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春节前,为干部遗属送温暖是团队一项重要政治工作。由于副政委休假,团队委派我代表党委去走访慰问。这是我任副主任后首次走访。因为对走访对象都不太熟悉,我特意向干部股要了一份走访名单了解情况。
走访名单罗列了五六个干部遗属,还专门标注了逝世干部基本情况。他们当中有威震敌胆、战功显赫的功臣,有兢兢业业为团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原任团领导,有国防施工中不幸因公牺牲的同志,还有曾经浴血边疆保家卫国牺牲的年轻干部……每名逝世的干部都有一段彪炳史册的故事。简单看过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浏览走访名单中,我看到了遗属王桂珍的有关情况。
王桂珍:我团原机枪连副指导员赵本章的遗属。赵本章于1962年10月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不幸牺牲。
我不由地一怔,纵观团队的历史,还没有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记录。赵本章怎么会牺牲在那场战役中呢?我的心里画着问号,仅凭几句简单的介绍很难了解重要情况,看来只有见到王桂珍老人才能真相大白了。
经过多年部队精简整编,团队早不是建国伊始的老部队了。老部队大本营在距离团队一百公里的市区,还需要坐车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之前,王政委特意叫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见了王政委,他首先向我询问了慰问品携带情况,我向他一一进行了汇报。他听后点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沉吟了一下说:“慰问品只是我们点到为止的一点心意,还不清老干部曾经对我团做出的突出贡献。前些天,烈士遗属王桂珍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们团专门为她解决一下取暖费问题。老人家自从丈夫为国捐躯后一直守寡,这些年过得也很不容易。你去了之后好好询问一下,看看具体还有什么实际困难记下来,回头向我汇报。”
听了王政委的叙述,我的心情有些沉重,点了点头说:“好,政委。请你放心,我一定做到!”
“老干部嘛,曾经是我们部队宝贵的财富。当年保家卫国命都没了,帮助遗属解决这点儿困难算什么呢?有困难找组织。既然人家提出来了,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她解决好。”王政委语重心长地说。
“是。进了团队的门就是团里的人,离开团队的门还是团里的人。团队就是她们的家,解决好她们的问题就是解决团队的问题。”我附和道。
王政委开心地笑了笑:“说得不错嘛,你这刚当副主任就进入情况啦。”
我红着脸不知所措。
王政委问:“这次谁和你一同去城里慰问?”
“报道组张干事。”我说。
“好,你用心了,人选得不错,好好地留一些音像资料。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在完善团史馆资料,将来赵本章作为一个英烈代表做一个专栏,好好地向团队官兵展示一下英烈的先進事迹。”王政委无意间又给我安排了一个新任务。
“请政委放心!”我敬了一个军礼走出办公室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看来,赵本章烈士的情况将作为一个重点对象详细了解了。
出发前,我向张干事交代了有关拍摄影像资料的事情,他特意带上了手持录像机、录音笔等设备。准备完毕后,我们带上团党委的嘱托,一同坐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子里臆想着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场景。炮火纷飞,枪林弹雨,我军以横扫千军万马之势赢得了全胜。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是作为我军首次高寒、高海拔的自卫战役,早已彪炳史册。资料上记载,我军也有一定伤亡,而赵本章就是其中一位。那他是怎样牺牲的呢?我的心里不断画着问号。
因为要了解详尽的情况,我们将王桂珍老人安排到最后一家走访。直到走访完其他遗属之后,迎着落日的余晖,我们才带着一身疲惫来到集团军干休所家属院王桂珍家,我轻轻地按了几下门铃。
“谁呀?”很久之后,我们听到了一声老妪的询问。
“我们是老部队的,过年了特意来慰问一下您!”我答道。
门打开了,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站在了我们面前。她满头的银发,瘦小的身材,一脸的皱纹写满沧桑。
“外面冷,快请进,快请进!”老人操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兴奋地说,“早就听说你们要过来,今天总算来了。”
我们提着慰问品走进室内,老人赶紧忙着倒茶端水,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相互寒暄了几句,互致了新春的问候。相互坐到了对面,张干事慌忙拿起了录像机对准了老人。王桂珍不免紧张起来:“你们这是干啥?来就来吧,怎么还拿着个机子拍什么啊?”
