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里城位于清江北岸,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方圆25平方公里,从东到西有城门、哨卡,三面悬崖峭壁,直径约1.5公里。远古时代,在山上垒石砌城,南北两端城堰遗迹至今仍在。宋朝以后在山上建有“土司皇城”。相传元末明初,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曾在此招兵买马,屯兵驻扎,据险反元。据考,土皇帝尤梅进也曾在此盘居数十年之久,筑城操戈,迄今仍有栈道、炮口、造火药的石堆。三里城的至高点为金殿岭,又称朱雀岭,站在朱雀岭,可“日看千人过渡,夜观万盏灯”。极目远眺,千百座秀丽山峰,数十里浩淼的清江尽收眼底。金殿岭上,还有“四十八步上金殿”的险要景观。据考证,宋代有一修道之人从半岩绝壁向山顶开凿了数十米的险要通道,留下四十八步金殿的奇观,与之相对应的“四十八个灯盏窝”现有遗迹供人观赏。
三里城,即武落钟离山。郑国晋先生潜心武落钟离山研究,初夏时节,我们在他的陪同下,领略了三里城独特的魅力。
从纱帽山进入,车在绿色中穿行,来到纱帽山的刘家包。这里是观察三里城的最好地点。站在山顶,只见一道窄窄的山梁似一条长蛇通向三里城主峰,绵延而来的武陵山脉更像一匹奔腾着的骏马在此处突然勒缰昂首。在刘家包遥望桃符口,磨刀河、支锁河相交汇入清江,水布垭大坝蓄水形成“十”字形花瓣式的平湖,绿水碧波,灞岸春色,可谓天下一道奇景。桃符口曾是清雍正年间设置的野三关巡检司住所,县令刘嘉林在此停留,观三里城雄险,沐晚霞余晖,览江中波澜,流连忘返,赋诗无数,其中一首诗这样描写:“离家两日意如何,无限秋怀逐碧波。难留城里山水险,桃符江中别离多。暮鸦空嗓虎过岭,野鹿游经大紫坡。几度要将停棹问,苇中也有唱渔歌。”
刘家包对面,是清太坪镇双社、陈湾、松林几个村落,山葱林秀,农舍俨然,祥气弥漫。一条拥有28个回头线的公路,给山村一道别样的风景和遐想。从刘家包俯瞰,磨刀河飘然而来,两面90度的岩壁,形成大峡谷。令人震撼的是,峡谷悬壁上树林覆盖得层次分明,河中碧水缓流,阳光、倒影、树林与峡谷岸边的村庄合起来构成一幅图画,一幅灵动的《大美清江》,大自然的奇妙、奇美、奇险、奇特融为一体。
在通往三里城的山峦最窄处,住着几家农户,山崖边茂密的树林成为天然的篱笆。在一家农户旁边,有一座独块墓碑的坟墓。墓虽普通,但却埋葬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坟墓中静静躺着土家女子谭七小。三里城的灵气养育了这个窈窕淑女,她聪慧过人,知书达理,美丽大方。她深深爱着一个土家男子,并与之暗定终身,但父母心中另有人选。谭七小既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又不能违背自己的爱情誓言,在内心矛盾激烈冲突中,她选择了以身殉情,这在当时也许是有理想有智慧女子最好的抗争。石碑上刻写着她哥哥为之题写的诗文:“大垭山前土一丘,果无荣辱果无愁。墓田伴作归宁志,泣向杜鹃血泪流。”可以想象,她死后家人是何等的悲切,令人惋惜流泪。
步随景转,景随步移。爬上象鼻山,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山顶原有金殿,现只剩下四十八级“镶嵌”在千丈悬壁上的台阶。扶栏向下看,心惊腿颤,而老人却行动自如。从金殿处可以俯视整个水布垭,南边的清江犹如玉带,远宽近窄,浮光掠影,美不胜收。水布垭——世界第一垒石高坝拦住的清清河水,倒映着瑰丽雄伟的三里城的峭壁雄峰。绝壁之下原有观音堂,堂前挂有数吨重的铜钟,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可惜观音堂在“破四旧”时被毁坏了,只有“城隘巫风未曾穷,观音轻殿鸣大钟。难留城山不改移,唯有巴水总向东。”一诗还在民间流传。放眼望去,苦桃溪、谭家湾、铜铃岩3个村亲密依偎在清江岸边,让人心旷神怡。
