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云南新闻广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连续3天进行不间断、全天候的“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直播中加大了对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加大了连线报道的力度和碎片化信息的整合,并首次开通与交通之声的并机直播。本文将对这次云南新闻广播在地震直播报道中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整合;连线报道;并机直播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次地震是云南省14年来受灾程度最严重、受灾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作为事发地媒体,云南新闻广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在多次报道突发事件的经验指导下,又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在直播报道的时间上、还是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开创了多个第一次,编辑部不断进行人员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使这次对鲁甸8.03地震的直播报道做到了有声势、有规模、有力度。
本文将对这次云南新闻广播在地震直播报道中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强势发声 占据报道主动权
面对突发事件,要想阻断公众的不安和谣言,主流媒体不能缺位。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传递出最权威、最真实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快、再快、记者要快速挺进前线,节目中要快速进行报道。而把前后方协调统筹、最终在节目中更好呈现准确信息要靠新闻编辑部的指挥运作。
直播中,新闻广播编辑部作为信息的枢纽中心,新闻直播的指挥中心,必须准确判断,强势出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占据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
(一)快速反应 连续直播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仅仅10分钟,也就是在8月3日下午16时41分,云南新闻广播就在节目中及时插播了鲁甸地震的消息,18时,也就是地震发生仅仅1个半小时后,新闻频率就打破常规节目安排,及时推出时长一个半小时的“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这时新闻广播派出的第一路记者正在奔赴前线的途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快对这次地震进行大型连续直播的媒体。当晚20:30,随着灾情的变化及救援工作的推进, 再一次推出直播节目,这一次开通的直播节目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一点。 从4日开始到6日,暂停其他一切节目、集中全部的人力,一切力量都投入到了连续3天的地震直播报道特别节目中来。3天50多个小时的直播节目形成声势,为受众提供了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
(二)报道跟进 突出现场
在第一路记者奔赴一线的同时,新闻频率已经开启地震直播,推出“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将灾情点点汇聚,前方灾情的变化、后方救援的跟进,以“跟进式”的方式不断传递出去。一线记者的“进行时”报道方式,使听众跟随前方记者不断行进的话筒,感受灾情的变化。如“云南新闻频率记者已经跟随省政府工作组赶赴灾区”; “云南新闻广播记者已经抵达灾区”;“云南新闻广播记者正徒步赶往受灾最重的龙头山”;“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正在召开”等等这些“进行式”的报道,让整个特别直播节目鲜活、生动。随着第二组、第三组记者的挺进,及后方驰援力量的加入,为不断推进的直播提供更新的新闻源,编辑组24小时接收前方记者的录音报道、新闻特写、采访音响等等,不断整合后方来自网络的信息,来自会议信息以及来自微信、微博平台的留言与互动,为特别直播节目的新闻源与互动性增添了动力,打破了以往广播直播灌输性强,互动性和交流感少的弊端。
(三)强强联合 并机直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新闻广播与交通之声进行强强联合,连续三个晚上进行了两台的并机直播,影响力空前。交通频率一名主播、新闻广播一名主播,双方主播共同主持、交流,推进新闻节点的递进,使受众感受到了权威新闻的冲击力,也使传播力量更广泛,传播的信息更具认同感。在3天的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中,云南与交通广播,实现两台共享资源平台的并机直播,开创了云南广播界,面对突发事件的两台、两频率并机直播的先例。
(四)调度人员 全力配合
特别直播节目时间长、工作量大,需要编播人员全力跟上,否则就会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为了保障8.03直播报道特别节目的进行,新闻广播调动了全频率所有人员,全力配合直播节目。抽调人员将原来全天两组的人员变成三组,早、中、晚进行轮换,主播进行调配,确保每个时段的节目都有两名主播。人员的整合和调配是确保此次8.03地震直播节目顺利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理性发声 传递抗震救灾正能量
超长的直播节目及打破常规的并机直播,不仅考验主播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编辑的统筹、整合能力。如何把前方记者采来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如何为直播间的主播们提供充足的信息,充裕的话题和稿源?更需要后方编辑发挥超强的整合能力、甚至是公关能力。
(一) 信息不断梳理整合
