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出发,阐明了高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能力及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雪妮(1969-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与研究。(浙江 宁波 315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宁波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高校竞争力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YGH-17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43-02
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教学管理观念和工作的创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拓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必将成为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偏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很小。通过对宁波几所本科院校的调查表明,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学历结构:硕士占7%、本科占65%、大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8%;职称结构:高级职称占19%、中级职称占22%、初级及以下职称占59%;知识结构:2006年度公开发表有关教学或管理论文的人数仅为3%。这样的教学管理队伍状况没有体现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等决定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外在要求。在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二级考核指标中,“教学管理队伍”是其中的一项;第二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6项具体要求,“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其中的一项。由此可见,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高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教学管理队伍为提升教学工作水平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拥有高水平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保障。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辛勤工作。教学管理人员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创新的主要策划者、实施者和监督者,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和高水平的管理,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营造并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发挥高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教改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优质教育质量的保证。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为获得良好的生源、充足的经费及强大的人力资源,高校致力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千方百计塑造自身独特的品牌,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特色品牌的树立主要依赖于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已成为高校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要素。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每一项教学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贯穿先进的理念、建立健全的制度、营造和谐的环境,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长久产出高素质人才的良好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的认可,无形中为学校树立了社会声誉。
二、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独特任务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1.良好的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素质。思想观念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教学管理岗位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重职能。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包括一批高学历、高职称、追求事业的群体。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难以真正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
2.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多种能力。知识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他们只有掌握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管理实践,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针对学术性较强的特征,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高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中高层的教学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思考、预测、协调、组织、决策等能力;基层的教学管理者应侧重观察、写作、操作、沟通、归档等能力的培养。
3.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做好工作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强、信息交流的频繁,知识更新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对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这就决定了其管理任务的繁重与复杂。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学实际服务。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
1.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提升管理队伍层次。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环节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教学管理岗位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是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按照教学管理工作的性质,教学管理是一门涉及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社会科学,兼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等职能。同时,它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管理的重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做职位分析,即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对该岗位的高层、中层、基层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进行职位分析,明确岗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的任职资格。高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应聘人员在素质、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对上岗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层次,以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2.建立培训保障机制,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首先,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经过培训,让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尽快领会工作的实质,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制订学历提高进修计划。高校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进修高层次的学历,经过进修,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第三,举办定期的短训及研讨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具体任务,对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建立并实行岗位责任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合适的工作方法,追求高效率的工作业绩。其次,建立并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考评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岗位工作难以量化,可采用全方位评估法,由被考核人的上级、下级、同级、服务对象及被考核人自己进行考评打分,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考评被考核人各方面的工作状况,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第三,实行优岗优酬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单独设立一条线,建立激励机制,经过考核,对优秀人员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尤其是工作业绩显著并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研究成果者给予其次年校内岗位津贴晋升一档的奖励,优先考虑他们的职称评定、晋级和评优。
总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思援.周济在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强调“坚持育人为本 重视教学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08-28.
[2]教育部高教司.高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司[1998]33号)[Z].1998.
[3]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李树东.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5]刘大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雪妮(1969-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与研究。(浙江 宁波 315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宁波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高校竞争力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YGH-17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43-02
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教学管理观念和工作的创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拓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必将成为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偏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很小。通过对宁波几所本科院校的调查表明,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学历结构:硕士占7%、本科占65%、大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8%;职称结构:高级职称占19%、中级职称占22%、初级及以下职称占59%;知识结构:2006年度公开发表有关教学或管理论文的人数仅为3%。这样的教学管理队伍状况没有体现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等决定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外在要求。在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二级考核指标中,“教学管理队伍”是其中的一项;第二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6项具体要求,“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其中的一项。由此可见,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高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教学管理队伍为提升教学工作水平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拥有高水平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保障。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辛勤工作。教学管理人员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创新的主要策划者、实施者和监督者,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和高水平的管理,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营造并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发挥高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教改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优质教育质量的保证。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为获得良好的生源、充足的经费及强大的人力资源,高校致力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千方百计塑造自身独特的品牌,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特色品牌的树立主要依赖于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已成为高校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要素。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每一项教学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贯穿先进的理念、建立健全的制度、营造和谐的环境,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长久产出高素质人才的良好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的认可,无形中为学校树立了社会声誉。
二、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独特任务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1.良好的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素质。思想观念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教学管理岗位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重职能。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包括一批高学历、高职称、追求事业的群体。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难以真正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
2.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多种能力。知识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他们只有掌握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管理实践,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针对学术性较强的特征,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高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中高层的教学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思考、预测、协调、组织、决策等能力;基层的教学管理者应侧重观察、写作、操作、沟通、归档等能力的培养。
3.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做好工作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强、信息交流的频繁,知识更新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对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这就决定了其管理任务的繁重与复杂。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学实际服务。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
1.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提升管理队伍层次。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环节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教学管理岗位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是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按照教学管理工作的性质,教学管理是一门涉及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社会科学,兼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等职能。同时,它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管理的重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做职位分析,即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对该岗位的高层、中层、基层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进行职位分析,明确岗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的任职资格。高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应聘人员在素质、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对上岗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层次,以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2.建立培训保障机制,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首先,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经过培训,让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尽快领会工作的实质,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制订学历提高进修计划。高校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进修高层次的学历,经过进修,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第三,举办定期的短训及研讨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具体任务,对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建立并实行岗位责任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合适的工作方法,追求高效率的工作业绩。其次,建立并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考评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岗位工作难以量化,可采用全方位评估法,由被考核人的上级、下级、同级、服务对象及被考核人自己进行考评打分,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考评被考核人各方面的工作状况,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第三,实行优岗优酬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单独设立一条线,建立激励机制,经过考核,对优秀人员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尤其是工作业绩显著并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研究成果者给予其次年校内岗位津贴晋升一档的奖励,优先考虑他们的职称评定、晋级和评优。
总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思援.周济在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强调“坚持育人为本 重视教学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08-28.
[2]教育部高教司.高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司[1998]33号)[Z].1998.
[3]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李树东.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5]刘大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