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独许花相知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山中,原以为只会遇到满枝的柿子或是一树树的山楂,却意外的遇到了一场绝艳如春的花事。
  一串串青莲紫色的花铃斜逸石壁宛然晏笑,一枝枝雪青色蠟烛花栖身道旁却傲然挺立,更多的则是一丛丛品种各异的小菊花和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散落在山涧石缝之中铺锦列秀将美好盛放。
  拾阶而上,青石殷殷,随水逆流去寻高挂在山之巅瀑布,一路上水一行,花一句,写着山间的诗。在这天工裁句的自然面前,倏尔间所有的辞藻都失了颜色,我想我是词穷了,只能讷讷得想起前人句子: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一直觉得最美颜色必定和花有染,最美的诗句也必定和花有关,我迷恋着花儿转瞬即逝的短暂美好,也迷恋着诗词亘古相传的隽永婉丽。当花于诗相遇,当短暂的美好被诗句凝结成画面,总会淬炼出一些让人刻骨铭心的句子。
  过往的年少岁月就曾这样因为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一遍遍勾勒过早春的模样,也曾因为一句“开到荼蘼花事了”一次次看落红成殇。
  花开看一季,诗里读三秋,花就在诗句里不枯,不谢,不向尘中老。所以,没有时间寻访花消息的时候,不妨就泛舟诗湖词泽,涉水采一束芙蓉蒹葭,将眼中景,心底花,在墨里行间万千寻。


  读辛弃疾的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就仿若看到那花儿半开亸朵,似玉楼人的一点胭红开在少女豆蔻的枝头。谁能不爱花满枝,谁能不爱春常在,每个女子都曾在心底期望过留住时光,希翼过能不教花瘦,如此便能不遇人世风雨,生别死离,让每一个日子都明媚绚丽。
  我常常也会想,如果一幅画能留住时光,不允春归,那么我愿握一枝衣纹笔,一笔笔勾填,一瓣瓣晕染,一枝枝花繁叶少,红肥绿瘦,让春光在笔下恣意绽放,不带一丝褪色的悲愁。
  可如今走在这秋华炫美的山中,才恍然惊觉四季有花,不必执着于春。
  越過瀑布,再向上是一座寺庙,山寺寂寥鲜少香客,亦无人家,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这群山环伺的静谧中寻幽。
  山寺之上则是巉岩峭壁已无路可攀,坐在苔痕青绿的石栏上仰望,惊异地看到就在千仞崖壁之上,居然盛放一丛丛的白色山菊花。它们扎根在石崖缝中一点点贫瘠土壤内,却开的繁盛而热烈,比之娇养在花园的花儿更茁壮更葳蕤。因为高不可攀,因为无杂草掩映,因为有青山巉岩为背景,使这些原本质朴平凡的白色山菊显得异样高标逸韵,灵秀圣洁。
  同行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似这样开在峭壁上花,悲观的人看到,想到的会是孤芳自赏,寂寞开无主的自怜;乐观的人看到则是生命无处不能扎根的顽强。我想老师既然能同时看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观,那么他当是一位不以我彩绘万物,看淡了悲欢的智者,世界在他眼中依然是本来的面貌。
  然而我不是智者,也不想感叹生命的悲欢,我只是看到了崖菊的美,入了目,惊了心。无端的想起了王绂的两句诗:百年一任世所弃,寸心独许花相知。我知道他写的是梅花而非崖菊,却依然觉得,此时,此刻,这正是我的心境。我只想与这孤绝傲岸遗世独立的花儿相知,想来花儿也定不会相负,就如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一直深喜这一句:百年一任世所弃,寸心独许花相知。曾用瘦金体郑重的写在洒金笺上,还采了蒲公英和野花来点缀,拍了许多照片,也许花草能以这样的方式长久地封存在相册里,也算是一种不谢的姿态。
  年复一年,在一卷又卷书中寻行数墨,看过许多或华美,或深刻,或缱绻,或厚重的句子,总有一些句子令人沉溺其中,不是因为它蕴含了人生至理,也不是因为它艳冠了诗词之首,只是它恰恰说中了一个人的心底事,说出了自己想要说却无从开口的一些思绪。


  我愿于每一朵花相知,用画笔,用镜头,用记忆来记取它们的盛年,让这些花开在心深处,这样我就亦如身在了花深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无情,心中总会有一方晴空,一枝明净。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中国风盛行的今天,有一位设计师将古风元素化零为整,更好的融入当下时代,他的设计天分就如同他对艺术的热爱,天生而不造作,对于比例、色彩的掌控具有精致、高超的掌握技巧。他就是创立青岛木子壹麟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的任立忠先生。通过与任立忠先生简洁的一问一答,我们能学习到的,不止是服饰之美、设计之辛,更重要的是那于实践中丝丝入扣的中国匠心……  名家简介:任立忠,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想起多年前大家熟知的一则广告文案:“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如果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原始社会,当黑夜降临,世间万物都隐匿在一片深沉的夜色中时,能让我们的先民感知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恐怕就只有声音了。所以我们也就能够十分理解东坡居士夜半乘兴泛舟时所发出的那句感慨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风明月如果只有画面而缺少