我笑着解释说:“您爱人以前是咱们团的大英雄,这回团里扩建团史馆,我们要好好地准备一些他的资料充实一下,准备一个英模专栏。”
王桂珍一怔,脸色沉了下去:“嗐,这都是哪个年代的事情了,还提这个干什么?”说着,她的脸上现出了伤感。
我知道勾起了她对悲伤往事的回忆,忙解释说:“哪个年代也都崇尚英雄啊。赵本章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又是我们团出的英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纪念他。”
王桂珍坐着回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一张放大的青年军人老照片,嘴里喃喃自语:“老赵啊,你好好看看吧,老部队的领导们没忘记咱们,来看咱们来了。马上过年了,你又长了一岁,78了。”说完,她用袖子拭去眼中的泪水。
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张干事轻轻地抽泣了一下。
“老人家,您先平复一下心情。”我安慰她说。
王桂珍止住泪水,对我们说:“墙上挂的是我老头子的遗像,从他走了之后就一直挂着。前几年干休所给我换了这处新房子,儿子们专门给我放大了遗像。五十多年,我就这么一直守着老赵,老赵就是我的精神依靠。”
“现在儿子们还来看您吗?过年在一起过吗?”我问。
“除了大儿子退休了,剩下的两个儿子都在部队任职,平时工作忙,很少来。过年我给他们下死命令了,都来我这过。”王桂珍说。
“老人家,说一下你爱人的情况吧。我们都想知道,完善一下资料。”张干事迫不及待地说。 “哎,俺们家老赵啊,就是个实诚人。”王桂珍说道。
她面色凝重,接着说:“五十年前,俺家老赵还是你们团一个连的副指导员。都说副官副官,吃饱了溜圈。连队有个什么事都找连长、指导员,怎么也轮不上副官的事儿。可那个年代,哪个干部觉悟不高啊?俺家老赵名义上是个副官,可干的工作一点都不比主官少。只要是连队安排的事,啥事都做得地地道道,四面见线,就怕工作干不好……”
我们仔细聆听着王桂珍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往事。
“……我们结婚早啊,生老大、老二的时候,老赵当排长,工作老是一个劲儿地忙。生老三的时候,好不容易盼着他当上副指导员了。谁知他还是工作忙,带孩子的事情都我一个人扛着。连长、指导员也对老赵的工作是认可的。——看上他老实了,什么工作都让他干,加班干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
“当年边境吃紧,前线部队来师里挑选几个干部支援前线,咱们团分了一个指标。军里分管挑选的郑参谋来到团里,说是要挑一个专门到前线当指导员的干部。老赵表现好啊,从营到团一致推荐他去。我知道,上前线打仗要找思想又红又专的。老赵啥工作干得这么优秀,肯定团里相中他。”
老人舒缓了一口气。我问道:“团里没推荐别人吗?”
老人苦笑了一下:“也推荐了,每个营一个人,结果这几个人谁也没有老赵优秀。郑参谋面试时,恰好也看上俺家老赵了。他找到团长、政委说:‘非赵本章不要!’你说这事儿闹得?好像老天爷都不放过老赵!”
“赵本章同意去吗?”张干事问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
“那是打仗,不去行吗?老赵的思想那么好,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就这样,老赵经过团师里军里的层层推荐,上了前线。”
“据我所知,当时军里也没有去几个。”我插话说。
“嘿嘿,”王桂珍冷笑了两声,“老赵要是搁到现在抓彩票也是头奖。”
“他去前线担任了什么职务?”我问。
“指导员,上了前线就转正了。你们想啊,那时前线那么吃紧,前线缺的就是指战员,干部哪个不充实到一线部队去啊?”
