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些西方学者喋喋不休地说中美可能在西太平洋发生“肢体碰撞”的时候,笔者在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艘接一艘的货轮,满载着“中国制造”和“美国生产”从这里缓缓驶过。
在濒临大西洋的科隆港,来自中国的一支施工队伍正紧张地为巴拿马运河扩建码头。如果把拉丁美洲比作美国的“后院”,那么这个码头的所在地就是通往“后院”的大门了。
1999年,美国从巴拿马运河撤军。有个叫摩尔的海军上将说,香港和记黄埔公司是北京的代理人,它获取了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权,意味着中国正通过该公司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路,“中国很可能会在巴拿马部署导弹瞄准美国,就像当年苏联利用古巴威胁美国一样”。2005年,和记黄埔要扩建码头,又有美国政客跳出来,以“威胁美国运输线”为借口,要华盛顿“阻止中国对运河经营权的控制”。
然而,短短10年之后,美国“后院”大门里的景象就已经今非昔比了。中国公司通过国际竞标拿下这里的很多工程项目,美国大多数媒体甚至连个消息都懒得发。在加勒比地区,由中国公司承建或参股的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美国后院五星红旗飘扬”的景象已随处可见。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站在太平洋一侧的运河望花船闸前,可能感觉不到百年运河的变化。但只要走进对面的展览馆,就会从那个巨幅联络图上看到,运河航线已从几十条扩大到了144条,伸展到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个港口。
通过运河船只的国籍也在悄悄地变化着……
2013年,中远和中海运在运河的过船量接近600艘,其中中远代理过河的船舶达425艘,比2007年增加55%。据运河管理局统计,2012年发自或发向中国的货物量占运河全部通过量的27.8%。中国至美国东部的航线是通过巴拿马运河船只的主要航线,货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22.3%。美国显然已成为运河的主要获益者。美国副总统拜登不久前在巴拿马表示,运河扩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为通过运河的2/3的货物要么来自美国,要么运往美国,美国出口谷物和土豆的1/3都要经由巴拿马运河。拜登没有说的是,这些谷物和土豆的大部分都运到了中国,而中国运来的,则是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确保了成千上万美国家庭能享受到没有通胀的生活。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些西方学者从去年底就开始借题发挥,以“经贸合作加深并不能防止战争”为由,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更有人危言耸听地说,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创立的“商业的自然结果是带来和平”的论断,将因中国的崛起而面临比两次世界大战更为严峻的挑战。
这些人之所以不相信贸易可以改变世界及其运行的方式,首先是因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当今中美贸易与百年前的根本不同。今天在运河上航行的那些驶往中美各地的货轮,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也在编织着新型大国关系的交往之道,“美国生产”与“中国制造”已经渗透到了双方民众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其次,这些人看待历史的眼光始终没有跳出霸权思维的框框。他们自中国改革开放迈出第一步起,就希望贸易能将中国“塑造”成符合西方规范的国家,就像他们总是把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后方一样。逐渐地,他们的观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盲点,遮蔽了一个由于中国向拉美的迈进而被激活的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美国—拉美国家的竞争与合作,将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贸易不可能将中国变成另一个美国,但贸易可以将两国更紧密地连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贸易可以让无数个苹果配件在两个国家之间运转,直到把最新的iPhone和iPad产品送到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手中。
贸易在教育人们学会克制,学会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最终找到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相互适应的路径。贸易终将使美国和西方认识到,这个世界之大,完全可以容得下另一个与西方不同的东方大国,西方也将从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
在濒临大西洋的科隆港,来自中国的一支施工队伍正紧张地为巴拿马运河扩建码头。如果把拉丁美洲比作美国的“后院”,那么这个码头的所在地就是通往“后院”的大门了。
1999年,美国从巴拿马运河撤军。有个叫摩尔的海军上将说,香港和记黄埔公司是北京的代理人,它获取了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权,意味着中国正通过该公司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路,“中国很可能会在巴拿马部署导弹瞄准美国,就像当年苏联利用古巴威胁美国一样”。2005年,和记黄埔要扩建码头,又有美国政客跳出来,以“威胁美国运输线”为借口,要华盛顿“阻止中国对运河经营权的控制”。
然而,短短10年之后,美国“后院”大门里的景象就已经今非昔比了。中国公司通过国际竞标拿下这里的很多工程项目,美国大多数媒体甚至连个消息都懒得发。在加勒比地区,由中国公司承建或参股的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美国后院五星红旗飘扬”的景象已随处可见。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站在太平洋一侧的运河望花船闸前,可能感觉不到百年运河的变化。但只要走进对面的展览馆,就会从那个巨幅联络图上看到,运河航线已从几十条扩大到了144条,伸展到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个港口。
通过运河船只的国籍也在悄悄地变化着……
2013年,中远和中海运在运河的过船量接近600艘,其中中远代理过河的船舶达425艘,比2007年增加55%。据运河管理局统计,2012年发自或发向中国的货物量占运河全部通过量的27.8%。中国至美国东部的航线是通过巴拿马运河船只的主要航线,货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22.3%。美国显然已成为运河的主要获益者。美国副总统拜登不久前在巴拿马表示,运河扩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为通过运河的2/3的货物要么来自美国,要么运往美国,美国出口谷物和土豆的1/3都要经由巴拿马运河。拜登没有说的是,这些谷物和土豆的大部分都运到了中国,而中国运来的,则是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确保了成千上万美国家庭能享受到没有通胀的生活。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些西方学者从去年底就开始借题发挥,以“经贸合作加深并不能防止战争”为由,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更有人危言耸听地说,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创立的“商业的自然结果是带来和平”的论断,将因中国的崛起而面临比两次世界大战更为严峻的挑战。
这些人之所以不相信贸易可以改变世界及其运行的方式,首先是因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当今中美贸易与百年前的根本不同。今天在运河上航行的那些驶往中美各地的货轮,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也在编织着新型大国关系的交往之道,“美国生产”与“中国制造”已经渗透到了双方民众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其次,这些人看待历史的眼光始终没有跳出霸权思维的框框。他们自中国改革开放迈出第一步起,就希望贸易能将中国“塑造”成符合西方规范的国家,就像他们总是把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后方一样。逐渐地,他们的观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盲点,遮蔽了一个由于中国向拉美的迈进而被激活的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美国—拉美国家的竞争与合作,将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贸易不可能将中国变成另一个美国,但贸易可以将两国更紧密地连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贸易可以让无数个苹果配件在两个国家之间运转,直到把最新的iPhone和iPad产品送到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手中。
贸易在教育人们学会克制,学会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最终找到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相互适应的路径。贸易终将使美国和西方认识到,这个世界之大,完全可以容得下另一个与西方不同的东方大国,西方也将从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