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充分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从建立高效营商环境和完善融资信用体系两大方面破解天津市中小企业在创业环境、政策扶持、行政执法、政府监督、舆论引导等诸方面的不足,为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营造更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 融资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活力与生机。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及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使得天津市的创业企业数量、质量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显著扩大。
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全市中小企业已达到38.6万户,环比增长24.4%,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达30.41万户,占整体总量的78.69%,提高了1.7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65%,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2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收2325.2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7.3%。民营企业达到36.06万户,增长率达25.77%;新注册8.49万户,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97.1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8%。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322.22亿元,较2015全年增长了18.73%。民间投资达8167.98亿元,增长7.6%,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5.8%。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1.37万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占全市46.7%。民营科技型企业新增1.38万家,累计达8.3万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新增380家,累计达3310家,占全市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的85%。
总体来看,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实际上民营经济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企业规模不够大,特别是有投资能力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仍然较少,在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中,天津市仅有13家入围;民间投资占比仍然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风险困难不断加大,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等。
经济新常态下,充分认识当前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根本改善天津市在创业环境、政策扶持、行政执法、政府监督、舆论引导等诸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为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尤为重要。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扩大规模难
1.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扩大生产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阶段,中国创业的企业大多数是从没有资金背景及行业背景的初创企业开始做起,由于没有资金背景、原始积累的支撑,企业基本都是在资金滚动当中生存、发展。对于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及规模是相当有限的,在承担日益增长的各项成本以后,很难再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
2.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立足市场
当前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加工、生产、模仿、贴牌、仿造的阶段,属于无技术、无专利、无团队的个体户型公司。没有核心的企业竞争力,不可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虽然,每年统计有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及授权,但是绝大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缺乏独创性,而且绝大多数的专利是为申请而申请,根本得不到应用,更不可能转化成生产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及独占的技术,没有规模生产优势,成本很难降低,使得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难以维持发展,更无法与有技术有产品有规模的大型企业竞争。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拓展市场难
1.不能同台唱戏,只能跑龙套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从客户群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老百姓的行業,比如生活服务业、快速消费品业、数码、家电、装修装饰等行业;另一类是服务于以上的各大企业(央企、国企、外企等)及政府部门的企业。在第一类企业的采购及购买服务过程中,大多都会以招投标的方式来完成,而在招投标的要求中都会明确制定一些限制条件。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低,规模小,很难有机会参与竞标。
2.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独创性
本人经过调研了解到,由于当前部分国人价值观的缺失,仿造、假冒、偷技术、挖人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自己获利。在走访调研的几家民营中小企业中,都存在花费巨大成本培养出来的员工跳槽其他公司或自立门户,造成企业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有序发展。
我国的法律虽然有禁止同业竞争的规定,有禁止窃取商业机密的条款,但是现实中其保护力度是相当弱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越多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的员工,越有自立门户的可能与机会。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大经济环境下,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只好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减少使用“外人”,以保证公司继续活下去,而家族式管理在现实中早已验证了其种种弊端,是很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
(三)天津市中小企业创新难
1.人才的瓶颈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减少,用工成本已经成为压垮一些企业的主要因素。从2013年开始已经有一些企业由于人力成本的压力以及扩大经营利润的需求而倒闭或撤资,撤资的企业将资金转移到用工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的一些东南亚的国家。面对人力成本逐年增加的压力,就连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都已经宣布要使用100万台机器人代替人工,而中小企业怎能承受如此之痛?人力成本的提高,面对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2.资金的瓶颈
