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选择性执法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新上任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太子与梁王违反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的规定,坚决以律治罪。最后,汉文帝免冠谢罪,自承“教儿子不谨”。“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却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为由,拒绝执行汉文帝要求重判县人的决定。司马光由是慨叹:“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对此,南宋洪迈有不同见解,认为张释之执法过程有“选择性执法”之嫌。洪迈的理由是,张释之任廷尉期间,汉文帝让他查处周勃谋反一案,表现出来的态度,既无执法者应有的公平,更没彰显法律赋予的正义。“周勃就国,人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吏使以公主为证,太后亦以为无反事,乃得赦出。”洪迈认为,既然“释之正为廷尉,不能救”,先前“申理犯跸、盗环”的案件,其公平正义的可信程度还有吗?
   凭洪迈在皇帝身边的工作经验,理解张释之对“周勃谋反案”的态度不难。问题是,汉文帝的意图,恰恰是靠着廷尉张释之的不置一词才得以实现。这与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派廷尉于定国立案调查光禄勋杨恽诽谤朝廷案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汉宣帝的意图,却是在于定国发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于定国以杨恽“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判杨恽腰斩。在这里,两任掌管国家司法权力的廷尉,都是被司马光写入史书的清官。然而,法律条文遇到了皇帝的意图,立刻成了一文不值的具文;掌管全国司法程序的廷尉,要么噤声如张释之,要么发声如于定国,而噤声发声的遥控器,都控制在能“一个人说了算”的皇帝手里。
   后人多把汉宣帝时杨恽案,作为中国文祸史上第一起典型的文字狱。原因是宋代以后诗祸渐多,而杨恽《报孙会宗书》中有“种豆南山”之歌,宋人常举为诗祸的滥觞。持这种观点的,要以宋代罗大经为最。其在《鹤林玉露》中说:“杨子幼以‘种豆南山’之句杀其身,此诗祸之始也。”其实,杨恽遭腰斩的原因,跟写诗真是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错就错在,你让皇帝不痛快,皇帝肯定不会让你痛快。想想看,中国的历史上,但凡“一个人说了算”的皇帝,看你不顺眼,想让你死,别说还能从你给别人的信中找个“种豆南山”的罪名,就算你什么都没说,嘴皮子动一下,也可以定你个“腹诽罪”,就算毫无原因地让你脑袋搬家,罪名也可以给你添一个“莫须有”!
   评判“种豆南山”的杨恽,班固在《汉书》中说:“恽居殿中,廉洁无私,郎官称公平。然恽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已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金圣叹则认为“愤口放言,不必又道,道其萧森历落,真为太史公外甥”。真乃书生之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文观止》书评倒是颇见真谛:“宣帝处恽,不以戴长乐所告事,而以报会宗一书,异哉帝之失刑也。”而洪迈对杨恽的遭遇,更是義愤填膺。对廷尉于定国,不只是质疑,且质问:“恽之罪何至于是?其徇主之过如此。传所谓决疑平法,务在哀矜者,果何为哉!”