“他很快去前线打仗了吗?”张干事问。
“那当然,打仗才打了那么一阵子,前线干部哪个能不上战场呢?只是……俺家老赵不应该去了没几天就牺牲了……”说着,王桂珍止不住落泪。
“老人家节哀。”我劝道。
“……那天打仗打得不错,我军消灭了一个排的印军。老赵带着通信员撤出战场的时候,因为山路不好走,大部队走散了不少。等到了安全的地方,老赵发现一直跟着他的通信员不见了。他不顾战士们的劝阻,执意冒着危险又原路返回去找通信员了,谁知在山垭口中了敌人的埋伏……哎,就这样扔下了我们孤儿寡母就走了……”
我们看着泣不成声的王桂珍,心里异常沉重,萦绕于内心中的疑问瞬间都消融了不少。英雄啊英雄,有時并不是牺牲在奋勇杀敌战场,而为了救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英雄亦可歌可泣,感动后人,能说赵本章不是英雄吗?
“那后来通信员找到了吗?”我们静静地等王桂珍痛哭完,张干事问道。
“找到了,他受了重伤,清理战场时发现的。他还健在,一直没有忘了老赵,每年清明前后都来给老赵扫墓,这些年一年也没落下,”王桂珍欣慰地说,“还是战友之间的情谊深啊!”
“听说现在赵本章的墓在军烈士陵园,是衣冠冢吗?”我问道。
“啥是衣冠冢?”王桂珍不解地问。
“哦,”张干事解释说,“就是坟里埋得不是尸骨,用衣服来代替的。”
王桂珍摇了摇头:“不,就是老赵的尸骨。”
“那为何他的尸骨没有埋在西藏呢?”我和张干事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说起这个话就长了,”老人理了理白发说,“家里人得到了老赵牺牲的消息后,他爷爷哭得背过气去。我也整日以泪洗面。老赵啊,要不是你做人这么实诚,为人这么热心,你怎么会走得这么早呢?你走时才二十七啊,就这么狠心就走了呢?你这么一走就完了,扔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以后怎么办?!
“在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在外地死去的男人无论多远都要回家安葬。不然坟地里的老祖宗也不放心。老赵家里就这么一个男丁,他爷爷放不下心。上了年岁,他爷爷去不了西藏了,就把这件事交给他二爷去办,嘱咐他二爷一定要把孩子他爹的尸骨从西藏运回来,要不他爷爷死不瞑目啊。”
“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件事不是轻易能做成啊!”我慨叹道。
“是啊,他二爷受得了这个罪啊,就甭提了!仗着他身强力壮,带着县里开的证明,拿着亲戚们东拼西凑的钱,一个人去西藏了……”
“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张干事叹道。
“谁都知道去西藏难啊,可凭着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凭着他对侄子的喜爱,他二爷愣是没发怵。一路上,见车搭车,不能行车的地方就走着去,整整半个多月啊!天冷缺氧,那是多难的路啊!他二爷硬是赶到了边境的烈士陵园。”
“陵园管理人员不会轻易同意运走尸骨吧?”我问。
“那是。他二爷拿出了县里开的证明信,向管理人员说明了情况。起初人家不同意,可是他二爷软磨硬泡了好几天,才打动了人家。”
“这么远,尸骨怎么运回?”我简直不相信一个天方夜谭似的神话。
“这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西藏的部队当然使了不少劲儿,尸骨被挖出后重新装点入殓,靠军车一段一段地运。出了西藏之后,又动用了地方车辆。地方拥军热情很高,一听他二爷说是运送前线牺牲的解放军尸骨,二话没说加入了运输队伍。就这样,又用了大半个月,他二爷硬是把不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老赵的尸骨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老人激动地闪烁着泪光。
我们的眼中噙着泪水,回味着一个感人而又富有传奇的故事。这里既有英雄舍己为战士的英勇壮举,又有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大爱。
“叶落归根啊!县里专门安排民政部门为老赵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花圈摆满了灵堂,还拉上了长长的黑条幅。参加追悼会的人山人海,队伍排了二里多地。当年的李县长特意去致了悼词,说老赵是最可爱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县里牺牲的为数不多的烈士。县里还给了我们一笔慰问金,在那个年代足够我们一家人生活好几年的。” “那后来赵本章葬到了老家?”张干事问。
