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到每年的12月中旬,美国大学的申请结果就开始陆陆续续地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来了,通常有四种录取结果:录取 (admitted/accepted)、拒绝 (denied/rejected)、候选等待 (waitlisted)、延期决定 (deferred)。
前面两种很直接明白,开宗明义,开篇的几句话就把基调定了。后两种的结果是尚有一线希望,但是不要抱太大期望。
美国大学的offer和我国的大同小异,一个厚厚的信封里,是到该学校上学需要的资料和一封该校校长的欢迎信:“恭喜你加入。”而外表看上去薄薄的一封拒绝信,里面的内容却是各有千秋、大有看头。因为从这些拒绝信的态度、措辞里可以看出该所大学或校长本人的风格,而且会给读信的考生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不同影响。
拒信的格式通常有点洋八股的感觉,基本是三到四段话,内容包括:“经过慎重讨论……我们很抱歉不能录取你……今年我们有太多很棒的申请人……感谢你的申请……祝你好运。”但拒绝的事实无论用什么甜美的语言来修饰,读起来都是苦涩的。
英文正式书信的文风也是直入主题式的,不像中文表达得含蓄。从拒信风格来看,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大学:冷酷派、人性派和温和派。对于冷酷派来说,反正是痛苦的事实,还不如简单直接,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人性派的风格是虽然拒绝学生,但也要拒绝得有格调,要让被拒绝的人觉得哪怕被拒绝也是值得的;温和派希望拒绝的结果被平平静静地接受,就事论事,无怨无悔。
五花八门的拒信
冷酷派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拒信备受申请学生冷言吐槽,因为信中通常会提到很多大学都有的家族传统优先考虑政策,也就是家里有人上过某大学或者在某大学工作的申请人会被特殊考虑。看到波士顿大学的拒信“虽然我们特殊考虑你的申请,但是很抱歉还是不能录取你”,收信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太糟糕了,别人已经特殊照顾了,可是我还够不上”。这个真的有点伤口上撒盐的感觉。波士顿大学的辩护是,冤枉啊,这真的是写者无心,读者有意,我们只是已经尽可能地给予所有申请人应得的时间和注意,尤其是有家族传统的学生。
小型文理学院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以一句“我们有责任录取那些有能力在贝茨学院表现不俗的学生”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言下之意就是没有被录取的学生都是没有学习能力的。
斯坦福大学的拒信虽然整体比较人性化,但是最后一段强调所有的录取决定都是最后决定,学生的申诉将不会被考虑,而且也不鼓励学生考虑转学,让申请者大有一副和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今生无缘的决绝感。
人性派
在名校中,哈佛(Harvard University)、耶鲁(Yale 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通知书算是最人性化的。哈佛大学强调“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上什么大学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四年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因为大学名称最终反映在简历上也仅仅是一行字而已。”耶鲁大学的招生主任不但把拒绝学生描述成是一个痛苦的决定(painful decision),而且说被拒绝的学生都是异常优秀的(superbly talented),顷刻间拉近了和收信人的距离。杜克大学招生委员会主任曾经因为一句话受到大家欢迎,他说,“我相信你选择的学校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受益”,安慰的话是廉价的,但是带来的安抚效果却是无价的。
温和派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开篇说他们的决定是经过谨慎考虑的(much careful consideration),虽然他们的决定会让你失望(come as a disappointment to you),但“我们鼓励你以同样的热情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未来的教育”。很多学校会把本年度的申请人数和录取人数都表达在信里,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决定是多么难,很多人被拒绝,不是你一个;另外也是想通过数字说明他们学校真的是很受欢迎。
笑对拒绝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很多时候家长比学生更加难以接受被拒绝的结果,陷入郁闷的情绪难以自拔。很多家长投稿报纸和论坛,说明自家的孩子有多优秀,质问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什么,自己的孩子到底有哪一点不够好。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主任今年在寄出大部分的通知书后,专门发文致学生和家长,他说:“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公式来解释谁能够被录取,谁会被拒掉。但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是一门艺术,而并非科学。不过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世界不会因为你被斯坦福拒绝了而否定你的价值和努力。”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是残酷的,但又是必要的。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的拒绝和失败,如何面对是一种必修的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Andrew Fire被斯坦福大学拒绝后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学位,后来加入斯坦福医学院当教授,并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所有正在申请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应该懂得,无论你是被录取还是被拒绝,上大学仅仅是漫漫人生路上一个简单的里程碑。任何一所常青藤名校的本科学位最后都会化作简历中的几个字而已。
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号称有着最人性化工作环境的谷歌是如何挑选雇员的。据他们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在录取的五大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名校毕业招牌,事实上,在谷歌,没有大学学历的雇员越来越多,在有些部门甚至达到14%的员工没有受过大学教育,更不用说是名校学历。对于谷歌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一种学习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排在第二位的录取标准才是领导力,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过某个协会主席的领导力履历,而是在碰到问题时或者一个紧急的任务时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能力,同样重要的还有懂得如何放权。很多全球 500强的企业看重的是你如何应用你的知识,而不在乎你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更不在乎你的知识是从哪儿学来的。
那么我们面对拒绝,应该如何重整旗鼓、整装上路呢?
