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 情境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农村小学由于受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起点低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市学校相比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如何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比如,在教学《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观看乌鸦喝水的插图,然后问:“一开始乌鸦喝到水了吗?后来喝到水了吗?它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1.开放时空,放手让学生探究
探究是一种认识未知世界的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研究,较大的空间来展开。时间太短,空间给与太少,会使探究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知识结构建构的过程。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时空”:(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时空”;(2)在提问后留“时空”;(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时空”;(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时空”;(5)在出现错误之后留“时空”;(6)在出现疑难时留“时空”。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剪、拼、补等方法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通过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设计既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须让小学生获得成功,他们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四、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探究、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对内角和概念了解后,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学生从特殊的等边三角形猜测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师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学生进入探索验证的活动中,通过量、拼、折、画、分等操作活动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推理、发现、验证、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并能养成探究的习惯,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问:为什么?知道该怎么做。
五、课外延伸,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下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完圆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大树的直径,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学习完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物价、房价,自己提出百分数问题,通过分析数据,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采用符合农村特点的形式。深入研究面向农村的探究式学习的设计问题,并编制专门面向农村的教材,需要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相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农村小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市防山乡小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 情境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农村小学由于受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起点低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市学校相比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如何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比如,在教学《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观看乌鸦喝水的插图,然后问:“一开始乌鸦喝到水了吗?后来喝到水了吗?它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1.开放时空,放手让学生探究
探究是一种认识未知世界的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研究,较大的空间来展开。时间太短,空间给与太少,会使探究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知识结构建构的过程。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时空”:(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时空”;(2)在提问后留“时空”;(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时空”;(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时空”;(5)在出现错误之后留“时空”;(6)在出现疑难时留“时空”。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剪、拼、补等方法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通过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设计既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须让小学生获得成功,他们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四、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探究、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对内角和概念了解后,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学生从特殊的等边三角形猜测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师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学生进入探索验证的活动中,通过量、拼、折、画、分等操作活动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推理、发现、验证、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并能养成探究的习惯,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问:为什么?知道该怎么做。
五、课外延伸,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下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完圆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大树的直径,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学习完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物价、房价,自己提出百分数问题,通过分析数据,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采用符合农村特点的形式。深入研究面向农村的探究式学习的设计问题,并编制专门面向农村的教材,需要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相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农村小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市防山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