“是啊,葬到了县里的烈士陵园。后来,军里统一建烈士陵园,老赵的尸骨又迁到了新陵园。”
荡气回肠的故事似乎讲完了,我们仍然沉浸在无尽的感动中。我站了起来,肃然起敬地凝望着墙上赵本章的遗像。遗像上的烈士身着老式军装气宇轩昂,浓眉大眼,目光中带着一份执着的坚韧。张干事也站了起来。我们举起手来向烈士敬上了隆重的军礼。
“老前辈,我代表老部队来看望您了!请您放心,今年咱们团队又评上基层建设先进团了,政委让我特意向您报喜。”我对着遗像深情地说。
“感谢您讲述了赵本章的英雄事迹,回去之后我们一定整理成文字材料,好好地向全团官兵宣传英雄,利用建团日掀起学习英雄的热潮。”张干事紧紧握住王桂珍的双手说。
“没啥,没啥,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哦……哦……”王桂珍迟疑地看着我们,期期艾艾了半天说,“前些天我向团里反映取暖费的事情,不知现在解决得怎么样了?”
“这事我们政委还专门让我这次来问明情况呢。”我有些不好意思,要不是老人提出来,我差点疏忽了。
“没事,就几千块钱。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没有麻烦过老部队。”
“您老列个明细,回部队我向团里汇报。”我说。
“好好,还是老部队的人暖心啊!回头弄好我让大儿子去一下老部队。”老人感激地说。
我想起团史馆扩建的事情,忙问:“您老有什么赵本章的遗物或者照片、证章证书吗?我们团史馆需要。”
老人思考了一下:“有啊,你们来一下。”
她带着我们走进里屋,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老式梳妆盒。打开梳妆盒,一张照片和一些充满年代感的证章、证书呈现我们面前。
她颤抖着双手取出了证书和照片说:“这些是我保存了五十多年的老物件,有些是老赵用命换来的,平时从来不轻易给外人看。既然你老部队需要,那就无偿捐给你们吧,你们可得替我看好老赵的物件呀!”
我从她的手中接过照片、证章、证书,认真看了一下,有赵本章在部队立的三等功证章证书,还有烈士证等。我抚摸着证章证书,心里百感交集:“您老放心,这些物品太宝贵了,现在可以称作文物了。”
“老赵生前最爱他的老部队,临去西藏之前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虽然他去边疆了,但是他的心还在老部队,是老部队的培养让他从一个战士变成了干部。这些老物件放在老部队是最好的去处。有他的东西在,他的魂灵一定会回老部队看看的,他的在天之灵就不孤单了。”老人动情地说。
我拿起黑白老照片看了看,不由地心痛不已。那是一张县里为赵本章开追悼会的老照片,花环锦簇,挽联低垂,棺材摆在了正中。正上方条幅上写着“河北省交河县赵本章烈士公祭大会”。照片的正中央一个披麻戴孝的年轻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挽着两个幼子。毋庸置疑,这正是王桂珍母子四人。烈士已变成了天上一颗璀璨的星星,而烈士一直牵挂的亲人只能以这张照片留下了五十多年無尽的思念。
“我代表团领导向您表示感谢。这些珍贵的物品,我们一定好好地陈列在团史馆,让一代又一代官兵瞻仰遗物,缅怀先烈,不断把先烈的遗志传承下去。”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激动地说。
作者简介:陈德胜,天津静海人,本科学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长期供职于武警部队,曾历任部队排长、指导员、政治机关组织股长、副主任。年少时喜欢写作,坚持日常练笔。机关任职期间,多次参与单位大型活动材料撰写。多部作品见于《中国文艺家》《参花》《鸭绿江》《花溪》《现代作家》《文学欣赏》《文学世界》《小小说大世界》《读书文摘》《文化研究》等。
走访名单罗列了五六个干部遗属,还专门标注了逝世干部基本情况。他们当中有威震敌胆、战功显赫的功臣,有兢兢业业为团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原任团领导,有国防施工中不幸因公牺牲的同志,还有曾经浴血边疆保家卫国牺牲的年轻干部……每名逝世的干部都有一段彪炳史册的故事。简单看过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浏览走访名单中,我看到了遗属王桂珍的有关情况。