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对于一家中小型企业只能依靠利润分配后的结余部分进行研发投入,但是还要保证每月、每年的结余部分是稳定的,因为研发工作一旦投入就不能停止,否则前功尽弃。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导曾经苦笑着说,民营企业“不研发等死、研发找死”,一语道出了中小企业生存的辛酸。同时,一旦产品研发出来投放市场,还有可能要面对内部人的偷窃技术、竞争对手的仿造剽窃。所以,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放弃研发,维持现状,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 (四)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难
1.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近两年,天津市在金融创新方面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开发了一些有吸引力及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比如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都推出成立联保基金,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税务贷等新业务。但这些产品适合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因为参与联保的风险是相当大的,谁都不能控制其他的参保企业经营风险。税务贷适应的企业群体不多,因为企业在当前经济情况下经营困难,纳税自然也不会高,金融支持相应不会太大。另外,小额贷款公司虽然相对灵活但是利息太高,而且也需要相应的抵押物。
2.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对于企业的不信任。而造成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其一,企业经营情况不透明;其二,企业没有明确的信用评估。
3.直接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缺少资金的,如果是贸易型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贷款以后资金在流动中获利,到期会轻松还本付息。但是对于科技型企业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这类企业的发展资金投入后,可能3年甚至是5年后才会见到回报。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都是1年内短期信用贷款,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增大,增加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其实,科技型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范围内的企业,最需要的是长期资金支持,最好是股权直接投资的支持。但是,目前国内领域内真正能够得到直接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
三、针对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健康高效的营商环境
1.企业的注册、迁移、注销真正获得自由权。建议建立统一的工商注册及管理体系,市域内的企业可以自由流动,并且简化迁移手续,不清税、不查账,让企业感觉到天津市是企业经营的“天堂”。
2.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透明度。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且真正把天津市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相关的企业。目前是政出多门(科委、发改委、经信委、税务局等都有相关政策),但并非能惠及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是由企业自行申报才会获得享受政策的扶持,不申报就不优惠。很多初创期的企业很难掌握政策,很难将政策真正落地。建议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全市中小企业信息的大数据库,并在其中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执行,让政策的阳光惠及更多的企业。
3.完善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监管。现在审批事项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宽进”了,但是完全靠企业自律经营、合法经营,是存在巨大风险的。所以说不但“宽进”还要“严管”,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是合法的、健康的、安全的。建议由市场监管局统一对辖区企业进行有效严格监管,对存在违法、违纪、违章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并且进行通报,记入企业、法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并且永远不允许从事相关行业。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天津市雖然有知识产权局及相关法律保护法人自然人的知识产权,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的行为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使得很多具有能力及意愿进行创新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左右为难,不创新研发,企业动力、后劲不足;创新研发,就会让自己生存得更困难。因为新产品新技术既需防“内鬼”又要防“外患”,外面的竞争对手仿造、剽窃现象随处可见,内部员工、高管携技术、产品自立门户比比皆是。市场监管局及知识产权局应进行联动,对于有知识产权纠纷的、投诉的企业法人及自然人进行彻底调查,存在侵权严肃处理,记入信用档案,不允许在相关行业从业。
5.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当前,企业出现生产假冒、黑心、仿造等行为,被查处以后继续异地经营,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信息公示、信息共享的平台,不能使违法违纪者无处遁形。应由市中小企业局建立详细的、准确的企业法人及自然人信用信息平台,并且向社会公开,授权全国执法部门均有权查询。只要违法就会被曝光会被记录在案,使违法者无处藏身。
(二)构建完善的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1.建立企业创业者(法人代表、股东等)档案。应由中小企业局或者市场监管局建立企业创业者(法人代表、股东等)档案(平台),由税务、环保、银行等相关部门及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向平台申报相关违法违纪的企业、企业主行为,由平台相关执法人员核实后进行公示。该平台向社会开放,可以自由或授权查询。
2.监管企业贷款使用情况及银行往来流水账目。应由银行通过银行金融管理系统对相关贷款企业的往来流水、贷款使用进行监管,让银行的钱“借得放心”;税务机关建立与银行间的信息通道,对于贷款企业的纳税情况定期向银行提供,使银行放心的与企业合作。解决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问题,使银行脱离“典当行”的非抵押不贷的经营模式。
3.加强企业直接融资的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大力支持有前景、有团队、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新三板上市融资。对于还不够资格进入股市的中小微企业,金融办、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应支持其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联合投资机构(VC、PE)对于有前景、有团队、有产品、有市场的具有投资价值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投资,从根本上支持企业的发展。
4.支持行业银行的创立与发展。成立能够推出以股权或者债转股的产品的行业专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用忙着为还账而奔走。
参考文献:
[1]天津市中小企业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OL].中小企业天津网, 2017-2-9.
[2]程震,周桂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11).
[3]于佳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5,(5).