在直播及并机直播的进程中,当前方记者的推进报道进入低点的时候,后方编辑的新闻源、新闻素材必须进入高点,才能确保大型直播的有序推进。而且在大量的推进式滚动信息中,受众容易被湮没在碎片化的信息流里,打开收音机,不一定能正好听到自己想听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对事件进行梳理、并能牵出整个事件中的要点。显然,这需要后方编辑有较强的分析、提炼能力。而这都是之前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在“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中,新闻广播对碎片化信息做到了整合,在忙碌的直播中抽出人力和时间对当天甚或这几天有关救援、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呈现出多点开花,有序推进的节奏。概括为:早间直播滚动式——午间直播小结化——晚间直播类型化,使受众切实感受到直播节目一样是具有新闻节点和新闻节奏的,既培养了听众的收听习惯,也激发了听众的参与互动习惯。(直播期间的收听率及微粉互动率,两项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整合;连线报道;并机直播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次地震是云南省14年来受灾程度最严重、受灾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作为事发地媒体,云南新闻广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在多次报道突发事件的经验指导下,又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在直播报道的时间上、还是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开创了多个第一次,编辑部不断进行人员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使这次对鲁甸8.03地震的直播报道做到了有声势、有规模、有力度。
本文将对这次云南新闻广播在地震直播报道中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强势发声 占据报道主动权
面对突发事件,要想阻断公众的不安和谣言,主流媒体不能缺位。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传递出最权威、最真实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快、再快、记者要快速挺进前线,节目中要快速进行报道。而把前后方协调统筹、最终在节目中更好呈现准确信息要靠新闻编辑部的指挥运作。
直播中,新闻广播编辑部作为信息的枢纽中心,新闻直播的指挥中心,必须准确判断,强势出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占据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
(一)快速反应 连续直播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仅仅10分钟,也就是在8月3日下午16时41分,云南新闻广播就在节目中及时插播了鲁甸地震的消息,18时,也就是地震发生仅仅1个半小时后,新闻频率就打破常规节目安排,及时推出时长一个半小时的“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这时新闻广播派出的第一路记者正在奔赴前线的途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快对这次地震进行大型连续直播的媒体。当晚20:30,随着灾情的变化及救援工作的推进, 再一次推出直播节目,这一次开通的直播节目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一点。 从4日开始到6日,暂停其他一切节目、集中全部的人力,一切力量都投入到了连续3天的地震直播报道特别节目中来。3天50多个小时的直播节目形成声势,为受众提供了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
(二)报道跟进 突出现场
在第一路记者奔赴一线的同时,新闻频率已经开启地震直播,推出“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将灾情点点汇聚,前方灾情的变化、后方救援的跟进,以“跟进式”的方式不断传递出去。一线记者的“进行时”报道方式,使听众跟随前方记者不断行进的话筒,感受灾情的变化。如“云南新闻频率记者已经跟随省政府工作组赶赴灾区”; “云南新闻广播记者已经抵达灾区”;“云南新闻广播记者正徒步赶往受灾最重的龙头山”;“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正在召开”等等这些“进行式”的报道,让整个特别直播节目鲜活、生动。随着第二组、第三组记者的挺进,及后方驰援力量的加入,为不断推进的直播提供更新的新闻源,编辑组24小时接收前方记者的录音报道、新闻特写、采访音响等等,不断整合后方来自网络的信息,来自会议信息以及来自微信、微博平台的留言与互动,为特别直播节目的新闻源与互动性增添了动力,打破了以往广播直播灌输性强,互动性和交流感少的弊端。
(三)强强联合 并机直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新闻广播与交通之声进行强强联合,连续三个晚上进行了两台的并机直播,影响力空前。交通频率一名主播、新闻广播一名主播,双方主播共同主持、交流,推进新闻节点的递进,使受众感受到了权威新闻的冲击力,也使传播力量更广泛,传播的信息更具认同感。在3天的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中,云南与交通广播,实现两台共享资源平台的并机直播,开创了云南广播界,面对突发事件的两台、两频率并机直播的先例。
(四)调度人员 全力配合
特别直播节目时间长、工作量大,需要编播人员全力跟上,否则就会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为了保障8.03直播报道特别节目的进行,新闻广播调动了全频率所有人员,全力配合直播节目。抽调人员将原来全天两组的人员变成三组,早、中、晚进行轮换,主播进行调配,确保每个时段的节目都有两名主播。人员的整合和调配是确保此次8.03地震直播节目顺利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理性发声 传递抗震救灾正能量
超长的直播节目及打破常规的并机直播,不仅考验主播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编辑的统筹、整合能力。如何把前方记者采来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如何为直播间的主播们提供充足的信息,充裕的话题和稿源?更需要后方编辑发挥超强的整合能力、甚至是公关能力。
(一) 信息不断梳理整合
在直播及并机直播的进程中,当前方记者的推进报道进入低点的时候,后方编辑的新闻源、新闻素材必须进入高点,才能确保大型直播的有序推进。而且在大量的推进式滚动信息中,受众容易被湮没在碎片化的信息流里,打开收音机,不一定能正好听到自己想听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对事件进行梳理、并能牵出整个事件中的要点。显然,这需要后方编辑有较强的分析、提炼能力。而这都是之前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在“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中,新闻广播对碎片化信息做到了整合,在忙碌的直播中抽出人力和时间对当天甚或这几天有关救援、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呈现出多点开花,有序推进的节奏。概括为:早间直播滚动式——午间直播小结化——晚间直播类型化,使受众切实感受到直播节目一样是具有新闻节点和新闻节奏的,既培养了听众的收听习惯,也激发了听众的参与互动习惯。(直播期间的收听率及微粉互动率,两项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