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杂交种生产中,要确保应用的亲本纯度达到国标。在制种过程中,必须对制种田进行严格隔离和适时适期认真去杂、防止错乱;在杂交稻种收获保存到下年播种的整个过程中,也要严防机械混杂,保证种子纯度。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措施
保证种子纯度是确保杂交种子增产的重要措施。水稻种子纯度最低不低于96%,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获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保证生产田群体的绝大多数都是杂合体;二要构成杂合体基因型的来源和杂合方式是同父同母;三要在配制杂交稻种的过程中,严格隔离去杂,防止两系以外的异稻品种花粉串交。
1严格隔离
(1)空间隔离。即利用空间距离进行隔离。依据GB/T17314-1998《籼型杂交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为200m,粳型杂交水稻种子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为500m。特殊情况下,如山区、丘陵地区的背风区域隔离区可适当减少,但不能低于40m;风力大的平原地区不能小于规定距离200m或500m。
(2)时间隔离。即安排制种田的扬花期同其他水稻品种的花期错开,花期应相差20d以上。
(3)屏障隔离。即利用地形、地物如山坡、树林、房屋和高杆作物进行隔离,隔离的屏障高度应在2m以上。
(4)父本或非水稻作物的旱地作物隔离。即在制种田四周50m范围内的田块,都种植作父本的恢复系品种进行隔离,或在规定空间隔离区种植旱地农作物。
2认真去杂
(1)播种至孕穗期。根据亲本,即父本、母本的生长形态如株型、植株高矮、茎秆颜色及粗细、叶片宽窄及长短、茸毛多少、叶色深浅等性状作鉴定依据进行去杂,把制种田中与父本、母本不同颜色、不同株型、过高过矮的杂株、变异株、劣株及稗草彻底除净,选留均匀一致的植株。
(2)始穗期。即抽穗初期是去杂的关键时期,主要是除去亲本中的异品种如杂交一代种、常规种、保持系等杂株,尤其要抓紧时机拔除制种田不育系中的保持系植株。因为保持系是保持母本的不育性,其花粉一旦传授给不育系,即母本,结的谷粒就是不育系种子,到大田用种是不结实的。这种不育系(属早熟类型)生长到扬花期间不能自花授粉,无外来花粉不结实,造成大田水稻生产减产,直接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因此,制种要求在保持系传粉之前拔除保持系植株;否则,还要把它33cm范围内可能已接受到它的花粉的不育系颖花剪去。不育系和保持系属姊妹系,植株形态相似,抽穗前很不容易区分,抽穗初始期最易鉴别。此时,保持系好辨认,一是保持系有的比不育系早抽穗2~3d;二是保持系穗颈不包颈且伸得长,母本包颈;三是保持系此时植株较高大,叶片宽长。
(3)施用“九二○”激素后的授粉期。要除去保持系杂株、异品种。此时大多数不育系穗子完全抽出,根据穗颈长短已无法区别。其唯一的特征是:保持系花药黄色,有正常的花粉。每天分早、中、晚3次去杂,早、晚杂株的特征授粉后的残留花药仍呈黄色或褐色(不育系全部白色);杂株有当日抽穗当日开花的特点,中午母本中当日开花的保持系和异品种等杂株的特征是药花饱满且有花粉飘散(不育系无花粉飘散)。
(4)收获前的乳熟期。要清查1~2次,把漏掉的杂株,尤其是保持系要全部拔除(制种田间杂株率要达到父本≤0.1%,母本≤0.1%)。此时的识别标准是:保持系种子较杂交种谷壳颜色黄亮,谷粒短圆,穗子空秕粒少,穗颈较青秀且细,结实率较高,在80%以上;柱头残迹少,在50%以下。
(5)收获后入库时,还要对杂交种子的纯度等项目进行检验。肉眼鉴别杂交种子的简便方法是:①比颖壳。杂交稻种子在其内外颖相连处可见一个比较明显的小黑点,它是柱头的残迹,三系杂交稻种柱头外露残迹率在60%以上,二系杂交种在10%左右;而常规种的柱头外露率在5%以下。此外,杂交稻种子的内外颖壳的闭合程度不如常规稻好,三系杂交稻种子裂颖率20%以上,二系杂交稻种子颖裂率20%左右。②观谷色。正常发育的杂交稻种子谷壳上带有不均匀的黄褐斑;而常规种的谷壳呈黄色、均匀、光滑。杂交稻种子同常规稻相比,米粒不饱,腹部多有凹陷,垩白较大,透明度较差。③辨粒形。一般而言,杂交稻种粒大小一致,籼型杂交稻种属长粒形,其谷粒较细长,长宽比大于2;粳型杂交稻种子则属于短椭圆形,长宽比在2以下。
杂交稻真伪的识别,应将上述的“比、观、看、辨”结合起来,全面考察。
3严防错乱
制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以及产生的杂交种,从种子浸种直到新的种子收获入库,都要细心谨慎,严防错乱。种子要做上标记,单浸,单播;秧苗要一期一期分插;成熟种子要单收、单晒、单藏,保证种子质量。
4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4404.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S].
