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火花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看儿童在课堂上眼神是否闪亮,就可知道他此刻的思维专注度。新一年的小娃娃们上学了,他们手捧着统编版新教材,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转眼间一年级已结束了,可那时而懵懂、时而闪亮的目光却让我记忆犹新。
  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儿童思维呢?在教学中,我做出一些尝试:
  一、插图——点在困顿处
  皮亚杰认为,“形象思维是儿童早期的主要思维形式”。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展出形象逻辑思维,继而抽象思维。因此,插图相较于纯文字,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和迅速理解。
  1. 唤醒意识。识字5《对韵歌》中有这样一句: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对韵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儿童能自主发现字数和词性的特点,但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是这样对仗。
  怎样引起儿童关注并思考呢?
  师:(出示绿树和桃花的图片)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发现“柳”和“桃”都是植物。“绿”和“红”是颜色。那我们换一换,“柳绿”对“梨白”,可以吗?
  生:可以,柳和梨都是植物。绿和白是
  顏色。
  生:我觉得,白色好像有点淡。不太好。
  师:颜色淡啊,那我换个深色的。“柳绿对石黑”。
  生:更不好了。石头不是植物,而且不管黑色还是白色,都没有红色鲜明、亮眼。
  师:看来古人对仗是很有讲究的,挑选的事物要对比鲜明。
  儿童是喜欢色彩的,借助对韵歌这样的语言形式,儿童识字的同时,感受着汉语的音韵美和跳跃的节奏感。激发兴趣,给予强烈的颜色对比冲击,儿童会自发追求美的和谐以及字数、词性的相对。这是基于儿童内在秩序的需要,思维的辩驳在此时被唤醒。
  2. 引发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一天天成长,当他会读书、会认字时,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欢愉。在这样的内心体验驱动下,促使儿童更愿意多识多认。随着生字量的增加,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在所难免。
  如:选字填空
  青 清
  ( )蛙( )洁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这两个qīng找到合适的朋友吗?
  生:青蛙是第一个“青”,清洁也是第一个“青”。
  师:对吗?为什么清洁也是这个“青”呢?
  生:不对。因为清洁要用水,所以清洁的“清”是三点水旁。
  师:是的。同音不同形,这两个qīng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语顿)
  师:(出示青蛙图片)蛙,是这种动物的名字。看看图再想想,“青”,是想告诉我们什
  么呢?
  生:青蛙是绿色的。
  师:对,青的意思就是——
  生:绿色。给这个“青”组组词。
  生:青草。
  生:青菜。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因物生义,由义定音,依音配字,以字表义。”儿童之所以会混淆,其本质是不明白当中的关系。这层关系的明晰,老师只需提供线索、素材支持学习,引发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如上例中,先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学生认识到哪一步,在合适的时机出示图片,对照实物,观察联系,得出结论。
  二、变式——点在规律处
  问题意识不仅要唤醒,还需时时强化,才能让思维活跃起来。如果常用一种思维方式,容易形成定式。当出现另外一种表述形式时,学生容易“一根筋”,不知所措。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方能处变不惊”规律的提炼总结,变式的出现,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1. 发展经验。识字7中有许多短语的固定搭配,学生通常不知道怎么说时,都用“个”——“一个桃”“一个糖”“一个海”,有的能说通,有的却让人啼笑皆非。教学中,我以“颗”为例,让学生思考,能说“一颗什么”?“樱桃、星星、纽扣……”学生在调动经验回答中发现,果页“颗”一般是用来说小的、圆的东西。
  学生之所以出现常用“个”来和事物搭配,一方面由于词汇量太少,不知道有更准确、合适的词,另一方面源于平日口语的随意、不讲究。量词的搭配,是约定俗成的也有规律可循,规律性的思考、总结,能促进学生经验改造和重构,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在表达中,准确、规范、恰当地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2. 理解特点。比喻句,对一年级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清楚说出不同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点。在课文5《影子》中有这样一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师:这句话里,影子就像什么?
  生:小黑狗。
  师:为什么不说像小老虎?
  生:小老虎也是老虎,太吓人了,没有小狗可爱。
  师:那为什么不说像小白狗?
  生:影子是黑的,黑狗也是黑的。
  生:狗有一个特点,人去哪,狗就会跟到哪儿,很可爱。
  生:可爱的小狗时时跟着人走,这情景
  很美。
  师:看来我们说比喻句的时候,不仅要说不同事物的相似点,还要说得美。
  “学贵有疑”。老师在课堂上抛砖引玉,分层理解比喻句的特点,再采用换词、换事物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质疑和辩驳。在体验和品读中感受语言的特点,不仅要表达准确、恰当,还要表达得美。当学生明白其特点后,加以练习、巩固,通过自身的实践强化运用。
  三、仿创——点在延伸处
  当儿童思维活跃起来之后,下一步需考虑的是如何引向更深、更远。学习,有其模仿性,以优质的美文为托手,正是由扶到放的过程。
  1. 激发想象。“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激发想象,是启动创造力、思维力的原点。
  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秋天到了,我们出去郊游,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天,那么高,那么远。看着大雁们排队往南飞,小朋友们有什么话想对大雁说更呢?
