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结合为一体,而用于临床的一种疗法。它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疗法。它所解决的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问题,其中包括各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部分骨刺,四肢陈旧性骨折后遗症,某些运动系统疾病所引发的后遗症。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的运动功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1992年,我投师于朱汉章教授,开始应用小针刀疗法为患者解除病痛。目前,已治疗过上万例患者,尤以治疗颈椎病方面感受颇深。颈椎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者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会计、文秘人员、教师、电脑工作人员等。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个别患者30岁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该病发病缓慢。有医者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发生微细变化所引起。还有的认为是颈部软组织劳损或外伤导致椎间关节损伤所致。因为颈部病变往往出现肩及上肢的临床症状,故又有“颈肩综合征”之称。
颈椎病患者常诉有颈部疼痛、颈部不适、经常落枕、头痛、头晕、肩部及背部酸胀疼痛、上肢麻木,个别患者夜间颈部疼痛明显加重,甚者不能入睡或有走路不稳等。特别对40岁以上颈肩部疼痛日趋加重,长时间不能缓解,又无外伤史,颈部活动受限,更应警惕患了颈椎病的可能。
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颇多,如针灸、热敷、封闭、中药外敷、推拿、牵引、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结合颈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高选择性、立体定位,对正常组织无损伤的颈椎病诊治方法,使颈椎病的治疗更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再配合整脊、颈椎牵引及药物治疗,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疗效。具体的诊断方法是:患者取坐位,两手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双手拇指先从第一颈椎横突尖滑至第二、三颈椎关节突关节,主要用双拇指的指端及指腹触摸至第六颈椎关节突关节,检查有无压痛、结节及高低不平感。然后检查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的棘突,看棘突两侧及上下有无压痛等。最后检查枕骨的头上斜肌、头后大小直肌的附着点等。有时在双肩胛骨内上角也有压痛点。结合CT、X线等检查,排除那些不适合针刀治疗的禁忌症及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等,不适合针刀治疗的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5.5~8%。具体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多数取坐位。患者骑在高靠背的椅子上,双臂放在椅子背上,头部、前额放在手臂上,颈部屈曲,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者站在其后,根据检查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点,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治疗。根据颈椎错位情况选择整脊手法、牵引重量及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点在颈椎4、5、6关节突关节;棘间;第六、第七颈椎及第一胸椎棘突两侧;枕部的头上斜肌;头后大小直肌和肩胛内上角的肌肉附着点。在棘间进针刀时,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进针,不可刺入过深,进针深浅应根据患者胖瘦而定。施剥离术时,要根据棘突两侧及关节突关节情况,将针刺到骨面再剥离,剥离不可过多,常规2~3下。多数患者经3~5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即可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可痊愈,一般5~7天治疗一次。(此文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医院针刀专科主任)
(本栏目责任编辑:魏兰新)
1992年,我投师于朱汉章教授,开始应用小针刀疗法为患者解除病痛。目前,已治疗过上万例患者,尤以治疗颈椎病方面感受颇深。颈椎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者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会计、文秘人员、教师、电脑工作人员等。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个别患者30岁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该病发病缓慢。有医者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发生微细变化所引起。还有的认为是颈部软组织劳损或外伤导致椎间关节损伤所致。因为颈部病变往往出现肩及上肢的临床症状,故又有“颈肩综合征”之称。
颈椎病患者常诉有颈部疼痛、颈部不适、经常落枕、头痛、头晕、肩部及背部酸胀疼痛、上肢麻木,个别患者夜间颈部疼痛明显加重,甚者不能入睡或有走路不稳等。特别对40岁以上颈肩部疼痛日趋加重,长时间不能缓解,又无外伤史,颈部活动受限,更应警惕患了颈椎病的可能。
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颇多,如针灸、热敷、封闭、中药外敷、推拿、牵引、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结合颈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高选择性、立体定位,对正常组织无损伤的颈椎病诊治方法,使颈椎病的治疗更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再配合整脊、颈椎牵引及药物治疗,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疗效。具体的诊断方法是:患者取坐位,两手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双手拇指先从第一颈椎横突尖滑至第二、三颈椎关节突关节,主要用双拇指的指端及指腹触摸至第六颈椎关节突关节,检查有无压痛、结节及高低不平感。然后检查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的棘突,看棘突两侧及上下有无压痛等。最后检查枕骨的头上斜肌、头后大小直肌的附着点等。有时在双肩胛骨内上角也有压痛点。结合CT、X线等检查,排除那些不适合针刀治疗的禁忌症及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等,不适合针刀治疗的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5.5~8%。具体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多数取坐位。患者骑在高靠背的椅子上,双臂放在椅子背上,头部、前额放在手臂上,颈部屈曲,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者站在其后,根据检查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点,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治疗。根据颈椎错位情况选择整脊手法、牵引重量及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点在颈椎4、5、6关节突关节;棘间;第六、第七颈椎及第一胸椎棘突两侧;枕部的头上斜肌;头后大小直肌和肩胛内上角的肌肉附着点。在棘间进针刀时,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进针,不可刺入过深,进针深浅应根据患者胖瘦而定。施剥离术时,要根据棘突两侧及关节突关节情况,将针刺到骨面再剥离,剥离不可过多,常规2~3下。多数患者经3~5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即可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可痊愈,一般5~7天治疗一次。(此文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医院针刀专科主任)
(本栏目责任编辑:魏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