在主流经济学家巴舍利耶、萨缪尔森等基础上完成的。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市场程度最高,数据最丰富,因此,对市场有效性的争论也最激烈。最主要的反对方,来自以罗伯·席勒为代表的行为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遭遇行为金融学,有点类似主流遭遇异端。前者前提是理性人。后者则强调,人其实没那么理性。那么从行为金融学,怎么看市场?
首先,人的理性程度不高。因此,就算有正确的信息,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
其次,人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很难保证在任何时刻,都能收集到所有重要信息。
第三,人会受到别人决策的影响。所以,人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假如,你获得一个内幕消息。如果不完全确定,你就不会不顾一切地行动。
所以,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人在获得正确信息后,马上能够买卖足够的量。以至于,能让股价迅速反映这一信息,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
简单说,席勒认为人们的选择并非都是理性的,是会受到非理性支配。比如感情、激情、直觉甚至本能。这些感受,也就是动物精神。这概念来自凯恩斯。
人既然是理性动物,就有动物精神。如果你觉得太过抽象,那么回味一下:当亲戚朋友告诉你,他买的房子一年涨30%时,你内心翻腾的各种冲动吧。
凯恩斯也是投资大师。难得的是,一生有过几次严重亏损,还能成功翻盘。他打过个比方,假设你是一场选美比赛的评委,你怎么让自己选择的美女,就是最后获胜的美女呢?挑你觉得好看的?肯定不行,因为别的评委未必觉得好看。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挑选你觉得别人觉得好看的。对,这和股市里的操作一样。你觉得什么股票好,不重要,其他人觉得什么股票好,才重要。
很明显,他对市场的理解,更接近行为金融学。人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不能一直正确地认识形势。因此,历史上才有了那么多资产泡沫。
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曾嘲笑有效市场假说。说相信这一理论的人越多,自己越容易赚钱。确实,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完全不存在价值投资的机会。而对于巴菲特的成功,在有效市场假说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幸运儿而已。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则说,有效市场假说大体是正确的。但平均结果仅仅是平均结果,完全信奉有效市场假说极端的人,是精神错乱。他认为,有效市场假说那么流行,是因为这理论与人的智力有交叉点。有些人可以利用它玩弄数学本领,所以啊,就吸引了富有数学才能的人。
他们说的都有些道理。有效市场假说确实争议不少,有人甚至称它为经济学上“最惊人的错误”。但为什么这个理论还有那么多粉丝?因为,有效市场假说是对经济世界干净明了的简化。他的前提假设,也许不合乎现实,但它的结论却很难被证伪。这道理,与一般均衡理论有点儿类似。
从学术而言,近年来金融学研究日益精细化。尤其在期权定价公式之后,对资产与风险定价的要求,也更加精益求精。大多數研究者仍旧延续法玛的路线,也取得很多进展。反过来看,动物精神就没那么多粉丝。
因为,它对经济世界的现实假设很难模型化,所以,没多少理论生产力。从经验和常识看,席勒的洞察显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突然让大家意识到,原来现实中真有“系统崩溃”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是不存在的。
未来,如果席勒路线想要挑战法玛路线,在数学化上,要取得突破。按照现在趋势,法玛路线胜出可能性大。但是,如果要更多解释描述现实世界波动,它也必须整合席勒的洞见。
总结一下,今天我为你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这两派完全相反的观点。
法玛认为,市场是有效的,理性是市场的主心骨。
席勒的看法正相反,市场是无效的,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的。
你可能还是觉得奇怪,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把他们放在一起呢?委员会的解释是这样的,几乎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几天、几周的市场,所以短周期里看,席勒有道理。
但通过研究相对较长时期内的价格,可以对未来数年的价格形成预测。从长周期里看,法玛有道理。
别说诺奖和稀泥,比起别的市场,金融市场确实更考验人。有位物理学家转行成为金融大师,他就说,在物理学中,你是在和上帝玩游戏;在金融界,你是在和上帝的造物玩游戏。
物理学模型如果能够计算出行星、粒子的轨道,那就是对的。金融模型不同,通过观察,很难说对不对。可见,这不是因为物理学更精确,而是金融市场更“难”。其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其实,懂经济学,并不一定懂股市和房市。不过,经济学的确对市场有些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透过经济学,来聊聊金融市场是不是有效的。
听到这个问题,你第一反应可能会说,当然有效啊。我们学过亚当·斯密的理论,也学过哈耶克的理论,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定义下的市场,表面上人来人往,追逐自利,也有危机和周期。但最终,这个市场是有效的,会自我修正。
现在,我们刚学了行为经济学,你可能长个心眼,认为有没有效结论是不一定。如果你是个有经验的投资者,无论你炒房、炒股还是炒币,面对金融市场的问题,看法就更不同了。
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没法定夺。2013的经济学奖,就同时颁给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家。
他们,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尤金·法玛(Eugene Francis Fama)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James Shiller)。哪一派更正确呢?先来听听各自看法。
有效市场假说
尤金·法玛是意大利裔移民,1939年出生在纽约。他现在芝加哥大学任职。很有意思的是,他和上一讲提到的赛勒是同事,办公室就差一层楼。但他们在经济学上的观点,却完全相反。
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有效市场假说”。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这个理论,流传也非常广,因此学术圈对于他得诺奖,早有共识。