三里城是天然的城堡,不仅三面是悬崖峭壁,而且三面环水,“独立峻绝”。民国初年熊新斋诗赞曰:“巴王天子号角吹,耀英台上书麒麟。四维高山奉险地,一阕绿水绕古城。”清朝秀才谭大秀曾在此抒发感慨:“独立峻绝难留山,一夫逍遥守隘关。朱雀东鸣飞天去,玉带绵绵滚清江。赤穴悠悠隐仙士,东西城池固金汤。玉女仙童赏异景,皓月金轮染梦乡。”
三里城东是唯一的对外通道,曾修筑着坚实的城墙。城墙与山连为一体绵延到两边绝壁,构思精巧,气势宏伟。墙体全部由石片垒成,并无半点雕琢痕迹。城墙虽然被树林遮盖,荒草也肆意蔓延,但岁月、历史却在这里沉淀、发酵。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西城口的天然城墙,两米多高,一块块巨石整齐地排列在悬崖边上,城墙之下几乎是绝壁,石墙高低错落,长逾千米,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天然的墙垛,形成了三里城绝世景观。
三里城,山即为城,城即为山;城中有城,山中有山。中央是天鹅山,北面是天子山,南面是大山,东面是朱雀岭(凤凰山),西面是磐石山;还有大小象鼻山、花岩包、桃花岛、女儿坪、九峰捧圣、七星拱月、玉扇山等大小山峦,有一主峰叫廪君头。廪君,相传为远古时五姓部落的酋领,土家族的祖先。三里城的山峦分布合理,山坡舒缓,树木郁郁葱葱,恰似驻兵的营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照应,能攻能守,进退有序。山上布满嶙峋峥嵘的怪石,都是灰白色。在一个小山包上,满山石块中,有形似灯盏的48个大石块,如果装上桐油点燃,夜里整个三里城就能灯火通明。各个山包合起来使三里城像大八卦阵中套着小八卦阵。三里城山外有9座大小不一的山峰簇拥,桥河向南注入清江,可谓是“二龙相会,九峰朝圣”。
三里城下,岩壁间溶洞遍布,最大的可容千人。西边赤洞远望百分之八十为赤色,相传即为廪君出生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洞已被繁茂的藤蔓植物遮盖,只能看到小半个入口,洞口处残留着前人所书“良民避难”4个大字,洞内有暗河流出,洞壁有古人搭建栈道的痕迹。
时仅半天,游兴正浓,因有琐事,怏然离开。回首遥望,更加感悟土家人的聪慧英明,在远古时代就懂得以山城为体,以文化为魂,以此为根据地,完成开疆拓土、建立巴国的历史重任。车在公路上缓缓而行,脑海中浮现一首当地的民歌:“花开柳叶叶儿青,唱支山歌顶个真。只要不是搬家子,不敬黄帝敬廪君。”
廪君,土家人的始祖;廪君,土家人的灵魂。
三里城,即武落钟离山。郑国晋先生潜心武落钟离山研究,初夏时节,我们在他的陪同下,领略了三里城独特的魅力。
从纱帽山进入,车在绿色中穿行,来到纱帽山的刘家包。这里是观察三里城的最好地点。站在山顶,只见一道窄窄的山梁似一条长蛇通向三里城主峰,绵延而来的武陵山脉更像一匹奔腾着的骏马在此处突然勒缰昂首。在刘家包遥望桃符口,磨刀河、支锁河相交汇入清江,水布垭大坝蓄水形成“十”字形花瓣式的平湖,绿水碧波,灞岸春色,可谓天下一道奇景。桃符口曾是清雍正年间设置的野三关巡检司住所,县令刘嘉林在此停留,观三里城雄险,沐晚霞余晖,览江中波澜,流连忘返,赋诗无数,其中一首诗这样描写:“离家两日意如何,无限秋怀逐碧波。难留城里山水险,桃符江中别离多。暮鸦空嗓虎过岭,野鹿游经大紫坡。几度要将停棹问,苇中也有唱渔歌。”
刘家包对面,是清太坪镇双社、陈湾、松林几个村落,山葱林秀,农舍俨然,祥气弥漫。一条拥有28个回头线的公路,给山村一道别样的风景和遐想。从刘家包俯瞰,磨刀河飘然而来,两面90度的岩壁,形成大峡谷。令人震撼的是,峡谷悬壁上树林覆盖得层次分明,河中碧水缓流,阳光、倒影、树林与峡谷岸边的村庄合起来构成一幅图画,一幅灵动的《大美清江》,大自然的奇妙、奇美、奇险、奇特融为一体。