[2] 李泽炳.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措施
保证种子纯度是确保杂交种子增产的重要措施。水稻种子纯度最低不低于96%,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获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保证生产田群体的绝大多数都是杂合体;二要构成杂合体基因型的来源和杂合方式是同父同母;三要在配制杂交稻种的过程中,严格隔离去杂,防止两系以外的异稻品种花粉串交。
1严格隔离
(1)空间隔离。即利用空间距离进行隔离。依据GB/T17314-1998《籼型杂交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为200m,粳型杂交水稻种子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为500m。特殊情况下,如山区、丘陵地区的背风区域隔离区可适当减少,但不能低于40m;风力大的平原地区不能小于规定距离200m或500m。
(2)时间隔离。即安排制种田的扬花期同其他水稻品种的花期错开,花期应相差20d以上。
(3)屏障隔离。即利用地形、地物如山坡、树林、房屋和高杆作物进行隔离,隔离的屏障高度应在2m以上。
(4)父本或非水稻作物的旱地作物隔离。即在制种田四周50m范围内的田块,都种植作父本的恢复系品种进行隔离,或在规定空间隔离区种植旱地农作物。
2认真去杂
(1)播种至孕穗期。根据亲本,即父本、母本的生长形态如株型、植株高矮、茎秆颜色及粗细、叶片宽窄及长短、茸毛多少、叶色深浅等性状作鉴定依据进行去杂,把制种田中与父本、母本不同颜色、不同株型、过高过矮的杂株、变异株、劣株及稗草彻底除净,选留均匀一致的植株。
(2)始穗期。即抽穗初期是去杂的关键时期,主要是除去亲本中的异品种如杂交一代种、常规种、保持系等杂株,尤其要抓紧时机拔除制种田不育系中的保持系植株。因为保持系是保持母本的不育性,其花粉一旦传授给不育系,即母本,结的谷粒就是不育系种子,到大田用种是不结实的。这种不育系(属早熟类型)生长到扬花期间不能自花授粉,无外来花粉不结实,造成大田水稻生产减产,直接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因此,制种要求在保持系传粉之前拔除保持系植株;否则,还要把它33cm范围内可能已接受到它的花粉的不育系颖花剪去。不育系和保持系属姊妹系,植株形态相似,抽穗前很不容易区分,抽穗初始期最易鉴别。此时,保持系好辨认,一是保持系有的比不育系早抽穗2~3d;二是保持系穗颈不包颈且伸得长,母本包颈;三是保持系此时植株较高大,叶片宽长。
(3)施用“九二○”激素后的授粉期。要除去保持系杂株、异品种。此时大多数不育系穗子完全抽出,根据穗颈长短已无法区别。其唯一的特征是:保持系花药黄色,有正常的花粉。每天分早、中、晚3次去杂,早、晚杂株的特征授粉后的残留花药仍呈黄色或褐色(不育系全部白色);杂株有当日抽穗当日开花的特点,中午母本中当日开花的保持系和异品种等杂株的特征是药花饱满且有花粉飘散(不育系无花粉飘散)。
(4)收获前的乳熟期。要清查1~2次,把漏掉的杂株,尤其是保持系要全部拔除(制种田间杂株率要达到父本≤0.1%,母本≤0.1%)。此时的识别标准是:保持系种子较杂交种谷壳颜色黄亮,谷粒短圆,穗子空秕粒少,穗颈较青秀且细,结实率较高,在80%以上;柱头残迹少,在50%以下。
(5)收获后入库时,还要对杂交种子的纯度等项目进行检验。肉眼鉴别杂交种子的简便方法是:①比颖壳。杂交稻种子在其内外颖相连处可见一个比较明显的小黑点,它是柱头的残迹,三系杂交稻种柱头外露残迹率在60%以上,二系杂交种在10%左右;而常规种的柱头外露率在5%以下。此外,杂交稻种子的内外颖壳的闭合程度不如常规稻好,三系杂交稻种子裂颖率20%以上,二系杂交稻种子颖裂率20%左右。②观谷色。正常发育的杂交稻种子谷壳上带有不均匀的黄褐斑;而常规种的谷壳呈黄色、均匀、光滑。杂交稻种子同常规稻相比,米粒不饱,腹部多有凹陷,垩白较大,透明度较差。③辨粒形。一般而言,杂交稻种粒大小一致,籼型杂交稻种属长粒形,其谷粒较细长,长宽比大于2;粳型杂交稻种子则属于短椭圆形,长宽比在2以下。
杂交稻真伪的识别,应将上述的“比、观、看、辨”结合起来,全面考察。
3严防错乱
制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以及产生的杂交种,从种子浸种直到新的种子收获入库,都要细心谨慎,严防错乱。种子要做上标记,单浸,单播;秧苗要一期一期分插;成熟种子要单收、单晒、单藏,保证种子质量。
4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4404.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S].
[2] 李泽炳.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