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几个环节设计中,也往往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教学,但掩卷之余,常有所思:教师有没有真正投好自己的“一石”,预设好自己的提问?“随意的提问,模糊的提问,机械的提问,琐碎的提问”在当下语文课堂中比比皆是,可谓是乱抛“石头”!我们的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高效提问——“一石”呢?换言之,怎样的提问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的“碎问”相比,主问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惊喜阅读课文与精细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2.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先后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
  3.主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穿珠”地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二、主问题的设计角度
  主问题的设计方式是多样的,先介绍三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从关键处突破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懈探究的能力。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我抓住了文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起主导支撑作用的话作为切入点,相机提出主问题,本应常见不新的父亲的背影,为何却是最难忘的?这时学生又从那段纯白描的背影其实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的角度,理解“父亲”对儿子的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这里的“父亲”还是千千万万父亲的形象代表等。分析至此,学生们不但理解了全文内容,也早已解读了父子间的那份深情。由此可见,“点一睛而或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恰是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效果体现。
  2.从学生角度切入
  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是设计主问题前必须考虑的。难度过高、过低或过于宽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情将自己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转化为有梯度的浅出问题。
  如在教授《都市精灵》一文时,基于这篇文章有感于某些现代化都市连鸟却也少见甚至不见的事实情况,提出都市中人应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要优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当然这一主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轻松地理解,如果教学止步于此,说明教师没有充分地“吃透”教材。其实仔细品读钻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主动反省意识,从而体会到作者创作文本是想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度思考,重新审视人类的灵魂意识。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深度,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跳起来去摘高处的“桃子”了。
  由此,我认为,使学生与作者一道经历一段生命的历程才算是对文本的解读有深度,所以我为《都市精灵》这一课确定了“人类树立怎样的现代意识问题”的主题,让学生审视人类的意识问题。希望这个主问题能提升学生思考的层面,使学生们的心灵有所震撼。
  三、巧设句式解决主问题
  一篇文章的主问题确定后,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落实主问题的解决。这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设定的句式来使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更明确。
  以下句式经常运用在课堂中,对课堂主问题的解决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句式一:我从中感受到(读出)。句式二:我认为(句、词、段)好,好在。句式三: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懂得)了。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句式设置都应昄依于文本本身,着眼于课堂主问题的设计,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课堂上真正投好那“一石”,主问题的正确确立是重要因素。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合情合理,科学有效的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才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那么,我們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注重培养教师自身的素质  首先,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与道德水准。俗话说:“正人必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所敬佩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对学生
要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首先要改善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的教学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不仅要注重“教”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学”的效益,将“教”与“学”相互结合,共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整个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呢?笔者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加入到学习中来
所谓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为了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就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方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扣住单元主题,明确教学目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
最近,不法分子向森林投放了大量的眼镜蛇。为了防止眼镜蛇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护林员决定进林搜捕眼镜蛇。  1.两人游戏。两人猜拳,赢的人可选择落棋的起点(蓝橘箭头处),并拥有优先下棋权。(请选择两个不同的物品代替棋子。)  2.六边形格子为落棋点,一次只能走一格,优先到达终点(各自对应颜色的六边形格子处)并搜捕的眼镜蛇数量多者为游戏胜利者。  3.注意:两人的棋子不能同时进入同一格。
在文言文板块,“分析综合”是必考的一个点。  所谓“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于文言文,高考定位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上。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关于“筛选文中的信息”    近十多年里,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多取史书的人物传记的片断。同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们轻松学好英语至关重要。英国的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都不能表达。”由此可见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同时,从一个人对英语词汇的掌握量可以看出其英语水平。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而正因为其量大,以及其多变性,使得学生们对其望而却步。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此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通话语音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的成败。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效率问题一直是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我们在复习课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实际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面对一轮轮模拟考的检验,教师仍觉得心中没底,学生也感到投入大收获小,而且成绩波动大,语文复习的“性价比”太低,划不来。久之,学生对语文复习丧失热情。放眼课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听
高1101班是我2011年开始教的当时高中一年级的班级,这个班是学校为了学生更全面发展和教师更好地教学,重新编的班之一。虽说是重新编的平行班,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英语更是学得毫无头绪。我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就了解到,全班的英语最高分只有80分,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三四十分。要知道,英语总分是150分的。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我清楚地认识到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他们,因为这只
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课堂提问的艺术。”正因如此,有效提问成为专家学者们、教师们研究与实践的焦点,在问题的设计,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模式与策略、原则与方法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提问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反馈的问题却被忽视,更不要说对情感反馈的重视了。根据情感过滤假设,影响外语学习有效输入的主要因素是情感因素,它起到“加快或阻碍输入到达语言学习装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