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林木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人们为追求经济发展,屡屡出现毁林开垦、滥伐森林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这些资源的破坏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环境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如人工造林,取得了一定成效。林业资源的过度毁坏使得恢复工作困难重重,而营林生产质量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营林生产的几个措施,通过对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树立并提高营林生产意识及有效加强营林生产的相关建议,为营林生产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营林生产;措施;加强
目前,不断改革发展的集体林权制度,加大了广大林农对优良种苗的需求。为完成造林、绿化的目标,林业生产必须以营林作为基础,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的开展,科学的进行育种育苗,增加林业资源。在营林生产中,林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持续营林生产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林业资源培育工作中,优良种苗的选用有利于推动林业的建设和生产,而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与标准的加强,是实现造林、绿化的物质条件[1]。
1.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营林生产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给营林建设带来严重危害。(1)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主要表现在母树林的更替不及时,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育种园地建设规模小,培育的种子数量有限。(2)林业局营林管理能力与水平低,没有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对苗圃与树苗培育进行科学规划,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3)营林建设出现不均衡现象,林木资源和品种质量良莠不齐。(4)造林过程中,大多数树苗种类和种植方式不科学,无法有效进行引种种植和推广。(5)造林经营管理存在缺陷,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转变。(6)造林时,时断时续的造林方式,无法有效实施营林管理措施及保证营林质量。(7)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导致造林成效不显著,造林保存率低,资金投入较大。
2.树立并提高营林生产意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绿化已不仅仅是造福后人,也给目前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巨大利益。为提高营林生产效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进行营林生产管理,采取措施改变营林生产管理方式,并提高营林生产的思想认识。
2.1正确认识森林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其可持续的基础条件,而该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有效进行防洪保土工作,可作为屏障防风固沙,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可作为缓冲器对这一现状进行控制[2]。森林、林木和草地可以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具有过滤尘埃、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等作用,而科技的发展难以取代森林赋予人们的利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危害,让人们强烈的认识到营林生产的重要性,是保证人们正常生产与生活必要手段。
2.2充分认识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生产的根本是所有人都能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气候的不断恶化,更是显现出了营林生产的重要,生态建设工作的加强,需要营林生产作支撑,相关部门将营林生产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营林生产工作。
3.加强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主要包括:(1)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应市场经济。(2)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提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水平。(3)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要求,做好种苗、良种、采种基地的建设。(4)对监督检验林木种籽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建设,并逐渐形成基本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5)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林业信息网络,快速传递信息和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3]。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的建设,提高了防火指挥及急救能力。
3.2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动营林生产事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储蓄量,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应重点建设的林业工程主要有:(1)天然林保护工程。即尽可能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林木产量;全面禁止采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木;地方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该地天然林。(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做好水土流失面积、防风固沙面积控制工作。(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可改善北京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与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做好保护物种、自然、湿地等工作。(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3]。
3.3遵循经济规律做好营林生产工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各地区温和湿的年变化处于不同步现象,给自然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各类植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气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植物群造成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营林生产中,建设林业应根据不同县市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规律并采取相应的营林生产技术措施与营林类型。例如2008年以来,云南宜良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县领导亲自挂帅,分片包干,大干城乡园林绿化,通过实施珠防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等措施,使得生态建设朝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县委、政府还把每年的7月定为“林政执法月”专门组建了一支林政执法队伍,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资源的跨越式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得到明显增长,极大地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使得该县不因气候影响而产生严重损失。
3.4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1)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遵循并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林。(2)建立健全的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和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林政稽查队伍的建设。(3)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管理。(4)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为抵制毁林开垦、滥伐森林的现象,应进行林政执法检查及林区综合治理工作。(5)加强森林防火、急救的综合能力,营造科学、法制、专业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6)加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在林业生产全过程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并将防治工作的重心由防治转向预防、治标转向治本、一般防治转向工程治理等。
3.5不断提高更新造林质量
在营林工作中,应以质量第一、效益第一为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提高更新造林质量。(1)转变员工思想,提高其营林生产意识,领导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以往工作的经验总结作为依据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使林区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2)为保证营林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全面加强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执行奖惩分明的措施。(3)根据具体的营林生产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造林生产工作,增加林区后备资源的培育。(4)营林项目以市场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招投标,应用不同的部门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工作。(5)对绿化环境与保护生态进行大力宣传,并展开植树造林活动,营造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6)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加大营林生产的督查力度。
4.结语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遵循经济规律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造林质量的有效提高,以及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等方面措施。营林生产成效的提高,应以经济规律为基础,加强管理营林生产工作,切实改变林业资源匮乏的现状。森林抚育质量管理相关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可促进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升造林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张海军,王金影.试论加强营林生產的几个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32(04):36.