[4]郭桂萍.增强企业领导科技创新意识的战略意义——以天津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
[5]吴旺延,林兴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 融资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活力与生机。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及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使得天津市的创业企业数量、质量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显著扩大。
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全市中小企业已达到38.6万户,环比增长24.4%,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达30.41万户,占整体总量的78.69%,提高了1.7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65%,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2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收2325.2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7.3%。民营企业达到36.06万户,增长率达25.77%;新注册8.49万户,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97.1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8%。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322.22亿元,较2015全年增长了18.73%。民间投资达8167.98亿元,增长7.6%,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5.8%。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1.37万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占全市46.7%。民营科技型企业新增1.38万家,累计达8.3万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新增380家,累计达3310家,占全市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的85%。
总体来看,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实际上民营经济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企业规模不够大,特别是有投资能力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仍然较少,在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中,天津市仅有13家入围;民间投资占比仍然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风险困难不断加大,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等。
经济新常态下,充分认识当前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根本改善天津市在创业环境、政策扶持、行政执法、政府监督、舆论引导等诸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为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尤为重要。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扩大规模难
1.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扩大生产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阶段,中国创业的企业大多数是从没有资金背景及行业背景的初创企业开始做起,由于没有资金背景、原始积累的支撑,企业基本都是在资金滚动当中生存、发展。对于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及规模是相当有限的,在承担日益增长的各项成本以后,很难再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
2.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立足市场
当前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加工、生产、模仿、贴牌、仿造的阶段,属于无技术、无专利、无团队的个体户型公司。没有核心的企业竞争力,不可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虽然,每年统计有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及授权,但是绝大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缺乏独创性,而且绝大多数的专利是为申请而申请,根本得不到应用,更不可能转化成生产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及独占的技术,没有规模生产优势,成本很难降低,使得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难以维持发展,更无法与有技术有产品有规模的大型企业竞争。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拓展市场难
1.不能同台唱戏,只能跑龙套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从客户群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老百姓的行業,比如生活服务业、快速消费品业、数码、家电、装修装饰等行业;另一类是服务于以上的各大企业(央企、国企、外企等)及政府部门的企业。在第一类企业的采购及购买服务过程中,大多都会以招投标的方式来完成,而在招投标的要求中都会明确制定一些限制条件。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低,规模小,很难有机会参与竞标。
2.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独创性
本人经过调研了解到,由于当前部分国人价值观的缺失,仿造、假冒、偷技术、挖人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自己获利。在走访调研的几家民营中小企业中,都存在花费巨大成本培养出来的员工跳槽其他公司或自立门户,造成企业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有序发展。
我国的法律虽然有禁止同业竞争的规定,有禁止窃取商业机密的条款,但是现实中其保护力度是相当弱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越多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的员工,越有自立门户的可能与机会。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大经济环境下,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只好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减少使用“外人”,以保证公司继续活下去,而家族式管理在现实中早已验证了其种种弊端,是很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
(三)天津市中小企业创新难
1.人才的瓶颈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减少,用工成本已经成为压垮一些企业的主要因素。从2013年开始已经有一些企业由于人力成本的压力以及扩大经营利润的需求而倒闭或撤资,撤资的企业将资金转移到用工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的一些东南亚的国家。面对人力成本逐年增加的压力,就连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都已经宣布要使用100万台机器人代替人工,而中小企业怎能承受如此之痛?人力成本的提高,面对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2.资金的瓶颈
