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园林理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推崇,其中滨水绿地景观的设计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滨水区是与人类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具有绿化宜人、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水"的特殊情感。本文简单的了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实行这一规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够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绿化;滨水景观;园林规划;实现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滨水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在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前提下, 强调滨水景观的特性和时代特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是基于人工改造的地形而存在的,其已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园林以及居住区的绿化设计领域,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本文试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因素构思,构建适合当地习俗、审美的滨水园林景色,希望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
一、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简述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是结合现状场地,包括湿地、农田、果园等,将生态平衡、植物他感、边缘效应、互利共生等一系列生态学原理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构造成种群协调、季节变化适宜、层次分明的空间环境,并能够有机的和经济、生态、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观、实用的“生产性”园林景观。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理念涉及了基础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功能性理念、经济性理念、绿色环保、以人为本,要求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城市建设要实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好成本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强调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建设的目的是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栖息之地,以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视野提供良好的氛围[1]。
二、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的设计
一般来说,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分为功能展示区、郊野体验区、时尚休闲区等多个区域。其中滨水景观中的功能展示区景观改造、建设的内容相当较少,主要是以保护原有的生态特征能为主要目的。
(一)功能展示区内容设计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功能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同时提高生态效益,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的功能就是将生物多样化、水质净化的景观呈现出来。在生物多样化功能设计方面;通过配置乡土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物种,吸引更多的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昆虫、水鸟来生长繁衍。通过土壤种子库等技术可以恢复植被,种植喜湿植物增加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的植被层次感;通过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群体在空间上的排布,展示群落结构多样性;通过设置岛屿、沙洲,为水鸟、昆虫提供相对隐蔽的场所,同时安放人工巢箱以帮助水鸟进行繁殖。在水质净化功能方面,景观突显应通过种植多种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植物、鱼群等方式来实现,可以设置供游人游览的桥、廊、小路等,以实现景观与功能的双重效果 [2]。
(二)郊野体验区内容设计
郊野体验区是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集中地区域,体验区可以通过水文联通、地形改造等工程,建设出瀑布、喷泉、河滩、水文、沼泽、溪流等自然景观,以体现出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独特气息。滨水景观中农耕文化、渔业生产活动、水体景观、设置远古农耕文化中的水井,游客可以自行打水进行农耕,更好的体现出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对文化的传承,能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心跳,心灵上得打净化。在设计时可以别具一格,如设置不用宽度的溪流,小溪蜿蜒流畅,在溪流中点缀不同形状、颜色的石头,石头上长满植被。在深水位处可以借助地势营造出高低不同的池塘,浅水区处可以供游客进行插秧、捕鱼等农耕活动,呈现出一幅农家乐的田园景象,使游客在劳动中享受自然的美和收获的喜悦[3]。
(三)时尚休闲区内容设计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时尚休闲区是供游人游憩而准备的,满足游客动态赏景的需求,一般分为老年儿童活动区、社交联谊区、情侣交友区、休闲散步区。
三、实现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的途径和方法
在滨江公园中建立起连续的交通路径:依次为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休闲栈道、亲水栈道、水上路线。其中,休闲栈道、亲水栈道两条线路上游客最多,因此应当为设计的重点,将其作为主线,将周围的平台、码头、栈道、广场等活动场所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观光长廊,让整个滨江公园有一条供休闲、观光的干道,观光长廊突出视觉效果的连贯性,使整个园林公园通过观光长廊具有整体性。同时,这种具有特色的观光长廊具有独特的识别定,能够让游客在游玩时了解自己的方位[4]。
