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理教师的提问技巧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物理教师的提问应满足如下几点基本要求。
  一、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二、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三、优化程序注重研究
  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四、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对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才能出现“共振”。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过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将果子摘到”,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学习。
  
  五、富有感情助以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①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②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了解到一名差生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该生对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所以课堂上提问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时,就提问该生,并给以肯定和鼓励,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七、准确评价反馈强化
  “什么叫学习?根据反馈原理我们可以给学习下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称为学习。”没有反馈和评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知识、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学生的回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改进教法,找出差距,提高质量。提问是一种双向反馈、双向调控的教学活动,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是反馈强化的前提和基础,反馈强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八、增强自信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意义更大。创新,还要有足够的自信,没有足够的自信,是很难打破迷信、大胆质疑的。增强自信是大胆质疑的前提。教师的提问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量减少失败,切忌讽刺挖苦,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不要怕被学生问住,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那是一种光荣和骄傲!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示范,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聂荣臻元帅晚年曾说,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没受过一次伤;搞过地下工作,没有一次被捕过,算是命大福大之人.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于睡梦中悄然仙逝,享年95岁,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元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第一条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教科书、课外读物等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通过读、写、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结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建议“错龄入学”,男孩比女孩晚入学.此微博被迅速转发,引发社会热议.rn“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
摘 要 我们身处于复杂的世界,不自觉地用理论指导着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具有阶级专属性、真理性、丰富性和自我完善性的特点,是我们必须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特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经过后人的不断发展完善,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散发着夺目光辉。  一、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总是需要理论的指导  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纷繁的世界,“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
期刊
黄河在宋代以后的决口与泛滥,导致大堤、二堤等各种各样堤坝的修筑,进而形成明清时期大面积的滩区,明清两代黄河沿岸的民众,逐步在滩区进行耕作与居住,并形成了相应的农作物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与页数)  卷首语  基础教育绿色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关键晓恭(1.01)  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于丹(2.01)  请为孩子守住“起跑线”曹林(3.01)  教育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朱永新(4.01)  在虚拟的时代 做真实的自己陈昌凤(5.01)  高中教育不能忽视“人格教育”与“公民教育” 石中英(6.01)  家风正气好扬帆杨利伟(7.01)  国家兴亡 国民皆有
期刊
1949年7月,新中国即将成立,全国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征集国旗图案的号召.此时,满怀激动的曾联松积极响应,立即投入到国旗图案的设计中.虽然不是美术设计专业人士,但神来之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