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情趣的生态场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美食类习作大家都不陌生,从三年级开始这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习作主题,学生下笔千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教师满本红圈,批语“本文描写具体,色、香、味、形俱全……”那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的习作赏析课能再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呢?笔者认为,真挚的“情”和高雅的“趣”才能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学习生态场。
  一、多元评价,激活“情趣态”课堂学生写作热情
  情趣态习作教学,是在生态语文教学的视野下进行的习作教学。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诱发学生的真情童趣入手,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读写感悟结合,力求内容新颖别致,注重提升高雅情趣,讲究实际效能的一种习作模式。这里的“情趣”既是指教师指导的情趣,同时也指课堂氛围的情趣。情趣态习作教学中的“态”是指习作教学“生态化”,人、活动、环境是生态教育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复合的教育生态关系。因为人是教育生态中的主体,故而,只有深入研究,认真分析人与环境、人与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显示生态教育的个性特征,也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习作讲评课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师只是在和少数喜爱写作的学生对话,大多数学生只是课堂的旁观者。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样的习作讲评课缺少情趣,让学生“爱”不起来。情趣态习作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力求营造“润泽的” (佐藤学语)课堂,让学生情趣盎然、积极快乐地写作。
  笔者所带班级每两个月都会集结一本学生优秀习作选刊《青桐》,上面有学生这两个月所写的十余类主题习作上百篇,而学生和家长们仔细阅读《青桐》后所填写的“赏析推荐”,正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途径。学生和家长共同投票选出的“妙笔生花人气奖”令同学们无比期待,而大家精心撰写的“赏析推荐”也是提升同学们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中华美食”类“赏析推荐”为例:
  火辣辣的,红彤彤的,像火一样,它炙烤着你,迷人的麻,醉人的香,翻滚着的红汤,给人泼辣的感觉和难舍的回味。眼前的一锅红汤,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这是一锅有层次的汤,底料千锤百炼,正宗的牛油,让锅底变得醇厚起来,郫县的豆瓣,上色提香两不误,辣椒、海椒和花椒,中国本土和外来调味品,搭配如此默契……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搭配得色香味样样俱全。异香,密密地交织缠绕,将你包围了。
  ——《火锅走遍天下》节选
  习作赏析课上,不仅有学生的美文推荐,还有家长的倾情推荐,同学们都满心期待自己的推荐能在全班朗读,入选者也渴望听到别人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和建议,推荐者和被推荐者还可以现场互动对话,同学们思得深刻、议得热烈、评得中肯。学生赏析推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从“语言文字、文章结构、写作立意、文字风格”等多种赏析角度對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提升,互动评价。这样平等、互动、和谐的情趣态课堂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呢?
  二、鉴赏品析,领略“老餮”语言文字中的情怀
  情趣态习作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与习作教学环境、学生与习作学习活动、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相生。教师在习作课堂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生态场,建构优良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发现、感悟生活中具有真情童趣、纯美至善的生活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活动。
  情趣态习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把“情趣”与“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美食不仅仅是色香味的交织升华,其实更可以是一种精心选材、悉心烹制、用心品尝后的清欢。真正的吃货,不仅走胃,而且走笔,更要走心,我们称他们为“老餮”,这种“顶级吃货”能把文章写得色香味俱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情趣”。我精心挑选了以下三段美食类文字:
