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要求各地必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惟一的省会中心城市,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把福州市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示范城市。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什么是区域创新体系?总体来说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由参与知识、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并由中介机构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有机网络系统。它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组成。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更有效配置和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其重要特征。 综合有关专家的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可以细分为互相联系的五个子系统:原始(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创新中介服务系统、创新多元投入系统和宏观调控系统。
二、福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加上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在省内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总的来说,福州市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比较落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突出表现为:
(一)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在榕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水平总体来说不高,一流高校缺失,虽具有一批有一定优势的学科领域,在某些学科领域上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成果,并且能够实现产业化,但总体而言脱离市场、脱离生产的单纯学术导向的倾向严重。由于产学研仍相对脱节,优势学科与福州市现有的优势产业结合不紧,对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多数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中规定的3.5%相差甚远 。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量极少,近两年专利申请量落后于厦门、泉州。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体的外资企业,其研发中心多不驻我市。近年来,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纷纷成立,但能力建设还急待加强,表现为通过省级认定的不多,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只有两家。
(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
福州市的许多科技中介机构刚刚起步、起点低、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真正能高质量从事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不多,加上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配套,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和高新技术成果在福州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实现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不畅。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
(四)缺乏完善的核心创新区
所谓核心创新区是各地集中力量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多以科技园区为代表。福州科技园区的特点是小而散,所谓“一区多园”。缺乏一定规模、配套完善的主体园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力度弱,产业布局零散、特色不明显,形不成集聚效应,管理体制更无法营造核心创新区所需的小气候。
(五)科技投入不足,多元投入机制不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显得相对不足,科技投入比例与本市经济增长速度也不相称,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也不强。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还不强,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明显偏低。金融资本对技术创新支持不够,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发育严重不足。
三、完善福州区域创新体系的若干建议
根据福州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完善福州区域创新体系应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找准突破口,选好切入点,突出解决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科技创新问题。
(一)加强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省市协调全面推进福州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一要打破省、市、部门界线,建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与社会化体系,通过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推进已有大型科研检测仪器入网和共享以及新仪器共建共享,使之基本可以满足本区域的科研分析、测试需要;二要加快建设福州科技信息综合网,形成科技基础信息、科技成果、政府科技计划与政策等数据库和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要加快大型公共创新基地建设和完善,如:大型公共实验室、行业测试分析中心、现代制造的快速成型中心、软件测评中心等等。
(二)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联办”的方针,发动各种所有制、多层次办科技中介服务,加快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福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现阶段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是:
加强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体现了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志,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提供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应发展其成为科技中介服务的龙头。福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初具规模,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福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以其为龙头,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市、县、专业镇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农业、电子信息、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建立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生产力促进网络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孵化器网络。以福州市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继续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综合性孵化器、针对特定人员孵化器和特定专业孵化器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孵化器网络。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这些孵化器,使它们能提供孵化场地、共享服务设施、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咨询诊断、信息网络、公共关系等综合性服务,以此不断提高福州的孵化能力。
培育和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市场设施建设和技术交易网建设,改变服务手段落后的状况,建设有价值的技术成果数据库,结合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全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网络平台,使各机构能迅速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提高信息咨询、评估论证、技术合同登记、签约代理、技术招标、技术和专利拍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技术交易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转移、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服务;加快福州技术交易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使福州成为海峡西岸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积极推动科技咨询服务扩展。建设重点是:面向政府的辅助决策型科技咨询机构;面向行业的服务型科技咨询机构;面向广大企业的技术经营型咨询机构等。目前主要的工作重点是支持评估机构及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有关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包括: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评估机构、专利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贷款担保机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等。通过这类机构的规范建设,为福州市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技术评估、资质鉴定、法律和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三)抓住重点,推动系列创新工程
