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而建筑施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预计将占全社会总排放的25%。因此,在全球发展推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推广低碳建筑现场施工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必然要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21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为基础,以三低即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为途经,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很多部分,如交通行业、冶金行业、建筑行业都被涉及到,除此之外,多项技术也被涉及到,如能源再生技术、新能源在开发技术等等。作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建筑及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制造者和排放者,因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从建筑施工行业入手,并加大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行业与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影响建筑低碳建筑施工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缺乏低碳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基础。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包括低碳建筑的参与主体在内,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师、施工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者、建筑材料供应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等都必须理解,并进行深刻的理解。但是,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其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更不用提对其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淡薄的低碳建筑意识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高耗能、高排放性依然持续在我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我国推行低碳建筑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目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建造方面的政策、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建筑业低碳建筑还没有发展成熟且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治理以煤炭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多污染结构的节能减排措施是政府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发展低碳建筑、特别是低碳建筑施工相关国家政策還十分缺乏,甚至还没有强制定的措施针对一些排碳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同时对于激励低碳排放的企业的政策也依然缺乏,这使得高耗能的建筑企业采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的动力缺乏。因而,本人认为在阻碍低碳建筑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滞后的国家政策和不健全的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制约
目前发达国家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早已致力于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条途径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技术合作,这无疑对我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担心向我国提供低碳技术会影响其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故不愿意积极主动转让低碳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相关技术转让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国家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低碳施工掀起一场施工企业的管理革命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强调的是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碳管理和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换句话说,低碳发展方式将会在施工企业中掀起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
(二)、低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在太原南站的建设中,中铁建工集团仅一项低碳焊接工艺的使用,就节约钢材337吨,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60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施工企业在利用低碳进行内部挖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相关低碳新兴领域的开拓。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提高新能源领域工程的建设能力,占领在低碳经济中新兴的建筑市场。二是通过科技合作,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引入建筑材料之中,开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温室气体的绿色智能建筑,进而开创一种新的建筑文明。
(三)、低碳施工为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北京南站为例,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它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为公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它的现代化、人性化和公众化。这些与大量低碳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冷热电三联供与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就使天然气的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85%%以上,年发电量占到了整个站房用电负荷的49%%,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
(四)、这场革命将涉及企业的管理理念、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原生态、绿色、环保、智能”的建设理念植入施工管理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南极,中铁建工集团就将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拆除过的房址上看不出任何的建筑物痕迹,实现了对南极大陆环境的零破坏,得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要实现有效的碳管理,自然离不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房建施工和建筑物资经营的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够将碳管理的足迹覆盖到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增强碳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这种有管理的碳转化为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五)、相比理念的转变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实施过程绿色施工或者过程低碳施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以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四是要深入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避免伪劣、低品质建筑产品带来的更大浪费。
四、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分析
(一)、发展低碳建筑,低碳施工须意识先行和全社会参与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低碳觉悟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及控制环境污染等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政府应加大气候变化危害教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加快形成全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三)、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应建立建筑产品排放动态检测评价系统,以保证能够动态、及时、实时地观察和控制既有建筑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超耗能建筑问题,努力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 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四)、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
采取精细管理、低碳行动管理理念。“低碳型企业从我做起”等活动,号召所有管理人员加强节约、缩小开支、关心成本、共同监督,树立节约意识、营造低碳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实施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为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低碳企业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低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培训,重塑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低碳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大力推进低碳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技术保障。施工行业提供了一次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首先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能够助推施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新领域的拓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从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建筑施工时代的到来将使人们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从的来讲,建筑现场低碳施工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真正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李湘洲、才东明,21世纪建筑,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彪, 浅析低碳经济形式下的建筑节能发展,现代商业,2010年09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必然要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21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为基础,以三低即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为途经,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很多部分,如交通行业、冶金行业、建筑行业都被涉及到,除此之外,多项技术也被涉及到,如能源再生技术、新能源在开发技术等等。作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建筑及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制造者和排放者,因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从建筑施工行业入手,并加大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行业与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影响建筑低碳建筑施工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缺乏低碳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基础。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包括低碳建筑的参与主体在内,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师、施工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者、建筑材料供应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等都必须理解,并进行深刻的理解。但是,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其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更不用提对其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淡薄的低碳建筑意识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高耗能、高排放性依然持续在我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我国推行低碳建筑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目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建造方面的政策、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建筑业低碳建筑还没有发展成熟且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治理以煤炭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多污染结构的节能减排措施是政府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发展低碳建筑、特别是低碳建筑施工相关国家政策還十分缺乏,甚至还没有强制定的措施针对一些排碳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同时对于激励低碳排放的企业的政策也依然缺乏,这使得高耗能的建筑企业采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的动力缺乏。因而,本人认为在阻碍低碳建筑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滞后的国家政策和不健全的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制约
目前发达国家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早已致力于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条途径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技术合作,这无疑对我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担心向我国提供低碳技术会影响其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故不愿意积极主动转让低碳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相关技术转让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国家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低碳施工掀起一场施工企业的管理革命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强调的是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碳管理和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换句话说,低碳发展方式将会在施工企业中掀起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
(二)、低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在太原南站的建设中,中铁建工集团仅一项低碳焊接工艺的使用,就节约钢材337吨,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60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施工企业在利用低碳进行内部挖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相关低碳新兴领域的开拓。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提高新能源领域工程的建设能力,占领在低碳经济中新兴的建筑市场。二是通过科技合作,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引入建筑材料之中,开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温室气体的绿色智能建筑,进而开创一种新的建筑文明。
(三)、低碳施工为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北京南站为例,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它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为公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它的现代化、人性化和公众化。这些与大量低碳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冷热电三联供与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就使天然气的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85%%以上,年发电量占到了整个站房用电负荷的49%%,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
(四)、这场革命将涉及企业的管理理念、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原生态、绿色、环保、智能”的建设理念植入施工管理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南极,中铁建工集团就将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拆除过的房址上看不出任何的建筑物痕迹,实现了对南极大陆环境的零破坏,得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要实现有效的碳管理,自然离不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房建施工和建筑物资经营的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够将碳管理的足迹覆盖到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增强碳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这种有管理的碳转化为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五)、相比理念的转变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实施过程绿色施工或者过程低碳施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以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四是要深入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避免伪劣、低品质建筑产品带来的更大浪费。
四、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分析
(一)、发展低碳建筑,低碳施工须意识先行和全社会参与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低碳觉悟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及控制环境污染等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政府应加大气候变化危害教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加快形成全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三)、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应建立建筑产品排放动态检测评价系统,以保证能够动态、及时、实时地观察和控制既有建筑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超耗能建筑问题,努力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 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四)、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
采取精细管理、低碳行动管理理念。“低碳型企业从我做起”等活动,号召所有管理人员加强节约、缩小开支、关心成本、共同监督,树立节约意识、营造低碳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实施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为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低碳企业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低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培训,重塑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低碳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大力推进低碳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技术保障。施工行业提供了一次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首先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能够助推施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新领域的拓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从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建筑施工时代的到来将使人们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从的来讲,建筑现场低碳施工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真正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李湘洲、才东明,21世纪建筑,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彪, 浅析低碳经济形式下的建筑节能发展,现代商业,2010年09期。