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藏南北线分岔口
我们生活在都市的霓虹下,往往很容易忽略那一片心灵的宁静。穿梭在拥堵的车流中,收音机里反复涌出城市拥堵状况的信息,那一缕烦躁无以言表。上路远行,去寻找一份平静,这样的思绪从未磨灭。
临近五月,又到了出发的季节。如果从成都出发,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必然经过新都桥镇。说到新都桥,那么折多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折多山位于康定县往西大约80公里处,以折多山为界,翻过垭口,就进入了康巴藏区,所以折多山又有“康巴第一关”的美誉。“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山路弯多。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因为它是进藏途中的第一座大山,初次到此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翻过折多山,就来到号称“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秋季景色最为著名,再配合清晨或傍晚的光影,为摄影家们提供了大量的摄影灵感。就算是春末夏初的新都桥,没有秋色,光影效果依然令人沉醉。
第二天从新都桥开始,即将告别川藏南线。川藏公路分为南北两线,新都桥镇就是道路分岔口,这个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沿着川藏北线一路走,经过塔公草原、道孚、炉霍,路况还可以接受。作为常年在川藏公路上奔波的老司机,也不会经常涉足北线,因为听说川藏北线简直就是“变态路”。过了道孚县城以后,几百公里没有一米是连续平整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川藏公路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北线各地段也陆陆续续开始整修,这对我们今后自驾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
高原反应和暴风雨
色达,因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于此而闻名。学院海拔大约4000米,正中间为喇荣寺,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红色的小木屋,为僧人和信徒所居住。从高处观景,尤为壮观。
因为道路颠簸,我们的车在快要到达色达时后胎爆胎。拖着受伤的汽车好不容易来到佛学院入口处,汽车留在小镇上补胎,大家只能步行至佛学院的最高点——喇荣宾馆。由于此处海拔较高,再加上一直背着设备拍摄,队伍中已经有人或多或少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有一个女生反应比较厉害,随即被送下山,到海拔较低的县城医院去吸氧。
其他人开始准备今天的午餐。在色达,能买到的更多的是方便食品。我和几个没有高原反应的男同胞买来两箱方便面,海拔4000米的高度,开水只有80多度,而且还需要重新劈柴、烧水。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时分。
色达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山沟的下凹处。也就是说,要拍到佛学院全貌,在喇荣宾馆的角度还不能满足需求,一定要爬上山坡去。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再往上步行哪怕是几米,都是很折磨人的。大约下午5点,背着沉重的设备好不容易爬上山坡,刚要拍几张的时候,突然一片乌云盖住了阳光,整个过程只有不到一分钟。狂风刮起地上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大伙慌忙护住相机和镜头,三脚架都没来得及收,慌忙下撤。收了机器,套好防雨布,冰雹噼里啪啦的就下来了。众人抱头就窜,两三步奔回宾馆大厅,狼狈不堪,留下一张张落寞、惆怅、失望的脸。
镜头里的色达之晨
头一天被狂风和冰雹给教训了一番,今天不死心,决定拍日出。我们是凌晨四点起床的,天空星辰较明亮,初步断定早晨应该是个好天气。宁静的佛学院迎来一阵低沉的发动机声,一束车灯照在一群背着相机的“孤魂野鬼”身上。没错,我们又来了。
车还没开进山沟时,大家就应用指南针确定了太阳将要升起的位置,早晨7点,佛学院的诵经准时开始,整个佛学院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似读似唱的经文,回响在耳畔,感觉特别空灵。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金色的喇荣寺,佛光四溢,蔚为壮观。什么文字都不如图片能够更好形容当时的场景。
回程也不易,我们从马尔康返回成都,遇见夹金山道路封山,交通管制,在山里滞留了一天才得以再次通行。离开色达后,三天后安全返回成都。
我们生活在都市的霓虹下,往往很容易忽略那一片心灵的宁静。穿梭在拥堵的车流中,收音机里反复涌出城市拥堵状况的信息,那一缕烦躁无以言表。上路远行,去寻找一份平静,这样的思绪从未磨灭。
临近五月,又到了出发的季节。如果从成都出发,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必然经过新都桥镇。说到新都桥,那么折多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折多山位于康定县往西大约80公里处,以折多山为界,翻过垭口,就进入了康巴藏区,所以折多山又有“康巴第一关”的美誉。“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山路弯多。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因为它是进藏途中的第一座大山,初次到此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翻过折多山,就来到号称“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秋季景色最为著名,再配合清晨或傍晚的光影,为摄影家们提供了大量的摄影灵感。就算是春末夏初的新都桥,没有秋色,光影效果依然令人沉醉。
第二天从新都桥开始,即将告别川藏南线。川藏公路分为南北两线,新都桥镇就是道路分岔口,这个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沿着川藏北线一路走,经过塔公草原、道孚、炉霍,路况还可以接受。作为常年在川藏公路上奔波的老司机,也不会经常涉足北线,因为听说川藏北线简直就是“变态路”。过了道孚县城以后,几百公里没有一米是连续平整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川藏公路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北线各地段也陆陆续续开始整修,这对我们今后自驾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
高原反应和暴风雨
色达,因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于此而闻名。学院海拔大约4000米,正中间为喇荣寺,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红色的小木屋,为僧人和信徒所居住。从高处观景,尤为壮观。
因为道路颠簸,我们的车在快要到达色达时后胎爆胎。拖着受伤的汽车好不容易来到佛学院入口处,汽车留在小镇上补胎,大家只能步行至佛学院的最高点——喇荣宾馆。由于此处海拔较高,再加上一直背着设备拍摄,队伍中已经有人或多或少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有一个女生反应比较厉害,随即被送下山,到海拔较低的县城医院去吸氧。
其他人开始准备今天的午餐。在色达,能买到的更多的是方便食品。我和几个没有高原反应的男同胞买来两箱方便面,海拔4000米的高度,开水只有80多度,而且还需要重新劈柴、烧水。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时分。
色达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山沟的下凹处。也就是说,要拍到佛学院全貌,在喇荣宾馆的角度还不能满足需求,一定要爬上山坡去。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再往上步行哪怕是几米,都是很折磨人的。大约下午5点,背着沉重的设备好不容易爬上山坡,刚要拍几张的时候,突然一片乌云盖住了阳光,整个过程只有不到一分钟。狂风刮起地上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大伙慌忙护住相机和镜头,三脚架都没来得及收,慌忙下撤。收了机器,套好防雨布,冰雹噼里啪啦的就下来了。众人抱头就窜,两三步奔回宾馆大厅,狼狈不堪,留下一张张落寞、惆怅、失望的脸。
镜头里的色达之晨
头一天被狂风和冰雹给教训了一番,今天不死心,决定拍日出。我们是凌晨四点起床的,天空星辰较明亮,初步断定早晨应该是个好天气。宁静的佛学院迎来一阵低沉的发动机声,一束车灯照在一群背着相机的“孤魂野鬼”身上。没错,我们又来了。
车还没开进山沟时,大家就应用指南针确定了太阳将要升起的位置,早晨7点,佛学院的诵经准时开始,整个佛学院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似读似唱的经文,回响在耳畔,感觉特别空灵。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金色的喇荣寺,佛光四溢,蔚为壮观。什么文字都不如图片能够更好形容当时的场景。
回程也不易,我们从马尔康返回成都,遇见夹金山道路封山,交通管制,在山里滞留了一天才得以再次通行。离开色达后,三天后安全返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