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对于一家中小型企业只能依靠利润分配后的结余部分进行研发投入,但是还要保证每月、每年的结余部分是稳定的,因为研发工作一旦投入就不能停止,否则前功尽弃。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导曾经苦笑着说,民营企业“不研发等死、研发找死”,一语道出了中小企业生存的辛酸。同时,一旦产品研发出来投放市场,还有可能要面对内部人的偷窃技术、竞争对手的仿造剽窃。所以,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放弃研发,维持现状,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 (四)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难
1.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近两年,天津市在金融创新方面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开发了一些有吸引力及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比如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都推出成立联保基金,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税务贷等新业务。但这些产品适合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因为参与联保的风险是相当大的,谁都不能控制其他的参保企业经营风险。税务贷适应的企业群体不多,因为企业在当前经济情况下经营困难,纳税自然也不会高,金融支持相应不会太大。另外,小额贷款公司虽然相对灵活但是利息太高,而且也需要相应的抵押物。
2.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对于企业的不信任。而造成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其一,企业经营情况不透明;其二,企业没有明确的信用评估。
3.直接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缺少资金的,如果是贸易型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贷款以后资金在流动中获利,到期会轻松还本付息。但是对于科技型企业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这类企业的发展资金投入后,可能3年甚至是5年后才会见到回报。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都是1年内短期信用贷款,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增大,增加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其实,科技型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范围内的企业,最需要的是长期资金支持,最好是股权直接投资的支持。但是,目前国内领域内真正能够得到直接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
三、针对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健康高效的营商环境
1.企业的注册、迁移、注销真正获得自由权。建议建立统一的工商注册及管理体系,市域内的企业可以自由流动,并且简化迁移手续,不清税、不查账,让企业感觉到天津市是企业经营的“天堂”。
2.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透明度。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且真正把天津市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相关的企业。目前是政出多门(科委、发改委、经信委、税务局等都有相关政策),但并非能惠及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是由企业自行申报才会获得享受政策的扶持,不申报就不优惠。很多初创期的企业很难掌握政策,很难将政策真正落地。建议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全市中小企业信息的大数据库,并在其中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执行,让政策的阳光惠及更多的企业。
3.完善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监管。现在审批事项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宽进”了,但是完全靠企业自律经营、合法经营,是存在巨大风险的。所以说不但“宽进”还要“严管”,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是合法的、健康的、安全的。建议由市场监管局统一对辖区企业进行有效严格监管,对存在违法、违纪、违章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并且进行通报,记入企业、法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并且永远不允许从事相关行业。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天津市雖然有知识产权局及相关法律保护法人自然人的知识产权,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的行为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使得很多具有能力及意愿进行创新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左右为难,不创新研发,企业动力、后劲不足;创新研发,就会让自己生存得更困难。因为新产品新技术既需防“内鬼”又要防“外患”,外面的竞争对手仿造、剽窃现象随处可见,内部员工、高管携技术、产品自立门户比比皆是。市场监管局及知识产权局应进行联动,对于有知识产权纠纷的、投诉的企业法人及自然人进行彻底调查,存在侵权严肃处理,记入信用档案,不允许在相关行业从业。
5.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当前,企业出现生产假冒、黑心、仿造等行为,被查处以后继续异地经营,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信息公示、信息共享的平台,不能使违法违纪者无处遁形。应由市中小企业局建立详细的、准确的企业法人及自然人信用信息平台,并且向社会公开,授权全国执法部门均有权查询。只要违法就会被曝光会被记录在案,使违法者无处藏身。
(二)构建完善的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1.建立企业创业者(法人代表、股东等)档案。应由中小企业局或者市场监管局建立企业创业者(法人代表、股东等)档案(平台),由税务、环保、银行等相关部门及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向平台申报相关违法违纪的企业、企业主行为,由平台相关执法人员核实后进行公示。该平台向社会开放,可以自由或授权查询。
2.监管企业贷款使用情况及银行往来流水账目。应由银行通过银行金融管理系统对相关贷款企业的往来流水、贷款使用进行监管,让银行的钱“借得放心”;税务机关建立与银行间的信息通道,对于贷款企业的纳税情况定期向银行提供,使银行放心的与企业合作。解决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问题,使银行脱离“典当行”的非抵押不贷的经营模式。
3.加强企业直接融资的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大力支持有前景、有团队、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新三板上市融资。对于还不够资格进入股市的中小微企业,金融办、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应支持其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联合投资机构(VC、PE)对于有前景、有团队、有产品、有市场的具有投资价值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投资,从根本上支持企业的发展。
4.支持行业银行的创立与发展。成立能够推出以股权或者债转股的产品的行业专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用忙着为还账而奔走。
参考文献:
[1]天津市中小企业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OL].中小企业天津网, 2017-2-9.
[2]程震,周桂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11).
[3]于佳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5,(5).
[4]郭桂萍.增强企业领导科技创新意识的战略意义——以天津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
[5]吴旺延,林兴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