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沟通促成长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不断优化,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依托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趨向。微信以其大众化、及时性、便利性的特点,让家园沟通更加准确、及时、贴心,是适合当下信息时代发展和幼儿个体需要的新型指导、学习方式。我们在借助微信平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沟通的方略探究中,重视每一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而准确的支持和帮助,旨在通过有效地评价干预,生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一、有心人——及时了解幼儿的个体需求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沟通、发现幼儿的现实需要,给予准确的支持、引导,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身心的发展。
  (一)幼儿的能力支持需求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幼儿个性化教育受时间限制,不能做到人人关注。作为教师,尤其是利用微信平台对幼儿个体进行评价反馈时,特别要对不善于表达或者能力比较欠缺的幼儿进行关注,因为他们恰恰是最需要教师支持和引导的。教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信息收集,发现、记录幼儿个体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感知幼儿内心的真实声音,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尽收眼中、记在心里,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正确的评价,再利用微信和家长、幼儿做个别化交流,这样可以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二)幼儿的情绪疏导需求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教师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关注幼儿的情绪疏导至关重要。
  在一次午餐时,平时一向胃口很好的娜娜吃得特别慢,情绪也比较低落。教师第一时间与娜娜进行了交流,得知上午在区域活动中,乐乐“强行”把原来借给她的玩具拿走了,教师及时对娜娜进行了安抚和引导,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影响随后的活动安排,于是和娜娜约定晚上微信上说“悄悄话”,娜娜平复了心情继续进行活动。当天晚上,教师在家长的支持下与“乐乐”和“娜娜”两位小朋友进行了微信语音对话,原来乐乐借给娜娜的玩具不是自己的,乐乐当时着急还给同伴,所以不由分说地“抢”回了娜娜手里的玩具。
  案例中教师及时准确地给出了评价,“乐乐是守信用的小朋友,如果当时和娜娜说明白就更好啦!”“娜娜是安静懂事的好姑娘,多和同伴们交流沟通会让你更快乐的!”沟通收到了两个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反馈,这样的交流不但及时打开了幼儿的“心结”,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二、及时雨——实时记录评价引领方向


  微信是当前人们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反馈交流可以更加快速及时地进行家园互动,针对幼儿个体问题和需求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交流,是微信平台的显著优势之一。
  (一)活用微信共享信息
  当我们发现需要关注的幼儿个体行为表现时,可以依靠手机摄像、录音功能,把幼儿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及时地记录下来。随后通过微信将我们收集的资料上传,很方便地就能和家长进行交流、共享,为我们接下来的跟进指导以及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如在一次幼儿冲突事件中,家长认为教师偏袒一方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因为当面调解时家长情绪比较激动,于是教师采用了微信交流的方式,先安抚家长的情绪,同时调看班级监控视频,客观地将事情经过录播下来通过微信转发给当事家长。有视频为证,家长才理解教师的做法,解除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二)妙用评价增进情感
  微信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当家长在微信群、朋友圈“晒”孩子的成长信息,或者家长将孩子的成长点滴发给教师展示互动时,教师就可以给予赞赏或科学建议。这种家园间的碰撞不仅展示了教师专业的幼教知识,更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形成良性的互动,继而让家长和幼儿更加喜欢教师、相信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彼此的情感。

三、神射手——应时“命中”幼儿迫切需求


  通过微信平台教育沟通探究,能观察到很多在幼儿园看不到的信息,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精准评价和反馈引导。
  (一)互动交流之中捕捉关键信息
  微信平台的视频和音频交流,为我们准确判断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心理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例如在“娜娜玩具”事件中,教师除了在当下帮助幼儿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随后还利用微信平台与家长和幼儿进行了互动,不仅进一步调整了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到了问题,还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适时参与到评价之中。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改善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反馈评价之时减少“逆反”心理
  在微信平台上,教师在进行针对幼儿的评价反馈时,“爱”字当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准确“命中”幼儿的感受和心理需要,如利用相关的图片或小视频进行举例说明幼儿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使幼儿进入到情境中,帮助其理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语言的运用上,要让幼儿明白教师与自己是处在一个“战线”当中,是在帮助自己,避免幼儿逆反心理的出现。
  (三)采用方略之际引发产生共鸣
  教师通过微信平台的视频、语音功能,可以让幼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身边的事多说、多描述,继而理解和感受幼儿的情感和心理,使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反馈引起幼儿的共鸣。评价反馈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育策略。因为幼儿发展的每个时期,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改变,单一的评价反馈形式,容易使评价反馈失去应有的效用。