简单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所有可能信息。可以说,代表了理性的市场参与者的均衡选择。这个假说包含两层含义。
首先,一只股票价格,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它的历史信息。所以,技术分析之类,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信息,还反映了未来信息。也就是,体现了所有公开公司的前景。所谓基本面分析,也没法获得超额利润。
那怎么解释各种利好消息呢?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如果真有某种利好,那些提前知道的人,想必自己就已经在股市中大笔买入。股价呢,早就飙升了,也体现了利好。
这样,价格与利好消息间的空档,以前即使存在,现在就早没了。而且,因为大家都想多赚超额利润。
所以,很自然的,有很多人有动力去挖掘没被注意到的信息。最后呢,信息与反映这些信息的股价,差距会很快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快。
事后看,市场几乎总是有效的。股价,总能反映已经发生的所有信息与猜测。未来波动,只取决于还没预料到的新信息。
这无疑具有很强大的解释能力。你想想,在实践中,确实如此。所谓小道消息,总是不够快,任你多聪明、收集再多信息、动用了多强电脑。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人,少之又少。
这理论还很有学术生产力。在它基础上,学术界创造了期权定价模型、市场有效前沿理论、最优组合模型等等一堆理论。
市场有效性,也符合主流经济学家的偏好。市场是经济学首要研究的对象。市场的有效性,几乎成为信仰。法玛身后,并不只有他一个人。他的理论,是在主流经济学家巴舍利耶、萨缪尔森等基础上完成的。
有效市场假说遭遇行为金融学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市场程度最高,数据最丰富,因此,对市场有效性的争论也最激烈。最主要的反对方,来自以罗伯·席勒为代表的行为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遭遇行为金融学,有点类似主流遭遇异端。前者前提是理性人。后者则强调,人其实没那么理性。那么从行为金融学,怎么看市场?
首先,人的理性程度不高。因此,就算有正确的信息,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
其次,人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很难保证在任何时刻,都能收集到所有重要信息。
第三,人会受到别人决策的影响。所以,人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假如,你获得一个内幕消息。如果不完全确定,你就不会不顾一切地行动。
所以,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人在获得正确信息后,马上能够买卖足够的量。以至于,能让股价迅速反映这一信息,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
简单说,席勒认为人们的选择并非都是理性的,是会受到非理性支配。比如感情、激情、直觉甚至本能。这些感受,也就是动物精神。这概念来自凯恩斯。
人既然是理性动物,就有动物精神。如果你觉得太过抽象,那么回味一下:当亲戚朋友告诉你,他买的房子一年涨30%时,你内心翻腾的各种冲动吧。
凯恩斯也是投资大师。难得的是,一生有过几次严重亏损,还能成功翻盘。他打过个比方,假设你是一场选美比赛的评委,你怎么让自己选择的美女,就是最后获胜的美女呢?挑你觉得好看的?肯定不行,因为别的评委未必觉得好看。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挑选你觉得别人觉得好看的。对,这和股市里的操作一样。你觉得什么股票好,不重要,其他人觉得什么股票好,才重要。
很明显,他对市场的理解,更接近行为金融学。人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不能一直正确地认识形势。因此,历史上才有了那么多资产泡沫。
两种观点将继续缠斗下去
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曾嘲笑有效市场假说。说相信这一理论的人越多,自己越容易赚钱。确实,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完全不存在价值投资的机会。而对于巴菲特的成功,在有效市场假说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幸运儿而已。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则说,有效市场假说大体是正确的。但平均结果仅仅是平均结果,完全信奉有效市场假说极端的人,是精神错乱。他认为,有效市场假说那么流行,是因为这理论与人的智力有交叉点。有些人可以利用它玩弄数学本领,所以啊,就吸引了富有数学才能的人。
他们说的都有些道理。有效市场假说确实争议不少,有人甚至称它为经济学上“最惊人的错误”。但为什么这个理论还有那么多粉丝?因为,有效市场假说是对经济世界干净明了的简化。他的前提假设,也许不合乎现实,但它的结论却很难被证伪。这道理,与一般均衡理论有点儿类似。
从学术而言,近年来金融学研究日益精细化。尤其在期权定价公式之后,对资产与风险定价的要求,也更加精益求精。大多數研究者仍旧延续法玛的路线,也取得很多进展。反过来看,动物精神就没那么多粉丝。
因为,它对经济世界的现实假设很难模型化,所以,没多少理论生产力。从经验和常识看,席勒的洞察显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突然让大家意识到,原来现实中真有“系统崩溃”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是不存在的。
未来,如果席勒路线想要挑战法玛路线,在数学化上,要取得突破。按照现在趋势,法玛路线胜出可能性大。但是,如果要更多解释描述现实世界波动,它也必须整合席勒的洞见。
总结一下,今天我为你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这两派完全相反的观点。
法玛认为,市场是有效的,理性是市场的主心骨。
席勒的看法正相反,市场是无效的,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的。
你可能还是觉得奇怪,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把他们放在一起呢?委员会的解释是这样的,几乎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几天、几周的市场,所以短周期里看,席勒有道理。
但通过研究相对较长时期内的价格,可以对未来数年的价格形成预测。从长周期里看,法玛有道理。
别说诺奖和稀泥,比起别的市场,金融市场确实更考验人。有位物理学家转行成为金融大师,他就说,在物理学中,你是在和上帝玩游戏;在金融界,你是在和上帝的造物玩游戏。
物理学模型如果能够计算出行星、粒子的轨道,那就是对的。金融模型不同,通过观察,很难说对不对。可见,这不是因为物理学更精确,而是金融市场更“难”。其中,有太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