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幼儿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基于幼儿教育,谈谈加强幼儿合作,提高幼儿探究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科学活动;合作能力
一、选择合适内容,调动幼儿合作探究的兴趣
1.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
在进行科学活动教学当中,幼儿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引导孩子们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当中。当然,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掌握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而对节奏进行控制和掌握。例如,在科学活动“让蛋宝宝‘站’起来”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进行单独的动手尝试,并寻找到让蛋站起来的方法。之后,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的交流与合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经验体会,讨论方法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问题,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地形成群组,自发地进行探讨和总结,兴奋地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对合作探究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每个小朋友都要在合作探究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并且要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最后所有小朋友都演示完成之后,要共同选出最好最快的方法进行班级内的演示和讲解。这样小朋友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就会自发有序地进行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提高合作沟通的程度。最后,在全班演示当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检验,通过对比,小朋友会更加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默契程度,同时也加强了小朋友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
2.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对孩子们合作探究机会的创造,进而激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当中来。例如,在“声音探秘”的游戏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材质的差异,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并分别对材质与声音进行探究,如鼓励孩子们进行合作,去制作一些乐器等;在进行“鸡蛋探秘”当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合作,进行打鸡蛋,然后分别发表对于蛋白和蛋黄的看法,并加以记录,之后加以合作,利用蛋壳进行艺术的创作;在进行“种植园的养殖”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四人一组,分别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变化,小蝌蚪的形态变化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幼儿会自发地进行任务的安排与分配,如换水、填食等工作。同时,通过孩子间的沟通和意见发表,提高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兴趣。
二、优化组合方式,提高幼儿合作探究的效率
1.依据兴趣点,自由结伴
孩子们的兴趣不同,对于探究与合作的结果也就不同。而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可以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并且能够进行更好的合作。首先,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等方面。例如,在“有趣的蚯蚓”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小组组合,每个小组4~6人,并让每个小组成员推举出一个小队长。同时,教师也要宣布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的探索、讨论和分析,最后自发分组,孩子们很快地动了起来,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商量过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就自发地形成一个小组,并会迫不及待地去寻“宝”。而一些胆小的孩子,教师则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协助他们形成一个小组,并进行手拉手的探究活动。而活动之后,孩子们就会体会到探究和合作的乐趣,感受分享知识的喜悦。
2.依据个性特征,合理分组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而在进行幼儿的合作探究过程当中,合理的小组分配有助于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合作协调和沟通,有助于孩子们进行良好有效的探究活動,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确保合作探究的完美进行。如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性格进行小组分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强弱问题,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当然,教师也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关注,以免发生强势学生主宰全局,弱势学生完全无发挥的局面。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对小组进行划分。例如,在进行“磁铁的秘密”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能力水平接近的孩子进行小组分配,同时教师也要将科学探索的任务进行分层次划分,让每个小组在完成固定任务“测试磁铁特性”之外,分别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探究的兴奋。
三、完善评价方式,强化幼儿合作探究的愉悦体验
1.作品展示
在班级内外,将孩子们的合作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进行“落叶的世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将孩子们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落叶的收集和观察,最后进行艺术的创作。孩子们会自动围成一圈,兴奋地谈论自己寻找的不同形状的落叶,感受不同落叶的不同硬度。之后再进行合作,将捡到的落叶进行修剪和拼接,合作制作出一幅画作,有小鸭子、小兔子、小房子等等。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每个画作的旁边标注树叶的分类。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小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到教室内或者教室外,让其他班级的孩子们也可以欣赏和评价,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自豪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2.鼓励表扬
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和合作探究的兴趣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进行“斜坡”的科学活动教育中,很多孩子都只顾着抢材料,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身目的,而只有A小朋友和B小朋友没有抢,拿够了之后就进行合作探究,这时教师就可以说:“看,A小朋友和B小朋友做得多好”,这样的鼓励不仅可以提高A小朋友和B小朋友的自信心,对他们加强了肯定,同时,也为其他孩子提供了一个示范的对象,其他孩子就会向A小朋友和B小朋友学习,进而进行正确、有序的合作探究活动。
与人合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良好的合作意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其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合作,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加强对合作探究教育模式的创新,尊重幼儿的差异,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王小英,王永杰,孙贺群.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小组合作;科学活动;合作能力
