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快速高通量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d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我国羊水染色体诊断提供一种快速、特异、高通量的分子诊断手段.方法 应用MLPA技术检测了500份羊水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RH-MLPA-v511数据分析软件获得MLPA结果,比较MLPA技术与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总结MLPA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点.结果 在500份羊水标本中,MLPA检测成功率97%.3个工作日完成结果的为92%,需重复检测的为5%,失败为3%.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100%.证实38例非整倍体病例探针信号比值>正常二倍体4s,2例疑似三体结果>2s.分析了21号染色体8条探针的杂交效率,21三体患者8条探针中平均4条探针比值>1.3.结论 MLPA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高通量、成本低等特点,可用于产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的快速检测,是传统染色体培养方法的补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先证者女,30岁.结婚6年,妊娠3次.第1次妊娠2个月胚胎停止发育;第2次妊娠50d自然流产;第3次妊娠70 d胚胎停止发育;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无异常,TORCH检查及内分泌榆查无异常。
目的 分析我国无精子症患者遗传学病因,并探讨其与生殖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 489例无精子症患者,分别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和催乳素水平.结果 489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畸变102例,占20.86%,其中Klinefelter综合征73例,占异常总数的71.57%,其他性染色体异常13
例1 男,8岁,因智力较同龄人低来院检查.患儿系G1P1,足月,出生时有窒息史,2岁多走路,语言清楚,成绩中等,母孕期正常.  例2 男,8岁,因语言障碍,发育迟缓来院检查.查体:语言不清,心肺未见异常。
目的 筛查3个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患者TGFBI基因突变.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对TGFBI基因全部17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个家系中两个家系表型为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1型(1attice corneal dystrophy type I,LCD I)和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3A型(lattice corneal dystrophy type
目的 研究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119(G-T)、第3外显子432(C-G)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55例Ems患者和45例对照组进行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119(G-T)、第3外显子432(C-G)突变分析,探讨Ems的发生与CYP1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YP1B1基因密码子119中等位
例1 女,30岁,第1胎足月顺产一智力低下女孩,第2、3胎均于孕50多天自然流产.否认孕期有感染及不良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查体:患者表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