在通往三里城的山峦最窄处,住着几家农户,山崖边茂密的树林成为天然的篱笆。在一家农户旁边,有一座独块墓碑的坟墓。墓虽普通,但却埋葬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坟墓中静静躺着土家女子谭七小。三里城的灵气养育了这个窈窕淑女,她聪慧过人,知书达理,美丽大方。她深深爱着一个土家男子,并与之暗定终身,但父母心中另有人选。谭七小既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又不能违背自己的爱情誓言,在内心矛盾激烈冲突中,她选择了以身殉情,这在当时也许是有理想有智慧女子最好的抗争。石碑上刻写着她哥哥为之题写的诗文:“大垭山前土一丘,果无荣辱果无愁。墓田伴作归宁志,泣向杜鹃血泪流。”可以想象,她死后家人是何等的悲切,令人惋惜流泪。
步随景转,景随步移。爬上象鼻山,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山顶原有金殿,现只剩下四十八级“镶嵌”在千丈悬壁上的台阶。扶栏向下看,心惊腿颤,而老人却行动自如。从金殿处可以俯视整个水布垭,南边的清江犹如玉带,远宽近窄,浮光掠影,美不胜收。水布垭——世界第一垒石高坝拦住的清清河水,倒映着瑰丽雄伟的三里城的峭壁雄峰。绝壁之下原有观音堂,堂前挂有数吨重的铜钟,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可惜观音堂在“破四旧”时被毁坏了,只有“城隘巫风未曾穷,观音轻殿鸣大钟。难留城山不改移,唯有巴水总向东。”一诗还在民间流传。放眼望去,苦桃溪、谭家湾、铜铃岩3个村亲密依偎在清江岸边,让人心旷神怡。
三里城是天然的城堡,不仅三面是悬崖峭壁,而且三面环水,“独立峻绝”。民国初年熊新斋诗赞曰:“巴王天子号角吹,耀英台上书麒麟。四维高山奉险地,一阕绿水绕古城。”清朝秀才谭大秀曾在此抒发感慨:“独立峻绝难留山,一夫逍遥守隘关。朱雀东鸣飞天去,玉带绵绵滚清江。赤穴悠悠隐仙士,东西城池固金汤。玉女仙童赏异景,皓月金轮染梦乡。”
三里城东是唯一的对外通道,曾修筑着坚实的城墙。城墙与山连为一体绵延到两边绝壁,构思精巧,气势宏伟。墙体全部由石片垒成,并无半点雕琢痕迹。城墙虽然被树林遮盖,荒草也肆意蔓延,但岁月、历史却在这里沉淀、发酵。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西城口的天然城墙,两米多高,一块块巨石整齐地排列在悬崖边上,城墙之下几乎是绝壁,石墙高低错落,长逾千米,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天然的墙垛,形成了三里城绝世景观。
三里城,山即为城,城即为山;城中有城,山中有山。中央是天鹅山,北面是天子山,南面是大山,东面是朱雀岭(凤凰山),西面是磐石山;还有大小象鼻山、花岩包、桃花岛、女儿坪、九峰捧圣、七星拱月、玉扇山等大小山峦,有一主峰叫廪君头。廪君,相传为远古时五姓部落的酋领,土家族的祖先。三里城的山峦分布合理,山坡舒缓,树木郁郁葱葱,恰似驻兵的营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照应,能攻能守,进退有序。山上布满嶙峋峥嵘的怪石,都是灰白色。在一个小山包上,满山石块中,有形似灯盏的48个大石块,如果装上桐油点燃,夜里整个三里城就能灯火通明。各个山包合起来使三里城像大八卦阵中套着小八卦阵。三里城山外有9座大小不一的山峰簇拥,桥河向南注入清江,可谓是“二龙相会,九峰朝圣”。
三里城下,岩壁间溶洞遍布,最大的可容千人。西边赤洞远望百分之八十为赤色,相传即为廪君出生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洞已被繁茂的藤蔓植物遮盖,只能看到小半个入口,洞口处残留着前人所书“良民避难”4个大字,洞内有暗河流出,洞壁有古人搭建栈道的痕迹。
时仅半天,游兴正浓,因有琐事,怏然离开。回首遥望,更加感悟土家人的聪慧英明,在远古时代就懂得以山城为体,以文化为魂,以此为根据地,完成开疆拓土、建立巴国的历史重任。车在公路上缓缓而行,脑海中浮现一首当地的民歌:“花开柳叶叶儿青,唱支山歌顶个真。只要不是搬家子,不敬黄帝敬廪君。”
廪君,土家人的始祖;廪君,土家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