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观念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子“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选择设计作业的多种途径,丰富作业内容
1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作业,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作业内容,通过改造,编成有新意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数的认识”,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列举出来,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如车票、钱币、收据、楼层、车流量、纸张的剪裁、洗衣粉的盒子等)。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实际,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知识领域中延伸作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学匀内容,延伸出作业素材。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分类整理;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可以测量自己一掌、一步和一臂的长度,再用这些“随身携带的尺子”去量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篮球场的长和宽,看看和用尺子测量的结果有多大差距。
又如,在学习“比和比例”时,可以设计,“国旗有多高”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目测、参照物估测等方式猜测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再利用杆高与影长的比例关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测算。
通过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从游戏活动中拓展作业,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智力游戏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释游戏中的学问,也是设计作业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后,布置和爸爸妈妈算“24点”的游戏,每次出四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24。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认识”后,设计“用七巧板拼正方形,说说有几种不同拼法”的作业。
在第二学段可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上环、下环的规律,尝试用数学方法推算五连环、七连环、九连环的复位步数。类似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改变作业单一的模式,设计员活多样的作业类型
根据不同的教学题材,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作业,我主要采用了模拟型、实践型和弹性型等几种类型。
1 模拟型作业
教师创设教学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并调动其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感受和体验。
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有位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分组开小商店的模拟买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当一回顾客和售货员,向同伴推销自己的商品以及用合理的价格买回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物品。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易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察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情况、整数运用的知识技能、一般的购物常识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型作业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改善单一的学习途径和单调的学习方式,把解决现实的、综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测量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宽、高,还可测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有的学生兴趣不减,把米尺带到学校,还给我测身高。学生不仅学会了测量,而且学会了运用知识。
3 弹性型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也总是存在客观差异,这种差异性迫使我们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弹性作业”就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它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体现作业分层化与多样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数量、方式等。这种“弹性作业制”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关注作业题思维含量,提高作业效度
波利亚认为:“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选择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深入发掘题目的各个侧面,使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就如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由此看来,作业题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就应该避免程式化。教材中的练习题可适当加工处理,从而提高作业思维含量,起到练一题带一类的功效。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综合练习课后,我设计了下面一道课堂作业: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先画再剪成下面图形,看看图中包含了哪些几何图形:再将这个图形折折、层层、看看,或者剪剪、拼拼,试一试,你最多能想出几种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这道题目来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融汇了本单元求积的所有公式。学生在设计图形时可以借助三角板、量角器画:或者先动手折后再画。在求阴影部分面积时也同样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采取多种方法解决。这样的题目,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了。
总之,我们只有改变作业形式单一、过程机械的旧况,从促进学生发展齣角度设计作业、优化作业,才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作业成为他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有益途径!
(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小学 315000)
一、选择设计作业的多种途径,丰富作业内容
1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作业,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作业内容,通过改造,编成有新意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数的认识”,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列举出来,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如车票、钱币、收据、楼层、车流量、纸张的剪裁、洗衣粉的盒子等)。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实际,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知识领域中延伸作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学匀内容,延伸出作业素材。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分类整理;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可以测量自己一掌、一步和一臂的长度,再用这些“随身携带的尺子”去量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篮球场的长和宽,看看和用尺子测量的结果有多大差距。
又如,在学习“比和比例”时,可以设计,“国旗有多高”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目测、参照物估测等方式猜测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再利用杆高与影长的比例关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测算。
通过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从游戏活动中拓展作业,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智力游戏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释游戏中的学问,也是设计作业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后,布置和爸爸妈妈算“24点”的游戏,每次出四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24。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认识”后,设计“用七巧板拼正方形,说说有几种不同拼法”的作业。
在第二学段可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上环、下环的规律,尝试用数学方法推算五连环、七连环、九连环的复位步数。类似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改变作业单一的模式,设计员活多样的作业类型
根据不同的教学题材,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作业,我主要采用了模拟型、实践型和弹性型等几种类型。
1 模拟型作业
教师创设教学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并调动其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感受和体验。
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有位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分组开小商店的模拟买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当一回顾客和售货员,向同伴推销自己的商品以及用合理的价格买回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物品。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易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察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情况、整数运用的知识技能、一般的购物常识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型作业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改善单一的学习途径和单调的学习方式,把解决现实的、综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测量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宽、高,还可测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有的学生兴趣不减,把米尺带到学校,还给我测身高。学生不仅学会了测量,而且学会了运用知识。
3 弹性型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也总是存在客观差异,这种差异性迫使我们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弹性作业”就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它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体现作业分层化与多样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数量、方式等。这种“弹性作业制”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关注作业题思维含量,提高作业效度
波利亚认为:“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选择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深入发掘题目的各个侧面,使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就如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由此看来,作业题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就应该避免程式化。教材中的练习题可适当加工处理,从而提高作业思维含量,起到练一题带一类的功效。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综合练习课后,我设计了下面一道课堂作业: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先画再剪成下面图形,看看图中包含了哪些几何图形:再将这个图形折折、层层、看看,或者剪剪、拼拼,试一试,你最多能想出几种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这道题目来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融汇了本单元求积的所有公式。学生在设计图形时可以借助三角板、量角器画:或者先动手折后再画。在求阴影部分面积时也同样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采取多种方法解决。这样的题目,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了。
总之,我们只有改变作业形式单一、过程机械的旧况,从促进学生发展齣角度设计作业、优化作业,才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作业成为他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有益途径!
(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小学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