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影响着我国教育总体水平的发展。数学作为其中的基础性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只有解决好教师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高职数学才能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7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效率不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学生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独霸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节数学课,教师总是讲了定义就讲例题(或者让学生自学定义和例题),最后评讲学生的练习。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合作、探究与创新。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也放心不下学生。
  (二)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力度不够
  没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数学味”,有些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一堂数学课,往往是一小部分学生当主角、在思考、在回答、在参与活动;而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云里雾里,不明白活动的内容,不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未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使部分学生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看客。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正确地予以点拨,使学生不能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三)教学过程模式化,缺乏灵活性
  虽然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会有自主学习的环节,但是学生没有真正自学到知识,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教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的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教学中缺乏对“大问题”的设置,教师对课堂问题不能有效地“放”与“收”,课堂教学中“找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不少教师事先把数学知识切碎、嚼烂了,再通过简单的灌输方式(基础题)“喂”给学生,把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转换”为知识的被动接受,把数学思维方面应有的训练“转嫁”给“机械记忆”。
  在对难题和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展示点拨时,也存在诸多问题:1.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2.不能有效揭示数学的本质特质;3.不能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未树立特色意识,未形成教学个性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来”不“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对所谓的“经验”和“理念”盲目借鉴。没有针对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做科学的艺术处理,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兴趣、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五)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误区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的应该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课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出现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一定的讽刺或侮辱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个别情况下还存在着注重的“成绩评价”和“问题评价”,没有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很少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没有能够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从而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长期下去,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生层面
  (一)作业质量差
  高职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这就使得教师每堂课要花很多时间讲解练习题,因此而导致教学效果不高。
  (二)学生在课堂上“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无言的“对抗”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力”,才能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好,还能让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变高职学生上课“熬课堂”的局面,也是摆在我们高职数学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忽视细节
  由于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缺乏对数学学科学习与研究中的严谨性及逻辑性,所以才出现在做作业和回答问题时学生的答案总是不全面的现象。
  (四)数学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开展一些检测性的考试,但是这种单一的测试方式有它自身的弊端,如,教师通过考试为学生“排座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等。
  三、改进意见
  1.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常规性管理,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备课活动深入的研究教材内容,注重不同阶段知识的逻辑联系;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功底,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从中总结出关键性的问题,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辅导。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能学得好。“兴趣”和“收获”,应是教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依据。
  3.灵活运用本校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教师打造“激情”课堂,但课堂上对于“嘴快”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打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意志力品质的培养。
  4.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模式,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题目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说明数学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了。如何使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应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一项工作。而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由此,注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总之,“孩子不是靠着一堂课养大的”。教学需要常规,需要常态,课堂需要真实、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诚一样。只要教师能认真地反思,适时地调整,必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X刀立体定向在放射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5 2例肺癌患者行X刀治疗 ,治疗前后均行常规放疗 ,放疗结束后 2~ 3月行CT复查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及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
目的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血清中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及GM-CSF的含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探讨PAP的血清学指标对发病机制、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7例PAP患者[特发性PAP(I-PAP)16例,先天性1例],18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40名正常人(健康对照组)的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A组)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B组),A组
目的 探讨p73基因蛋白与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65例老年人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73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对比,同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老年人肺癌组织中p7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47.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2%)和正常肺组织(4.6%),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p73基因蛋白
目的 了解Ⅳ型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1(PD-1)的表达及PD-L1与PD-1、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Ⅳ型LN患者肾组织PD-L1、PD-1的表达,以及PD-L1阳性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Ⅳ型LN肾组织表达PD-L1、PD-1较正常组增强;
食管异物诊断并不困难,但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采用电子计算机对我院1996~2003年间收治的176例食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中的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用蛋白激酶(PK)C激动剂帕斯酶埃(PMA)、拮抗剂切勒斯埃作用于肝细胞,再用50 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 作用后行流式细胞术(FCM)及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扎大鼠胆总管后3、7、14、21 d处死
目的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0 0 3年 12月至 2 0 0 4年 4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病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凝血(口恶)烷B2(TXB-2)的影响.方法:将64名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各3
目的应用改良免疫-PCR方法检测肾合征出血热(HFRS)特异性抗体.方法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PCR管中进行免疫-PCR反应,以链霉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标记二抗和生物素标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