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的特征。
2.学会在记叙文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景状物。
【技法指津】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细致观察就是抓住景物特征的前提。写作前,大家首先要选好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做到融情于景。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
写作时,同学们要对所描绘的景物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这样才能纵览整体,把握局部,捕捉特征,洞察变化,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观察可以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以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也可以定点观察、动点观察、移步换景;还可以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
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景物本无灵性,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一旦作者对其倾注了真切的情感时,景物就有了生气。换句话说,同学们在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特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特征。动笔时,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三、精心锤炼词语
动词显示的是景物的动态特征,形容词显示的是景物的情态特征,但都应力求准确、传神。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个“钻”字就把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嫩嫩”“绿绿”“悄悄”“绵绵”等都是形容词的叠用,不仅细腻地展示了春草的特征,而且使文章语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牛刀小试】
那朵洁白的栀子花
□詹可欣
梅、菊、莲、牡丹等花卉是不少文人情感的归宿,而我却唯独喜欢那身着白衣,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的栀子花。
依稀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因为闲得无聊,便跑到奶奶家的后院转了转,在一个废弃的墙角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株开得正旺的纯白色的栀子花。一看到它,我心里的燥热就一扫而光了。微风拂过,栀子花轻轻地点点头,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淡淡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令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极了。
细细把玩了一会儿,还没等我品出个中滋味,就又被弟弟拿出的故事书吸引了。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时分,我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刚想出去走走,忽然想起了被我不小心“遗忘”的栀子花,便信步来到那个墙角。
傍晚的太阳还是很毒,大多数花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唯有她——栀子花,始终挺直自己的腰板,向来观赏它的人们送去一阵阵清香。太阳渐渐西斜,温柔的红霞均匀地铺在花瓣上,别提有多美丽了。记得朱自清曾在《荷塘月色》里将月下的荷花写得非常动人。可是,在这个没有池塘的晚上,栀子花同样展现出了它的风采: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栀子花洁白的花瓣上,呈现出一抹柔和的乳白色,为荒芜的后院抹上了一笔亮色。
南方的夏天总是阴晴不定的,这不,倾盆大雨下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的时候才依稀止住。栀子花经过风雨的荡涤,非但没有变得狼狈,反而显得更加精神了。阳光下,洁白的花瓣吸足了水,似乎轻轻触碰就会破裂;绿叶在经过雨水的冲刷后更加绿得刺眼;整株栀子花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刚出浴的美人般惹人怜爱。这让我不禁想起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实,莲花所具有的这些品质,栀子花同样具有,而且它还比莲花更胜一筹——永葆纯真。
嗅着栀子花散发出的清香,我不禁深深陶醉了……
【指导教师:伍定明】
点评:作者开头仿照周敦颐《爱莲说》的口吻,将自己对栀子花独特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引出下文对栀子花所作的细致描摹。
全文以倒叙行文,借去年夏日“我”与墙角的一株栀子花的邂逅,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写出了栀子花在“我”眼中的纯洁无瑕,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栀子花永葆纯真品格的赞美之情。
【误区警示】
一、描写景物如蜻蜓点水,只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写一处景点,显得单调乏味。
二、描写景物时,找不到能触发情感的点,不能借助景物进行有效的抒情。
三、描写与抒情脱节。如对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时,一同学写春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生机勃勃的;而接下来的抒情却是对春天到来的感伤,这就给人以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延伸训练】
请以“最美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审题可知,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
这里以季节为例。如将题目拟成“最美的春天”,我们就可以将春天特有的景物写出来。但如果只用眼睛去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因此,我们要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地描摹春天的景物,并将其生机勃勃的情状付诸笔端,文章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1.学会观察景物的特征。
2.学会在记叙文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景状物。
【技法指津】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细致观察就是抓住景物特征的前提。写作前,大家首先要选好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做到融情于景。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
写作时,同学们要对所描绘的景物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这样才能纵览整体,把握局部,捕捉特征,洞察变化,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观察可以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以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也可以定点观察、动点观察、移步换景;还可以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
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景物本无灵性,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一旦作者对其倾注了真切的情感时,景物就有了生气。换句话说,同学们在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特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特征。动笔时,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三、精心锤炼词语
动词显示的是景物的动态特征,形容词显示的是景物的情态特征,但都应力求准确、传神。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个“钻”字就把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嫩嫩”“绿绿”“悄悄”“绵绵”等都是形容词的叠用,不仅细腻地展示了春草的特征,而且使文章语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牛刀小试】
那朵洁白的栀子花
□詹可欣
梅、菊、莲、牡丹等花卉是不少文人情感的归宿,而我却唯独喜欢那身着白衣,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的栀子花。
依稀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因为闲得无聊,便跑到奶奶家的后院转了转,在一个废弃的墙角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株开得正旺的纯白色的栀子花。一看到它,我心里的燥热就一扫而光了。微风拂过,栀子花轻轻地点点头,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淡淡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令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极了。
细细把玩了一会儿,还没等我品出个中滋味,就又被弟弟拿出的故事书吸引了。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时分,我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刚想出去走走,忽然想起了被我不小心“遗忘”的栀子花,便信步来到那个墙角。
傍晚的太阳还是很毒,大多数花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唯有她——栀子花,始终挺直自己的腰板,向来观赏它的人们送去一阵阵清香。太阳渐渐西斜,温柔的红霞均匀地铺在花瓣上,别提有多美丽了。记得朱自清曾在《荷塘月色》里将月下的荷花写得非常动人。可是,在这个没有池塘的晚上,栀子花同样展现出了它的风采: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栀子花洁白的花瓣上,呈现出一抹柔和的乳白色,为荒芜的后院抹上了一笔亮色。
南方的夏天总是阴晴不定的,这不,倾盆大雨下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的时候才依稀止住。栀子花经过风雨的荡涤,非但没有变得狼狈,反而显得更加精神了。阳光下,洁白的花瓣吸足了水,似乎轻轻触碰就会破裂;绿叶在经过雨水的冲刷后更加绿得刺眼;整株栀子花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刚出浴的美人般惹人怜爱。这让我不禁想起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实,莲花所具有的这些品质,栀子花同样具有,而且它还比莲花更胜一筹——永葆纯真。
嗅着栀子花散发出的清香,我不禁深深陶醉了……
【指导教师:伍定明】
点评:作者开头仿照周敦颐《爱莲说》的口吻,将自己对栀子花独特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引出下文对栀子花所作的细致描摹。
全文以倒叙行文,借去年夏日“我”与墙角的一株栀子花的邂逅,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写出了栀子花在“我”眼中的纯洁无瑕,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栀子花永葆纯真品格的赞美之情。
【误区警示】
一、描写景物如蜻蜓点水,只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写一处景点,显得单调乏味。
二、描写景物时,找不到能触发情感的点,不能借助景物进行有效的抒情。
三、描写与抒情脱节。如对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时,一同学写春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生机勃勃的;而接下来的抒情却是对春天到来的感伤,这就给人以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延伸训练】
请以“最美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审题可知,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
这里以季节为例。如将题目拟成“最美的春天”,我们就可以将春天特有的景物写出来。但如果只用眼睛去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因此,我们要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地描摹春天的景物,并将其生机勃勃的情状付诸笔端,文章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