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父母别扮“黑白脸”等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子女,父母别扮“黑白脸”
  
  侄子6岁,特调皮。哥嫂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脸谱,我哥唱“黑脸”,负责管教,让孩子惧怕;我嫂唱“红脸”,负责说情,缓和气氛。如此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俩配合得倒是默契,但孩子却依然没什么长进。是这种教育方法有问题吗?
  长春 王 芳
  
  配合得再默契,这种做法仍有弊端:一是孩子平时只怕一个人,“黑脸”不在家时,他就会为所欲为,变成欺软怕硬的“小两面派”,学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不同脸谱的父母。二是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父母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会使孩子分不清是非。三是宽与严、软与硬的对立,有可能造成父母之间的隔阂,导致教育失败。四是不利于及时教育孩子。孩子小,记得快忘得也快,当他犯错时,最好立即进行教育,如果当时唱红脸的不管,等到唱黑脸的回家再告状、再进行教育,效果要差得多。有些家庭对孩子的过失采取算总账的办法,由唱黑脸的统一处置,这种做法更不可取。
  因此,在教育子女方面,夫妻首先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发现对方教育孩子不当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还是找个适当的机会,提醒提醒你哥嫂吧。
  
  输不起,怎么办
  
  我女儿争强好胜,即使是打牌下棋这类游戏,也非要赢了别人才肯罢休,输了就满肚子的不高兴。我该如何引导她?
  珠海 阿 茹
  
  培养孩子学会当一个好的输家和赢家,对其一生都是极其有益的。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 向孩子解释竞争规则,即只要是比赛,就会有赢家和输家,没有人可以永远当赢家;
  ● 平常与孩子聊天时经常使用“有风格”、“有风度”这样的词。和孩子一起观看各类比赛,当看到比赛中的输家不绷脸生气、不发脾气、不互相抱怨,赢家不沾沾自喜、不幸灾乐祸、不自吹自擂时,特别指给孩子看,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 和孩子玩两个人比赛的游戏,向孩子解释比赛中哪些表现是适当的,哪些表现是不可取的,并有意识地强化孩子好的表现。
  ● 用自己的言行教孩子输时应该怎样做,比如:“你这步棋走得真漂亮,我输了,下次我可得加把劲了。”
  ● 如果她还是一输就生气,你可以尝试拒绝再同她玩,让她明确意识到:没有人愿意和输不起的孩子一起玩。
  


  公共场合不是“避难所”
  
  我孩子在家很乖,可一到公共场所就变得难以控制,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闹别扭、耍赖,弄得我们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我该怎么办?
  广西北海 素 素
  
