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阅读现代文通常没有障碍,总体语言较为通畅,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阅读,导致阅读效率大大降低。文章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基本阐述,分析了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意义以及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分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层次性;问题;意义;策略
一、引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传统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教轻学”模式逐步脱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学生学习的课堂规律,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加之现代文阅读需要层层分析,才能够领悟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含义。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满堂灌,整个文本理解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出发,基于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去分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阐述
基于现代文手法进行写作的一类文体,并对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就是现代文阅读教学。在现代文中还包含运用现代漢语翻译的外国作品。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并通过讨论了解现代文的焦点,分析把握文章整体架构和情感。学好现代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而且能够间接提高初中生鉴赏与想象能力,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认读能力
在初中阶段,现代文占据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都会让学生先阅读。通常意义上的阅读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找到文本中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文本所描述的内容。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生字的形、音、义。
2.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
真正的现代文阅读并不是完整地读出整篇文章即可,而是需要先阅读,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认知,随后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整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捕捉到文本的内涵。当然,这也是初中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知识…。
3.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想象能力
每一个阅读材料纳入初中语文课本中都有其必要性,都可以为学生的某项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学生在阅读某些具有画面性的文本时,基于文本便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情节、人物的性格、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便可以得到提升。
4.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文本由浅入深的一种深层次的鉴赏,学生根据阅读会逐步进入主人公的角色,了解主人公在情感方面的变化,继而会产生一种和作者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这就是变相对文本的一种鉴赏,也是阅读现代文过程的最终阶段。学生鉴赏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现代文阅读的效果与质量。
四、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并不重视阅读环节
语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知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本的写作手法与情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但是纵观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每节课的任务都较重,一节课又只有45分钟时间,教师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和分析,通常都是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挑选学生朗读。整个阅读环节只注重文本阅读通畅,并未注重整体的分析。
2.阅读教学中未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由浅入深地分析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学生并未占据主体地位,一般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学生被动接受,整个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板块的能力较差。通常在一张语文试卷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现代文阅读方面,这和学生缺乏层次性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关系[2]。
3.阅读教学和文本分析割裂教学
就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其通常是和课内文本分开的,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阅读训练。例如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只是讨论课文内容,并不教授学生真正的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很难提升阅读能力。简言之,就是当下的语文阅读训练过程只是就题论题,难成体系,学生即使经过大量的训练,在脑海中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逻辑分析。
五、基于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分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基于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对现代文进行阅读的第一步是对整个文章的脉络进行感知,形成认知性的阅读思维。通过视觉到辨认文字的思维过程,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对文字的辨识对全文进行通读。其次是在通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再次是在脑海中梳理文章的情节。最后是根据文中已有的注解,对于一些内容进行回答。在阅读思维中,认知阅读思维是最浅层次的一种阅读,就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进行推敲。通常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基于微课创设情境,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文本最浅层的感知,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现代文关键脉络与情感的分析,提高阅读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现代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与该篇小说类似的情节,在情节中要展现出当时那个年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先观看几分钟的短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情境,随后对这篇现代文进行阅读。阅读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进行分析。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如果从表面词语分析很容易理解,但想要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则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才会发现原来这句话表现的是孔乙己的穷酸以及迂腐。在形成认知性的阅读思维时,教师应善于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同时对某些段落、句式进行分析,尝试把握文章情感与主题。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层次性;问题;意义;策略
一、引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传统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教轻学”模式逐步脱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学生学习的课堂规律,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加之现代文阅读需要层层分析,才能够领悟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含义。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满堂灌,整个文本理解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出发,基于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去分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阐述
基于现代文手法进行写作的一类文体,并对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就是现代文阅读教学。在现代文中还包含运用现代漢语翻译的外国作品。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并通过讨论了解现代文的焦点,分析把握文章整体架构和情感。学好现代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而且能够间接提高初中生鉴赏与想象能力,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认读能力
在初中阶段,现代文占据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都会让学生先阅读。通常意义上的阅读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找到文本中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文本所描述的内容。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生字的形、音、义。
2.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
真正的现代文阅读并不是完整地读出整篇文章即可,而是需要先阅读,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认知,随后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整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捕捉到文本的内涵。当然,这也是初中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知识…。
3.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想象能力
每一个阅读材料纳入初中语文课本中都有其必要性,都可以为学生的某项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学生在阅读某些具有画面性的文本时,基于文本便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情节、人物的性格、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便可以得到提升。
4.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文本由浅入深的一种深层次的鉴赏,学生根据阅读会逐步进入主人公的角色,了解主人公在情感方面的变化,继而会产生一种和作者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这就是变相对文本的一种鉴赏,也是阅读现代文过程的最终阶段。学生鉴赏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现代文阅读的效果与质量。
四、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并不重视阅读环节
语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知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本的写作手法与情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但是纵观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每节课的任务都较重,一节课又只有45分钟时间,教师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和分析,通常都是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挑选学生朗读。整个阅读环节只注重文本阅读通畅,并未注重整体的分析。
2.阅读教学中未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由浅入深地分析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学生并未占据主体地位,一般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学生被动接受,整个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板块的能力较差。通常在一张语文试卷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现代文阅读方面,这和学生缺乏层次性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关系[2]。
3.阅读教学和文本分析割裂教学
就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其通常是和课内文本分开的,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阅读训练。例如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只是讨论课文内容,并不教授学生真正的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很难提升阅读能力。简言之,就是当下的语文阅读训练过程只是就题论题,难成体系,学生即使经过大量的训练,在脑海中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逻辑分析。
五、基于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分析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基于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对现代文进行阅读的第一步是对整个文章的脉络进行感知,形成认知性的阅读思维。通过视觉到辨认文字的思维过程,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对文字的辨识对全文进行通读。其次是在通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再次是在脑海中梳理文章的情节。最后是根据文中已有的注解,对于一些内容进行回答。在阅读思维中,认知阅读思维是最浅层次的一种阅读,就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进行推敲。通常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基于微课创设情境,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文本最浅层的感知,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现代文关键脉络与情感的分析,提高阅读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现代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与该篇小说类似的情节,在情节中要展现出当时那个年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先观看几分钟的短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情境,随后对这篇现代文进行阅读。阅读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进行分析。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如果从表面词语分析很容易理解,但想要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则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才会发现原来这句话表现的是孔乙己的穷酸以及迂腐。在形成认知性的阅读思维时,教师应善于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同时对某些段落、句式进行分析,尝试把握文章情感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