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转机和希望,不但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并且从3月份起逐渐复工复产。但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恢复和振兴经济上出现了一些讨论。有人提出,应通过大上“新基建”来刺激和振兴经济,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通过大上“新基建”有可能重新走上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的老路,还有人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新基建”不可能“挑大梁”,应该通过别的方式来恢复和振兴经济。
事实上,疫情过后立即通过启动重大基建项目(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来恢复经济和刺激经济增长,已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必须要立即做的事情,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一条路径。
在经济已然受到重大冲击,且这种冲击远未结束的情况下,希冀通过一般性的复工复产、减税降费、放松流动性、扶持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政策性措施来达到恢复和振兴经济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疯狂蔓延和传播的情况下,恢复和振兴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就是扩大内需,也只有通过扩大内需才能为供给端的农业、工业、物流运输业和其他各种生产、生活服务行业(甚至也包括外贸企业)带来生机和活路,也才能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扩大内需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鼓励刺激企业和民众加大市场消费行为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二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可放松的前提下,短期内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当前最直接、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运用的资金主要是财政支出和政府举债,由此可以立即把“资金”这条经济“大血脉”运转起来。在经济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市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经济运转中的巨大资金需求,可以说希望渺茫。因此,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举债,第一时间就可以将资金立即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公共领域中,无疑是在危机发生后拯救经济和振兴经济最简单、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大规模基建既可以将钢铁、水泥、建材、机械设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电子设施,也可以将“新基建”所拉动的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的许多领域的上下游产业有效地带动起来。因此,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看到修路、建桥、搞工程项目,还要看到它是在带动整個产业链条的恢复和振兴,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恢复和振兴。
第三,开展大规模基建项目是在危机条件下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简单、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危机情况下,许多企业将面临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问题,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在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在普遍进行的现代化基建项目(也包括现在提出的“新基建”项目),更是不但可以吸收大量的普通劳动力,而且也可以吸收大量中高级劳动者就业(这其中就包括我国每年新增的上千万大学毕业生)。
第四,通过大规模基建项目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实现就业了,同时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也被带动起来得以恢复生产和扩大生产,社会购买力就会重新旺盛起来,社会财富就会重新聚集起来,各种生产物资市场、生活物资市场、生产性服务市场和生活性服务市场都会重新活跃起来,整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就会得到活跃和扩大。而国内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扩大,内需市场的恢复和扩大,同样也为国际环境一旦好转后,出口能力的扩大和出口市场的扩大奠定了新的基础,做足了充分准备。由此,中国经济可望较快走出危机阴影,重新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最后,大规模基建与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措施紧密相关。这次控制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要尽量避免人们在密集的空间聚集,因此这对许多需要大量人员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内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来说,其复工复产都会受到很大制约。而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建设则基本上都是在空旷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在这次疫情后立即大规模启动基建项目,也是针对此次疫情特点——既要继续有效控制疫情不能重新暴发、又要尽快恢复和振兴经济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举措。
从现在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应对策略来看,显然已认识并重视了这一点。当前各地重大基建项目已纷纷开工建设。
最近“新基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新基建”,就是与原来的公路、铁路、桥梁、建筑等“老基建”相区别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物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特高压、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以民生消费升级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这个角度看,“新基建”毫无疑问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就5G基站建设来说,未来7年间我国拟建设600万个5G基站,从而将大大加快我国5G的商用步伐,推动5G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5G在生产、消费、外贸、国防、国家安全以及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对于以民生消费升级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这实际上是我国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短板”。这次疫情暴发后,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医院、医疗设备、医护资源都与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充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民生各领域,如教育、养老、社保、基本住房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等。只有大力发展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才能真正建成基本满足广大民众民生需求的“小康社会”,从而实现“中国梦”。
事实上,疫情过后立即通过启动重大基建项目(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来恢复经济和刺激经济增长,已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必须要立即做的事情,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一条路径。
大规模基建是扩内需的有效办法
在经济已然受到重大冲击,且这种冲击远未结束的情况下,希冀通过一般性的复工复产、减税降费、放松流动性、扶持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政策性措施来达到恢复和振兴经济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疯狂蔓延和传播的情况下,恢复和振兴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就是扩大内需,也只有通过扩大内需才能为供给端的农业、工业、物流运输业和其他各种生产、生活服务行业(甚至也包括外贸企业)带来生机和活路,也才能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扩大内需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鼓励刺激企业和民众加大市场消费行为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二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可放松的前提下,短期内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当前最直接、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运用的资金主要是财政支出和政府举债,由此可以立即把“资金”这条经济“大血脉”运转起来。在经济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市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经济运转中的巨大资金需求,可以说希望渺茫。因此,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举债,第一时间就可以将资金立即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公共领域中,无疑是在危机发生后拯救经济和振兴经济最简单、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大规模基建既可以将钢铁、水泥、建材、机械设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电子设施,也可以将“新基建”所拉动的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的许多领域的上下游产业有效地带动起来。因此,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看到修路、建桥、搞工程项目,还要看到它是在带动整個产业链条的恢复和振兴,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恢复和振兴。
第三,开展大规模基建项目是在危机条件下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简单、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危机情况下,许多企业将面临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问题,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在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在普遍进行的现代化基建项目(也包括现在提出的“新基建”项目),更是不但可以吸收大量的普通劳动力,而且也可以吸收大量中高级劳动者就业(这其中就包括我国每年新增的上千万大学毕业生)。
第四,通过大规模基建项目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实现就业了,同时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也被带动起来得以恢复生产和扩大生产,社会购买力就会重新旺盛起来,社会财富就会重新聚集起来,各种生产物资市场、生活物资市场、生产性服务市场和生活性服务市场都会重新活跃起来,整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就会得到活跃和扩大。而国内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扩大,内需市场的恢复和扩大,同样也为国际环境一旦好转后,出口能力的扩大和出口市场的扩大奠定了新的基础,做足了充分准备。由此,中国经济可望较快走出危机阴影,重新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最后,大规模基建与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措施紧密相关。这次控制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要尽量避免人们在密集的空间聚集,因此这对许多需要大量人员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内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来说,其复工复产都会受到很大制约。而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建设则基本上都是在空旷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在这次疫情后立即大规模启动基建项目,也是针对此次疫情特点——既要继续有效控制疫情不能重新暴发、又要尽快恢复和振兴经济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举措。
从现在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应对策略来看,显然已认识并重视了这一点。当前各地重大基建项目已纷纷开工建设。
“新基建”与“老基建”同等重要
最近“新基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新基建”,就是与原来的公路、铁路、桥梁、建筑等“老基建”相区别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物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特高压、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以民生消费升级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这个角度看,“新基建”毫无疑问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就5G基站建设来说,未来7年间我国拟建设600万个5G基站,从而将大大加快我国5G的商用步伐,推动5G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5G在生产、消费、外贸、国防、国家安全以及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对于以民生消费升级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这实际上是我国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短板”。这次疫情暴发后,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医院、医疗设备、医护资源都与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充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民生各领域,如教育、养老、社保、基本住房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等。只有大力发展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才能真正建成基本满足广大民众民生需求的“小康社会”,从而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