王桂珍:我团原机枪连副指导员赵本章的遗属。赵本章于1962年10月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不幸牺牲。
我不由地一怔,纵观团队的历史,还没有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记录。赵本章怎么会牺牲在那场战役中呢?我的心里画着问号,仅凭几句简单的介绍很难了解重要情况,看来只有见到王桂珍老人才能真相大白了。
经过多年部队精简整编,团队早不是建国伊始的老部队了。老部队大本营在距离团队一百公里的市区,还需要坐车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之前,王政委特意叫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见了王政委,他首先向我询问了慰问品携带情况,我向他一一进行了汇报。他听后点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沉吟了一下说:“慰问品只是我们点到为止的一点心意,还不清老干部曾经对我团做出的突出贡献。前些天,烈士遗属王桂珍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们团专门为她解决一下取暖费问题。老人家自从丈夫为国捐躯后一直守寡,这些年过得也很不容易。你去了之后好好询问一下,看看具体还有什么实际困难记下来,回头向我汇报。”
听了王政委的叙述,我的心情有些沉重,点了点头说:“好,政委。请你放心,我一定做到!”
“老干部嘛,曾经是我们部队宝贵的财富。当年保家卫国命都没了,帮助遗属解决这点儿困难算什么呢?有困难找组织。既然人家提出来了,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她解决好。”王政委语重心长地说。
“是。进了团队的门就是团里的人,离开团队的门还是团里的人。团队就是她们的家,解决好她们的问题就是解决团队的问题。”我附和道。
王政委开心地笑了笑:“说得不错嘛,你这刚当副主任就进入情况啦。”
我红着脸不知所措。
王政委问:“这次谁和你一同去城里慰问?”
“报道组张干事。”我说。
“好,你用心了,人选得不错,好好地留一些音像资料。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在完善团史馆资料,将来赵本章作为一个英烈代表做一个专栏,好好地向团队官兵展示一下英烈的先進事迹。”王政委无意间又给我安排了一个新任务。
“请政委放心!”我敬了一个军礼走出办公室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看来,赵本章烈士的情况将作为一个重点对象详细了解了。
出发前,我向张干事交代了有关拍摄影像资料的事情,他特意带上了手持录像机、录音笔等设备。准备完毕后,我们带上团党委的嘱托,一同坐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子里臆想着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场景。炮火纷飞,枪林弹雨,我军以横扫千军万马之势赢得了全胜。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是作为我军首次高寒、高海拔的自卫战役,早已彪炳史册。资料上记载,我军也有一定伤亡,而赵本章就是其中一位。那他是怎样牺牲的呢?我的心里不断画着问号。
因为要了解详尽的情况,我们将王桂珍老人安排到最后一家走访。直到走访完其他遗属之后,迎着落日的余晖,我们才带着一身疲惫来到集团军干休所家属院王桂珍家,我轻轻地按了几下门铃。
“谁呀?”很久之后,我们听到了一声老妪的询问。
“我们是老部队的,过年了特意来慰问一下您!”我答道。
门打开了,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站在了我们面前。她满头的银发,瘦小的身材,一脸的皱纹写满沧桑。
“外面冷,快请进,快请进!”老人操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兴奋地说,“早就听说你们要过来,今天总算来了。”
我们提着慰问品走进室内,老人赶紧忙着倒茶端水,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相互寒暄了几句,互致了新春的问候。相互坐到了对面,张干事慌忙拿起了录像机对准了老人。王桂珍不免紧张起来:“你们这是干啥?来就来吧,怎么还拿着个机子拍什么啊?”
