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有:教材的设置、教法组织、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的剖析和对上述诸因素的调查分析,说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改革提出几个切入点,详细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特别是对各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在此新形势下,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学科学术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这种市场化的人才需求,为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是集职业技能、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为一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性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如今庞大而艰难的高校就业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高职学院各专业性质的差异就形成了对学生体能、技能,甚至性别的不同要求,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结合身特点,必须做出重大改革和创新,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更新与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飞速发展,如何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要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编写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理论的体育教材。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都还是沿用原来的中专或是普通高校体育教材,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来重新编写教材。原有的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过多过繁,始终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缺乏时代感,学生不感兴趣,内容陈旧,多以技术教学为主,枯燥单调的强调动作,而缺乏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创新性,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教学效果不好的局面。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把学生最需要、最有价值、学生最接受的项目纳入课堂,淡化竞技项目,强化健身作用和效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要多样化,以传统的田径、篮排球、武术课程为基础,增加大学生喜爱的游泳、艺术体操、交际舞和街舞、网球等项目,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身体,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项目作为体育课内容。
二、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材体系
首先,有关的教育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尽快制定出明确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并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大纲,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特点,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其次,还应尽快编写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发展、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材,以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而教材改革的重点则应围绕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标准,编写“以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突出职业特点和‘健康第一’的理念为宗旨”的教材体系,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从源头上体现职业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其他高校相比,体育科研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方面达到熟练应用于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树立“终身教育”这一观点,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21世纪的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终身体育”的思想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高职体育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紧扣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与意识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的后效在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得以延伸。
五、明确树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它对高职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领导还是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外,还应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认识。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力求做到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增强体质与提高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相结合,将学校体育教育与职工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普及一般性的体育知识与提高职业保健知识相结合,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与掌握职业运动能力相结合。不但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将来适应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 要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应多安排乒乓球、排球中的传球、篮球中的投篮等练习来加强学生手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旅游专业的学生, 应多安排形体、健身操、游泳、体育保健等教学内容, 加强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及特定场所的自救技能;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环境大多在野外, 条件十分艰苦, 可安排定向越野、武术、中长跑训练, 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逆境生存的能力等等。总之,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多依据学生专业性质的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七、结语
1.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实效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必须进行改革。
2.体育教材设置, 安排突出竞技体育,各项目考试考查, 用统一的时间、速度、高度、难度测评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忘记自己是职业学校。学生既要学理论又要掌握职业技术技能,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 特别是职业专项身体素质要求高。所以,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贴近职业特点,来开设体育课。
4.新建职业院校,一般来说学校运动场地, 校园体育文化气氛较差, 应努力改善, 以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玉扩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张利生 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3]朱志翔 张卫 周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
[4]刘木子 刍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
[5]薛文标 新世纪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6。
[6]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特别是对各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在此新形势下,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学科学术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这种市场化的人才需求,为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是集职业技能、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为一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性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如今庞大而艰难的高校就业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高职学院各专业性质的差异就形成了对学生体能、技能,甚至性别的不同要求,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结合身特点,必须做出重大改革和创新,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更新与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飞速发展,如何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要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编写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理论的体育教材。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都还是沿用原来的中专或是普通高校体育教材,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来重新编写教材。原有的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过多过繁,始终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缺乏时代感,学生不感兴趣,内容陈旧,多以技术教学为主,枯燥单调的强调动作,而缺乏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创新性,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教学效果不好的局面。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把学生最需要、最有价值、学生最接受的项目纳入课堂,淡化竞技项目,强化健身作用和效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要多样化,以传统的田径、篮排球、武术课程为基础,增加大学生喜爱的游泳、艺术体操、交际舞和街舞、网球等项目,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身体,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项目作为体育课内容。
二、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材体系
首先,有关的教育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尽快制定出明确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并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大纲,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特点,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其次,还应尽快编写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发展、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材,以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而教材改革的重点则应围绕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标准,编写“以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突出职业特点和‘健康第一’的理念为宗旨”的教材体系,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从源头上体现职业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其他高校相比,体育科研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方面达到熟练应用于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树立“终身教育”这一观点,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21世纪的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终身体育”的思想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高职体育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紧扣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与意识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的后效在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得以延伸。
五、明确树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它对高职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领导还是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外,还应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认识。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力求做到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增强体质与提高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相结合,将学校体育教育与职工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普及一般性的体育知识与提高职业保健知识相结合,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与掌握职业运动能力相结合。不但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将来适应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 要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应多安排乒乓球、排球中的传球、篮球中的投篮等练习来加强学生手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旅游专业的学生, 应多安排形体、健身操、游泳、体育保健等教学内容, 加强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及特定场所的自救技能;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环境大多在野外, 条件十分艰苦, 可安排定向越野、武术、中长跑训练, 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逆境生存的能力等等。总之,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多依据学生专业性质的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七、结语
1.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实效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必须进行改革。
2.体育教材设置, 安排突出竞技体育,各项目考试考查, 用统一的时间、速度、高度、难度测评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忘记自己是职业学校。学生既要学理论又要掌握职业技术技能,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 特别是职业专项身体素质要求高。所以,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贴近职业特点,来开设体育课。
4.新建职业院校,一般来说学校运动场地, 校园体育文化气氛较差, 应努力改善, 以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玉扩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张利生 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3]朱志翔 张卫 周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
[4]刘木子 刍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
[5]薛文标 新世纪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6。
[6]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