  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棘手的问题。许多父母不愿意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或纠正孩子的缺点,主要原因是怕孩子哭闹,引得旁人围观,自己丢面子。但这一来,孩子渐渐就知道了公共场合是个“避难所”,在那儿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不听话时,可把他暂时带到一个没人或者少人的地方,然后像在家里那样教育他;或者干脆不理他,让他自觉没趣。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在任何场合都应当讲道理、守规矩;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就得不到关爱;公开场合不会成为他的“避难所”。
其他文献
我们在2003年7月号“远程儿童心理测试”中设定的绘画主题是: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异性的样子。  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孩子通常在3岁前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包括对自身生理性征以及对习俗化的性别角色的认同,内化等。了解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规律,早期介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从读者寄来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而典型的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特点:  1 儿童期女孩子的性别意识
期刊
胖胖算给妈妈面子的了,可是有的小朋友却不那么识做。特别是年龄再大一点、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哭闹跟小宝宝的很有些不同:不再是因为头疼脑热什么的,也不是完全失控的tantrum,而是挺有目的、甚至挺有心计的那种。比如下面这位立立小朋友,哭与其说是他的语言,不如说是他的武器。  当然,在美国著名幼儿行为矫治专家简·弗尔面前,这个武器并没有奏效,最终,立立还是被“缴了械”——  5岁的立立既聪明又懂事
期刊
通常在这几条切实有效的原则之后,就到了整个策划结束的时候了。但这次,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特殊,我们想给出一个特别的结尾,那就是一个能够有效解决孩子哭闹问题的法宝:讲故事。  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也一样。但是,由于他的哭闹,他竟然错过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后悔死了……  我们把这个孩子的故事讲给你听,你再把它讲给你的孩子—看他以后还会不会、敢不敢动辄大哭大闹!  有一个不听话的
期刊
如果是疾病,当然治病要紧。但如果不是,那就要和宝宝斗智斗勇了。尤其是宝宝长大了,满周岁了,快到两岁了,经常会出现一种蛮不讲理的哭闹行为,国外心理学家称为“tantrum”,让家长莫名其妙,同时又不胜其烦。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妙招吧——  胖胖还不到2岁,但脾气一点也不小。尤其是前阵子开始有了“tantrum”的迹象:在育儿书里这个字特别用来指一岁以上的小孩乱发脾气,大
期刊
身 体    发育特征  ◎ 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已相当完善,臂和腿部肌肉发展尤其良好,已经能充分应用手、脚、躯体、肩膀做某些运动,肌肉的配合相当好。小肌肉的活动能力也有了长足发展。  ◎ 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可以单脚站立以保持身体平衡,喜欢荡秋千等须保持身体平衡的游戏,还可以灵活运用双手分别做动作,例如同时用左手拿杯、右手拿匙羹。  ◎ 开始对一些形式新颖的运动发生兴趣。  教育建议  ◎ 多为
期刊
教育孩子有时候就像打场仗,输赢都是孩子的一生,而要百胜不殆,先得知己知彼。  在这个知彼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他们的气质类型。记住—这个气质不同于穿衣打扮带来的气质,它可是天生的。  不同气质的孩子,其性格特征及行为表现差异很大,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气质,有助于因“材”施教。传统关于气质类型的分类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但不太适合于儿童。我们根据托马斯·切斯关于婴儿的气质评定
期刊
这段时间,我正为一件事犯愁:女儿6岁半,仍睡在我们的大床上。  其实,一直崇尚最新教育理念的我,为了尽早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从她一出生就在并不宽敞的房间里准备好了婴儿床,由得她一个小不点独自睡了不短的时间,当时她似乎也没什么不适应。可有一次她生病了,因为不忍心看着她孤伶伶地自己躺在小床上,我心一软把她抱上了大床。谁知这一抱上去,我就再不想把她放回去了——  让女儿睡大床的感觉真是太好了:睡前哼摇篮曲
期刊
丽丽妈一直为自己6岁的女儿感到骄傲:因为她独立性很强,因为她从不向别人要求什么,因为她凡事都自己做。  可是直到那一次,丽丽在洗手间发现纸用完了,宁愿不擦屁股,就那么沉默地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也不肯向别人开口求助时,丽丽妈才紧张起来,二话不说带着她直奔心理诊所。  心理医生的结论印证了丽丽妈的担忧,孩子的行为并不是“独立”,而是一种交往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形成有着深层的心理动因。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格
期刊
个 案  4岁多的宝宝一般都喜欢做些有挑战性的事,但是轩轩不同,他做什么都是稍稍遇到点困难就马上说:“我不会,老师帮我。”比如他玩“套盒”玩具时,因顺序不对装不进去,就索性推开不再玩了。    分 析  宝宝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习惯于依靠成人,固然是缺少自信心、耐心的表现,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源原来在家长:  1.家长过多地干涉   许多家长过于紧张宝宝,宝宝干任何事情,都爱问长问短,看似关
期刊
儿子许筝今年5岁,没事爱找伙伴玩,但常常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每次回家,他都把大院的伙伴们声讨一遍:小虎不让我玩球,我才打了他;曼曼太小气,看看她的动画书都不行;不就是把墙踢黑了吗?智美她爸爸就把我赶了出来……许筝忿忿不平:“都是他们不好,以后我才不跟他们玩呢!”  久而久之,许筝的伙伴越来越少。只要许筝出现在操场上,小家伙们就会一哄而散。看着儿子形单影只的小可怜样儿,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记得有篇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