一、选择合适内容,调动幼儿合作探究的兴趣
1.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
在进行科学活动教学当中,幼儿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引导孩子们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当中。当然,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掌握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而对节奏进行控制和掌握。例如,在科学活动“让蛋宝宝‘站’起来”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进行单独的动手尝试,并寻找到让蛋站起来的方法。之后,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的交流与合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经验体会,讨论方法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问题,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地形成群组,自发地进行探讨和总结,兴奋地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对合作探究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每个小朋友都要在合作探究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并且要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最后所有小朋友都演示完成之后,要共同选出最好最快的方法进行班级内的演示和讲解。这样小朋友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就会自发有序地进行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提高合作沟通的程度。最后,在全班演示当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检验,通过对比,小朋友会更加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默契程度,同时也加强了小朋友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
2.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对孩子们合作探究机会的创造,进而激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当中来。例如,在“声音探秘”的游戏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材质的差异,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并分别对材质与声音进行探究,如鼓励孩子们进行合作,去制作一些乐器等;在进行“鸡蛋探秘”当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合作,进行打鸡蛋,然后分别发表对于蛋白和蛋黄的看法,并加以记录,之后加以合作,利用蛋壳进行艺术的创作;在进行“种植园的养殖”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四人一组,分别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变化,小蝌蚪的形态变化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幼儿会自发地进行任务的安排与分配,如换水、填食等工作。同时,通过孩子间的沟通和意见发表,提高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兴趣。
二、优化组合方式,提高幼儿合作探究的效率
1.依据兴趣点,自由结伴
孩子们的兴趣不同,对于探究与合作的结果也就不同。而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可以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并且能够进行更好的合作。首先,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等方面。例如,在“有趣的蚯蚓”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小组组合,每个小组4~6人,并让每个小组成员推举出一个小队长。同时,教师也要宣布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的探索、讨论和分析,最后自发分组,孩子们很快地动了起来,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商量过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就自发地形成一个小组,并会迫不及待地去寻“宝”。而一些胆小的孩子,教师则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协助他们形成一个小组,并进行手拉手的探究活动。而活动之后,孩子们就会体会到探究和合作的乐趣,感受分享知识的喜悦。
2.依据个性特征,合理分组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而在进行幼儿的合作探究过程当中,合理的小组分配有助于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合作协调和沟通,有助于孩子们进行良好有效的探究活動,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确保合作探究的完美进行。如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性格进行小组分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强弱问题,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当然,教师也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关注,以免发生强势学生主宰全局,弱势学生完全无发挥的局面。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对小组进行划分。例如,在进行“磁铁的秘密”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能力水平接近的孩子进行小组分配,同时教师也要将科学探索的任务进行分层次划分,让每个小组在完成固定任务“测试磁铁特性”之外,分别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探究的兴奋。
三、完善评价方式,强化幼儿合作探究的愉悦体验
1.作品展示
在班级内外,将孩子们的合作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进行“落叶的世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将孩子们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落叶的收集和观察,最后进行艺术的创作。孩子们会自动围成一圈,兴奋地谈论自己寻找的不同形状的落叶,感受不同落叶的不同硬度。之后再进行合作,将捡到的落叶进行修剪和拼接,合作制作出一幅画作,有小鸭子、小兔子、小房子等等。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每个画作的旁边标注树叶的分类。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小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到教室内或者教室外,让其他班级的孩子们也可以欣赏和评价,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自豪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2.鼓励表扬
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和合作探究的兴趣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进行“斜坡”的科学活动教育中,很多孩子都只顾着抢材料,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身目的,而只有A小朋友和B小朋友没有抢,拿够了之后就进行合作探究,这时教师就可以说:“看,A小朋友和B小朋友做得多好”,这样的鼓励不仅可以提高A小朋友和B小朋友的自信心,对他们加强了肯定,同时,也为其他孩子提供了一个示范的对象,其他孩子就会向A小朋友和B小朋友学习,进而进行正确、有序的合作探究活动。
与人合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良好的合作意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其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合作,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加强对合作探究教育模式的创新,尊重幼儿的差异,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王小英,王永杰,孙贺群.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