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珠海航展中国馆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武装直升机,其墨绿和浅黄色相间的迷彩机身在灯光的映衬下透露出威严和杀机,这就是“直-9”武装型直升机。而在展馆的另一角,一架装饰豪华的民用直升机同样吸引着大量观众,真皮沙发、玻璃化的驾驶舱显现出贵族雍容的气息,这就是“直-9”家族的又一兄弟——“海豹”H425直升机。从1980年代初,我国引进“直-9”直升机以来,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和协作单位经过不懈的努力,使“直-9”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家族,成为国产直升机目前最先进、品种最多的机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引进和发展历程。
引进“海豚”
1979年,我国原有的“直-5”直升机由于性能落后而停产,直升机处于后继无机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原三机部与总参装备部共同组成直升机考察组,先后到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考察有关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销售情况,并选定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412与法国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多方对比,后者具有技术比较先进、合同条件比较合理、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经部党组审定后上报国务院批准,我国引进了法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发动机。中航技公司与法国上述两公司签订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此后,中航技又与法国有关机载设备公司分别签订了自动驾驶仪等6项关键机载设备的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接着,原三机部决定直升机机身、旋翼等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并负责总装和试飞,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负责主、尾减速器,保定螺旋桨制造厂负责主、尾桨毂,发动机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负责,燃油调节器由北京长空机械公司负责,减速器和发动机部分关键齿轮由中南传动机械厂负责。引进的6项关键机载设备也由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等有关厂分工负责。
“海豚”直升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飞行性能好,结构重量轻,有效载荷大,可靠性高,寿命长,维护方便。复合材料的覆盖面积占全机的80%以上。动力装置为两台520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耗油低,性能好。而当时国内工厂的生产技术基础尚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先进的产品和落后的手段在哈飞形成强烈的对比。为此,哈飞承担很大风险,利用贷款和自筹资金进行比较全面的技术改造,使其在一些主要专业上具备了生产1980年代先进航空产品的能力和手段,为“直-9”生产和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9”的国产化
引进“海豚”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消化进而掌握国际1980年代的直升机制造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使产品实现国产化。早在1982年中法合作生产的时候,我国便同步开始了“直-9”国产化研制工作。经过国家组织的“直-9”研制总方案讨论会确定,国产化研制方案原则是:其战术技术指标原则上符合法国标准,先进行50架的机构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成件国产化研制,成熟一项,鉴定一项,见效一项,合格后即可装机交付,完成国产化研制后进行综合试飞考核鉴定;国产化投资方向主要是原材料、锻铸件毛坯试制、第三方专利和测绘件、标准件研制、选装设备研制、机载设备研制以及试验、试飞、考核鉴定等。由此可见,国产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国产化推动我国航空技术,特别是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通过哈飞和其他协作厂、研究所的不懈努力,全机共有金属非金属材料150个牌号、锻铸毛坯近百余种、机载设备和成附件500余项完成国产化研制任务。发动机国产化率按照价格计算达到98%,于1990年 6月完成1000小时考核试车。而“直-9”最终的国产化率按价格计为93.6%,于1992年12月完成鉴定。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海豚”直升机的指标,只是空机重略有增加。此后,该机于1993年开始批量生产, 1994年开始交付使用。
“直-9”的成功引进和国产化,不仅解决了我国直升机后继无机的问题,同时使我国的直升机生产技术达到了1980年代的先进水平研制成功了一批先进的原材料和成品;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了一套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实验方法,从而为“直-9”系列的衍生和其他新型号直升机的研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直-9”的发展
“直-9”直升机作为一种4吨级的直升机在国内具有较大的需求。哈尔滨飞机公司顺应市场形势,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对市场的调研和判断,在“直-9”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衍生型直升机。
“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是哈尔滨飞机公司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加装武器系统研制成功的国产军用装备,其中包括武装型、侦察校射型和舰载型等多种型号。19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新兵种——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组建这支部队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这就要求我们航空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种实用的、性能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接受了研制“直-9”武装直升机的任务。配合“直-9”武装直升机研制的还有导弹、光学仪器以及各类火控武器等方面的研究所与生产厂家,共十几家协作单位。
1989年11月12日上午,“直-9”武装直升机在机场首次进行了无控导弹发射。
1989年11月28日,“直-9”武装直升机第一次进行了升空发射导弹试验。
1989年12月9日,“直-9”武装直升机首次进行了导弹打靶试验。
科技工作者和试飞员高标难、严要求,精益求精地对“直-9”武装直升机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与试飞,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直-9”武装直升机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与参数均达到了国家和部队有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终于结束了我国没有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几年之后,“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也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主要装备。在香港回归和国庆50周年阅兵等历史时刻扬了国威,壮了军威。
在民用直升机方面,哈飞也正在发展“直-9”H系列直升机。第一步研制H410A:在“直-9”A基础上,更换大功率发动机,发动机最大起飞功率从526千瓦提高到626千瓦,2001年已完成取证。第二步研制H425:在H410A基础上,改进旋翼系统、航电系统、结构及内设,燃油系统进行抗坠毁设计,整体水平达到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水平,此机型已立项,正在研制中,这次航展期间展出的演示座舱就是这种型号。第三步研制H450:在H425基础上改进旋翼、传动、操纵系统,改进涵道尾桨,使商载提高200千瓦,现处于方案论证阶段。