首先,深呼吸,仰头笑一笑。美国曾经有一位学生被哈佛拒绝了,在拒信中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他决定给哈佛写封拒信,后来干脆给所有拒绝他的学校写拒信。他套用大学拒信的格式和语气,告诉他们自己今年收到不少拒信,经过慎重考虑,我不打算接受你们的拒信,因为你们的拒信还不够特别。后来,《纽约日报》还刊登了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当然,这封信并没有改变这个学生被拒的命运,但是他用幽默无害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拒绝让一封拒信左右自己的未来。
然后,画张图,做个梦——画一张未来五到十年的蓝图,想象一下你在哪个城市生活,和一群什么样的同事朋友做着一件什么样的事。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啊,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想去的学校这条路暂时不通,但是对于你想要的生活,这条路是唯一的吗?是必经的吗?
最后,记住你今天沮丧和郁闷的感觉,记住被拒绝的情绪。当你未来哪一天想对别人或者对一件事说No的时候,想想今天的感受,想想高格调的人性派学校是如何做的。如果你能够从被拒绝中学到拒绝的艺术和被拒绝的心态,那么你将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很多你不知道的门会为你打开!
前面两种很直接明白,开宗明义,开篇的几句话就把基调定了。后两种的结果是尚有一线希望,但是不要抱太大期望。
美国大学的offer和我国的大同小异,一个厚厚的信封里,是到该学校上学需要的资料和一封该校校长的欢迎信:“恭喜你加入。”而外表看上去薄薄的一封拒绝信,里面的内容却是各有千秋、大有看头。因为从这些拒绝信的态度、措辞里可以看出该所大学或校长本人的风格,而且会给读信的考生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不同影响。
拒信的格式通常有点洋八股的感觉,基本是三到四段话,内容包括:“经过慎重讨论……我们很抱歉不能录取你……今年我们有太多很棒的申请人……感谢你的申请……祝你好运。”但拒绝的事实无论用什么甜美的语言来修饰,读起来都是苦涩的。
英文正式书信的文风也是直入主题式的,不像中文表达得含蓄。从拒信风格来看,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大学:冷酷派、人性派和温和派。对于冷酷派来说,反正是痛苦的事实,还不如简单直接,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人性派的风格是虽然拒绝学生,但也要拒绝得有格调,要让被拒绝的人觉得哪怕被拒绝也是值得的;温和派希望拒绝的结果被平平静静地接受,就事论事,无怨无悔。
五花八门的拒信
冷酷派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拒信备受申请学生冷言吐槽,因为信中通常会提到很多大学都有的家族传统优先考虑政策,也就是家里有人上过某大学或者在某大学工作的申请人会被特殊考虑。看到波士顿大学的拒信“虽然我们特殊考虑你的申请,但是很抱歉还是不能录取你”,收信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太糟糕了,别人已经特殊照顾了,可是我还够不上”。这个真的有点伤口上撒盐的感觉。波士顿大学的辩护是,冤枉啊,这真的是写者无心,读者有意,我们只是已经尽可能地给予所有申请人应得的时间和注意,尤其是有家族传统的学生。
小型文理学院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以一句“我们有责任录取那些有能力在贝茨学院表现不俗的学生”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言下之意就是没有被录取的学生都是没有学习能力的。
斯坦福大学的拒信虽然整体比较人性化,但是最后一段强调所有的录取决定都是最后决定,学生的申诉将不会被考虑,而且也不鼓励学生考虑转学,让申请者大有一副和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今生无缘的决绝感。
人性派
在名校中,哈佛(Harvard University)、耶鲁(Yale 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通知书算是最人性化的。哈佛大学强调“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上什么大学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四年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因为大学名称最终反映在简历上也仅仅是一行字而已。”耶鲁大学的招生主任不但把拒绝学生描述成是一个痛苦的决定(painful decision),而且说被拒绝的学生都是异常优秀的(superbly talented),顷刻间拉近了和收信人的距离。杜克大学招生委员会主任曾经因为一句话受到大家欢迎,他说,“我相信你选择的学校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受益”,安慰的话是廉价的,但是带来的安抚效果却是无价的。