我笑着解释说:“您爱人以前是咱们团的大英雄,这回团里扩建团史馆,我们要好好地准备一些他的资料充实一下,准备一个英模专栏。”
王桂珍一怔,脸色沉了下去:“嗐,这都是哪个年代的事情了,还提这个干什么?”说着,她的脸上现出了伤感。
我知道勾起了她对悲伤往事的回忆,忙解释说:“哪个年代也都崇尚英雄啊。赵本章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又是我们团出的英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纪念他。”
王桂珍坐着回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一张放大的青年军人老照片,嘴里喃喃自语:“老赵啊,你好好看看吧,老部队的领导们没忘记咱们,来看咱们来了。马上过年了,你又长了一岁,78了。”说完,她用袖子拭去眼中的泪水。
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张干事轻轻地抽泣了一下。
“老人家,您先平复一下心情。”我安慰她说。
王桂珍止住泪水,对我们说:“墙上挂的是我老头子的遗像,从他走了之后就一直挂着。前几年干休所给我换了这处新房子,儿子们专门给我放大了遗像。五十多年,我就这么一直守着老赵,老赵就是我的精神依靠。”
“现在儿子们还来看您吗?过年在一起过吗?”我问。
“除了大儿子退休了,剩下的两个儿子都在部队任职,平时工作忙,很少来。过年我给他们下死命令了,都来我这过。”王桂珍说。
“老人家,说一下你爱人的情况吧。我们都想知道,完善一下资料。”张干事迫不及待地说。 “哎,俺们家老赵啊,就是个实诚人。”王桂珍说道。
她面色凝重,接着说:“五十年前,俺家老赵还是你们团一个连的副指导员。都说副官副官,吃饱了溜圈。连队有个什么事都找连长、指导员,怎么也轮不上副官的事儿。可那个年代,哪个干部觉悟不高啊?俺家老赵名义上是个副官,可干的工作一点都不比主官少。只要是连队安排的事,啥事都做得地地道道,四面见线,就怕工作干不好……”
我们仔细聆听着王桂珍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往事。
“……我们结婚早啊,生老大、老二的时候,老赵当排长,工作老是一个劲儿地忙。生老三的时候,好不容易盼着他当上副指导员了。谁知他还是工作忙,带孩子的事情都我一个人扛着。连长、指导员也对老赵的工作是认可的。——看上他老实了,什么工作都让他干,加班干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
“当年边境吃紧,前线部队来师里挑选几个干部支援前线,咱们团分了一个指标。军里分管挑选的郑参谋来到团里,说是要挑一个专门到前线当指导员的干部。老赵表现好啊,从营到团一致推荐他去。我知道,上前线打仗要找思想又红又专的。老赵啥工作干得这么优秀,肯定团里相中他。”
老人舒缓了一口气。我问道:“团里没推荐别人吗?”
老人苦笑了一下:“也推荐了,每个营一个人,结果这几个人谁也没有老赵优秀。郑参谋面试时,恰好也看上俺家老赵了。他找到团长、政委说:‘非赵本章不要!’你说这事儿闹得?好像老天爷都不放过老赵!”
“赵本章同意去吗?”张干事问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
“那是打仗,不去行吗?老赵的思想那么好,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就这样,老赵经过团师里军里的层层推荐,上了前线。”
“据我所知,当时军里也没有去几个。”我插话说。
“嘿嘿,”王桂珍冷笑了两声,“老赵要是搁到现在抓彩票也是头奖。”
“他去前线担任了什么职务?”我问。
“指导员,上了前线就转正了。你们想啊,那时前线那么吃紧,前线缺的就是指战员,干部哪个不充实到一线部队去啊?”