实施龙头企业扶植工程。围绕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根据产业存量、核心能力、核心品牌、行业需求特征、高技术水平等进行分类,选择并重点支持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主体群,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什么是区域创新体系?总体来说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由参与知识、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并由中介机构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有机网络系统。它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组成。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更有效配置和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其重要特征。 综合有关专家的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可以细分为互相联系的五个子系统:原始(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创新中介服务系统、创新多元投入系统和宏观调控系统。
二、福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加上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在省内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总的来说,福州市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比较落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突出表现为:
(一)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在榕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水平总体来说不高,一流高校缺失,虽具有一批有一定优势的学科领域,在某些学科领域上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成果,并且能够实现产业化,但总体而言脱离市场、脱离生产的单纯学术导向的倾向严重。由于产学研仍相对脱节,优势学科与福州市现有的优势产业结合不紧,对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多数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中规定的3.5%相差甚远 。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量极少,近两年专利申请量落后于厦门、泉州。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体的外资企业,其研发中心多不驻我市。近年来,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纷纷成立,但能力建设还急待加强,表现为通过省级认定的不多,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只有两家。
(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
福州市的许多科技中介机构刚刚起步、起点低、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真正能高质量从事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不多,加上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配套,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和高新技术成果在福州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实现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不畅。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
(四)缺乏完善的核心创新区
所谓核心创新区是各地集中力量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多以科技园区为代表。福州科技园区的特点是小而散,所谓“一区多园”。缺乏一定规模、配套完善的主体园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力度弱,产业布局零散、特色不明显,形不成集聚效应,管理体制更无法营造核心创新区所需的小气候。
(五)科技投入不足,多元投入机制不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显得相对不足,科技投入比例与本市经济增长速度也不相称,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也不强。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还不强,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明显偏低。金融资本对技术创新支持不够,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发育严重不足。
三、完善福州区域创新体系的若干建议
根据福州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完善福州区域创新体系应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找准突破口,选好切入点,突出解决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科技创新问题。
(一)加强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省市协调全面推进福州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一要打破省、市、部门界线,建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与社会化体系,通过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推进已有大型科研检测仪器入网和共享以及新仪器共建共享,使之基本可以满足本区域的科研分析、测试需要;二要加快建设福州科技信息综合网,形成科技基础信息、科技成果、政府科技计划与政策等数据库和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要加快大型公共创新基地建设和完善,如:大型公共实验室、行业测试分析中心、现代制造的快速成型中心、软件测评中心等等。
(二)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联办”的方针,发动各种所有制、多层次办科技中介服务,加快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福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现阶段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是:
加强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体现了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志,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提供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应发展其成为科技中介服务的龙头。福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初具规模,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福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以其为龙头,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市、县、专业镇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农业、电子信息、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建立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生产力促进网络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孵化器网络。以福州市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继续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综合性孵化器、针对特定人员孵化器和特定专业孵化器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孵化器网络。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这些孵化器,使它们能提供孵化场地、共享服务设施、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咨询诊断、信息网络、公共关系等综合性服务,以此不断提高福州的孵化能力。
培育和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市场设施建设和技术交易网建设,改变服务手段落后的状况,建设有价值的技术成果数据库,结合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全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网络平台,使各机构能迅速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提高信息咨询、评估论证、技术合同登记、签约代理、技术招标、技术和专利拍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技术交易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转移、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服务;加快福州技术交易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使福州成为海峡西岸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积极推动科技咨询服务扩展。建设重点是:面向政府的辅助决策型科技咨询机构;面向行业的服务型科技咨询机构;面向广大企业的技术经营型咨询机构等。目前主要的工作重点是支持评估机构及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有关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包括: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评估机构、专利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贷款担保机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等。通过这类机构的规范建设,为福州市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技术评估、资质鉴定、法律和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三)抓住重点,推动系列创新工程
实施龙头企业扶植工程。围绕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根据产业存量、核心能力、核心品牌、行业需求特征、高技术水平等进行分类,选择并重点支持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主体群,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