温和派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开篇说他们的决定是经过谨慎考虑的(much careful consideration),虽然他们的决定会让你失望(come as a disappointment to you),但“我们鼓励你以同样的热情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未来的教育”。很多学校会把本年度的申请人数和录取人数都表达在信里,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决定是多么难,很多人被拒绝,不是你一个;另外也是想通过数字说明他们学校真的是很受欢迎。
笑对拒绝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很多时候家长比学生更加难以接受被拒绝的结果,陷入郁闷的情绪难以自拔。很多家长投稿报纸和论坛,说明自家的孩子有多优秀,质问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什么,自己的孩子到底有哪一点不够好。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主任今年在寄出大部分的通知书后,专门发文致学生和家长,他说:“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公式来解释谁能够被录取,谁会被拒掉。但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是一门艺术,而并非科学。不过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世界不会因为你被斯坦福拒绝了而否定你的价值和努力。”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是残酷的,但又是必要的。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的拒绝和失败,如何面对是一种必修的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Andrew Fire被斯坦福大学拒绝后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学位,后来加入斯坦福医学院当教授,并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所有正在申请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应该懂得,无论你是被录取还是被拒绝,上大学仅仅是漫漫人生路上一个简单的里程碑。任何一所常青藤名校的本科学位最后都会化作简历中的几个字而已。
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号称有着最人性化工作环境的谷歌是如何挑选雇员的。据他们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在录取的五大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名校毕业招牌,事实上,在谷歌,没有大学学历的雇员越来越多,在有些部门甚至达到14%的员工没有受过大学教育,更不用说是名校学历。对于谷歌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一种学习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排在第二位的录取标准才是领导力,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过某个协会主席的领导力履历,而是在碰到问题时或者一个紧急的任务时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能力,同样重要的还有懂得如何放权。很多全球 500强的企业看重的是你如何应用你的知识,而不在乎你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更不在乎你的知识是从哪儿学来的。
那么我们面对拒绝,应该如何重整旗鼓、整装上路呢?
首先,深呼吸,仰头笑一笑。美国曾经有一位学生被哈佛拒绝了,在拒信中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他决定给哈佛写封拒信,后来干脆给所有拒绝他的学校写拒信。他套用大学拒信的格式和语气,告诉他们自己今年收到不少拒信,经过慎重考虑,我不打算接受你们的拒信,因为你们的拒信还不够特别。后来,《纽约日报》还刊登了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当然,这封信并没有改变这个学生被拒的命运,但是他用幽默无害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拒绝让一封拒信左右自己的未来。
然后,画张图,做个梦——画一张未来五到十年的蓝图,想象一下你在哪个城市生活,和一群什么样的同事朋友做着一件什么样的事。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啊,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想去的学校这条路暂时不通,但是对于你想要的生活,这条路是唯一的吗?是必经的吗?
最后,记住你今天沮丧和郁闷的感觉,记住被拒绝的情绪。当你未来哪一天想对别人或者对一件事说No的时候,想想今天的感受,想想高格调的人性派学校是如何做的。如果你能够从被拒绝中学到拒绝的艺术和被拒绝的心态,那么你将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很多你不知道的门会为你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