四、好军师——适时采用贴心有效妙招


  教师要注意给予幼儿最贴心和有效的“良方妙招”,以“大朋友”的角色来为幼儿出谋划策,引导和支持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超级个体,在同伴关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性化指导
  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个体,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寻求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比如彬彬在学习手指操的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情绪,不能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师和其他幼儿无论在旁边如何加油鼓励,彬彬始终不敢站起来走到小朋友面前表演。此时教师如果再采用“高压”的方式说教,只会让自己与彬彬形成对立面,于是教师没有继续要求,而是在活动之后与彬彬单独交流,才了解到彬彬是觉得自己学得太慢了,还没有学会就已经有小朋友开始表演了。教师进行鼓励引导:“其实,老师刚才也观察了一下其他小朋友,我发现大家学得是差不多的,但老师特别高兴的是刚才问你时,你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别急,慢慢来,老师希望你能够坚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加油,一定会进步的。”彬彬特别认真地答应了。随后在当天接送时,教师当着彬彬的面告诉妈妈,彬彬今天在活动中学得很认真,希望明天能让彬彬做小老师。并通过微信给妈妈发了一个手指操的小视频,便于孩子在家练习,家长进行个性化引导,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也愉悦地参与到共同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彬彬接到这个任务后非常开心,而且在之后和妈妈的微信聊天中,教师了解到彬彬在家里学得很认真,而且她越来越自信,期待着第二天担任小老师。
  (二)针对性评价
  教师可利用针对性评价的方式树立幼儿正确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能力和学习品质。如幼儿通过上传图片、照片、语音或者视频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你在集体活动时,注意力很集中,每次都能积极举手。”“这段时间,你不仅自己增长了知识,还给其他小朋友树立了榜样,帮助其他小朋友一起进步,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直在努力和进步,老师觉得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平时活动的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为你点赞!”教师在和幼儿就“作品”进行对话的同时,助推幼儿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在利用微信进行沟通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严格控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时间,提醒孩子科学用眼,保护眼睛。
  综上所述,借助微信有效构建幼儿个体教育沟通平台能让个性化教育及时、精准、贴心传递。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符合个体的学习品质,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幼儿成为“成长型幼儿”,使自己成为“成长型教师”。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说过:“学前教育需要实体的课程资源,需要可感知、可操作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除了开发收集,如何將其转化为幼儿的发展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追求”。在课程游戏化的浪潮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园本课程质量,成为各大幼儿园实践与探索的方向。从“十二五”走到“十三五”,我园以自然资源为抓手,逐步建构生态式园本课程。下面我以“树”资源为例,解析我园生态式园本课程的建构。一、生态式园本课程
期刊
在带班过程中,教师们都有一套活动组织策略,其中语言、节奏、手势等指令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一日活动中巧用音乐指令,能为幼儿创设一种快乐、轻松、有序的活动氛围,让教育浸润到幼儿的心灵、思维及行动中,让幼儿在自我维护一日活动常规的过程中感受规则,自发建立良好的秩序及和谐的氛围,在音乐的陪伴和熏陶下自由、快乐地成长。一、音乐指令的类别  1.常规性音乐指令  在教学活动时,教师与幼儿共同
期刊
主题背景下有效的活动环境可以促进幼儿链接已有经验产生思考,进而推进及拓展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知、了解,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聚焦主题活动环境,追寻幼儿的脚步,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通过有趣的、可参与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幼儿在体验和探究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一、实施的形式  主题活动环境离不开幼儿,教师应基于幼儿视角,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经验的相对稳定性为基础,用“讨论
期刊
幼儿园环境是隐形的教师,环境的创设应以儿童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满足儿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充分发挥环境“激趣”“导疑”“求索”的功能,努力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基于儿童立场的环境,让儿童与环境产生互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与游戏。一、环境创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  案例一:柳条吊饰我创意  春游途中,贝贝看到小河边的柳树,惊喜地喊道:“哇,柳树姑娘的柳条好美呀!”萌萌闻声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构游戏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身体、认知、审美、社会性等都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成人支持幼儿游戏时,幼儿会感觉到有更多的选择。  建构游戏“梦想新区”来源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当“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逐渐深入时,教师每天带来的新区规
期刊
“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不断涌现教育的精彩。”课程是从教育的“起点”到“目的”的路程,是道路两旁的风景。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公园,一个沙丘,一个池塘,都可以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课程资源,一个普普通通的树林所蕴含的课程资源,甚至远超过一个静态的单调的博物馆。”我们应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真正属于孩子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在课程中幸福成长。  一天早晨,毛毛跑过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发表了《本科的科学、数学与工程教育》,第一次提出了整合课程STEAM教育。STEAM教育由S(Science)、T(Technology)、E(Engineer)、A(Art)和M(Mathematics)组成,但
期刊
我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大班孩子的妈妈。平时繁杂的幼教工作,让我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照顾,总觉得对他亏欠太多。今年是孩子大班最后一个学期,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说“要好好珍惜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好好玩玩幼儿园的滑梯”,我则希望他能在教师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完整而充实的幼小衔接阶段。可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们的计划都打乱了,他没有了朋友的陪伴,只能宅在家里,我在家除了
期刊
很久以来,“幼儿园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幼儿园是否有能力建构课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工作者。园本课程建设受幼儿园课程改革大势影响,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各幼儿园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程样态。但不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园本课程建设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性的实践,或理念实践不统一,知行不合一;陷在一味追求建设园本“特色”课程的迷途;将静态课
期刊
春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闻花香戏柳条呢?  夏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跋山又涉水呢?  秋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踏落叶赏秋色呢?  冬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看银装素裹呢?  你们,是你们,亲爱的幼教人!  你们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幼儿,  你们用耐心教导每一位幼儿,  你们用责任心启迪每一位幼儿,  你们,是你们,辛勤的幼教人!  有人说你们是演员,  因为你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