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1987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不知道你与他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反正时下的我,庶几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興趣了。
   电视节目主打者,当然非新闻档类莫属。照理,作为混迹时评杂文圈多年的一介“虾米”,酷爱新闻节目本顺理成章不在话下。然而放眼现下电视新闻节目,离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之本初定义及“人咬狗”公认标准,似有渐行渐远愈来愈远之势。受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是,盘据黄金档的电视新闻重心,大抵已固化定型为大官小吏们的从政“日记”。光是“日记”倒也罢了,多如牛毛重复窠臼的会议报道成为“日记体”则让人倒胃不爽,中官小吏鹦鹉学舌般重复“重要讲话”则更让人忍无可忍。民生类报道可谓“祖国山河一片红”,几乎清一色投入被民生、弱势被关注、穷人被脱贫、工资被增长、民意被满意、生活被幸福……以至有网友戏称:三生有幸赶上了这个“被”时代。
   让人错谔诧异之最者,恐怕要算一些地方电视机构的传播人格分裂——播出本地政经新闻时,天天莺歌燕舞形势大好;而播出的社会生活新闻节目,却堪称日日贫弱病残亟待救助。观前者,俨然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看后者,仿佛倒退回“万恶的旧社会”。听外地文友讲过一则笑话:A城新调来一位女市长,甫一上任就提出“打造‘×个A城’”口号。市长放个屁,电视唱大戏,面对本地新闻每日数次鼓噪让市民耳朵生茧的市长口号,一看车老太婆大表不满:“老娘活了大半辈子,只有一个A城。这个女人真有本事,一来就弄出×个A城。穷货!”
   有人说,中国制造已从“一流质量,二流包装,三流广告”,进化擢升至“一流广告,二流包装,三流质量”。本谓此语失之偏激,看看当下电视广告节目,我信了。设若说,电视广告“把稻草说成金条”、“把狗屎说成麻团”,公众早已反应迟钝习以为常,你爱看不看或大可关机睡觉的话;那么,作为升级版,那些请君入瓮穿插节目植入剧情的阳谋广告,则像牛皮癣一样扩散蔓延无孔不入,让你防不胜防无从摆脱。对此,我亦只好选择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拒绝。
   至于娱乐类节目,曾经是我酷喜最爱,因为那时有看头。比如相声《吹牛》《假大空》等,一针见血直击时弊;再比如电视剧《蹉跎岁月》《渴望》等,直面现实疾呼良知。时过境迁,如今娱乐已然变异为愚乐。举电视剧说事,要么是“裤档里藏手榴弹”之类下三滥抗日神剧,除了让人骂娘,连一丁点儿刺激荷尔蒙的功效也没有;要么是翻尸盗骨“为君王唱赞歌”“呼唤天上掉明君”的封建皇帝剧,面对受众审丑疲劳,顶多来一粒某伶演《杨贵妃》马震戏式的催情伟哥,让人衍生误吞苍蝇的恶心和强服泻药的崩溃濒死感。既然娱乐节目放纵“很黄很暴力”的愚乐,而不放行“很真很现实”的寓乐,我别无选择只能行使不被愚乐权,与之分道扬镳说拜拜也罢。
   剩下可看者还有什么节目?大概只有动物世界了。起码,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假大空的忽悠,只有真平实的呈现;没有空洞说教,只有丛林法则;没有意图选择的逆淘汰,只有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没有“强肉弱食”的不适者生存,只有弱肉强食的适者生存……这里,让我开天目顿悟的恰恰是,同属地球物种,有时人却不如动物。
   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供职主流电视媒体的老兄危言耸听:“我大胆预言:十年之内,电视台这种新闻单位会消失。”
   谁能告诉我,信还是不信?不禁想起原“铁老大”新闻发言人创造的“高铁体”“雷语级”名言,权且“拿来”打住小文:“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其他文献
杂碎,本意为杂乱零碎,可是到了国内厨师的妙手里,就成了舌尖上的美味。  其实杂碎一词作为美食是泊来语,出自英文“CHOP SUEY”。在1879年美国波士顿宏发楼的菜单里,就出现了这个词。菜单上还有“毛菇什碎”和“酸甜什碎”之类,不知是什么菜肴。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后,作一篇《新大陆游记》,对美国杂碎馆有详细描述。据游记记载,当时仅纽约就有三四百家杂碎馆,以杂碎馆为业的华人有三千多人,“每岁此
期刊
