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摸过它呢。那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莒州博物馆刻有图案的大口尊旁,年轻漂亮的莒州博物馆文博馆员王媛媛眼神中满含自豪。
  2016年10月,王媛媛与莒州博物馆研究员刘云涛为大口尊做拓片,一起将它从展柜里拿出来,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毡垫。
  “当时紧张吗?”
  “紧张也不能松手!”
  虽然已经在莒州博物馆里工作了近12年,但每次来到这口大口尊面前,她还是满怀深情地看着它,如同看着一个好朋友。
  “文物其实都是会说话的。”在王媛媛的眼里,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历史。“其实历史是可以被观看的,当你看着展柜里一件件摆放的文物时,就是在观看历史。”
  被洪水冲出的三个“陶罐子”
  大口尊、鸟形陶鬶、牛角形陶号……莒州博物馆里的珍贵馆藏文物数不胜数。虽然是一个县级博物馆,但莒州博物馆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至今,莒州博物馆已经完成了“四级跳”。从刚开始20平方米的小房子,到200平方米的独立小院,后来是2000平方米的楼房,现在是20000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莒州博物馆的变化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时任莒州博物馆研究员的苏兆庆。
  而让苏兆庆在文物界一战成名的就是1979年的陵阳河遗址发掘。
  但我们先别着急来到1979年,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再向前拨快一点儿,来到1960年的陵阳河河畔。
  那年,陵阳公社大埠堤村文书赵明禄打电话给在博物馆工作的苏兆庆,说陵阳河夏季发洪水,有三个陶罐子被水冲出来了,让他去看一看,苏兆庆骑上自行车就去了。那时莒县县城到陵阳河的路坑坑洼洼,很难走,苏兆庆看过之后感觉很有价值,三个陶罐子上刻有等图案。但又怕绑在自行车上把罐子颠坏了,就想把他们存放在老赵家西侧的夹道里。赵明禄还嫌碍事,很不乐意,碍于苏兆庆的再三要求,才最终同意。那时候,谁能知道,正是它们的存在将中国的文字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夯下了莒文化的坚实基础。当它们十多年后震惊全国的时候,谁能想到它们第一次出世时所受的待遇呢?
  1969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在北京举办出土文物展,山东省内没有新出土的文物,主管部门就让苏兆庆带上存放在赵明禄家的“大物件”代表山东省送到北京参展。苏兆庆把大口尊和另外几件带有图像文字的文物装在箱子里捆起来,前胸后背各一个,手上提一个,坐上县汽车站的汽车,踏上了进京路。三件文物未经粉饰十分破旧,加上苏兆庆朴素的穿着,到北京时很是狼狈。谁又知道,正是这一趟进京之旅,改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双手扒开文明的门”
  当时的古文字学家纷纷予以关注。吉林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文物》1973年第2期上撰文《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将图案释为“旦”字——“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其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然如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1977年7月14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从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看我国最早文化年代》,认为中国的文明起源远在6000年前,并将图案释为“钺”,系权力的象征。该篇文章的发表引起轰动。
  但是,最初在陵阳河发现的几件大口尊皆是洪水冲出来的收集品,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是莒地出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陵阳河再挖出一个来。1979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考古现场只剩苏兆庆与支持他观点的赖修田、万良三人。
  “距中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我与苏先生便围着工地来回转。瞪大眼睛,边看边议,多么期望能从沙堆里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春天的陵阳河正是枯水期,只有靠近河道中央的地方,才有很窄很浅的细流流过。来到水边,我俩蹲下来洗手,准备回驻地吃午饭。不经意间,就在我们洗手的地方,苏先生指着一块陶片说,这就是陶尊残片。我俩二话没说,毫不迟缓,双手扒开沙子,沿着陶尊残片露出的线索一直往南扒。”
  这段话出自于考古学家、书法家赖非(原名赖修田)发表在《爱尚美术》2020年第2期的文章《双手扒开文明的门》。文章里对这次挖掘工作有详细的描述。
  当时,苏兆庆与赖非徒手挖掘,终于一座墓葬慢慢出现。该墓长 4.5 米,宽 3.8 米,有木椁。随葬品有 206 件,酒器占最大比例,特別是成套的酒器(包括发酵器、滤酒器、盛酒器、饮酒器)最引人注目,是以前大汶口文化发掘中从未见过的种类、数量与质量。其中,陶尊是最耀眼的发现。
  按照 20 世纪 60 年代已发掘的五座小墓的顺序,将该墓编号为:1979 陵阳 M6。第二年又发掘了六座小墓,随后,县博物馆又陆续清理了几座,总计起来,陵阳河墓地共发掘了60多座墓葬。
  陵阳河墓地的发掘轰动了当时的学术界。近 40 年来,关于这批资料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而大口尊也作为承载古文字的载体,是见证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也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是汉字的祖形,比甲骨文尚早1500余年。
其他文献