“他很快去前线打仗了吗?”张干事问。
“那当然,打仗才打了那么一阵子,前线干部哪个能不上战场呢?只是……俺家老赵不应该去了没几天就牺牲了……”说着,王桂珍止不住落泪。
“老人家节哀。”我劝道。
“……那天打仗打得不错,我军消灭了一个排的印军。老赵带着通信员撤出战场的时候,因为山路不好走,大部队走散了不少。等到了安全的地方,老赵发现一直跟着他的通信员不见了。他不顾战士们的劝阻,执意冒着危险又原路返回去找通信员了,谁知在山垭口中了敌人的埋伏……哎,就这样扔下了我们孤儿寡母就走了……”
我们看着泣不成声的王桂珍,心里异常沉重,萦绕于内心中的疑问瞬间都消融了不少。英雄啊英雄,有時并不是牺牲在奋勇杀敌战场,而为了救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英雄亦可歌可泣,感动后人,能说赵本章不是英雄吗?
“那后来通信员找到了吗?”我们静静地等王桂珍痛哭完,张干事问道。
“找到了,他受了重伤,清理战场时发现的。他还健在,一直没有忘了老赵,每年清明前后都来给老赵扫墓,这些年一年也没落下,”王桂珍欣慰地说,“还是战友之间的情谊深啊!”
“听说现在赵本章的墓在军烈士陵园,是衣冠冢吗?”我问道。
“啥是衣冠冢?”王桂珍不解地问。
“哦,”张干事解释说,“就是坟里埋得不是尸骨,用衣服来代替的。”
王桂珍摇了摇头:“不,就是老赵的尸骨。”
“那为何他的尸骨没有埋在西藏呢?”我和张干事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说起这个话就长了,”老人理了理白发说,“家里人得到了老赵牺牲的消息后,他爷爷哭得背过气去。我也整日以泪洗面。老赵啊,要不是你做人这么实诚,为人这么热心,你怎么会走得这么早呢?你走时才二十七啊,就这么狠心就走了呢?你这么一走就完了,扔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以后怎么办?!
“在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在外地死去的男人无论多远都要回家安葬。不然坟地里的老祖宗也不放心。老赵家里就这么一个男丁,他爷爷放不下心。上了年岁,他爷爷去不了西藏了,就把这件事交给他二爷去办,嘱咐他二爷一定要把孩子他爹的尸骨从西藏运回来,要不他爷爷死不瞑目啊。”
“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件事不是轻易能做成啊!”我慨叹道。
“是啊,他二爷受得了这个罪啊,就甭提了!仗着他身强力壮,带着县里开的证明,拿着亲戚们东拼西凑的钱,一个人去西藏了……”
“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张干事叹道。
“谁都知道去西藏难啊,可凭着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凭着他对侄子的喜爱,他二爷愣是没发怵。一路上,见车搭车,不能行车的地方就走着去,整整半个多月啊!天冷缺氧,那是多难的路啊!他二爷硬是赶到了边境的烈士陵园。”
“陵园管理人员不会轻易同意运走尸骨吧?”我问。
“那是。他二爷拿出了县里开的证明信,向管理人员说明了情况。起初人家不同意,可是他二爷软磨硬泡了好几天,才打动了人家。”
“这么远,尸骨怎么运回?”我简直不相信一个天方夜谭似的神话。
“这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西藏的部队当然使了不少劲儿,尸骨被挖出后重新装点入殓,靠军车一段一段地运。出了西藏之后,又动用了地方车辆。地方拥军热情很高,一听他二爷说是运送前线牺牲的解放军尸骨,二话没说加入了运输队伍。就这样,又用了大半个月,他二爷硬是把不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老赵的尸骨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老人激动地闪烁着泪光。
我们的眼中噙着泪水,回味着一个感人而又富有传奇的故事。这里既有英雄舍己为战士的英勇壮举,又有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大爱。