   然而,洪迈的质问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何足道哉?何况,仅仅指责张释之、于定国们选择性执法也有失公允。关键是,如何制约出现选择性执法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才是问题的瓶颈。否则,只能是一面颂扬“犯跸惊马”的清明,一面诅咒“种豆南山”的黯淡,历史也只能在选择性执法与选择性纠错的泥沼中艰难前行。县人的幸与杨恽的不幸,最终不是靠律条,还得由决定张释之、于定国命运的人说了算。
其他文献
《杂文月刊》2014年11月(上)《方便的方便》,值得一读。作者语言风趣、觀察入微、以小见大、微言大义。四小时见证了十位像某宠物样男人在美丽西湖边留记号的“壮举”!有人说“千百年来,多少人往湖里撒尿、扔戒指、洗腳,西湖依然美丽”,作者说“西湖很美,人性够丑”“西湖很包容”,杭州人也很包容。在全国所有景点蹦着高地门票涨价狠宰游客的时候,西湖周边的景点免收门票,这是大智慧,给杭州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上
期刊
看了《杂文月刊》2016年12(上)刊登的《大师这样面对“被轻视”》一文,深为杨联升和唐德刚两位大师的风范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被人误会的时候,如何对待这些误会,是对一个人的素养和教养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艺术的检验。两位大师正确面对误会,值得我们学习仿效。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到,但凡真的大师,都是非常谦逊的。他们多是把自己当作和普通人一样;如果某“大師
期刊
今天午饭,我又吃油泼辣子了。  离开家乡多年,在这里我的饮食早已入乡随俗了!而且,我发现在海南不能吃辣椒,稍多吃一点,就会上火,不是这里起疙瘩就是那里起泡,怪影响“市容”的。可尽管如此,油泼辣子依旧是我的最爱!尤其在念家的时候,或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就会去吃辣椒。有时,还会一人跑到陕西的饭馆来一碗羊肉泡馍吃,特地嘱托店家多给打碟油泼辣子。一个人就着泡馍沾着油泼辣子吃得满头大汗,思乡情绪或者其他不良情
期刊
《屁股是个好东西》是朱国平先生发表于《杂文月刊》2016年11月(上)的一篇好文章,我要給朱先生点赞。  小时候,听上辈老人讲:找女婿看天庭(额头),天庭宽,走四方;找儿媳,看屁股,屁股圆,儿孙满堂。这种褒奖,现在也还有人仍旧挂在嘴边。  前些年,几位国家级相声演员同台演出,分别扮演嘴、鼻、眼、耳等人体器官。器官们各展其能,争夺霸主地位。演员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耳听环球雷雨声,眼看天地风光美,鼻闻人
期刊
希望,多么诱人的字眼。它似黑夜里的一點星光,荒漠里的一片嫩绿,浩海中的一叶白帆,渴盼后的一脉清泉。有了希望,便有了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希望,让人远离平庸,全身心去播种,去收获。  因为希望,才有耕耘的苦与乐,磨损的得与失,成败的悲与歡。  昙花一现是过早凋零的希望,鸿雁传情是苦苦默守的希望,百花竞放是流光溢彩的希望,日月经天是执着持久的希望。  希望于有无之间,它是精神力量的一种凝聚,是人生境
期刊
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問:“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
期刊
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是喜欢太阳还是喜欢月亮?孩子说:喜欢月亮。  为什么喜欢月亮?孩子说:因为月亮有光。我问:太阳能发光,为什么不喜欢太阳呢?孩子说:太阳是在白天给我们光,而月亮是在黑夜给我们光,是在没光的时候给我们帮助。我说:整个白天的光都是太阳给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白天。孩子想了想,说:还是喜欢月亮。  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对那些在黑暗中给我们一点“光”的人,我们尤为看重,尤為珍惜,
期刊
现如今,不知道你与他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反正时下的我,庶几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興趣了。   电视节目主打者,当然非新闻档类莫属。照理,作为混迹时评杂文圈多年的一介“虾米”,酷爱新闻节目本顺理成章不在话下。然而放眼现下电视新闻节目,离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之本初定义及“人咬狗”公认标准,似有渐行渐远愈来愈远之势。受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是,盘据黄金档的电视新闻重心,大抵已固化定型为大官小吏们的从
期刊
来到天津,住市郊孩子单位。孩子要求留住不得少于两个月,我觉着幸得排除了在家時的诸多杂扰,静下来读书。  捧读《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期《读书是生活》一文。啊!作者冯积歧,我是上午才读完了他的34万字的长篇小说《村子》的,还把他的这本反映农村现实的书称为“大杂文”。先生更是注重和倡导读书的,然而,如他在《杂文月刊》本期这篇文章中举述的,深圳年轻企业家把读书当生活的事在当今委实不算常见。  还说我
期刊
2015年5月27日,瑞士刑警深夜冲入苏黎世酒店,拘捕了在此下榻的七名涉嫌贪腐的FIFA高官;6月2日,连任FIFA主席不几天的布拉特,迫于形格势禁,宣布辞职;四个月后的10月8日,FIFA道德委员会裁决庭又把布拉特、普拉蒂尼、瓦尔克、郑梦准四名现任或前任大员处以“禁足”,即禁止其参与和足球相关的任何事务。丑闻叠曝的FIFA,屡屡被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FIFA到底怎么了?   作为“第一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