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以下是笔者对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一、注重“问题解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口号的提出始于1980年的美国,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必须以“问题”作为探究的起点,并以问题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其基本过程是:教师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对要学习的对象进行问题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之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建立关联,打破原有知识的平衡态势,调动学生“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究过程,在学习中不仅清楚结论本身,而且清楚结论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途径及方式,并伴随相关的情绪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重视数学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教师不能教会学生阅读,他明天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要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于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而言将会陷入困境,从而导致探究性活动的失败。更严重的是自信心的丧失,对于丧失自信心的学生是可怕的,他会轻易放弃任何轻易可以上手的努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体学习。而阅读是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首先得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三、注重创设情境
这里的“情境”既指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指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探究性学习必须基于这个实际情境,才能使学习者利用自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及价值。
如在学习平方根一节时,如果以(±3)2=9、(±2)2=4、(±0.1)2=0.01的互逆关系引出平方根概念,学生将不得要领,没有收获。可以让学生尝试这样的情境: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则边长是3cm;若面积是4cm2,则边长是2cm。若面积是5cm2,则边长是多少?学生不能解答,于是动手计算,进行探究。有这样几项发现:一是边长介于2cm和3cm之间,二是边长的近似值大概是2.2cm左右。然后教师引出平方根的概念,赋予平方根现实的背景。通过这样的情境探究学习,学生会理解平方根不仅是个符号而且是个活生生的、有价值的数字,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生生的、有意义的。
四、强调“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賽。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有大量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当学生们、师生间在一起合作、融洽交流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技能等诸多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在实际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基本的组织形式,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的先导地位。
一、注重“问题解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口号的提出始于1980年的美国,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必须以“问题”作为探究的起点,并以问题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其基本过程是:教师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对要学习的对象进行问题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之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建立关联,打破原有知识的平衡态势,调动学生“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究过程,在学习中不仅清楚结论本身,而且清楚结论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途径及方式,并伴随相关的情绪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重视数学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教师不能教会学生阅读,他明天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要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于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而言将会陷入困境,从而导致探究性活动的失败。更严重的是自信心的丧失,对于丧失自信心的学生是可怕的,他会轻易放弃任何轻易可以上手的努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体学习。而阅读是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首先得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三、注重创设情境
这里的“情境”既指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指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探究性学习必须基于这个实际情境,才能使学习者利用自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及价值。
如在学习平方根一节时,如果以(±3)2=9、(±2)2=4、(±0.1)2=0.01的互逆关系引出平方根概念,学生将不得要领,没有收获。可以让学生尝试这样的情境: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则边长是3cm;若面积是4cm2,则边长是2cm。若面积是5cm2,则边长是多少?学生不能解答,于是动手计算,进行探究。有这样几项发现:一是边长介于2cm和3cm之间,二是边长的近似值大概是2.2cm左右。然后教师引出平方根的概念,赋予平方根现实的背景。通过这样的情境探究学习,学生会理解平方根不仅是个符号而且是个活生生的、有价值的数字,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生生的、有意义的。
四、强调“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賽。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有大量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当学生们、师生间在一起合作、融洽交流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技能等诸多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在实际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基本的组织形式,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的先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