我常常想,如果希腊神话讲述的都是某种现实故事的映射,那普罗米修斯真的太伟大了,火不仅带来光明和温暖,还有食物由生变熟的提档升级,锅碗瓢盆里的蒸煮炒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最原始的烧烤食物却因为太过深入人心,保留至今。  街上随处可见烧烤店,现在的人们什么都敢放火上烤,肉类,豆类,蔬菜,而烧烤这种独特的料理方式,也的确给人们的舌尖带来不一样的享受。可是烧豆包,你吃过吗?  冬天回老家祭祖,午饭在二
期刊
小味道,它可能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与都市喧嚣繁华之气格格不入,安静地躲在时光的一隅,默默散发着让人心动的“小味道”。  父亲在世时,喜欢用韭菜、鸡蛋和面自制一种菜肴,我把这道菜称之为:油锅里盛开的黄玫瑰。  1985年,我19岁,刚参加工作。母亲在禾丰水泥厂大集体,带着做临时工的三姐。父亲希望弟弟妹妹以后能有好的前程,毅然放弃调到邻县国营企业当书记的机会,请求退居二线,带着我和刚转学县城读书的弟弟
期刊
《杂文月刊》2014年11月(上)《方便的方便》,值得一读。作者语言风趣、觀察入微、以小见大、微言大义。四小时见证了十位像某宠物样男人在美丽西湖边留记号的“壮举”!有人说“千百年来,多少人往湖里撒尿、扔戒指、洗腳,西湖依然美丽”,作者说“西湖很美,人性够丑”“西湖很包容”,杭州人也很包容。在全国所有景点蹦着高地门票涨价狠宰游客的时候,西湖周边的景点免收门票,这是大智慧,给杭州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上
期刊
看了《杂文月刊》2016年12(上)刊登的《大师这样面对“被轻视”》一文,深为杨联升和唐德刚两位大师的风范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被人误会的时候,如何对待这些误会,是对一个人的素养和教养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艺术的检验。两位大师正确面对误会,值得我们学习仿效。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到,但凡真的大师,都是非常谦逊的。他们多是把自己当作和普通人一样;如果某“大師
期刊
今天午饭,我又吃油泼辣子了。  离开家乡多年,在这里我的饮食早已入乡随俗了!而且,我发现在海南不能吃辣椒,稍多吃一点,就会上火,不是这里起疙瘩就是那里起泡,怪影响“市容”的。可尽管如此,油泼辣子依旧是我的最爱!尤其在念家的时候,或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就会去吃辣椒。有时,还会一人跑到陕西的饭馆来一碗羊肉泡馍吃,特地嘱托店家多给打碟油泼辣子。一个人就着泡馍沾着油泼辣子吃得满头大汗,思乡情绪或者其他不良情
期刊
《屁股是个好东西》是朱国平先生发表于《杂文月刊》2016年11月(上)的一篇好文章,我要給朱先生点赞。  小时候,听上辈老人讲:找女婿看天庭(额头),天庭宽,走四方;找儿媳,看屁股,屁股圆,儿孙满堂。这种褒奖,现在也还有人仍旧挂在嘴边。  前些年,几位国家级相声演员同台演出,分别扮演嘴、鼻、眼、耳等人体器官。器官们各展其能,争夺霸主地位。演员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耳听环球雷雨声,眼看天地风光美,鼻闻人
期刊
希望,多么诱人的字眼。它似黑夜里的一點星光,荒漠里的一片嫩绿,浩海中的一叶白帆,渴盼后的一脉清泉。有了希望,便有了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希望,让人远离平庸,全身心去播种,去收获。  因为希望,才有耕耘的苦与乐,磨损的得与失,成败的悲与歡。  昙花一现是过早凋零的希望,鸿雁传情是苦苦默守的希望,百花竞放是流光溢彩的希望,日月经天是执着持久的希望。  希望于有无之间,它是精神力量的一种凝聚,是人生境
期刊
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問:“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
期刊
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是喜欢太阳还是喜欢月亮?孩子说:喜欢月亮。  为什么喜欢月亮?孩子说:因为月亮有光。我问:太阳能发光,为什么不喜欢太阳呢?孩子说:太阳是在白天给我们光,而月亮是在黑夜给我们光,是在没光的时候给我们帮助。我说:整个白天的光都是太阳给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白天。孩子想了想,说:还是喜欢月亮。  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对那些在黑暗中给我们一点“光”的人,我们尤为看重,尤為珍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