期刊
又到农历八月十五钱江观潮时节,想起了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是写海宁潮奇观的词,酒泉子是词牌的名称。作者潘阆,北宋大名人氏,词风清新爽利,海宁潮也称钱江潮。  这首词可分四节。第一节,一二两句,以十分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万人观潮的风
期刊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
期刊
白先勇青春版经典昆曲《牡丹亭》来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动不能自抑的心持续到入场,杜丽娘从600年前的梦里款款行来,清秀婉丽之外,声腔更醉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生小姐,梦中相会,衣饰华美,舞姿摇曳。那柳梦梅眼波流转、温情脉脉唤一声:“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叠于唇齿
期刊
痴迷  想来我与戏曲的缘分也真是深。少年时稀里糊涂迷上戏,也说不清个为什么,只觉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一听见人家唱戏就嗓子眼痒痒——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跟着野戏班子跑码头,当个江湖上的人,唱唱戏,喝喝小酒,就这样过一生。  就这样散淡地喜欢看戏曲,它也喜欢着我,从摇滚女青年到泡一壶老茶、听西皮二黄的人,从喜欢青衣到痴迷老生,从京剧、昆曲、梨园戏、越剧、上党梆子、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秦腔……凡是入我耳
期刊
“家训”是家里的长辈对后代的要求,一般由父系中的男性长者所确立。我曾经留心过两位文人的家训,一是嵇康,一是鲁迅,觉得特别有意思。  嵇康是三国曹魏人,曾娶沛王曹林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是标准的皇亲贵戚,曾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此君极有才华,他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说他是音乐家一点没有夸张。他是其时杰出的文学家,诗歌立意高洁,语言清峻,有飘逸之气。他也
期刊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  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有各种身不由己的责任,随便一句“放下”,不是不负责任吗?  须知,不粘著不等于不努力,而是在积极努力的同时,不
期刊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朝思想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时,知道自己管辖的地界有一位著名的药山禅师,就请他来府里做客,但是这位药山架子很大,拒绝登门。于是李翱就亲自到山里拜访药山。找了许久,终于在山中的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李翱喜出望外,毕恭毕敬地向药山问道。不料药山根本不理睬他,眼睛盯着手中的经书,对李翱连看都不看一眼。李翱气坏了,心想我好歹也是一个刺史,这地界都归我管,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客气?于是气哼哼地甩了
期刊
文天祥在大都就义距今已经700多年了,但人们对文天祥的纪念却经久不衰,历代对文天祥的敬仰和赞誉几乎从未停止过,即使是在元代,当时的统治者也允许他的塑像和牌位奉入学宫,至于明清两代对他的称颂更是不断。现在更给他加上了“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的桂冠。文天祥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南宋理宗(赵均)端平三年丙申(1236)五月初二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淳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