(一)道路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组织包括:(1)机动车道,在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地区段设置循环机动车道,道路等级设置为生活性次干道,,在靠近滨江公园入口的一侧可以适当的拓宽道路宽度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2)自行车道,在郊野体验区和时尚休闲区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宽度为3~5米,穿越自然景区;(3)步行观光长廊,设置在河滨地带,宽度设置为2米左右;(4)步行栈道,建设为木质结构,以步行观光长廊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款1.5米,护栏高1~1.3米。
对外交通组织是公园内部与外部进行交通的方式,包括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陆路交通需要设置机动车道接口和自行车道接口,保留消防车道和应急车道,每隔500~1000米设置一个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连接的出入口。
(二)静态交通设施
停车场设置,包括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停车场要采用生态设计法,在每个停车位都用碎石或者嵌草的形式,能够与滨江景观的绿化带融为一体,同时还有助于雨水的下渗,临时可设置在沿车行道与滨江公园相交一侧,以备不时之需。
游览路线组织,在滨江园林中设置“堤园路”规划,能够将水路和陸路联系起来,方便进入园林的各个景观。
(三)种植设计
通过种植植物对滨水园林景观进行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原始生长较好的植物,如苗圃植物、灌木等,发挥其自然景色,强化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第二,搭配要適时适地,采取有效的植物搭配,尽可能的共同促进生长,以降低投资成本;第三,以生产园林特点为主,以生产性的果林为主,强调不同区段的景色,丰富景观的层次感,防止游客产生视觉疲劳[5]。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既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其可持续作用,同时又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们亲近湿地的需求,对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济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兼通的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从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出发,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功能,从而因地制宜的设计出符合当地习俗、审美的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为今后各地园林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焦丽丽,陶方红. 基于POE研究法的城市滨水景观综合评价技术框架构建研究[J]. 价值工程,2014,(05):85-86.
[2]刘滨谊. 自然与生态的回归——城市滨水区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之路[J]. 中国园林,2013,(08):13-18.
[3]陈瑞星. 生态宜居城市滨水园林建设——浅谈绶溪公园二期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2013,(15):65-67.
[4]钟喜林,钟晓红. 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研究——以江西省龙南县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4):14862-14864.
[5]邹立元.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人性需求初探[J]. 林业科技情报,2011,(02):98-100.
[6]丁丽; 王垒.浅析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6(03).
关键词:园林绿化;滨水景观;园林规划;实现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滨水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在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前提下, 强调滨水景观的特性和时代特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是基于人工改造的地形而存在的,其已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园林以及居住区的绿化设计领域,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本文试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因素构思,构建适合当地习俗、审美的滨水园林景色,希望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
一、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简述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是结合现状场地,包括湿地、农田、果园等,将生态平衡、植物他感、边缘效应、互利共生等一系列生态学原理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构造成种群协调、季节变化适宜、层次分明的空间环境,并能够有机的和经济、生态、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观、实用的“生产性”园林景观。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理念涉及了基础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功能性理念、经济性理念、绿色环保、以人为本,要求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城市建设要实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好成本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强调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建设的目的是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栖息之地,以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视野提供良好的氛围[1]。
二、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的设计
一般来说,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分为功能展示区、郊野体验区、时尚休闲区等多个区域。其中滨水景观中的功能展示区景观改造、建设的内容相当较少,主要是以保护原有的生态特征能为主要目的。
