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1 社团的“信任危机”是当前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笔者所在高校调查显示,社团举办活动,会员的参加率在一半以下的占到了42%。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社团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不完善,社团活动多有“两易地点,三改时间”的情况发生,破坏活动举办者的严肃性,影响了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会员对协会的信任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是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把会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抱有“收取会费后,会员不再重要”的思想。
2 社团加强自身建设意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机制不强。首先,有些社团没有充分明确社团的性质,把社团当成俱乐部,开展的大都是娱乐性、没有目的和意义、毫无作用的活动。高校社团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大学生,因此,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层次和意义。根据笔者所在高校调查显示,有63%的人认为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有33%的同学认为社团的活动流于形式。
其次,社团的创新意识不强。社团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会员接替,是一个延续性很强的组织,正是由于此,使很多社团负责人没有看到时代和活动对象的发展和变化,活动停留在“发传单、办板报、搞讲座”等初级阶段,导致“活动年年有,今年看去年”的情况。
再次,社团缺乏完善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大多数高校都有几十个社团,虽然大多社团都能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也有少数管理松散,结构不健全,开展的活动单一、形式简单、参与者的“植物社团”的存在。由于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和责任心问题。这类社团发展缓慢、缺乏活力。
3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够,导致社团发展缺乏足够的后盾。据某高校调查问卷显示,34%的同学认为,经费不足是社团活动开展的主要困难。当前,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其一是会员交纳的会费,这是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其二是学校团委的资金支持,这部分经费一般都是上一年度团委报计划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后下达,其投入的总量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社团头上,就微乎其微了。并且在活动层次和审批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某些办得不理想的社团可能一年下来一分钱都得不到。其三是通过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赞助。这往往取决于社团活动内容与商家的需要符合与否。另外,大部分学校对赞助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无法发动商家的积极性,对外资金赞助较为困难。综合起来,社团一年的活动经费在几百到几千木等,但有时举办个大型活动就需要上千元,导致社团怕举办活动,出现无法维持的尴尬局面。
4 社团指导教师制度有待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是由团委教师一方面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显然,仅靠团委教师“一人包揽”是不够的。学校需要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并出台各项配套措施。
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的思考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大学生社团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使命,仅通过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一个更为宽广和开放的实践平台。高校社团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逐渐发展起来。
高校学生社团既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党团组织育人的有效途径;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和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将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
2 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理顺社团管理机制。健全管理职能。首先要努力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社团管理部门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当前社团发展需要的奖惩与制约机制,各协会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等。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和由于社团负责人变化造成的社团性质、活动的变化不定。同时。针对社团负责人和普通成员在参与社团决策和锻炼的差异,在社团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与监督在社团管理中的力度。其次,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团干部在社团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社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3 从社团活动着手,提高活动层次,树立创新意识。首先,社团活动要立足自身宗旨,体现自身特色。在注重社团会员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加活动的知识性,以提高大学生驾驭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提高会员文化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其次,要抓住大学生期望了解和接触社会的心理,在活动中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对社团会员进行适应社会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实行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社团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的共同点都是一种自我实现,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合理和公平的奖励和淘汰制度更加有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突出和树立品牌社团,也要对那些名不副实、不积极开展活动的社团勒令整改甚至注销,促使社团之间不断查找自身差距和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增强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 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作用,制定指导教师的相关管理规定。指导老师在社团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任何一个社团都需要—个专门的指导教师,他可以是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老师。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配备,其一,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或者专业教师中挑选有一定专长或兴趣爱好的从事指导工作。其二,从离退休教师中挑选身体健康,愿意继续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老同志担任指导教师。其三,可以结合社团的宗旨和性质,从社会上聘请有一定资历和意愿的人员从事指导教师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6 充分拓展和利用有效的社团活动资源。社团的发展往往受到资金、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制约,这一方面是学校的投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团自身充分发掘和有效的利用已有的社团资源。寻求学校也可以寻求社会的指导与支持,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如文学类社团可以与文联、作协合作等,借用他们的硬件、软件资源加速自身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社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商家的赞助,在学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商家的要求,得到他们的资助和支持。社团之间也可以相互利用已有资源,如:办公条件、活动场地、商业赞助和社会支持等,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有限的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正在蓬勃发展,通过在发展中的不断总结,社团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积淀和传承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 社团的“信任危机”是当前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笔者所在高校调查显示,社团举办活动,会员的参加率在一半以下的占到了42%。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社团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不完善,社团活动多有“两易地点,三改时间”的情况发生,破坏活动举办者的严肃性,影响了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会员对协会的信任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是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把会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抱有“收取会费后,会员不再重要”的思想。