  生:大雁啊,你们排成这样是在排队吗?
  师:是的,他们就在排队飞行,谁能把它们当成人,说得更有趣、更好玩?
  生:大雁啊,你们排成这样是怕有人掉
  队吗?
  师:长途跋涉,有这样的担心。谁能说得再有趣点?
  生:大雁啊,你们排成这样是在练艺术体操吗?
  师:这个好玩,说不定也是想去参加奥运会呢。
  生:大雁啊,你们排成这样是在天空中练字吗?
  师:哎呀,拿天空当幕布,可真宽敞啊。
  学生思维的广度,离不开眼界的拓展。将文本变化形式呈现,是让学生认识到,还可以有拟人、问句这样一种表达形式。老师将文本再改造,将文字活化,使文本和学生之间有了对话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打破表达的常规化,使其想象与自身情感产生联系,趣话课堂。
  2. 捕捉細节。儿童喜爱童话故事,重复的表达形式利于儿童模仿。在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中,儿童不仅要理解蜘蛛的纺织物品的特点,还要明白物品和小动物特点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的反差,体会其中的乐趣。
  师:这个故事的语言表达非常有意思,对比蜘蛛和3位顾客买卖的经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二天换招牌和价钱都是一样的。
  生:蜘蛛想织的东西和顾客的身材有很大的不同。
  师:怎么不同?
  生:想织的是小东西,可来的客人都很大。
  师:是的,真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想象才让人捧腹大笑。除了这些小动物,蜘蛛还可能迎来哪些顾客,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生: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背心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一元钱。”只听一阵“哼哼唧唧”的声音,原来是小花猪。蜘蛛想这下总算不会亏本了。他织了一天,兴高采烈地拿给小猪穿,突然耳边传来“滋啦”一声,小猪肚皮太圆,把背心撑爆了。为了不砸招牌,蜘蛛跟着小猪回家,24小时贴身织衣,时而紧时而松,把蜘蛛累得三天三夜都没合眼。
  细节的乐趣,或藏于重复的语言中,或藏于反差的碰撞中。儿童带着极大的好奇、兴趣、热情,为捕捉到每一个事物间微小变化而欣喜,并在实践中感受着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和“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正如黄厚江老师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中说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载体和平台,而“思维发展与提升”使“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丰富和理性。
  儿童思维的点亮,从唤醒问题意识开始,在不断地变式中加以刺激,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并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合理的运用,不断提升其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生命成长的环境与生命发展的引导,将促进学生的经验发展作为教师存在价值和目的,帮助学生在经验的改造和重构中实现其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首先,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经验。  學生苦学、教师苦教是目前我国教育的原生态。究其原因,早在上个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了问题的实质——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将学生变为学习的旁观者,这种失去学生主动参与和基于学生经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当前,根据不同的“质量”评判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重点由外在的政府问责性评估向内在的高校基于自我改进的自我评估转变。这里强调的高校自我评估在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高等教育质量核心要素。同时提倡借鉴外国高等教育质量有效保障的重要手段,建议在高校自我评估中重视大学生学习评估,尤其是学习过程评
[摘要]造纸产业结构升级会影响高职造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层次设置,对产业升级背景下推动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方式、学校的服务社会功能等提出新的要求,着重阐述了产业升级背景下校园文化“摇篮”定位的新内涵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校园文化  【中国分类法】:G7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
摘要:在终身教育理念引导下,不同类型教育衔接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新趋势。按照“双模融通、要素融合、取长补短、特色发展”的思路,以课程设置衔接互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模式渗透融合,学业管理改革融通,混合能力培养提升为路径,发挥信息技术独特作用,建立融合发展新机制。  关键词:远程教育 高职教育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远程教育从“方式”转化为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独立学院在发展中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条件下,它更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双导师制”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能够更好地将毕业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设计 双导师制  【中国分类法】:G642.477   
摘 要: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建构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的方向之一,本文引入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探索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有效互动的新途径。在分析学生与文本低效互动所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概述了学生与文本互动的已有研究,从而提出了从主题理解、读写一体化两个角度运用评价理论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互动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文本互动评价理论生态化课堂   【中国分类法】:H31     “生态”的基本内涵为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被广泛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来的。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一些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的行业,例如:金融业、航空业、销售业等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技术运用成本的逐渐下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可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的发展,面对这样的
【摘要】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工作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课程,是学生更好发展并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学生发展 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法】:G434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加大对于中职教育
面对当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的现状,本文从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敬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强调重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敬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最主要内容, 其与德育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本文着眼于挖掘公共艺术蕴藏的德育内涵,从实践中探索总结提升艺术教育的德育实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功效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德育 浸润  【中国分类法】:G71    基金: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研究》(HJY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