(一)功能展示区内容设计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功能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同时提高生态效益,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的功能就是将生物多样化、水质净化的景观呈现出来。在生物多样化功能设计方面;通过配置乡土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物种,吸引更多的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昆虫、水鸟来生长繁衍。通过土壤种子库等技术可以恢复植被,种植喜湿植物增加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的植被层次感;通过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群体在空间上的排布,展示群落结构多样性;通过设置岛屿、沙洲,为水鸟、昆虫提供相对隐蔽的场所,同时安放人工巢箱以帮助水鸟进行繁殖。在水质净化功能方面,景观突显应通过种植多种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植物、鱼群等方式来实现,可以设置供游人游览的桥、廊、小路等,以实现景观与功能的双重效果 [2]。
(二)郊野体验区内容设计
郊野体验区是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集中地区域,体验区可以通过水文联通、地形改造等工程,建设出瀑布、喷泉、河滩、水文、沼泽、溪流等自然景观,以体现出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独特气息。滨水景观中农耕文化、渔业生产活动、水体景观、设置远古农耕文化中的水井,游客可以自行打水进行农耕,更好的体现出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对文化的传承,能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心跳,心灵上得打净化。在设计时可以别具一格,如设置不用宽度的溪流,小溪蜿蜒流畅,在溪流中点缀不同形状、颜色的石头,石头上长满植被。在深水位处可以借助地势营造出高低不同的池塘,浅水区处可以供游客进行插秧、捕鱼等农耕活动,呈现出一幅农家乐的田园景象,使游客在劳动中享受自然的美和收获的喜悦[3]。
(三)时尚休闲区内容设计
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公园时尚休闲区是供游人游憩而准备的,满足游客动态赏景的需求,一般分为老年儿童活动区、社交联谊区、情侣交友区、休闲散步区。
三、实现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的途径和方法
在滨江公园中建立起连续的交通路径:依次为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休闲栈道、亲水栈道、水上路线。其中,休闲栈道、亲水栈道两条线路上游客最多,因此应当为设计的重点,将其作为主线,将周围的平台、码头、栈道、广场等活动场所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观光长廊,让整个滨江公园有一条供休闲、观光的干道,观光长廊突出视觉效果的连贯性,使整个园林公园通过观光长廊具有整体性。同时,这种具有特色的观光长廊具有独特的识别定,能够让游客在游玩时了解自己的方位[4]。
(一)道路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组织包括:(1)机动车道,在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地区段设置循环机动车道,道路等级设置为生活性次干道,,在靠近滨江公园入口的一侧可以适当的拓宽道路宽度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2)自行车道,在郊野体验区和时尚休闲区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宽度为3~5米,穿越自然景区;(3)步行观光长廊,设置在河滨地带,宽度设置为2米左右;(4)步行栈道,建设为木质结构,以步行观光长廊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款1.5米,护栏高1~1.3米。
对外交通组织是公园内部与外部进行交通的方式,包括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陆路交通需要设置机动车道接口和自行车道接口,保留消防车道和应急车道,每隔500~1000米设置一个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连接的出入口。
(二)静态交通设施
停车场设置,包括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停车场要采用生态设计法,在每个停车位都用碎石或者嵌草的形式,能够与滨江景观的绿化带融为一体,同时还有助于雨水的下渗,临时可设置在沿车行道与滨江公园相交一侧,以备不时之需。
游览路线组织,在滨江园林中设置“堤园路”规划,能够将水路和陸路联系起来,方便进入园林的各个景观。
(三)种植设计
通过种植植物对滨水园林景观进行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原始生长较好的植物,如苗圃植物、灌木等,发挥其自然景色,强化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第二,搭配要適时适地,采取有效的植物搭配,尽可能的共同促进生长,以降低投资成本;第三,以生产园林特点为主,以生产性的果林为主,强调不同区段的景色,丰富景观的层次感,防止游客产生视觉疲劳[5]。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既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其可持续作用,同时又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们亲近湿地的需求,对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济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兼通的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从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出发,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功能,从而因地制宜的设计出符合当地习俗、审美的园林绿化中的滨水景观,为今后各地园林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焦丽丽,陶方红. 基于POE研究法的城市滨水景观综合评价技术框架构建研究[J]. 价值工程,2014,(05):85-86.
[2]刘滨谊. 自然与生态的回归——城市滨水区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之路[J]. 中国园林,2013,(08):13-18.
[3]陈瑞星. 生态宜居城市滨水园林建设——浅谈绶溪公园二期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2013,(15):65-67.
[4]钟喜林,钟晓红. 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研究——以江西省龙南县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4):14862-14864.
[5]邹立元.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人性需求初探[J]. 林业科技情报,2011,(02):98-100.
[6]丁丽; 王垒.浅析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