红色地标里的党史故事  开栏的话: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众多革命纪念地遍布全省。这些革命纪念地是屹立在齐鲁大地之上的红色地标,亦是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初心之地”。这些“初心之地”,珍藏着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本栏目所呈现的党史故事选自山东省红色宣传教育品牌——“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  刘集村位于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革命斗争史是山东红色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
期刊
說起麦芽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每当小时候放学回家时,在学校门口时常能看到一位推着自行车叫卖麦芽糖的老伯。此时,总会有一大群孩子围上前来,只为用自己手中几毛钱的零花钱换取一份香甜的麦芽糖。咬上一口,那越嚼越香的感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萦绕。对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麦芽糖不仅是他们小时候快乐的源泉,更逐渐成为与童年往事有关的甜蜜记忆。  如今,正宗的麦芽糖已不多见,逐渐被各色糖果、巧克力取
期刊
1982年7月,在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的一处砖窑厂内,齐中华正带着5名村民挖取做砖坯用的沙土。取土的坑已经挖到地下近3米深,这里的土没有杂质,是烧砖的好材料。可挖着挖着,突然出现了厚厚的石子层,齐中华等几人很不高兴。他们必须把这些带有杂质的土运走,用这样的土烧出来的砖是要“粉”的。村民齐中波生气地往坑里砸了一镢头,没想到这一镢头下去,就砸出了一件宝贝——错金银战国镶嵌铜牺尊(后简称“牺尊”)。  自
期刊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在山东的邻省江苏,“飞地经济”已成为强动能、促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苏宿工业园”)就是苏州工业园溯苏河北上,历时15载精心打造的“飞地园区”。短短15年,苏宿工业园由一片农田发展为现代新城,成为江苏省“南
期刊
他是扎根沂蒙电力事业20余年的老党员,也是电力工人口中赫赫有名的“发明哥”,更是在平凡岗位上不忘初心、铸就不凡的“齐鲁工匠”。他就是国网山东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主任级工程师、“齐鲁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化晨冰。多年来,化晨冰始终奋战在电力生产一线,用汗水擦亮人生,带头践行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扮靓沂蒙广厦霓虹贡献汗水与智慧。  自参加工作以来,化晨冰在电力战线的多个生产岗位历练过,继电保护、检
期刊
画画于我,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儿时起,我就常沉浸于笔墨之中,现如今更是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虽偶有迷失,但绘画的美好,还是让我时常沉沦其中。  起于临摹 心无旁骛  小时候,每日看父亲画画,同父亲一起与来访他的画友、学生聊天,为他画展的成功欣喜且骄傲,慢慢的,绘画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开始时,我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没有任何意识,没有任何理论指导,简单地为临摹而临摹。每天沉浸在笔墨、程式以及古人的情怀中
期刊
孙政与李红玲的油画,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跟他们夫妻给人的感觉一样。在他们的画里,我们能看到春日的明媚,我们能看到母子间的温情……能看到的来自生活的温暖色彩。  艺术的“真善美”,最重要的是“真”  夫妻两人的结缘不能说是完全因为绘画,但绘画功不可没。孙政与李红玲是大学同学,两人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油画专业。毕业之后,他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美术教师这一职业。不同的是,李红玲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而孙
期刊
“把这些树照看好俺就心满意足了。”刘吉传站在家门口的两棵樱桃树下,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眼角处的皱纹挤在一起。金色的阳光下,粉紫色的樱桃花挂满了枝头,在风中摇曳。刘吉传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谢圩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2006年,他在红花镇马陵山上承包了1000多亩地。那时,山上光秃秃的,到处是裸露的石头。但是刘吉传决定把这片荒山变成青山。  初春的一个早晨,记者在马陵山上的一片树林里见到了刘吉传
期刊
亲爱的读者:  您阅读在手的《山东画报》,是今年最后一期。我们,见“报”如面,向您说点年终想说的知心话。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风云突变。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面对的一次严峻考验。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我们在另一条战线默默战斗,为那些逆势前行、冲破至暗时刻的人呐喊。“铭记坚韧力量,聚焦大爱无疆”,我们呼告真切、发声响亮,面向全国发出
期刊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发布了2020年“诚信之星”,此次发布的“诚信之星”包括3个集体和9名个人,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山东康力)秉承“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企业精神,不计成本保证防疫物资供应,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作為国内较大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从最初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山东康力走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