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脱轨的矫正策略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贯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在教师的引导,而引导许多时候必须借助教师课堂上的提问。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但对大量的语文课堂日常提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许多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脱轨”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落实。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现象主要表现
  1.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是许多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精心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2.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不少教师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正如有的老师“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着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说出正确答案。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打开的。
  4.问题的评价,缺乏激励性
  在实际教学中,口头评价呈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现象形成的原因
  1.教师生本观念薄弱。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未能赶走传统观念。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已把问题想得很细,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提问的权利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是与文本对话,把教学的主体放置一边,不去深入了解学生,不知学生之疑难,不知学生之思维,提问抽象、空泛,缺乏启发性。因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比较肤浅和被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不能被调动。
  2.教师文化底蕴不厚。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面很窄,凡是教学中涉及了文学以外的或更深入的内容,教者都免不了“敬而远之”,毫无生发开去的胆量,生怕节外生枝,担心学生贸然提问打乱自己的教学步骤,耽误时间无法控制。究其原因,教师工作任务重,空闲时间缺,交流学习机会少,因而掌握的教学技艺难以达到很高水平。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像扔石头硬梆梆地丢给学生,不知如何铺设一条启发之路,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知如何巧妙地、有区别地评点,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3.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大多数学校仍然以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差,做为评定语文教师教学的优劣唯一依据。促使某些语文教师陷入了以赶进度、出成绩为目标的怪圈。落后的评价机制,让部分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单一的评价机制,也成了课堂提问出轨的第三个原因。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的应对策略
  课堂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让提问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更新传统观念,提高业务修养。
  1.把握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仅要求学生能问、会问,教学生的教师也要边学边问,是否深入并且问得好与否,则决定于教师本人功底是否深厚,决定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是否深入,体会得深,就能提出问题,具体的、重要的问题。反之体会得浅,就找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找到笼统浮泛,大而空洞的问题。可见教师在问前切实钻研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教师个体的业务修养和课文深入的钻研,是善于提问的坚实基础。
  2.设计问题,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提问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思维个体的差异,因材提问,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提问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找出学生思维特点,找到提问的思维切入点。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发展本身有渐进性,因此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学生导向“冲刺”,它最贴近于最后的教学目标,因此,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逐渐推进,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
  3.解答问题,以启发引导为途径
  首先,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外乎会出现几种情况: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回答基本正确,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技能的掌握。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得之。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疏导即着意于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指导方法,开拓思路,也就是着意于启发性。
  相信语文教师带着问题意识,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体,心中有学生,初中语文的“教”与“学”才会真正走上“轻负担,高质量”的轨道。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额尔和中心校)
其他文献
计算机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的学
期刊
Nowaday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 and culture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ou
期刊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尤其山区学生更为突出。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学生厌学的尴尬境地。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 引入生活 朗读促趣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就是语文教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们:“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一言以蔽之,关注学情是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要想上好一节课,不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特别是教育对象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节俭是一种美德,这种品质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并不懂得节俭,随便花钱成了习惯,有的小学生还相当浪费,每月花掉数百元零花钱的孩子还大有人在。  小学生不懂得节俭,跟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靠的是恒心和持久。节俭也是这样,一日一钱,千日千钱。节俭是积累财
期刊
【摘要】本文对当前技校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根据本人多年技校教学工作的实践,探讨技校语文知识与技能及能力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技能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知识,并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犹如鱼水一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知识丰富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能力造就成功。  【关键词】语文知识 技工教育 技能 能力  当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工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课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泉源。严格地说,想象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如果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纵深处。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学校教学管理中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说、听、评课活动,在说、听、评课活动中,每每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意,但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每每说课时教师的想法新颖别致,而实际效果相去甚远。如此种种困惑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说、听、评课活动中尤为明显,这里面既有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其一、农村小学大多教师家庭负担较重,既要顾家里的大事小事,又要干好本职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