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生活化指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寫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原因在于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写作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致作文中出现了说不尽的假话、空话、套话。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过程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生活化
我国教育历史漫长,作文教学历史悠久,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也汗牛充栋,许多专家学者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当前的基础教育现实看,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理论界对“个性化作文教学”,“创造性作文教学”和“网络作文教学”等的研究轰轰烈烈,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尚未取得明显成效。作文教学费力不小,研究作文教学的论著积案盈箱,但作文水平仍难整体提高,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封闭的作文教学、作文选材、构思对“平凡”的鄙视、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作文教学忽视学生主体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除了在言语表达技能训练上下功夫外,还必须将作文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1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指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该定义较全面准确地说明了“生活作文”的对象、手段、目的和实质。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强调学生作文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2 初中作文现状及原因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二是写作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致作文中出现了说不尽的假话、空话、套话。
为了适应考试和升学的特殊需要,为了骗取高分,甚至可以编说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多数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必定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相悖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按理说,学生写作文自主性最强,不管怎样的命题作文,也不管怎样的材料作文,也不管其他什么类型的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兴之所至,信笔写来,品尝倾诉心声的快乐。如今禁锢在一定的模式之中,写自己少体会无感受的东西,机械操作,硬做文章,硬造思想,确实苦不堪言。”
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真正是无话可说;写作束缚太多,甚至老师心中连主题思想都预设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
3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多让学生写生活化作文。
3.1 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本源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3.2 作文内容生活化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可以每天读一篇文章,读后感受深,就写一则随笔;每天课前3分钟进行一次口头作文,题材不限,但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每周搞一次社会热点问题播报,直击社会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应该按照生活的顺序来安排作文序列。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致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建构,具体又可划分为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阅读生活、自我生活等系列,每个系列下面又可划分为更为细小的一个又一个内容板块。
3.3 作文过程生活化
生活中的写作,比如要报道一个人物,记者们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先要列出采访提纲,再对人物现场采访,还要从多方面了解人物,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开始写作,并反复修改最后成文。作文过程生活化就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思考、腾挪的自由,还学生写作生活的真实状态,打破原来那种在时间上一节课左右,在空间上固定在教室里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几乎每一次生活化写作都是一个活动系列,每一次写作都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强烈的印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纷呈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也为学生们奉献出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更为学生们展开了亮丽灿烂的写作天地。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生活化
我国教育历史漫长,作文教学历史悠久,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也汗牛充栋,许多专家学者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当前的基础教育现实看,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理论界对“个性化作文教学”,“创造性作文教学”和“网络作文教学”等的研究轰轰烈烈,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尚未取得明显成效。作文教学费力不小,研究作文教学的论著积案盈箱,但作文水平仍难整体提高,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封闭的作文教学、作文选材、构思对“平凡”的鄙视、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作文教学忽视学生主体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除了在言语表达技能训练上下功夫外,还必须将作文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1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指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该定义较全面准确地说明了“生活作文”的对象、手段、目的和实质。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强调学生作文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2 初中作文现状及原因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二是写作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致作文中出现了说不尽的假话、空话、套话。
为了适应考试和升学的特殊需要,为了骗取高分,甚至可以编说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多数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必定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相悖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按理说,学生写作文自主性最强,不管怎样的命题作文,也不管怎样的材料作文,也不管其他什么类型的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兴之所至,信笔写来,品尝倾诉心声的快乐。如今禁锢在一定的模式之中,写自己少体会无感受的东西,机械操作,硬做文章,硬造思想,确实苦不堪言。”
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真正是无话可说;写作束缚太多,甚至老师心中连主题思想都预设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
3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多让学生写生活化作文。
3.1 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本源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3.2 作文内容生活化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可以每天读一篇文章,读后感受深,就写一则随笔;每天课前3分钟进行一次口头作文,题材不限,但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每周搞一次社会热点问题播报,直击社会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应该按照生活的顺序来安排作文序列。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致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建构,具体又可划分为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阅读生活、自我生活等系列,每个系列下面又可划分为更为细小的一个又一个内容板块。
3.3 作文过程生活化
生活中的写作,比如要报道一个人物,记者们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先要列出采访提纲,再对人物现场采访,还要从多方面了解人物,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开始写作,并反复修改最后成文。作文过程生活化就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思考、腾挪的自由,还学生写作生活的真实状态,打破原来那种在时间上一节课左右,在空间上固定在教室里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几乎每一次生活化写作都是一个活动系列,每一次写作都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强烈的印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纷呈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也为学生们奉献出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更为学生们展开了亮丽灿烂的写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