  ① 10余分钟后,青色的蟹壳已变得通红,更有金黄色的蟹膏从蟹背边溢出,满屋清香。在蒸螃蟹的当儿,得加紧准备调料。吃蟹一定得蘸醋,用上等的香醋,再加入姜末、白糖等,等蟹一出锅便食之,免得其冷了有腥味。吃蟹时先揭开蟹盖,一股热气夹杂着蟹香扑鼻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团金黄的蟹膏,让人口舌生津,赶紧蘸醋吃下。吃完蟹黄,再将蟹身一掰两半,洁白粉嫩的蟹肉便一缕缕地尽现眼前,迫不及待地吞下,一种润滑爽口的滋味顺喉而下。吃蟹脚虽繁琐了些,还有戳破嘴皮之险,可用嘴轻轻地咬住那细长的蟹脚,“咔嚓”一声就把蟹脚里的肉给挤了出来,还挺有趣的。
  ——梁实秋《雅舍谈吃》
  ② 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里的肉怎样才能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丰子恺《忆儿时吃蟹》
  ③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包子是扁扁的,里面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梁实秋《雅舍谈吃》
  三段文字,淡妆浓抹、情景交融,各具“情趣”。我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写写画画,再小组交流心得。同学们读得用心、谈得舒心,这样的文本鉴赏正是符合儿童认知能力和探究心理的。   学生们品词析句、侃侃而谈,充分感知着语言文字氤氲着的中华文字之美。确实,传承中华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每一个方块字。这些“老餮”们的语言平实质朴却不空洞,有滋有味更洋溢着对生活的“情趣”,这源自他们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善于捕捉生活中动人的场景。
  好的文章都符合这样的个性:一是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比较深刻,能够引导我们洞悉生活本源;二是大家一讀心有戚戚焉,觉得恰恰勾起了自己的回忆、说中了自己的感觉,这就是共鸣。质朴的语言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人心,高雅的情趣比低俗的搞笑更历久弥新,语言文字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魅力,带着我们品尝生活的滋味。
  三、创新视角,感受《舌尖上的中国》视听盛宴中的情趣
  当习作赏析课经过半节课的文字品析之后,学生容易产生“文字疲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适时设计一个“情趣点”,就像喜剧电影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让观众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艺术享受,实现对人们精神向度的指引。习作课中的这些“情趣点”,让学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愉悦精神,习得表达。
  我精选了一段《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镜头集锦,引导学生从食材、烹饪、调味、摆盘到品尝等多角度观察,再动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去体会镜头下美食的独特魅力!
  1. 独特的视角:既陌生又新鲜。选材要回避陌生,在熟悉的材料中,选取具有独特体验的材料,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新鲜体验。《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带给了同学们很多全新的认知和体验,尤其是介绍了很多同学们不知道的美食以及常见美食的另类诠释,耳目一新的饕餮盛宴也令人久久回味。
  师:现在再读读自己的习作,如果还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鸭血粉丝”“小笼汤包”“北京烤鸭”,还能给人一种既陌生又新鲜的独特视角吗?你有什么更独特的选材视角呢?
  生:几位美食家笔下的螃蟹真香啊!我也想写写螃蟹了,不过我想着重写自己等待螃蟹出锅时的急切心情和垂涎三尺的馋猫样儿……
  生:我前几天吃了章鱼小丸子,因为就在我面前制作的,所以制作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从烹制的角度去写这份美食。
  生:我们一家人都特别爱吃麻辣的火锅,看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火锅鲜香麻辣的底料调制,真是觉得每一份美食背后都有制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啊!
  生:我发现摄影师有很多微镜头都是贴近锅底汤汁放大拍摄的,所以食物色泽、形状的变化过程都拍得特别细致逼真,平时我基本都是直接吃,从没有注意到食物在烹制过程中的变化。
  同学们的思维火花迸发,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创新的视角、别致的描述、家常的味道,这样的选材怎么会没有魅力呢?