[2]胡显峰.加强营林生产的几个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3,11(24):220.
[3]吕红云.试析加强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07):284.
【关键词】营林生产;措施;加强
目前,不断改革发展的集体林权制度,加大了广大林农对优良种苗的需求。为完成造林、绿化的目标,林业生产必须以营林作为基础,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的开展,科学的进行育种育苗,增加林业资源。在营林生产中,林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持续营林生产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林业资源培育工作中,优良种苗的选用有利于推动林业的建设和生产,而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与标准的加强,是实现造林、绿化的物质条件[1]。
1.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营林生产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给营林建设带来严重危害。(1)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主要表现在母树林的更替不及时,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育种园地建设规模小,培育的种子数量有限。(2)林业局营林管理能力与水平低,没有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对苗圃与树苗培育进行科学规划,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3)营林建设出现不均衡现象,林木资源和品种质量良莠不齐。(4)造林过程中,大多数树苗种类和种植方式不科学,无法有效进行引种种植和推广。(5)造林经营管理存在缺陷,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转变。(6)造林时,时断时续的造林方式,无法有效实施营林管理措施及保证营林质量。(7)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导致造林成效不显著,造林保存率低,资金投入较大。
2.树立并提高营林生产意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绿化已不仅仅是造福后人,也给目前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巨大利益。为提高营林生产效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进行营林生产管理,采取措施改变营林生产管理方式,并提高营林生产的思想认识。
2.1正确认识森林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其可持续的基础条件,而该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有效进行防洪保土工作,可作为屏障防风固沙,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可作为缓冲器对这一现状进行控制[2]。森林、林木和草地可以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具有过滤尘埃、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等作用,而科技的发展难以取代森林赋予人们的利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危害,让人们强烈的认识到营林生产的重要性,是保证人们正常生产与生活必要手段。
2.2充分认识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生产的根本是所有人都能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气候的不断恶化,更是显现出了营林生产的重要,生态建设工作的加强,需要营林生产作支撑,相关部门将营林生产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营林生产工作。
3.加强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主要包括:(1)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应市场经济。(2)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提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水平。(3)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要求,做好种苗、良种、采种基地的建设。(4)对监督检验林木种籽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建设,并逐渐形成基本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5)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林业信息网络,快速传递信息和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3]。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的建设,提高了防火指挥及急救能力。
3.2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动营林生产事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储蓄量,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应重点建设的林业工程主要有:(1)天然林保护工程。即尽可能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林木产量;全面禁止采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木;地方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该地天然林。(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做好水土流失面积、防风固沙面积控制工作。(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可改善北京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与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做好保护物种、自然、湿地等工作。(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3]。
3.3遵循经济规律做好营林生产工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各地区温和湿的年变化处于不同步现象,给自然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各类植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气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植物群造成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营林生产中,建设林业应根据不同县市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规律并采取相应的营林生产技术措施与营林类型。例如2008年以来,云南宜良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县领导亲自挂帅,分片包干,大干城乡园林绿化,通过实施珠防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等措施,使得生态建设朝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县委、政府还把每年的7月定为“林政执法月”专门组建了一支林政执法队伍,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资源的跨越式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得到明显增长,极大地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使得该县不因气候影响而产生严重损失。
3.4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1)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遵循并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林。(2)建立健全的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和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林政稽查队伍的建设。(3)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管理。(4)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为抵制毁林开垦、滥伐森林的现象,应进行林政执法检查及林区综合治理工作。(5)加强森林防火、急救的综合能力,营造科学、法制、专业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6)加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在林业生产全过程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并将防治工作的重心由防治转向预防、治标转向治本、一般防治转向工程治理等。
3.5不断提高更新造林质量
在营林工作中,应以质量第一、效益第一为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提高更新造林质量。(1)转变员工思想,提高其营林生产意识,领导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以往工作的经验总结作为依据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使林区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2)为保证营林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全面加强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执行奖惩分明的措施。(3)根据具体的营林生产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造林生产工作,增加林区后备资源的培育。(4)营林项目以市场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招投标,应用不同的部门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工作。(5)对绿化环境与保护生态进行大力宣传,并展开植树造林活动,营造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6)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加大营林生产的督查力度。
4.结语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遵循经济规律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造林质量的有效提高,以及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等方面措施。营林生产成效的提高,应以经济规律为基础,加强管理营林生产工作,切实改变林业资源匮乏的现状。森林抚育质量管理相关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可促进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升造林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张海军,王金影.试论加强营林生產的几个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32(04):36.
[2]胡显峰.加强营林生产的几个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3,11(24):220.
[3]吕红云.试析加强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0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