2 社团加强自身建设意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机制不强。首先,有些社团没有充分明确社团的性质,把社团当成俱乐部,开展的大都是娱乐性、没有目的和意义、毫无作用的活动。高校社团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大学生,因此,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层次和意义。根据笔者所在高校调查显示,有63%的人认为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有33%的同学认为社团的活动流于形式。
其次,社团的创新意识不强。社团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会员接替,是一个延续性很强的组织,正是由于此,使很多社团负责人没有看到时代和活动对象的发展和变化,活动停留在“发传单、办板报、搞讲座”等初级阶段,导致“活动年年有,今年看去年”的情况。
再次,社团缺乏完善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大多数高校都有几十个社团,虽然大多社团都能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也有少数管理松散,结构不健全,开展的活动单一、形式简单、参与者的“植物社团”的存在。由于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和责任心问题。这类社团发展缓慢、缺乏活力。
3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够,导致社团发展缺乏足够的后盾。据某高校调查问卷显示,34%的同学认为,经费不足是社团活动开展的主要困难。当前,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其一是会员交纳的会费,这是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其二是学校团委的资金支持,这部分经费一般都是上一年度团委报计划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后下达,其投入的总量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社团头上,就微乎其微了。并且在活动层次和审批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某些办得不理想的社团可能一年下来一分钱都得不到。其三是通过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赞助。这往往取决于社团活动内容与商家的需要符合与否。另外,大部分学校对赞助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无法发动商家的积极性,对外资金赞助较为困难。综合起来,社团一年的活动经费在几百到几千木等,但有时举办个大型活动就需要上千元,导致社团怕举办活动,出现无法维持的尴尬局面。
4 社团指导教师制度有待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是由团委教师一方面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显然,仅靠团委教师“一人包揽”是不够的。学校需要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并出台各项配套措施。
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的思考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大学生社团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使命,仅通过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一个更为宽广和开放的实践平台。高校社团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逐渐发展起来。
高校学生社团既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党团组织育人的有效途径;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和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将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
2 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理顺社团管理机制。健全管理职能。首先要努力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社团管理部门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当前社团发展需要的奖惩与制约机制,各协会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等。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和由于社团负责人变化造成的社团性质、活动的变化不定。同时。针对社团负责人和普通成员在参与社团决策和锻炼的差异,在社团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与监督在社团管理中的力度。其次,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团干部在社团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社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3 从社团活动着手,提高活动层次,树立创新意识。首先,社团活动要立足自身宗旨,体现自身特色。在注重社团会员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加活动的知识性,以提高大学生驾驭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提高会员文化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其次,要抓住大学生期望了解和接触社会的心理,在活动中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对社团会员进行适应社会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实行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社团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的共同点都是一种自我实现,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合理和公平的奖励和淘汰制度更加有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突出和树立品牌社团,也要对那些名不副实、不积极开展活动的社团勒令整改甚至注销,促使社团之间不断查找自身差距和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增强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 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作用,制定指导教师的相关管理规定。指导老师在社团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任何一个社团都需要—个专门的指导教师,他可以是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老师。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配备,其一,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或者专业教师中挑选有一定专长或兴趣爱好的从事指导工作。其二,从离退休教师中挑选身体健康,愿意继续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老同志担任指导教师。其三,可以结合社团的宗旨和性质,从社会上聘请有一定资历和意愿的人员从事指导教师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6 充分拓展和利用有效的社团活动资源。社团的发展往往受到资金、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制约,这一方面是学校的投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团自身充分发掘和有效的利用已有的社团资源。寻求学校也可以寻求社会的指导与支持,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如文学类社团可以与文联、作协合作等,借用他们的硬件、软件资源加速自身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社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商家的赞助,在学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商家的要求,得到他们的资助和支持。社团之间也可以相互利用已有资源,如:办公条件、活动场地、商业赞助和社会支持等,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有限的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正在蓬勃发展,通过在发展中的不断总结,社团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积淀和传承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