“叶落归根啊!县里专门安排民政部门为老赵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花圈摆满了灵堂,还拉上了长长的黑条幅。参加追悼会的人山人海,队伍排了二里多地。当年的李县长特意去致了悼词,说老赵是最可爱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县里牺牲的为数不多的烈士。县里还给了我们一笔慰问金,在那个年代足够我们一家人生活好几年的。” “那后来赵本章葬到了老家?”张干事问。
“是啊,葬到了县里的烈士陵园。后来,军里统一建烈士陵园,老赵的尸骨又迁到了新陵园。”
荡气回肠的故事似乎讲完了,我们仍然沉浸在无尽的感动中。我站了起来,肃然起敬地凝望着墙上赵本章的遗像。遗像上的烈士身着老式军装气宇轩昂,浓眉大眼,目光中带着一份执着的坚韧。张干事也站了起来。我们举起手来向烈士敬上了隆重的军礼。
“老前辈,我代表老部队来看望您了!请您放心,今年咱们团队又评上基层建设先进团了,政委让我特意向您报喜。”我对着遗像深情地说。
“感谢您讲述了赵本章的英雄事迹,回去之后我们一定整理成文字材料,好好地向全团官兵宣传英雄,利用建团日掀起学习英雄的热潮。”张干事紧紧握住王桂珍的双手说。
“没啥,没啥,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哦……哦……”王桂珍迟疑地看着我们,期期艾艾了半天说,“前些天我向团里反映取暖费的事情,不知现在解决得怎么样了?”
“这事我们政委还专门让我这次来问明情况呢。”我有些不好意思,要不是老人提出来,我差点疏忽了。
“没事,就几千块钱。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没有麻烦过老部队。”
“您老列个明细,回部队我向团里汇报。”我说。
“好好,还是老部队的人暖心啊!回头弄好我让大儿子去一下老部队。”老人感激地说。
我想起团史馆扩建的事情,忙问:“您老有什么赵本章的遗物或者照片、证章证书吗?我们团史馆需要。”
老人思考了一下:“有啊,你们来一下。”
她带着我们走进里屋,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老式梳妆盒。打开梳妆盒,一张照片和一些充满年代感的证章、证书呈现我们面前。
她颤抖着双手取出了证书和照片说:“这些是我保存了五十多年的老物件,有些是老赵用命换来的,平时从来不轻易给外人看。既然你老部队需要,那就无偿捐给你们吧,你们可得替我看好老赵的物件呀!”
我从她的手中接过照片、证章、证书,认真看了一下,有赵本章在部队立的三等功证章证书,还有烈士证等。我抚摸着证章证书,心里百感交集:“您老放心,这些物品太宝贵了,现在可以称作文物了。”
“老赵生前最爱他的老部队,临去西藏之前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虽然他去边疆了,但是他的心还在老部队,是老部队的培养让他从一个战士变成了干部。这些老物件放在老部队是最好的去处。有他的东西在,他的魂灵一定会回老部队看看的,他的在天之灵就不孤单了。”老人动情地说。
我拿起黑白老照片看了看,不由地心痛不已。那是一张县里为赵本章开追悼会的老照片,花环锦簇,挽联低垂,棺材摆在了正中。正上方条幅上写着“河北省交河县赵本章烈士公祭大会”。照片的正中央一个披麻戴孝的年轻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挽着两个幼子。毋庸置疑,这正是王桂珍母子四人。烈士已变成了天上一颗璀璨的星星,而烈士一直牵挂的亲人只能以这张照片留下了五十多年無尽的思念。
“我代表团领导向您表示感谢。这些珍贵的物品,我们一定好好地陈列在团史馆,让一代又一代官兵瞻仰遗物,缅怀先烈,不断把先烈的遗志传承下去。”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激动地说。
作者简介:陈德胜,天津静海人,本科学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长期供职于武警部队,曾历任部队排长、指导员、政治机关组织股长、副主任。年少时喜欢写作,坚持日常练笔。机关任职期间,多次参与单位大型活动材料撰写。多部作品见于《中国文艺家》《参花》《鸭绿江》《花溪》《现代作家》《文学欣赏》《文学世界》《小小说大世界》《读书文摘》《文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