  2. 经典的场景:既细致又宏观。有了独特的选材视角,还要学会精心烹制,同学们围绕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场景描写,继续展开讨论。
  生:采用了很多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比如厨师撒葱花、放辣椒、抖胡椒粉等慢镜头,仿佛漫天飞絮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原来放慢动作之后的美食调料这么美啊!之前从没注意妈妈怎么下厨……
  生:我对“红烧肉”那段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母亲精心挑选食材,悉心为女儿烹制家乡味道的红烧肉,而此时女儿也在认真辛苦地练琴……母亲满心愉悦地看着女儿吃完红烧肉时的眼神,真令人感动,我妈妈也会这么为我做好吃的,看着我吃完……
  生:其实,食物好不好吃还要看和谁一起吃、吃时的心情怎样,有家的地方就有美味。
  师:的确,多个不同场景的切换、时空的转移都让饮食场景真实而鲜活起来,让人读着就有画面感,更有了自己的情感共鸣。
  美食类习作描写既要细致又要宏观;既要进行细腻的慢动作描摹,又要唤醒读者心中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需求。场景描写一般具备三个要素:点面结合、氛围营造、细节刻画,这些要素可以并存,也可以聚焦一点详尽描写。当“情趣”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学生就更有参与评价、反思提升、自主修改、完善习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达到善于品析、乐于反思、有效修改的习作赏析课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花园城小学)
其他文献
一、字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小主人。猜字谜,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有机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编字谜、猜字谜,既能识记生字的字音、字形,又可以理解字意,同时又提升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上课伊始,我由两个有趣简单的图画字谜引入,“ ”和“ ”分别是哪个字呢?这两
期刊
于永正老师离我们而去了,这是我始终不敢相信的事实。记得12月8日早上我从微信上看到这条消息时,震惊、怀疑、伤心、悲痛一起涌上心头,我心里一阵难过,仿佛心被人揪住一般,喘不上气来。我的成长,得到先生长时间的关心、厚爱和提携,我是读着先生的书,看着先生的课,聆听着先生的教诲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先生的离去,怎能不令我深深地悲伤,久久地怀念呢?  一  记得1989年,我在成都获得全国首届阅读教学比赛一等
期刊
“动物名片设计”习作指导课,意在让学生进入浓厚的教学情境,激发创造的愿望,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自由自在表达自己对动物的了解情况。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1. 顺应心理,激发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习作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已搜集到许多动物图片与资料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对奇妙的动物世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师于永正先生不幸病逝,不禁使我悲哀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我心中他不仅是一位“学高为师”的名师大家,而且还是一位“身正为范”的小语界的引路者。我是一个“草根教师”,我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就颇受他的深刻影响。虽然有些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回想起来至今仍历历在目、倍感亲切。  初识于永正,缘于听课总求真  初识于永正老师,缘于我有幸在多地聆听到他上的示范课。记得10多年
期刊
二、以行促学—方式选择  人生修习首在行。  “以行促学”观,倡导以践行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实践是学习语言、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婴幼时期的儿童都是在行中学的,他们学习语言是在真实的生活交际实践中进行的。在践行中学习的婴幼儿,学习效率极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和效果远比成人脱离言语交际实践的语言学习要高得多、好得多。很多成人在学校系统地学
期刊
群文阅读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形态,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享受阅读的快乐。基于笔者在所教的高年级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在此,以苏教版五上第七单元为例,谈一谈群文阅读中阅读内容的选择策略。  一、立足文本,确定阅读目的  群文阅读要求围绕一个阅读目的进行功能性阅读。首先阅读目的要明确。苏教版五上第七单元中有选自古典文学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文学著作的《少年王冕》,由唐诗《黄鹤
期刊
书信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没有什么难度;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这一写作特色,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一写作秘妙呢?一个疑惑,引发了笔者关于“普通”的思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文本生疑——“普通文”“普通人”  师: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生字新词,积累了哪些优美词句?(学生交流课后的生字读音、意思、书写等)  生:老师,我
期刊
一  王兰老师直到90多岁,仍然坚持每天到学校,为的就是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去指导青年人的教学。王老师的办公室在一楼,听一年级的课是比较方便的,但要是听我的课就比较麻烦了。我一直教高年级,教室通常在三楼、四楼。每当王老师要进我们班的时候,我就提早赶下楼去搀扶老人家,而这时候她总说:“没事儿,我自己能走。”说着,便扶着楼梯扶手一级一级地登高,途中不时有学生、教师向她问好,她都一一微笑着点头回应。  
期刊
板书是教师凭借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无论何时,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于板书中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现在,我们来到了恐龙园,园区想招募一批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恐龙,你们想做小导游吗?课文的第二小节就可以作为大家的导游词,自由读读这一小节吧,想一想这一小节介绍了哪几种恐龙,你最想给大家介绍哪种恐龙?”教师以读懂导游词为切入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了解恐龙特点,体会表达方法,指导朗读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读懂”导游词。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这四种恐龙的特点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们要正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