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画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油画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色彩的装饰性表现理论是油画教学和装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油画色彩包装 装饰性 研究
在油画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装饰性平面色彩的表现,有别于一般绘画所常有的写实性色彩表现,它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觉,对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在这里从纯艺术的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油画色彩的平面装饰性特征。
1 装饰性油画包装中的色彩造型特征
(1)秩序化。自然现象中有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比较混乱。在创作过程中,应力求使形象构成因素排列组合有序。使之规则化、程式化、条理化。以求得在整体上具有装饰性特点。(2)单纯化。装饰造型要抓住两个要点,简而变。“简”就是概括和简洁,化繁琐为简化,简化不等于简单化,不在于简单地、单纯地去掉一些细节,而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造型构思,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复杂多样的精神内涵,以利于揭示本质,产生单纯的艺术效果。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写实的同时含有奇妙的装饰效果。(3)平面化。它是装饰性造型的重要基础,是以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马蒂斯的《裸女与手鼓》平面化不仅是单线平涂,在线与色块的组合中,还保持着物体的体积与厚实性。
2 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的表现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也就是物体色的基本特征,依人的视觉经验对显示的色的概括和抽象。红就是红,绿就是绿,装饰色彩表现就带有表现色彩固有色本质的特征。(2)色彩布局均衡性。这是形式美的客观要求。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色彩给人重量感的对称。如深色、浓色就感觉重,浅色、淡色就轻。重色、浅色相互均衡才能达到和谐。(3)色彩表现高纯度。纯度就是鲜艳度,颜色鲜艳符合一般审美要求,使画面充满光辉。(4)色彩观察移动性。装饰性色彩在反映空间时采用散点透视,即移动观察,可避免远近左右遮挡重叠,可以不受空间限制。(5)色相含义象征性。在视觉艺术中,各种色彩都特有的给人联想和象征意味,以引起美的感觉。象征范围很广,涉及人对色彩的特定爱好,它与地域、习惯、文化、时代息息相关,更与人对审美观念,情感和素养直接有关。(6)色彩效果在于调和的对比。对比调和是形式美规律的具体表现。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装饰构成的核心。它对创造美的色彩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的情感特点
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比如黄色往往象征着秋天的收获,而绿色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这些简单的色彩象征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人们平时在生活中对于自然做出的经验性的反应,久而久之,这种色彩被予以特定的心理特征。比如,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的感觉;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黑色则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当然这些色彩的心理特征不是固定的,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等的影响。比如,黑色、白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人们哀悼死者时所用的丧葬颜色,代表着死亡与悲伤。而这两种颜色在欧美则被作为高雅、庄重的婚纱或礼服的颜色,代表着纯洁。在中国,黄色是贵与权威的象征,这源自于古代统治阶级对于服装的选色所形成的心理经验。由此看来,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当然装饰性色彩也是如此。
4 油画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研究的意义
绘画中的思想和画面的情调。我们知道对自然色彩的理性分析,是在色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绘画者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色彩的本质所在。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因此我们分析颜色的角度也是从多方面入手的。当代中国许多画家在不断探索着具有装饰性色彩的油画。他们都曾对外来及本土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并使之融合,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着他们的装饰性色彩语言,述说着他们的感受。尽管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相互渗透,使民族的意识语言的界限有所淡化而模糊,但其作品的色彩语言所表现出的艺术灵魂不会变,所折射出的这个民族的时代精神不会变。
结语
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在油画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色彩的装饰性表现理论是油画教学和装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油画装饰性色彩理论做详细深入的探讨,对于学院绘画的色彩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成为一种研究的必然。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装饰色彩中借鉴、吸收有利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色彩语言的重要性。对装饰性色彩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提高对油画色彩语言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庞熏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5.
[2]李广元.东方色彩研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8.
【关键词】油画色彩包装 装饰性 研究
在油画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装饰性平面色彩的表现,有别于一般绘画所常有的写实性色彩表现,它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觉,对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在这里从纯艺术的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油画色彩的平面装饰性特征。
1 装饰性油画包装中的色彩造型特征
(1)秩序化。自然现象中有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比较混乱。在创作过程中,应力求使形象构成因素排列组合有序。使之规则化、程式化、条理化。以求得在整体上具有装饰性特点。(2)单纯化。装饰造型要抓住两个要点,简而变。“简”就是概括和简洁,化繁琐为简化,简化不等于简单化,不在于简单地、单纯地去掉一些细节,而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造型构思,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复杂多样的精神内涵,以利于揭示本质,产生单纯的艺术效果。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写实的同时含有奇妙的装饰效果。(3)平面化。它是装饰性造型的重要基础,是以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马蒂斯的《裸女与手鼓》平面化不仅是单线平涂,在线与色块的组合中,还保持着物体的体积与厚实性。
2 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的表现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也就是物体色的基本特征,依人的视觉经验对显示的色的概括和抽象。红就是红,绿就是绿,装饰色彩表现就带有表现色彩固有色本质的特征。(2)色彩布局均衡性。这是形式美的客观要求。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色彩给人重量感的对称。如深色、浓色就感觉重,浅色、淡色就轻。重色、浅色相互均衡才能达到和谐。(3)色彩表现高纯度。纯度就是鲜艳度,颜色鲜艳符合一般审美要求,使画面充满光辉。(4)色彩观察移动性。装饰性色彩在反映空间时采用散点透视,即移动观察,可避免远近左右遮挡重叠,可以不受空间限制。(5)色相含义象征性。在视觉艺术中,各种色彩都特有的给人联想和象征意味,以引起美的感觉。象征范围很广,涉及人对色彩的特定爱好,它与地域、习惯、文化、时代息息相关,更与人对审美观念,情感和素养直接有关。(6)色彩效果在于调和的对比。对比调和是形式美规律的具体表现。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装饰构成的核心。它对创造美的色彩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的情感特点
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比如黄色往往象征着秋天的收获,而绿色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这些简单的色彩象征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人们平时在生活中对于自然做出的经验性的反应,久而久之,这种色彩被予以特定的心理特征。比如,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的感觉;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黑色则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当然这些色彩的心理特征不是固定的,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等的影响。比如,黑色、白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人们哀悼死者时所用的丧葬颜色,代表着死亡与悲伤。而这两种颜色在欧美则被作为高雅、庄重的婚纱或礼服的颜色,代表着纯洁。在中国,黄色是贵与权威的象征,这源自于古代统治阶级对于服装的选色所形成的心理经验。由此看来,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当然装饰性色彩也是如此。
4 油画装饰性平面包装色彩研究的意义
绘画中的思想和画面的情调。我们知道对自然色彩的理性分析,是在色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绘画者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色彩的本质所在。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因此我们分析颜色的角度也是从多方面入手的。当代中国许多画家在不断探索着具有装饰性色彩的油画。他们都曾对外来及本土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并使之融合,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着他们的装饰性色彩语言,述说着他们的感受。尽管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相互渗透,使民族的意识语言的界限有所淡化而模糊,但其作品的色彩语言所表现出的艺术灵魂不会变,所折射出的这个民族的时代精神不会变。
结语
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在油画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色彩的装饰性表现理论是油画教学和装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油画装饰性色彩理论做详细深入的探讨,对于学院绘画的色彩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成为一种研究的必然。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装饰色彩中借鉴、吸收有利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色彩语言的重要性。对装饰性色彩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提高对油画色彩语言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庞熏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5.
[2]李广元.东方色彩研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