弹指一挥间,“直-9”直升机从引进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年,经历了引进、国产化和全面发展的历程。在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下,通过航空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直-9”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引进“海豚”
1979年,我国原有的“直-5”直升机由于性能落后而停产,直升机处于后继无机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原三机部与总参装备部共同组成直升机考察组,先后到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考察有关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销售情况,并选定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412与法国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多方对比,后者具有技术比较先进、合同条件比较合理、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经部党组审定后上报国务院批准,我国引进了法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发动机。中航技公司与法国上述两公司签订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此后,中航技又与法国有关机载设备公司分别签订了自动驾驶仪等6项关键机载设备的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接着,原三机部决定直升机机身、旋翼等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并负责总装和试飞,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负责主、尾减速器,保定螺旋桨制造厂负责主、尾桨毂,发动机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负责,燃油调节器由北京长空机械公司负责,减速器和发动机部分关键齿轮由中南传动机械厂负责。引进的6项关键机载设备也由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等有关厂分工负责。
“海豚”直升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飞行性能好,结构重量轻,有效载荷大,可靠性高,寿命长,维护方便。复合材料的覆盖面积占全机的80%以上。动力装置为两台520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耗油低,性能好。而当时国内工厂的生产技术基础尚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先进的产品和落后的手段在哈飞形成强烈的对比。为此,哈飞承担很大风险,利用贷款和自筹资金进行比较全面的技术改造,使其在一些主要专业上具备了生产1980年代先进航空产品的能力和手段,为“直-9”生产和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9”的国产化
引进“海豚”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消化进而掌握国际1980年代的直升机制造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使产品实现国产化。早在1982年中法合作生产的时候,我国便同步开始了“直-9”国产化研制工作。经过国家组织的“直-9”研制总方案讨论会确定,国产化研制方案原则是:其战术技术指标原则上符合法国标准,先进行50架的机构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成件国产化研制,成熟一项,鉴定一项,见效一项,合格后即可装机交付,完成国产化研制后进行综合试飞考核鉴定;国产化投资方向主要是原材料、锻铸件毛坯试制、第三方专利和测绘件、标准件研制、选装设备研制、机载设备研制以及试验、试飞、考核鉴定等。由此可见,国产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国产化推动我国航空技术,特别是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通过哈飞和其他协作厂、研究所的不懈努力,全机共有金属非金属材料150个牌号、锻铸毛坯近百余种、机载设备和成附件500余项完成国产化研制任务。发动机国产化率按照价格计算达到98%,于1990年 6月完成1000小时考核试车。而“直-9”最终的国产化率按价格计为93.6%,于1992年12月完成鉴定。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海豚”直升机的指标,只是空机重略有增加。此后,该机于1993年开始批量生产, 1994年开始交付使用。
“直-9”的成功引进和国产化,不仅解决了我国直升机后继无机的问题,同时使我国的直升机生产技术达到了1980年代的先进水平研制成功了一批先进的原材料和成品;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了一套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实验方法,从而为“直-9”系列的衍生和其他新型号直升机的研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直-9”的发展
“直-9”直升机作为一种4吨级的直升机在国内具有较大的需求。哈尔滨飞机公司顺应市场形势,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对市场的调研和判断,在“直-9”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衍生型直升机。
“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是哈尔滨飞机公司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加装武器系统研制成功的国产军用装备,其中包括武装型、侦察校射型和舰载型等多种型号。19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新兵种——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组建这支部队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这就要求我们航空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种实用的、性能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接受了研制“直-9”武装直升机的任务。配合“直-9”武装直升机研制的还有导弹、光学仪器以及各类火控武器等方面的研究所与生产厂家,共十几家协作单位。
1989年11月12日上午,“直-9”武装直升机在机场首次进行了无控导弹发射。
1989年11月28日,“直-9”武装直升机第一次进行了升空发射导弹试验。
1989年12月9日,“直-9”武装直升机首次进行了导弹打靶试验。
科技工作者和试飞员高标难、严要求,精益求精地对“直-9”武装直升机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与试飞,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直-9”武装直升机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与参数均达到了国家和部队有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终于结束了我国没有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几年之后,“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也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主要装备。在香港回归和国庆50周年阅兵等历史时刻扬了国威,壮了军威。
在民用直升机方面,哈飞也正在发展“直-9”H系列直升机。第一步研制H410A:在“直-9”A基础上,更换大功率发动机,发动机最大起飞功率从526千瓦提高到626千瓦,2001年已完成取证。第二步研制H425:在H410A基础上,改进旋翼系统、航电系统、结构及内设,燃油系统进行抗坠毁设计,整体水平达到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水平,此机型已立项,正在研制中,这次航展期间展出的演示座舱就是这种型号。第三步研制H450:在H425基础上改进旋翼、传动、操纵系统,改进涵道尾桨,使商载提高200千瓦,现处于方案论证阶段。
弹指一挥间,“直-9”直升机从引进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年,经历了引进、国产化和全面发展的历程。在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下,通过航空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直-9”的明天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